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观要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远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重大飞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领导全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重大飞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领导全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真探讨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共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俊峰 葛扬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创新理念,凸显了"共享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价值。马克思社会共享思想立足消除西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中"人性异化"的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市场批判和私有制扬弃为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创新理念,凸显了"共享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价值。马克思社会共享思想立足消除西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中"人性异化"的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市场批判和私有制扬弃为逻辑内核,诠释了社会发展和人性解放、社会活动和社会享受、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等统一的共享形态,孕育了共享主体、共享基础、共享形式、共享目标等严谨的思想结构,规划了实现共享的社会结构、市场形态、分配原则等;设计了消除城乡差距,培育职业教育观、消费观、生活观等人性解放理论,为我们市场决定性背景下探索"共享发展"提供方法论原则和原创性思想指南;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人性解放、劳动力保护、福利制度安排等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共享 当代价值 市场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本质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6
3
作者 辛慧丽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2,共4页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倡导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对将自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体或者对象。立足于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当代中国生态环境...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倡导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对将自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体或者对象。立足于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道德原因在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和"发展至上"思维方式的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在中国生态文明道德建设中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 自然规律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双重革命”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德孝 闫方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4,共4页
马克思对根源于商品形式的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深入揭示。鲍德里亚却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犬儒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仅仅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向度来理解使用价值,因而在拜物教批判中只注重对交换价值的批判而忽视对使用价值的批判。不仅... 马克思对根源于商品形式的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深入揭示。鲍德里亚却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犬儒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仅仅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向度来理解使用价值,因而在拜物教批判中只注重对交换价值的批判而忽视对使用价值的批判。不仅如此,通过对拜物教的词源学考察可以发现,拜物教所揭示的并非对实体的倾注,而是对符码的倾注,因此,拜物教批判还应当包括对符号或能指拜物教的批判。事实上,马克思并非只注重使用价值的自然意义,而是将其放置在与交换价值的辩证关系中凸显其社会意义。而鲍德里亚既强调对使用价值拜物教的批判,又试图通过符号意指逻辑来消解其实物逻辑,其本身也存在着逻辑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拜物教批判 使用价值拜物教 交换价值拜物教 符号拜物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共享发展思想的理论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俊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22,共5页
马克思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共享发展思想,界定了共享发展的要素内涵和理论结构,规划了共享发展的制度载体、市场属性、实现路径,设计了共享劳动成果的原则和共享劳动过程的要求,明晰了社会"发展"的逻辑与"共享"的... 马克思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共享发展思想,界定了共享发展的要素内涵和理论结构,规划了共享发展的制度载体、市场属性、实现路径,设计了共享劳动成果的原则和共享劳动过程的要求,明晰了社会"发展"的逻辑与"共享"的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沿着"反市场—近市场—亲市场"的"发展"逻辑,探索了"绝对公平—效率优先—效率公平兼顾"的"共享"范式,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共享发展思想。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共享"与"发展"整合的实践向度,"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共享机制,"共建"与"共享"统一的建构原则,实现共享劳动成果与共享劳动过程,保障人民共享经济成果、政治成果、文化成果、社会成果、生态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享发展 实现路径 借鉴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的现实幸福”思想辩微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俊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7,共6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人民的现实幸福”概念,这既是其早年朴素的“人类幸福观”的延续,也是其探索科学“人民幸福观”的起点。为此,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异化宗教”“异化政治”“异化资本”等现...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人民的现实幸福”概念,这既是其早年朴素的“人类幸福观”的延续,也是其探索科学“人民幸福观”的起点。为此,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异化宗教”“异化政治”“异化资本”等现象的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的虚幻幸福”本质根源与表现形态,探索“人民的现实幸福”具有的哲学意蕴、实践意蕴、结构意蕴,并设想通过共享发展的价值逻辑、市场批判的实践逻辑、美好制度建构的目标逻辑来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系统阐释了“人民的现实幸福”思想,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价值引领和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的虚幻幸福 人民的现实幸福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会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特征决定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在理论层面,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性,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阐明了世界历史的资本本性。在实践层面,指认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的世界历史的现实运动... 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特征决定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在理论层面,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性,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阐明了世界历史的资本本性。在实践层面,指认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的世界历史的现实运动。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将共产主义运动定位于人类解放的高度,才真正构成对资本的世界历史的实践批判;经由共产主义运动生成的世界历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哲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实践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马克思财富观本质地与现代形而上学财富理论体系相连,但却与其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本质区别的那一维度发现并论述马克思财富批判理论,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当前之"现代性"之样式——... 马克思财富观本质地与现代形而上学财富理论体系相连,但却与其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本质区别的那一维度发现并论述马克思财富批判理论,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当前之"现代性"之样式———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从而提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财富观 现代形而上学财富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9
作者 刘芳 王文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6,共4页
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在实证科学与黑格尔哲学那里都进行过研究但未能真正得以解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展开对上述二者的彻底批判,从而最终找到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与道路。马克思在经济哲学的批判视域... 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在实证科学与黑格尔哲学那里都进行过研究但未能真正得以解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展开对上述二者的彻底批判,从而最终找到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与道路。马克思在经济哲学的批判视域内凸显出对资本文明和形而上学批判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贫富分化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起源论”视域中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迎春 卜祥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25-34,共10页
依据“双重断裂论”的解释方案,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不仅存在着早后期思想、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之间的断裂,而且“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这一基本概念甚至都是不能成立的,更遑论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即使我们依... 依据“双重断裂论”的解释方案,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不仅存在着早后期思想、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之间的断裂,而且“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这一基本概念甚至都是不能成立的,更遑论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即使我们依然固执地使用“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这一概念,那马克思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关联也只能停留于外部反思关系。因而只能在“推广应用与反证说”的传统框架内呈现“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并把这一发展逻辑描述为相互外在的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历程。只有立足于“双重起源论”的解释方案,才能彻底打通马克思早后期思想、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断裂,才能真实呈现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及其整体性的历史性,也才能据此讨论“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断裂论 双重起源论 经济哲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通城乡:上海知青运动中的物资援助
11
作者 林升宝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为了解决知青在农村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上海持续向知青安置地提供物资援助,先是被动、零星、临时的“一事一物”非计划性状态,后又基于中央“统筹解决”原则,以有价调拨的方式主动、成规模、有计划地进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为了解决知青在农村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上海持续向知青安置地提供物资援助,先是被动、零星、临时的“一事一物”非计划性状态,后又基于中央“统筹解决”原则,以有价调拨的方式主动、成规模、有计划地进行,同时配套了无息贷款措施,并一直延续到知青运动结束。这种物资援助种类多、数量大,在起到“支青”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支农”的功能,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但它终究是维系政治运动的需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知青运动的内在、深层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运动 上海 物资援助 有价调拨 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佛系人生”的存在主义之殇 被引量:104
12
作者 宋德孝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5,共5页
"佛系人生"倡导"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均可",表面上与佛教中的修行修为相似,实则与存在主义的基本精神诸如向死而生、消极遁世、生命悲观主义、绝对自由、快乐至上等更为贴近。其出现并非偶然,既有90后主观层... "佛系人生"倡导"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均可",表面上与佛教中的修行修为相似,实则与存在主义的基本精神诸如向死而生、消极遁世、生命悲观主义、绝对自由、快乐至上等更为贴近。其出现并非偶然,既有90后主观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层面的原因,诸如消极对抗社会压力、沉迷物欲消费文化及媒介时代的滥发性青年次文化等。"佛系人生"表面上强调洒脱修为、乐观遁世,实则是一种消极的遁世主义和生存悲观主义,最终不可避免会走向价值虚无主义。"佛系青年"与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垮掉的一代"有很多相似性,都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如何避免重蹈"垮掉的一代"的覆辙,值得中国青年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人生 佛系青年 90后 存在主义 垮掉的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远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先进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先进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凭借着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命题,并对其科学内涵、正确性和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理论自觉 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俊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6-32,共7页
研究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秉承市场逻辑与正义逻辑、经济公平与政治公平统一的核心理念,从理论层面探索公平正义实现的逻辑主线、逻辑内核、逻辑实质等问题,解读了分配公平、起点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等主体价值;从实践层面设计了股票... 研究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秉承市场逻辑与正义逻辑、经济公平与政治公平统一的核心理念,从理论层面探索公平正义实现的逻辑主线、逻辑内核、逻辑实质等问题,解读了分配公平、起点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等主体价值;从实践层面设计了股票分配型、银行红利型、市场社会化等实证模式,探索运用"股票、利率、信息"等实现分配公平的机制,拓宽了人们思考公平正义问题的视角,提供了收入分配调整的实践启示,有助于我国分配正义模式的优化与实践难题的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社会主义 公平正义 分配正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15
作者 张远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共3页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本期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理论界五位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奋斗 人民 成就 国家发展 聚焦点 理论界 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衍生逻辑及实践启示
16
作者 徐俊峰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衍生。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渊源于马克思的"无市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衍生。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渊源于马克思的"无市场"、"近市场"、"亲市场"等理论学说,生成了"反市场——近市场——亲市场"逻辑路径,历经了政府模拟市场、政府联姻市场、市场主导型、市场决定型等模式演进,积累了诸多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兼顾社会主义与市场的二维创新与博弈层次;探索政府与市场互补结构;整合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合力,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决定性作用论 逻辑溯源 实践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17
作者 杨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 “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的时代大潮中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与经世思潮的深刻互动中,梁氏思想“变”中有其“不变”,“不变”中又蕴含“常变”,在救国之切、爱国之真的烘托下其经世意识更加醒目。梁启超的思考对当下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孟子学 经世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论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光紫 张森年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是对迄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实践与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生态文明时代生产力构成变化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它内在地包含着对美好生活...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是对迄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实践与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生态文明时代生产力构成变化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它内在地包含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设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权衡舍得的实践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自我克制的辩证把握,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赖以指导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哲学意蕴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伦理向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储德峰 何云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所谓“制度伦理”,是指针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进行的伦理评价和制度本身所内蕴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以及指向制度的伦理属性即制度的“善”或“好”的问题。制度伦理融身于制度性道德体系之中,集“规范约束”和“价值引... 所谓“制度伦理”,是指针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进行的伦理评价和制度本身所内蕴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以及指向制度的伦理属性即制度的“善”或“好”的问题。制度伦理融身于制度性道德体系之中,集“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于一体,超越了道德自觉和道德意志的限度,对道德生活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规范、约束、引领功能,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检视向度。由制度伦理的核心范畴“制度与价值”、“制度与规范”和“制度与意义”所衍生的“有制度无价值”“有制度无规范”“有制度无意义”等两难困境,构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的关键检视节点。遵从“与时俱进的发展逻辑”“圆融自洽的生成逻辑”“赏善罚恶的价值逻辑”,努力克服相对于新的社会生活实践的滞后性、圆融自洽障碍以及价值结构失衡等问题,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的基本检视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民道德建设 制度伦理 两难困境 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探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远新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其精神实质包括:反腐倡廉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事业兴衰,必须以猛药、重典反腐倡廉。习近平总书记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其精神实质包括:反腐倡廉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事业兴衰,必须以猛药、重典反腐倡廉。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具有目的明确、态度坚决、依法反腐、强化监督、踏石留印、常抓不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反腐 倡廉 “四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