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激励法学研究 完善法治国家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倪正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法律史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法律除组织管理、惩戒外,还有激励功能。重视法律激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法制与外国思想家、外国法制的重大区别。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军事远比外国发达,可能正是这一区别所致。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尤... 法律史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法律除组织管理、惩戒外,还有激励功能。重视法律激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法制与外国思想家、外国法制的重大区别。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军事远比外国发达,可能正是这一区别所致。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等激励法的作用,正是其迅速崛起的首要原因。深入探讨激励法律文化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加强激励法学研究,是改善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 法律激励 激励法学 激励法律文化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高”检讨——美的范畴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5
2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崇高"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范畴。与中国美学较少直接论述"崇高"美不同,从朗吉弩斯、艾迪生、荷迦兹、博克、温克尔曼、康德,到席勒、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利奥塔,西方美学论"崇高"形成了一个强... "崇高"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范畴。与中国美学较少直接论述"崇高"美不同,从朗吉弩斯、艾迪生、荷迦兹、博克、温克尔曼、康德,到席勒、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利奥塔,西方美学论"崇高"形成了一个强大而丰富的传统。本文对此细加辨析与整合,并在与"壮美"差异的比较中,揭示"崇高"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巨大的、积极的肯定性价值的,能体现无限、唤起无限想象的,与审美主体处于一种矛盾、对立、冲突状态的,适合引起包含着痛苦、恐惧、震撼、敬畏和仰慕的乐感对象,对人们重新准确认识"崇高"的美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价值 无限 震撼 敬畏 痛苦 乐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实有人口管理的难点及其破解——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吴鹏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7,共9页
"实有人口"管理是近年来人口管理部门提出的一种新的人口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它通常和实有房屋管理联系在一起。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当前实有人口管理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破解实有人口管理难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实有人口 实有人口管理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特殊语义——美是有价值的五官快感对象和心灵愉悦对象 被引量:12
4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150,共8页
在原始审美经验中,人们把引起愉快的对象称作"美"。其后,人们意识到对官能快感的过度追求会导致负面后果,进而将"美"限定为"有价值"的快感对象。快感对象的范围包括五觉快感对象的形式美和心灵愉悦对象... 在原始审美经验中,人们把引起愉快的对象称作"美"。其后,人们意识到对官能快感的过度追求会导致负面后果,进而将"美"限定为"有价值"的快感对象。快感对象的范围包括五觉快感对象的形式美和心灵愉悦对象的内涵美。美作为有价值的快乐对象,又表现为"幸福的东西""爱的对象""骄傲的对象"。这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有价值的快乐对象是"美"的特殊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快感 五官快感对象 心灵愉快对象 爱的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历史诠释与当代解读 被引量:5
5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据。它包含着对中国古代"人本"思想资源的继承。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涵义,它要求在处理人与国、与君...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据。它包含着对中国古代"人本"思想资源的继承。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涵义,它要求在处理人与国、与君、与官、与神、与天、与物的关系时,不是以"国"、"君"、"官"、"神"、"天"、"物"为根本和依据,而是以普通的"人"为起点和归宿,对今天的政治家具有非同寻常的警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人本"思想经过创造性转换被注入新的意义,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 国本 君本 官本 神本 天本 物本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式条款的契约法理与规制分析——兼评“《合同法解释(二)》”对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绍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3,共6页
格式条款之民商事法理与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密切相关。格式条款是契约自由限制的方法之一,同时可节约现代民商事活动成本,有效提高交易效率。格式条款规制的根据来自其对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冲击。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立法规制、格... 格式条款之民商事法理与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密切相关。格式条款是契约自由限制的方法之一,同时可节约现代民商事活动成本,有效提高交易效率。格式条款规制的根据来自其对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冲击。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立法规制、格式条款无效之规制、解释之规制,是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主要规制。《合同法解释(二)》对格式条款的专门解释有其进步性,但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解释性规制,则使格式条款的效力形态尤其是无效形态的判断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尚待此后相机调整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条款 契约自由 契约正义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原始语义考察: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 被引量:8
7
作者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191,共8页
解构主义美学造成了"美"的失语,其实,"美"在人们日常的审美实践中是有统一语义的。在原始的审美经验中,"美"常常被人用来指称令人感到愉快的事物或对象。尽管美的事物从客观方面看十分不同,但都能从主体... 解构主义美学造成了"美"的失语,其实,"美"在人们日常的审美实践中是有统一语义的。在原始的审美经验中,"美"常常被人用来指称令人感到愉快的事物或对象。尽管美的事物从客观方面看十分不同,但都能从主体的愉快感方面找到统一性,这就叫"五味舛而并甘,众色乖而皆丽"。于是,"美"的涵义就从"愉快的事物"转化成"愉快的情感"。"美"就成了表示"愉快"的"情感语言"。因为美是事物中的愉快性质,所以,美离不开感受快乐的审美主体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愉快的对象 客观化的愉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光明为美”思想的独特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光明是令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的物质现象,世俗之人以之为美。佛教从缘起论出发认为"色即是空","光明"作为稍纵即逝、空幻不实的假相之一,自在否认之列;同时,佛教又从缘起论和中观论出发认为"色复异空",... 光明是令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的物质现象,世俗之人以之为美。佛教从缘起论出发认为"色即是空","光明"作为稍纵即逝、空幻不实的假相之一,自在否认之列;同时,佛教又从缘起论和中观论出发认为"色复异空",进而走向对世俗审美趣味的随顺和对光明之美的变相肯定。佛教批判昏暗之丑,赞美"外光明"之美,并吸取这种"外光明"之美为营造佛、菩萨的"身光明"服务,借用这种"外光明"来比喻、形容领悟佛法的"心光明"、"法光明"之美,进而将光明之美的根本置于"心光明"之上,从而完成了对"光明为美"思想的独特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明 色光 外光明 身光明 心光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与政治的百年论争看如何建设“文艺政治学” 被引量:2
9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155,共7页
文学作为观念的艺术,既是形式的,又是有内容的;既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既是独立自足的,又是有社会联系的。在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应该既反对"文艺即政治"的偏见,也反对"文艺非政治"的纯文学观。伟大的文学应当... 文学作为观念的艺术,既是形式的,又是有内容的;既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既是独立自足的,又是有社会联系的。在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应该既反对"文艺即政治"的偏见,也反对"文艺非政治"的纯文学观。伟大的文学应当承载崇高的政治主题,但文学不应表现"坏政治"乃至"小政治",而应与"好政治"结缘。文学应当拥有创作自由、守护自身的审美特性,否定文学审美特性的反本质主义文学观是似是而非的,断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政治 文艺政治学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私有化及其解决途径:观照拉丁美洲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波 王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9期60-69,共10页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同时,水资源的私有化也逐步演变成一个突出特点,正一步一步吞噬其公共产品属性。在拉丁美洲,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新自由主义对经济、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可治理性问题愈发突出,但作...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同时,水资源的私有化也逐步演变成一个突出特点,正一步一步吞噬其公共产品属性。在拉丁美洲,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新自由主义对经济、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可治理性问题愈发突出,但作为人类最为需要的水资源在该地区却表现出了不可治理性的特点,拉美地区水资源的私有化已经引起当下拉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虽然该地区各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执政模式、执政思路有所不同,但各国广泛发动民众参与,制定了切实可靠的法律维护水资源的公共性。这可为同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水资源问题处理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公有资源私有化 公共产品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感美”刍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7-164,共8页
"性感美"是身体美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当下审美实践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现象。美学理论有责任对此作出理论回应和圆满解释。性感美属于触觉美的范畴。本文从触觉美分析到性感美。一方面回顾了西方古代"性崇拜&q... "性感美"是身体美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当下审美实践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现象。美学理论有责任对此作出理论回应和圆满解释。性感美属于触觉美的范畴。本文从触觉美分析到性感美。一方面回顾了西方古代"性崇拜"实践所体现的"性感美"意识以及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对"性感美"的肯定和强调,另一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关于"色欲美"的实践和理论以及中国当下对性感美的大胆追求与理论反映,最后得出结论:性感美乃是有价值的性快感对象。将性感满足对象排除美的园地之外,固然僵化保守、不合事实,但将一切带来性快感的对象不加分别地都视为美,也会导致性欲失范、不可收拾的社会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感美 性崇拜 色欲美 有价值 性快感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特色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志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中国古代地大物博,早以埋下南北文化不同的种子;在南北朝分而治之后,南北文化的地域特色不断趋于凸显。《北史》《隋书》论南北文章、学术的不同宗尚,明代董其昌论画分"南北二宗",徐渭论曲分"南曲北调",清代阮元、... 中国古代地大物博,早以埋下南北文化不同的种子;在南北朝分而治之后,南北文化的地域特色不断趋于凸显。《北史》《隋书》论南北文章、学术的不同宗尚,明代董其昌论画分"南北二宗",徐渭论曲分"南曲北调",清代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论书分南北派,梁启超总结、纵论"中国地理"决定的南北文化、艺术之"大势",等等,形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南北文化特色论,对于当下的地域文化研究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文化 南北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中有异:吕荧、高尔太主观派美学之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志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79,共6页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学大讨论中,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的主观派是重要一派。学界常常着眼于二者之同,忽略了二者之异。其实二者虽然同属主观派,却有唯物论的主观派与唯心论的主观派之分。前者认为美虽然属于意识,但它是由社会现实决...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学大讨论中,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的主观派是重要一派。学界常常着眼于二者之同,忽略了二者之异。其实二者虽然同属主观派,却有唯物论的主观派与唯心论的主观派之分。前者认为美虽然属于意识,但它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意识,与唯物论是统一的;后者认为美是主体的感觉,客观的美是不存在的。本文坚持在同中求异的原则下辨析二人的思想主张和逻辑理路,对人们准确理解20世纪50年代的主观派美学观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指出吕荧坚持美感与判断的统一,审美反映是一种反映对象属性的认识,有一定合理性;高尔太坚持美与美感同一,美的经验是主体价值、是创造性评价,早已发存在论现象学美学之先声,其得失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荧 高尔太 唯物论主观派美学 唯心论主观派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美文学概念的破茧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志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5,共9页
晚清是文学概念从古代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向现代狭义的美文学概念转换的时期。其转换的重要时代语境,是在西学东渐之下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过渡。尽管以感人的美为特征的新文学概念曾遭到传统文学概念守卫者的阻击,但"文学属于美之... 晚清是文学概念从古代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向现代狭义的美文学概念转换的时期。其转换的重要时代语境,是在西学东渐之下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过渡。尽管以感人的美为特征的新文学概念曾遭到传统文学概念守卫者的阻击,但"文学属于美之一部分"的观念依然成为势不可挡、异口同声的主流共识。而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当时风行的小说尤以突出的美的效果席卷读者,从而被推为"文学之最上乘",引发了众多理论家对小说审美特征及其机制的探讨。于是,以美为特征的文学概念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现代美学 章炳麟 美文学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孔阳新实践美学思想的形成历程及其最终定型
15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8,共7页
蒋孔阳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初露头角,八九十年代发生重大影响的美学家。他的实践美学思想有一个形成、演变、定型的历程。形成阶段以1957年出版的《文学的基本知识》专著、发表的《简论美》论文为代表,核心观点为"美是... 蒋孔阳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初露头角,八九十年代发生重大影响的美学家。他的实践美学思想有一个形成、演变、定型的历程。形成阶段以1957年出版的《文学的基本知识》专著、发表的《简论美》论文为代表,核心观点为"美是一种由劳动实践创造的社会现象";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论美和美的创造》论集是其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转换、过渡阶段;定型阶段以1993年出版的《美学新论》为标志,核心观点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者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以贯之的联系。在新时期的实践美学论著中,蒋孔阳的《美学新论》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系统、理论价值更高。它为传统的实践美学向现代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新变提供了思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实践美学 美本质 人的本质力量 对象化 美学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经之“文艺美学”的思想建树及其学科创设
16
作者 祁志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4,共7页
胡经之是新时期我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胡经之关于"文艺美学"的系统思考及建构主要体现在1989年初版的《文艺美学》一书中。该书以"审美活动"为文艺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从审美活动产生的"审... 胡经之是新时期我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胡经之关于"文艺美学"的系统思考及建构主要体现在1989年初版的《文艺美学》一书中。该书以"审美活动"为文艺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从审美活动产生的"审美体验"切入艺术的"本质",指出"艺术审美价值"的"特质"是"审美超越",进而依据"创作—文本—欣赏"这一艺术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分析文艺创造美学、文艺作品美学、文艺享受美学,并以文艺作品的美学研究为主,探讨了"符号化"的"审美意象"——"艺术形象"、"艺术本体的深层结构"——"艺术意境"和各门"艺术形态学"的审美特性,完成了"文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经之 文艺美学 审美活动 审美体验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的戏曲美学论争
17
作者 祁志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9-182,219,共15页
明代中后期,戏曲批评出现了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相互论争。本色论主张戏曲创作要符合表演的"本色"要求,在曲词上"明白而不难知",可入乐合律。情趣论崇尚戏文的"意趣神色",为了案头可观,"不妨... 明代中后期,戏曲批评出现了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相互论争。本色论主张戏曲创作要符合表演的"本色"要求,在曲词上"明白而不难知",可入乐合律。情趣论崇尚戏文的"意趣神色",为了案头可观,"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它们各执一词,互有得失。折中派兼取两派的长处,批评两派的不足,主张戏曲创作"雅俗并陈、意调双美",既"可演之台上,亦可置之案头",将明代戏曲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美学 典雅与当行 本色与文调 达情与协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