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韩玉璋 郭淑范 秦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3-76,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9个城市26所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对策,即制定适合残障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课程,注重特殊体育教师师资培训工作,...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9个城市26所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对策,即制定适合残障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课程,注重特殊体育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场地、器材与经费管理,加强康复体育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体育 残障学生 体育课程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系:一项3年的纵向追踪调查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鹤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方案,实证探究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644名青少年(男生47.52%)进行为期3年、3个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对... 目的: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方案,实证探究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644名青少年(男生47.52%)进行为期3年、3个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校园氛围和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体育锻炼具有跨3年的、稳定的性别差异(P<0.001),3年的性别差异效应量分别为0.282(Cohen’s d=0.587)、0.242(Cohen’s d=0.500)和0.320(Cohen’s d=0.675);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同步的、稳定的相关性(P<0.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校园氛围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后续的手机依赖和体育锻炼(P<0.001),手机依赖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后续的体育锻炼(P<0.001),并且在校园氛围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手机依赖具备中介效应。结论:对于青少年,男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好于女生;校园氛围是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手机依赖是青少年从事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并且校园氛围能够缓解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倾向,进而促进其体育锻炼。从某种程度上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内在因果关联,所得结论可为制定青少年锻炼激励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氛围 手机依赖 体育锻炼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治理研究的现状、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15
3
作者 韩玉璋 王克阳 王兴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2,共9页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 520条有关体育治理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体育治理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转型调整三个阶段,研究关注的主题在体育事业发...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 520条有关体育治理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体育治理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转型调整三个阶段,研究关注的主题在体育事业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体育治理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政策导向性、研究内容的动态性和学科的融合性;未来的研究趋势偏向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体育政策的现代化研究、体育社会组织的创新治理和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治理 公共体育服务 体育政策 特征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热点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勃 毛丽娟 董宝林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7-524,共8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百度文库中检索到的体育文化论文为文献源,并用Cite SpaceV可视化软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发文期刊的布拉德福指数为3;发文...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百度文库中检索到的体育文化论文为文献源,并用Cite SpaceV可视化软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发文期刊的布拉德福指数为3;发文数仅为1篇的作者占发文作者总数的68.02%(高于60.79%);发文数大于10篇的作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19.03%(低于50%);可视化分析得知,文献主题词的中心性在0.00~0.91之间,出现频次在5~1523之间。结论: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发文期刊主要有《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体育与科学》等;文献作者的单位来源以高校为主;作者单位分布具有离散性特征;尚未形成专题性或系列性研究。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在不同研究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探索与形成阶段(1949—1999年)热点集中在竞技体育、身体文化、体育与国民健康、武术;延展与深化阶段(2000—2008年)热点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特定形态或人群的体育等;提升与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热点集中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学理研究。以上研究热点相互交叉、相互融合。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与体育学的交叉,体育文化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系统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同时,针对某一热点学术问题开展系列性、专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文化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群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认同、道德推脱、自我定向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静 董宝林 张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1,共9页
探讨道德认同、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模型适配性。采用道德认同的内在化分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自我定向分量表、体育道德推脱量表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量表,对1537名大... 探讨道德认同、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模型适配性。采用道德认同的内在化分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自我定向分量表、体育道德推脱量表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年龄20.42±0.532岁;男874人,女66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F=76.668),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偏差行为的正向影响分别显著(F自我定向=186.899,F道德推脱=137.076);在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时,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0%、5.04%和9.88%,即: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53.02%。结论:道德认同是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心理特质,自我定向、道德推脱是诱发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前因要素;道德认同既可以直接的方式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还可以通过抑制道德推脱机制来缓解自我定向,进而有效避免产生体育学习的偏差行为。本研究可为防范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潜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学习 自我定向 道德认同 道德推脱 偏差行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7,共7页
运用交叉滞后组设计探讨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三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性别、学段在三者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学校自然环境量表、锻炼氛围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1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显示... 运用交叉滞后组设计探讨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三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性别、学段在三者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学校自然环境量表、锻炼氛围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1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优于女性),并且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以及体育锻炼的学段差异也显著(初中生各指标高于高中生);学校自然环境能单向预测体育锻炼和人际环境,体育锻炼能单向预测学校人际环境,即在学校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的影响链上,青少年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且该效应存在学段差异。研究表明: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系,其中,学校自然环境能通过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而间接提升人际环境,且该路径对初中生影响功效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青少年 自然环境 人际环境 体育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炼氛围、主观体验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程韵枫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锻炼坚持认知决策理论,探讨锻炼氛围、主观体验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采用自编的《自然氛围量表》,修订《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重要他人自主支持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锻炼坚持认知决策理论,探讨锻炼氛围、主观体验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采用自编的《自然氛围量表》,修订《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重要他人自主支持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1 8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能够感知到相对合理的锻炼氛围和相对积极的主观锻炼体验,但其余暇时间的活动量却处于中低水平,参与锻炼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相对单调,而且,大学生感知到的锻炼氛围、主观体验,及其余暇体育锻炼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性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女性;锻炼氛围、主观体验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各指标的影响皆达显著水平(P<0.001),在锻炼氛围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时,主观体验具备了部分中介效应。结论:锻炼氛围、主观体验是促进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外部、内部因素,锻炼氛围既可直接影响大学生从事余暇体育锻炼,还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主观体验而间接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研究结论可为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锻炼氛围 主观体验 余暇体育锻炼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角色冲突、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休闲体育: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朱乐青 董宝林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4-692,共9页
探讨人格、角色冲突、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休闲体育的综合影响,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适配性。采用大五人格量表、角色冲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老年人休闲体育调查量表对55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格、角色冲突、... 探讨人格、角色冲突、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休闲体育的综合影响,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适配性。采用大五人格量表、角色冲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老年人休闲体育调查量表对55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格、角色冲突、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形式)的重要前因变量,其中,除神经质人格外,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严谨性等人格对老年人休闲体育的正向影响皆显著;角色冲突对休闲体育负向影响,社会支持对休闲体育的正向影响皆显著;在人格影响老年人休闲体育时,角色冲突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社会支持具备调节效应。完善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从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渠道给予老年人更多锻炼支持与认同,消除角色冲突体验、缓解神经质人格倾向、发展积极人格特质,可能是促进老年人休闲体育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旨在为促进老年人践行休闲体育,发展群众体育、社区体育事业提供重要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格 角色冲突 社会支持 锻炼行为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董宝林 李鹤 刘如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1091名青少年(45.28%男生)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纵向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的性别、学段差异显著(各指标男性皆高于女性,初中生皆高于高中生);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皆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内部动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锻炼行为和主观锻炼体验,锻炼行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主观锻炼体验,主观锻炼体验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角色认同。结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境中,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具有性别、学段的非一致性特征;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促、互抑关系,且内部动机是锻炼行为、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锻炼行为是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是角色认同的原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角色认同 内部动机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行为 交叉滞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肥胖女大学生实施运动、营养、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玉璋 刘洋 +1 位作者 吴雅琼 郭淑范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案,实验前后对实验者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和血液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后肥胖女大学生身高、腰臀比、BMR无明显变化(P>0.05),而体重、体脂肪重、体脂率、腰围、臀围、BMI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减肥效果明显;HDL-C空腹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安静心率、血压和Glu、TC、TG、LDL-C四项空腹值明显下降(P<0.05),心血管系统整体生理机能得到提高。结论:系统采用HIIT、营养配餐和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明显,同时可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方法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营养配餐 干预 女大学生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炼投入、锻炼承诺、主观体验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影响:一个混合模型 被引量:22
11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2-499,共8页
目的:考察锻炼投入、锻炼承诺、主观体验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综合影响,并构建一组混合模型。方法:修订《学习投入与不满调查问卷》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分量表,《动机与策略运用调查问卷》认知投入分量表,《青少年户外运动坚持决策量表》... 目的:考察锻炼投入、锻炼承诺、主观体验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综合影响,并构建一组混合模型。方法:修订《学习投入与不满调查问卷》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分量表,《动机与策略运用调查问卷》认知投入分量表,《青少年户外运动坚持决策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量表》的行为稳定性和行为自动化分量表,自编行为规律性量表,对1 338名大学生(年龄19.89±2.031;男591人,女747人)进行调查。结果:锻炼投入、锻炼承诺、主观体验分别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直接影响皆显著(P<0.001);在锻炼投入与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影响机制里,锻炼承诺的部分中介效应、主观体验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性别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皆显著。结论:锻炼投入、锻炼承诺是大学生建立锻炼习惯的理性心理因素,主观体验是培养大学生锻炼习惯的非理性因素;对于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投入皆能通过锻炼承诺和主观体验的中介调节机制而间接影响锻炼坚持性;大学生锻炼承诺和锻炼习惯的性别差异,可能因传统社会性别观和现代审美观所致。混合模型的建构,在一定程度解释了锻炼投入影响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内在机制,可为塑造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锻炼投入 锻炼承诺 主观体验 锻炼习惯 中介的调节 调节的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控制信念、锻炼投入的多重中介 被引量:29
12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1,共8页
探讨父母的自主支持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以及青少年控制信念、锻炼投入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家长报告)、青少年的控制信念量表、体育锻炼投入量表和锻炼坚持性量表,对1 173名12~18岁青少年[(14.628±2.571)... 探讨父母的自主支持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以及青少年控制信念、锻炼投入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家长报告)、青少年的控制信念量表、体育锻炼投入量表和锻炼坚持性量表,对1 173名12~18岁青少年[(14.628±2.571)岁;男628人,女545人]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自主支持、青少年的控制信念和锻炼投入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正向直接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解释18.0%、24.1%和41.5%的变异;在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链条上,青少年的控制信念、锻炼投入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自主支持是促进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外部因素,青少年的控制信念和锻炼投入是提升自身锻炼坚持性的内部因素;在体育锻炼情境中,父母自主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锻炼坚持性,还可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控制信念而影响其锻炼投入状态,达到间接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功效。建议:鼓励父母以青少年的角度看待体育锻炼活动,给予青少年更多锻炼自主支持,同时,从指导和丰富青少年锻炼认知入手,发展青少年控制信念和锻炼投入状态,是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父母自主支持 控制信念 锻炼投入 锻炼坚持性 多重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完美主义、自主动机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8
13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共11页
目的考察适应性完美主义、自主动机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检验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效应。方法修订父母社会背景调查问卷(家长报告)的自主支持分量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 目的考察适应性完美主义、自主动机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检验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效应。方法修订父母社会背景调查问卷(家长报告)的自主支持分量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和青少年户外运动坚持性量表,对2230名12~18岁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适应性完美主义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间接影响。结果父母自主支持、青少年的适应性完美主义和自主动机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皆显著,分别解释了3.7%、30.3%和38.3%的变异;在适应性完美主义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链条上,自主动机的中介效应、父母自主支持的中介调节效应、性别的调节中介效应皆显著,三者共同的间接效应值为0.426,占总效应的77.45%。结论适应性完美主义既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锻炼坚持性,又能通过自主动机的中介而间接作用于锻炼坚持性;父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自主支持能够对青少年的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锻炼自主动机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相较于女性青少年,男性青少年的锻炼自主动机更强烈、锻炼亦更具坚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自主支持 适应性完美主义 自主动机 锻炼坚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与大学生锻炼行为: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28
14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22,共8页
目的:整合锻炼认同理论、锻炼坚持认知决策理论等,探讨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综合影响,考察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锻炼身份认同量表、内部动机量表、锻炼承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目的:整合锻炼认同理论、锻炼坚持认知决策理论等,探讨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综合影响,考察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锻炼身份认同量表、内部动机量表、锻炼承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20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皆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锻炼身份认同对锻炼强度的影响较大,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锻炼频率的影响较大;在身份认同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时,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分别具备了部分中介效应,其效果量分别是总效果量的10.63%和41.67%,并且,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亦显著,其效果量是总效应的5.42%,即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7.72%。结论: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是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激励因素,锻炼身份认同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还能通过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锻炼行为产生影响,并且,该中介效应包含三条路径,即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链式中介模型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学生锻炼身份认同与锻炼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可为制定大学生锻炼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锻炼身份认同 内部动机 锻炼承诺 体育锻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信念、主动反刍与大学生锻炼坚持性:锻炼氛围的有调节中介效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以核心信念理论、目标进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探讨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检验其适配性。方法:采用核心信念量表,事件相关反刍量表中的主动反刍分量表,... 目的:以核心信念理论、目标进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探讨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检验其适配性。方法:采用核心信念量表,事件相关反刍量表中的主动反刍分量表,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和锻炼坚持性量表等,对以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为例的2 1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正向直接影响皆达显著水平(P<0.001);回归分析表明,在核心信念影响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性时,主动反刍具备了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在主动反刍与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链条上,锻炼氛围具备了调节效应。结论: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皆为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前因要素;核心信念既能够以直接的方式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还能够在锻炼氛围的影响下,通过作用于主动反刍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性。建议:提升锻炼核心信念和主动反刍思维能力,努力营造积极的锻炼氛围,是大学生在锻炼压力事件后保持锻炼坚持性的有效干预策略。研究可为培养大学生良好锻炼习惯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核心信念 主动反刍 锻炼氛围 锻炼坚持性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徐陆璐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究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的拒绝分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体育锻炼行为...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究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的拒绝分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体育锻炼行为规律性量表,以及修订体育锻炼习惯量表的锻炼行为和思维模式分量表,对上海市120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2周、2个阶段的追踪调查。结果:青少年同伴关系(接纳、友谊)、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的性别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除接纳得分高于男性外,其他各指标均低于男性);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具有跨时间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同伴关系能单向预测主观锻炼体验,且同伴关系(T1)对余暇锻炼习惯(T2)的预测系数高于余暇锻炼习惯(T1)对同伴关系(T2)的预测系数,主观锻炼体验(T1)对余暇锻炼习惯(T2)的预测系数与余暇锻炼习惯(T1)对主观锻炼体验(T2)的预测系数相近;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对余暇锻炼习惯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存在性别差异;同伴关系是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同伴关系是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因果关系中的一个调节变量,并且,该交叉滞后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关系 主观锻炼体验 余暇锻炼习惯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虐待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情绪自我控制与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的多重中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静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6,共8页
探讨情感虐待、情绪自我控制、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适配性。采用情感虐待量表、青少年情绪控制量表、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量表和青少年锻炼坚持性量表,对1 368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调... 探讨情感虐待、情绪自我控制、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适配性。采用情感虐待量表、青少年情绪控制量表、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量表和青少年锻炼坚持性量表,对1 368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其中男636人,女732人,年龄(14.173±2.148)岁。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经历过情感虐待,尽管具备一定程度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在锻炼中能够满足心理需求,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而且,青少年经历的情感虐待越严重,锻炼坚持性越差;情感虐待、情绪自我控制、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显著,其中,情感虐待对规律锻炼的周期长度负向影响较大,情绪自我控制对每周规律锻炼的频率正向影响较大,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与每次规律锻炼的持续时间正向影响较大;在情感虐待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链条上,情绪自我控制、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的部分中介效应分别显著,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3.92%、14.68%和10.92%,即情感虐待影响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9.52%。结论:给予情感上的关怀与包容、提高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通过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来扩大锻炼参与的需求满足感,可能是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培养良好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情感虐待 情绪自我控制 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 锻炼坚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的测量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韵枫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7,共11页
目的:编制适用于本土大学生的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量表,并探讨大学生锻炼需求满足感的特征。方法:利用305名有效预测被试和2200名有效正式被试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以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为效标,并以192名被试进行间隔15天的... 目的:编制适用于本土大学生的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量表,并探讨大学生锻炼需求满足感的特征。方法:利用305名有效预测被试和2200名有效正式被试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以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为效标,并以192名被试进行间隔15天的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Bartlett’s球体检验在显著水平上,累积贡献率70.94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指标、拟合优度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相关性分析证实,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与锻炼动机显著正相关;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高于0.87;描述性统计得知,我国大学生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的性别、年级差异皆显著,且与国外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大学生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的测量工具;男大学生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水平高于女生,低年级大学生的锻炼心理需求满足感水平高于高年级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心理需求满足感 测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分析
19
作者 宋亚刚 吴雪萍 +4 位作者 刘伟志 王爱维 谭景旺 陈理 王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运动干预疗法研究的知识基础、热点主题及前沿动态。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6-2022年所收录的1153篇ADHD运动干预疗法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6.2.R2软件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运动干预疗法研究的知识基础、热点主题及前沿动态。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6-2022年所收录的1153篇ADHD运动干预疗法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6.2.R2软件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1996-2022年有关ADHD运动干预疗法研究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表征,主要涉及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儿科学、体育科学等。ADHD运动干预疗法研究内容紧紧围绕着改善ADHD患儿精神功能、运动功能和社会功能等主题,前沿主题沿着ADHD诱因机制-运动干预生理生化机制-运动干预功能效果的演进脉络展开。结论学者对ADHD运动干预疗法的研究围绕运动干预机制及干预效果两大核心主题,研究热点聚焦于精神功能、运动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呈现出热点多元化、内容精细化、主题深入化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运动干预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