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体育联盟准入限制的反垄断考察--基于美国反垄断司法实践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熙 谭小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49,73,共9页
职业体育反垄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区别于其他领域反垄断实践的特殊领域。职业体育联盟的准入限制规则一直以来都受到反垄断法的严格审查。然而由于职业体育的特殊性,使得反垄断法对职业体育联盟准入限制规则的调整变得十分... 职业体育反垄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区别于其他领域反垄断实践的特殊领域。职业体育联盟的准入限制规则一直以来都受到反垄断法的严格审查。然而由于职业体育的特殊性,使得反垄断法对职业体育联盟准入限制规则的调整变得十分复杂。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职业体育联盟适用"关键设施"理论进行了论证,并就附属性限制原则适用于对职业体育联盟准入限制的反垄断分析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最后,从竞赛产品质量、联盟的管理、俱乐部特许专营权市场以及"搭便车"等方面对职业体育联盟准入限制作为附属性限制的合理性进行了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联盟 准入限制 反垄断 关键设施 附属性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刑制罪:罪刑关系的反思与展开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运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8,共10页
以刑制罪的理论基础是罪刑关系的双向性、社会危害性的非规范性以及刑罚当罚性等方面。以刑制罪具有积极价值,包括拓展了司法主体的思维方式、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体现了刑法谦抑性。以刑制罪的司法作用有以下层面:行为是否构成犯... 以刑制罪的理论基础是罪刑关系的双向性、社会危害性的非规范性以及刑罚当罚性等方面。以刑制罪具有积极价值,包括拓展了司法主体的思维方式、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体现了刑法谦抑性。以刑制罪的司法作用有以下层面: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构成重罪还是轻罪。对以刑制罪应当规制,其适用对象应是疑难案件,结果应获得公众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刑制罪 刑法谦抑性 公众认同 非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政策法治化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卫磊 《理论月刊》 2008年第4期88-91,共4页
刑事政策应当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兼具政策性与法律性的双重优势、介于公共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独特区位,以提升自身的法治化为具体思路,以化解传统刑事政策所具有政策性和法律性的内在紧张关系。传统刑事政策已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需要... 刑事政策应当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兼具政策性与法律性的双重优势、介于公共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独特区位,以提升自身的法治化为具体思路,以化解传统刑事政策所具有政策性和法律性的内在紧张关系。传统刑事政策已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需要对其重构,通过多元路径的选择,实现刑事政策法治化作为刑事政策转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法治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组织模式、行为及司法化的认识与处置
4
作者 岳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7,共5页
黑社会的犯罪模式依附于组织模式。目前在立法层面上只将其作为组织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罚,使对该类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显现立法的缺损,犯罪的危害性得不到清晰的描述。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黑社会组织的模式和犯罪行为早已发生了变化... 黑社会的犯罪模式依附于组织模式。目前在立法层面上只将其作为组织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罚,使对该类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显现立法的缺损,犯罪的危害性得不到清晰的描述。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黑社会组织的模式和犯罪行为早已发生了变化。坚持传统标准,对我国目前仍处于滋生发展期的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犯罪模式的确定显然是不利的,只会束缚我们对当今中国发生的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方式的认识,给立法设定更多的障碍,延误对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打击的及时和准确,更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组织 犯罪行为 处置司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反垄断政策考察——《体育转播法》介评 被引量:10
5
作者 谭小勇 姜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体育赛事转播已经成为职业体育联盟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1961年颁布的《体育转播法》是对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业影响最大的一项立法。该法主要涉及职业体育联盟赛事转播权出售的反托拉斯豁免问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 体育赛事转播已经成为职业体育联盟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1961年颁布的《体育转播法》是对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业影响最大的一项立法。该法主要涉及职业体育联盟赛事转播权出售的反托拉斯豁免问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美国职业体育联盟赛事转播权出售的反托拉斯问题和《体育转播法》的立法史,对《体育转播法》的内容以及适用进行系统地阐述,分析《体育转播法》与《谢尔曼法》第1条、第2条的关系,并对《体育转播法》的具体适用进行评价,旨在根据美国的经验,为我国《反垄断法》对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市场的调整提供参考,并对规范我国赛事转播市场提供相关立法建议,以尽早实现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市场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 反垄断 赛事转播 体育转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立职业运动员工会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姜熙 谭小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变革性发展的过程中,体育领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矛盾日益凸显,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体育劳资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变革性发展的过程中,体育领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矛盾日益凸显,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体育劳资关系中的结构性部分——职业运动员工会组织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得我国职业体育劳资关系中劳资双方力量极不均衡,而有效调整职业体育劳资双方矛盾的机制也尚未成型。在此背景下,在理论上就建立我国职业体育运动员工会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职业运动员工会的性质和建会模式进行论证,深入探寻我国建立运动员工会的相关法理基础;并对运动员工会在我国的法律地位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 运动员工会 法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的反托拉斯政策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姜熙 谭小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1,共8页
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美国职业赛事转播权出售有关的重要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的反托拉斯政策。有鉴于此,如何通过《反垄断法》的调整建立我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市场发展所需要的特... 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美国职业赛事转播权出售有关的重要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的反托拉斯政策。有鉴于此,如何通过《反垄断法》的调整建立我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市场发展所需要的特殊竞争机制已然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一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 赛事转播 反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奥运会体育仲裁的程序正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熙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2,共7页
以CAS奥运会体育仲裁区别于一般仲裁为逻辑起点,论证了CAS奥运会体育仲裁与程序正义的关系,及CAS奥运会体育仲裁遵循程序正义的必要性。研究认为CAS奥运会体育仲裁在推进国际体育法发展的同时,其司法化特征日益明显;CAS奥运会体育仲裁... 以CAS奥运会体育仲裁区别于一般仲裁为逻辑起点,论证了CAS奥运会体育仲裁与程序正义的关系,及CAS奥运会体育仲裁遵循程序正义的必要性。研究认为CAS奥运会体育仲裁在推进国际体育法发展的同时,其司法化特征日益明显;CAS奥运会体育仲裁与司法诉讼的趋同将使程序正义原则要在CAS奥运会体育仲裁中得以遵从,这将是CAS奥运会体育仲裁公正裁决的重要保障。CAS奥运会体育仲裁程序正义保障的基本要求主要包含了仲裁的中立性、仲裁的及时性、听取当事双方的辩论和证据、形式正义、提供裁决理由等几方面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体育仲裁 奥运会 程序正义 国际体育仲裁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犯罪学本体发展的反思与抉择 被引量:9
9
作者 岳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我国犯罪学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学科基础性建设上存在的结构性缺位,是犯罪学学科本体建设上的先天不足,并已成为犯罪学发展中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犯罪学的研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尤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 我国犯罪学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学科基础性建设上存在的结构性缺位,是犯罪学学科本体建设上的先天不足,并已成为犯罪学发展中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犯罪学的研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尤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治理的紧迫需要,也使犯罪学界有了紧迫的危机感。所以,近年来犯罪学界为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是对我国犯罪学学科现状的审视、反思,也是犯罪学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进行本体性建设的考量,这种反思和考量是学科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在当前,犯罪学应克服本体研究的松散状态,建构清晰的本体建设发展目标。梳理学科本体研究,分析我国犯罪学学科本体存在的问题现状,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从学科的层面认识和把握对犯罪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学科 本体性反思 路径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统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松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9,共5页
犯罪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实证科学以统计为基础,犯罪统计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不发达与犯罪统计研究的落后有关。加强对犯罪统计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犯罪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犯罪统计 漏斗效应 犯罪黑数 隐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防控战略与策略之辨明——论犯罪空间防控的兴起及发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岳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共12页
随着当前犯罪防控重心向空间防控的转向,犯罪空间防控理论和策略成为犯罪治理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GIS、CPTED、SCP等技术与理论逐渐受到追捧。然而,该类理论是战略理论还是策略理论,在方法上是策略还是战略,是工具主... 随着当前犯罪防控重心向空间防控的转向,犯罪空间防控理论和策略成为犯罪治理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GIS、CPTED、SCP等技术与理论逐渐受到追捧。然而,该类理论是战略理论还是策略理论,在方法上是策略还是战略,是工具主义、技术派的前行还是回归,两者的关系决定着犯罪防控的科学性前行方向。复兴的古典犯罪学派所提供的理论支持强调了犯罪预防的工具主义功能,这一功能迎合了现代化发展中的科学主义至上的时代观念,一切皆可被可量化的"有效性"实证主义检验。但是,对于犯罪学领域而言,科学主义手段和实证功能并不能取代犯罪学对整体犯罪预防战略目标的建构。如何避免犯罪预防战略目标的碎片化,犯罪预防战略与策略之目标的辨明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犯罪空间 犯罪防控 犯罪空间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阶动态衔接中的刑罚刚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一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刑罚刚性是刑罚公正实现的必要条件与内在要求。维持刑罚的公正性,必须使刑罚执行的动态结果不应偏离立法过远,造成刑罚刚性的实然损耗。在传统上,由于重视刑罚裁量而忽视刑罚执行,因此研究刑阶衔接往往是从静态意义上对刑阶衔接问题进... 刑罚刚性是刑罚公正实现的必要条件与内在要求。维持刑罚的公正性,必须使刑罚执行的动态结果不应偏离立法过远,造成刑罚刚性的实然损耗。在传统上,由于重视刑罚裁量而忽视刑罚执行,因此研究刑阶衔接往往是从静态意义上对刑阶衔接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如果引入刑阶衔接的动态考察,将刑罚的执行制度纳入考量视野,就会发现,刑罚在静态配置与实际执行的严厉程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而并不必然有效衔接。在此情况下,有必要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以刑罚公正为价值目标,通过对刑种与刑罚执行制度进行整体化改造,维持刑罚的实际刚性,使罪刑对应原则能够得到切实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公正 动态衔接 刑罚刚性 刑罚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解释立场:在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运锋 《东方法学》 2011年第4期140-148,共9页
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都是极端的解释立场,应采用以主观解释为主、客观解释为辅的折衷说。客观解释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其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内在冲动,从解释主体、解释对象及解释效果等层面探讨客观解释论的适用界域很有必要... 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都是极端的解释立场,应采用以主观解释为主、客观解释为辅的折衷说。客观解释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其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内在冲动,从解释主体、解释对象及解释效果等层面探讨客观解释论的适用界域很有必要。既然客观解释论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风险,就需要为客观解释设计规制措施,具体可从刑法文本疑难、判决书说理及公众认同等角度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法律意识形态 法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行于价值与事实之间——犯罪学的本体反思与范式演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卫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7-102,共6页
犯罪学的本体与范式都存在着价值与事实的重要分野,在其本体反思上应当确认犯罪作为价值中立的社会事实,在其范式上应当坚持价值关联的实证嵌入。面临着转型社会挑战的中国犯罪学研究,不宜试图穷尽犯罪的终极真理,应当在扎实推进犯罪实... 犯罪学的本体与范式都存在着价值与事实的重要分野,在其本体反思上应当确认犯罪作为价值中立的社会事实,在其范式上应当坚持价值关联的实证嵌入。面临着转型社会挑战的中国犯罪学研究,不宜试图穷尽犯罪的终极真理,应当在扎实推进犯罪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努力为组织对于犯罪的正式反应提供理性化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关照自我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社会事实 犯罪学 本体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赦免的本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17-721,共5页
赦免的本质就是形态各异的赦免内含的共同基本特质,传统的赦免本质学说主要有恩典说、正义说、慈悲说、多元说和模糊说。赦免的本质应是宽恕,宽恕就是对伤害放弃报复的一种反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宽恕,赦免的本质问题与赦免制度的功利... 赦免的本质就是形态各异的赦免内含的共同基本特质,传统的赦免本质学说主要有恩典说、正义说、慈悲说、多元说和模糊说。赦免的本质应是宽恕,宽恕就是对伤害放弃报复的一种反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宽恕,赦免的本质问题与赦免制度的功利性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行赦免、赦免在实际上达到什么效果,都不影响赦免的宽恕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赦免的本质 恩典 正义 慈悲 宽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日不作为帮助犯犯罪构成的争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瑞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不作为帮助犯的构成要件、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标准既是认定不作为帮助犯成立与否的理论基础,也是不作为者承担不同刑事责任的根本依据,但是如何厘清共谋共同正犯与不作为帮助犯的界限基准,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时,... 不作为帮助犯的构成要件、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标准既是认定不作为帮助犯成立与否的理论基础,也是不作为者承担不同刑事责任的根本依据,但是如何厘清共谋共同正犯与不作为帮助犯的界限基准,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时,"不作为的帮助"行为才能转化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作为帮助犯的问题在德日历来是不作为共犯问题的核心,我们可以通过其研究的比较找出此争议问题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帮助犯 作为义务 正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死刑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亮 《学习论坛》 2010年第5期67-71,共5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一种刑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死刑的作用和存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废除死刑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我国也不例外。关于死刑存废的问题,我国法学...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一种刑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死刑的作用和存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废除死刑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我国也不例外。关于死刑存废的问题,我国法学界给予了充分关注,由诸多因素所决定,我国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我国应完善死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废除死刑 保留死刑 完善死刑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现行刑罚执行制度的设想
18
作者 严励 赵运峰 《东方法学》 2010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是对刑法进行的一次规模性修订,包含罪名修改、刑罚幅度调整、刑罚制度完善等多个层面。而关于刑罚制度完善和创新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刑法总则的修改,这在以往的刑法修正案中相对少见。针对...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是对刑法进行的一次规模性修订,包含罪名修改、刑罚幅度调整、刑罚制度完善等多个层面。而关于刑罚制度完善和创新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刑法总则的修改,这在以往的刑法修正案中相对少见。针对《草案》中刑罚执行制度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制度 刑法修正案 执行主体 公安机关 有期徒刑 二十年 缓刑制度 刑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个体化语境下的行刑管教个体化
19
作者 王志亮 《学习论坛》 2011年第9期72-75,共4页
基于报应的观念,最先的刑罚及行刑是个体化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出现了一般化的刑罚,但刑罚个体化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更加成熟丰富。刑罚个体化细化为立刑个体化、量刑个体化、行刑个体化。刑罚个体化的根基在于人本身就是具体的人。从... 基于报应的观念,最先的刑罚及行刑是个体化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出现了一般化的刑罚,但刑罚个体化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更加成熟丰富。刑罚个体化细化为立刑个体化、量刑个体化、行刑个体化。刑罚个体化的根基在于人本身就是具体的人。从我国《刑法》对刑罚的规定情况、监狱行刑实际来看,我国的刑罚个体化应表述为行刑管教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行刑 刑罚 立刑 量刑 监狱 管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犯罪在社会机制骤发性缺损时期的态势及原因
20
作者 岳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在犯罪原因中,恶性犯罪的升降与社会机制骤发性缺陷和失序密切相关。与社会教育机制失当、主流文化缺位密切相关。并引发"弱"转"恶"、转"黑"犯罪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恶性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的认... 在犯罪原因中,恶性犯罪的升降与社会机制骤发性缺陷和失序密切相关。与社会教育机制失当、主流文化缺位密切相关。并引发"弱"转"恶"、转"黑"犯罪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恶性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寻找预防和遏制恶性犯罪的良策。还社会一个安宁、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犯罪 社会现象 社会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