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简论
1
作者 胡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 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语言学类课程自身是个结构体,又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语言、话语、语用意味着"语言学类",层级、课型、方法意味着"课程系统",具有系统性、闭合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建设的参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语言学类 语言学 课程论 课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学视野下小说类型的正体与变体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永禄 葛红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29,共4页
现代小说类型学视域下,正体和变体是一对富有辩证关系的范畴。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把小说类型学的历时诗学和共时诗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小说类型的现实模态与理想模式勾连起来,有助于现代小说类型学研究摆脱自发和自在状态,从而具... 现代小说类型学视域下,正体和变体是一对富有辩证关系的范畴。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把小说类型学的历时诗学和共时诗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小说类型的现实模态与理想模式勾连起来,有助于现代小说类型学研究摆脱自发和自在状态,从而具有较强的现实阐释能力,又具有较高理论的概括力。一般说来,正体和变体是源和流的关系,正体提供了开放性的和灵活性的召唤结构,呼唤着各种各样的变体舒展开展,充溢起来,使得既定类型充满灵动的生机和活力。没有了变体,呆板单调的正体会失去鲜活感和丰富性;若没有了正体,变体必将失去基本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类型学 叙事语法 正体 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鹓雏“文宗畏庐”的编译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6,71,共5页
姚鹓雏以"文宗畏庐"的编译小说蜚声民初小说界。这些小说类型多样,绝大多数使用文言,其笔法、结构、风格都力仿林译小说,呈现出与林译相似的风神韵味;其不同处在于以短篇译作为主,"编"的成分更大,且有少量的"... 姚鹓雏以"文宗畏庐"的编译小说蜚声民初小说界。这些小说类型多样,绝大多数使用文言,其笔法、结构、风格都力仿林译小说,呈现出与林译相似的风神韵味;其不同处在于以短篇译作为主,"编"的成分更大,且有少量的"白话"作品;其在民初堪称林译小说之辅翼,并有所新变,为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做出了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鹓雏 文宗畏庐 编译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被贬济州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慧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文对王维早年被贬济州的诗歌创作进行解读,目的在于还原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超越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的定性理解,显现其诗作的生动性、丰富性。
关键词 济州 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在本土化路上——2015年创意写作学科发展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永禄 《写作》 2016年第3期19-25,29,共8页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创意写作发展的桥头堡,在推动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和创意教育的社会化与创意写作理论本土化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文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界基本上已从观念上的"写作可以不可以教"和"...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创意写作发展的桥头堡,在推动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和创意教育的社会化与创意写作理论本土化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文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界基本上已从观念上的"写作可以不可以教"和"作家可不可以培养"的疑惑转变为"创意写作如何教""作家如何培养";从学科体制上讲,创意写作获得了从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养政策通道,在对欧美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培养机制的大力引进中,开始摸索创意写作的中国化;从理论建设上讲,走出了欧美重视实践轻视理论的弊端,进一步探索创意写作作为学科应具备的理论核心,向创意人才能力评估、工坊制研究等具有实证性理论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本土化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词的生成方式的水分——论“比喻造词法”的非造词法属性
6
作者 胡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3期87-92,共6页
虽然可以大致说清造词法的脉络,然而关于造词法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关于造词法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彻底解决过。至少在现代汉语范围内,研究者一直带着问题研究,学习者一直带着问题学习,应用者也一直带着问题应用。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 虽然可以大致说清造词法的脉络,然而关于造词法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关于造词法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彻底解决过。至少在现代汉语范围内,研究者一直带着问题研究,学习者一直带着问题学习,应用者也一直带着问题应用。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研究者把修辞方式与造词规则混合在一起,提出了所谓修辞造词法概念,并引起共鸣与认同。其中,比喻造词法影响最大、共鸣最广泛、认同度最高。尽管不断有人对所谓比喻造词法提出质疑,却不能从根本上说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其实,造词法自有造词法的属性。造词法是手段,不是理据、不是结果、不是行为、不是词义。比喻造词法具有非造词法属性,应该把比喻乃至一切修辞方式从造词规则中剥离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造词法 非造词法 生成方式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兴味”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9,共9页
"兴味"作为诗学范畴,建基于我国诗学中"兴"与"味"这一对元范畴理论之上。钟嵘连通"兴""味"论所提出的"滋味"实即感兴之味,指感物兴情形诸诗篇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之美,这成... "兴味"作为诗学范畴,建基于我国诗学中"兴"与"味"这一对元范畴理论之上。钟嵘连通"兴""味"论所提出的"滋味"实即感兴之味,指感物兴情形诸诗篇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之美,这成为后出之"兴味"的基本意涵。综观古人用例,"兴味"主要指诗歌具有一种含蓄蕴藉、富有情趣,能引发读者极高兴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的美感。它兼有审美接受与创作发生两种指向,兼具诗学与日常两个维度,且具有强大的意涵吸附性和文体开放性,曾与同质范畴一起成为古代各体文学的普遍审美标准,在近代更一度成为小说文体批评的核心话语,初步显示了融通古今中西的能力。时至今日,"兴味"的诗学意蕴继续向各艺术领域开放。为建构我国本土化、自主性文论话语,我们应该给予它特别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味 诗学范畴 审美接受 创作发生 审美标准 文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尊女不卑:“十七年”间越剧中的性别观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嵘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2期80-93,共14页
越剧是流传于上海和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十七年"间在上海发展至高峰。在中国众多剧种中,它以全部是女演员、擅演爱情婚姻戏、观众多为女性而著称。越剧中的主要男性形象,是一类有别于传统主流男性形象的、以婚姻家庭为生活... 越剧是流传于上海和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十七年"间在上海发展至高峰。在中国众多剧种中,它以全部是女演员、擅演爱情婚姻戏、观众多为女性而著称。越剧中的主要男性形象,是一类有别于传统主流男性形象的、以婚姻家庭为生活重心的完美丈夫之形象。通过对此类男性的想象与向往,越剧提出了特有的"男尊女不卑"的性别观。它是上海女性群体对"男尊女卑"性别观的不满,而在"男女平等"性别观无法全面落实的情况下,为保障自己利益而提出的折中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典型形象 性别观 男尊女不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 被引量:9
9
作者 付永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11,共7页
基于2003-2013年中国31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产业需求力、技术创新力、政府联系度、产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和东部、中... 基于2003-2013年中国31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产业需求力、技术创新力、政府联系度、产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和东部、中西部地区以及5个细分行业层面来看,产业需求力对我国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技术创新力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全国来看,政府联系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负相关关系,从区域来看,东部与中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需求力 技术创新力 政府联系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初主流小说家的文化身份
10
作者 孙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1,共6页
民初主流小说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封建遗老”“买办洋少”“市民大众作家”等,这些论断严重遮蔽了他们真正的文化身份。综观其家世出身,一脉传承的对审美、闲适兴味的追求,由“文化贵族”心态到“社会精英”意识之转变,以及其面对富有... 民初主流小说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封建遗老”“买办洋少”“市民大众作家”等,这些论断严重遮蔽了他们真正的文化身份。综观其家世出身,一脉传承的对审美、闲适兴味的追求,由“文化贵族”心态到“社会精英”意识之转变,以及其面对富有现代性的上海文学场域由传世、觉世到娱世的自我调适与智慧抉择等,我们看到的乃是一群走向现代的“江南文人”。重新确认这一文化身份有助于厘清一些基本史实,从而打破百年来将这批小说家错误批判、打入另册的处置惯性;同时可引起当代人注意其如何脉承传统而走向现代,进而重视并借鉴其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主流小说家 文化身份 现代转型 江南文人 兴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手册时代”转向“全媒体IP”的可能性--本土化非虚构写作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彩 《写作》 2016年第4期3-11,共9页
目前国内已经开设创意写作课的高校对非虚构写作教学、研究的价值尚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其发展的诸多可能性亦未展开具前瞻性评估,这与目前的国际趋势背道而驰——以美国为例,80%的畅销书都来自于非虚构作品,纪录片也有着庞大的受众。本... 目前国内已经开设创意写作课的高校对非虚构写作教学、研究的价值尚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其发展的诸多可能性亦未展开具前瞻性评估,这与目前的国际趋势背道而驰——以美国为例,80%的畅销书都来自于非虚构作品,纪录片也有着庞大的受众。本文对近年来中国非虚构写作教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作简要回顾,并探析在"互联网+"视角下,本土化非虚构写作教学、研究的可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手册时代 分众传播 IP(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