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把酸枣》舞台美术与晋商建筑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菁菁 《艺术探索》 2011年第6期113-114,共2页
舞剧《一把酸枣》舞台美术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晋商建筑。舞美设计师吸取了晋商建筑的重要元素,同时融入重组、解构等现代设计表现语言,通过舞台再现了晋商风情和文化。
关键词 舞台美术 晋商建筑 建筑元素 《一把酸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当代舞台美术的发展
2
作者 努尔夏提·艾合买提 《艺术家》 2018年第12期70-71,共2页
舞台美术设计的职能不仅是规划观演关系,创造舞台幻觉,更重要的是再造文本规定空间和创造人物心理空间。随着当代戏剧的发展和科技成分的介入,舞台美术越来越具有趣味性,这也使当代戏剧变得丰富多姿。
关键词 当代戏剧 舞台美术 技术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剧(戏曲)舞台艺术的“中国派”探求
3
作者 潘健华 梁怡迪 《福建艺术》 2023年第11期3-5,共3页
一、“中国派”的释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戏剧(戏曲)艺术作为优秀的中国文化,承载着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对上海的文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上海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示... 一、“中国派”的释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戏剧(戏曲)艺术作为优秀的中国文化,承载着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对上海的文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上海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其中一个应有之义,就是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传播影响力、文化创造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影响力 文化创造力 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 舞台艺术 示范引领作用 精神凝聚力 引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旗袍外廓型变化与流行内衣的关系研究——以英国V&A博物馆的几件旗袍藏品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瑜 邵旻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64,共5页
以世界著名的艺术设计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V&A)所藏中国旗袍实物为例,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女性旗袍的外廓形及其他特点变迁,并结合其间中国女性内衣所经历的三个典型阶段(束胸阶段、... 以世界著名的艺术设计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V&A)所藏中国旗袍实物为例,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女性旗袍的外廓形及其他特点变迁,并结合其间中国女性内衣所经历的三个典型阶段(束胸阶段、天乳阶段和夸张阶段)及所穿内衣的明显变革,探讨旗袍与内衣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其外轮廓造型与流行内衣的密切关系。即20世纪20年代女性的束胸习俗造就了旗袍平直宽大的外部造型;20世纪30年代"天乳运动"后的健康内衣,勾画出了旗袍流畅自然的外轮廓线;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旗袍,则在西式流行内衣的影响之下呈现出非自然的夸张外轮廓。研究进一步揭示中国女性的思想观念、身体意识及内衣穿着,对旗袍流行款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袍 内衣 束胸 天乳运动 廓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审美:主题性大型演艺技术创新实践
5
作者 陈凯茜 张兴 潘健华 《人文天下》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新质审美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舞台艺术创新实践的核心范式,其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根基,融合“刚柔相济”哲学智慧,构建起传统精神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美学体系。新质审美通过技术赋能重构传统文化表达,在冬奥会、亚运会等赛事的主题性大型... 新质审美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舞台艺术创新实践的核心范式,其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根基,融合“刚柔相济”哲学智慧,构建起传统精神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美学体系。新质审美通过技术赋能重构传统文化表达,在冬奥会、亚运会等赛事的主题性大型演艺中以数字技术激活东方哲学基因,以跨媒介融合理念打破艺术边界,动态重塑观演关系。面向未来,在数字创新实践中要找到守正创新的黄金节点,让数字特效升华为价值共鸣,在“自塑”与“他塑”的平衡中寻求“合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学共识,最终实现中国故事从文化输出到文明对话的范式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审美 大型演艺 数字技术 舞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台灯光设计疆域拓展遐思——以现代灯光节及舞台性考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贤骥清 《艺苑》 2013年第6期23-30,共8页
现代西方,众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举办灯光节的热潮,中国的北京、广州等城市业已加入这一潮流。在此背景下,探赜东西方古代灯火节日的历史传统,梳理现代灯光节日的样式流程,归纳现代灯光节日活动的舞台性特征,对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精粹,... 现代西方,众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举办灯光节的热潮,中国的北京、广州等城市业已加入这一潮流。在此背景下,探赜东西方古代灯火节日的历史传统,梳理现代灯光节日的样式流程,归纳现代灯光节日活动的舞台性特征,对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精粹,挖掘历史民俗宝藏,镜鉴现代灯光节创意设计,拓展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疆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节 节庆演艺 灯光 灯火 舞台灯光 舞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口一瞥——浅谈当代欧洲镜框剧场舞台口及大幕的传承与革新
7
作者 贤骥清 《艺苑》 2013年第4期96-105,共10页
本文旨在探讨现当代欧洲传统剧院在舞台镜框台口、传统大幕、装饰幕布方面的传承与革新。通过欧洲剧场参观体验、演剧观摩感受和史料学习心得,结合西方剧场舞台口和大幕发展沿革的过程回顾和梳理,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现当代欧洲传统剧院在舞台镜框台口、传统大幕、装饰幕布方面的传承与革新。通过欧洲剧场参观体验、演剧观摩感受和史料学习心得,结合西方剧场舞台口和大幕发展沿革的过程回顾和梳理,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窥豹一斑地介绍欧洲面对传统剧场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与革新的态度和方法,重新挖掘和再发现大幕及镜框台口的潜在戏剧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 舞台美术 镜框台口 大幕 装饰幕 传承 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力作:评《中国古代首饰史》
8
作者 刘永华 《服饰导刊》 2020年第5期96-97,共2页
翻阅着三卷本的《中国古代首饰史》,叹服之情油然而生,参与作者其余几位并不熟悉,但对署名作者李芽是很了解的,她那渗透着古典美的柔弱身姿和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内心极为刚强的个性跃然眼前。九十万言的大作,出自几位而立、不惑之年,... 翻阅着三卷本的《中国古代首饰史》,叹服之情油然而生,参与作者其余几位并不熟悉,但对署名作者李芽是很了解的,她那渗透着古典美的柔弱身姿和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内心极为刚强的个性跃然眼前。九十万言的大作,出自几位而立、不惑之年,又要教学科研,又要工作,又要社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性 三卷本 持之以恒 古典美 教学科研 系统性 社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戏剧表演空间的当代表达 雅典埃匹达鲁斯艺术节侧记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昊 《上海戏剧》 2019年第5期14-17,共4页
我们为何对某个城市心驰神往?或许因为儿时读过的一个故事,或许因为青年时的一次邂逅,又或许,我们为之心念一动,只是那个城市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建筑或者某段历史蕴含了我们人生真谛的某种奥秘。雅典就是这样的城市——带着对2000多年... 我们为何对某个城市心驰神往?或许因为儿时读过的一个故事,或许因为青年时的一次邂逅,又或许,我们为之心念一动,只是那个城市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建筑或者某段历史蕴含了我们人生真谛的某种奥秘。雅典就是这样的城市——带着对2000多年戏剧发源的探寻之心,我走进雅典埃匹达鲁斯艺术节,重温戏剧本源的那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斯 古希腊戏剧 人生真谛 表演空间 艺术节 雅典 侧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的突破与扩展:对人工智能美术创作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耀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59,共6页
当前,人工智能介入艺术活动已成为现实,人类也因此迎来了一次艺术创新和审美变革。在美术创作中,美术边界的存在保证了美术本体的纯粹与独立,但从历史角度看,这一边界从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人工智能的介入是对此边界的又一次挑战。虽然... 当前,人工智能介入艺术活动已成为现实,人类也因此迎来了一次艺术创新和审美变革。在美术创作中,美术边界的存在保证了美术本体的纯粹与独立,但从历史角度看,这一边界从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人工智能的介入是对此边界的又一次挑战。虽然人工智能美术的合法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学界普遍的肯定,但其发展的脚步却未因此而停滞。如果用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美术,不得不说,它对传统美术边界的突破与扩展要远远大于挑战与颠覆,也为美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美术创作 美术边界 突破与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声的“旋律”——解读舞台灯光的节奏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志凌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1期9-11,25,共4页
戏剧演出有其独特的节奏。表演讲究节奏,舞台空间讲究节奏,灯光也有自身的节奏。一个优秀的灯光设计师会时刻考虑灯光的节奏来和演员表演、舞美变换以及人物造型等等因素有机统一,共奏一曲优美的旋律。由于戏剧演出是现场的艺术,是多部... 戏剧演出有其独特的节奏。表演讲究节奏,舞台空间讲究节奏,灯光也有自身的节奏。一个优秀的灯光设计师会时刻考虑灯光的节奏来和演员表演、舞美变换以及人物造型等等因素有机统一,共奏一曲优美的旋律。由于戏剧演出是现场的艺术,是多部门合力完成的作品,灯光在其中更是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是否能够准确把控舞台灯光的节奏,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在观众面前的呈现。本文将从舞台灯光工作中的实际所见,以及结合一些剧目中对灯光的处理手法,分析灯光节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准确地把控灯光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灯光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剧场的绽放与挑战提升剧场管理的软实力
12
作者 徐晨子 《上海戏剧》 2016年第2期12-13,共2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剧场建设成为大小城市的热点,自1998年至今,全国新建和改建的剧场达二百六十余家,目前国内剧院总数己达二干余家。据媒体报道,上海剧场数量达130家,未来五年内还将有十几家剧场交付使用。这...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剧场建设成为大小城市的热点,自1998年至今,全国新建和改建的剧场达二百六十余家,目前国内剧院总数己达二干余家。据媒体报道,上海剧场数量达130家,未来五年内还将有十几家剧场交付使用。这不仅反映出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更反映出上海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艺术欣赏品位的提高。但剧场建设热火朝天,这也给上海的演艺市场和从业者们带来更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管理 上海市民 软实力 文化建设 剧场建设 1998年 媒体报道 文化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葬美术中虎伏羲、龙女娲阴阳相对图式及转化
13
作者 胡继宁 《艺海》 2019年第6期5-8,共4页
本文以美术学、符号学、民俗学视角,通过对中国古代墓葬美术大量出现的虎伏羲、龙女娲阴阳相对图式及其变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图式都是古代中国本原哲学"阴阳"二元结构哲学观念的视觉符号,天地相交、阴阳相合,体现了中国... 本文以美术学、符号学、民俗学视角,通过对中国古代墓葬美术大量出现的虎伏羲、龙女娲阴阳相对图式及其变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图式都是古代中国本原哲学"阴阳"二元结构哲学观念的视觉符号,天地相交、阴阳相合,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生生不息、生命永生的企望和愿景,并且作为文化基因传承下来在民间美术中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美术 虎伏羲 龙女娲 阴阳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净扮考略
14
作者 李芽 陈容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本文对中国戏曲净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详细梳理,试图探明戏曲净扮发展背后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净扮的功能主要是使用浓重的粉墨色彩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其源于巫傩面具中的凶武之像,早期是以面具为主的形式呈现... 本文对中国戏曲净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详细梳理,试图探明戏曲净扮发展背后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净扮的功能主要是使用浓重的粉墨色彩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其源于巫傩面具中的凶武之像,早期是以面具为主的形式呈现,到了唐宋时期逐渐转变为“涂面”,但其和丑扮一样还都是局部勾脸,也都具有喜剧功能。明清时期,随着净、丑行当分野,净扮最终转变为整脸脸谱,在人物塑造上则专注于形象的专业化和性格化,并具备了说明性和评议性两个最主要的属性。步入近现代,随着脸谱流派的出现,净扮脸谱艺术走向高度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净扮 脸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水袖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月 潘健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自汉代出现的水袖是众所周知的戏曲表演装扮载体,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价值剖析具有以小见大的美学观照价值。目前学界对戏曲水袖的探讨多以表演程式研究为主,而对服饰史论考证不足。文章明确了袖褾是戏曲水袖的鼻祖之一,历史中的乐舞长... 自汉代出现的水袖是众所周知的戏曲表演装扮载体,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价值剖析具有以小见大的美学观照价值。目前学界对戏曲水袖的探讨多以表演程式研究为主,而对服饰史论考证不足。文章明确了袖褾是戏曲水袖的鼻祖之一,历史中的乐舞长袖和生活袖褾对于戏曲水袖的出现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辨析了袖褾与现代水袖的结构形态,归纳了戏曲水袖出现后不同角色行当的演绎表达。水袖具有鲜明的东方表演美学特性,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表演门类的程式化装扮法则。水袖虽不见“水”,却具有“水”形态的波澜,能够展现角色的情绪,传达表演者的万般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水袖 溯源 嬗变 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都市女性马甲设计分析
16
作者 蒋婉仪 李芽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7,共9页
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像与实物,梳理近代都市女性马甲的设计要素、设计风格、设计导向,探究其设计特点。研究表明,近代都市女性马甲的设计要素包括款式设计、色彩设计、材料设计;马甲的设计风格偏向中西结合,装饰简单、... 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像与实物,梳理近代都市女性马甲的设计要素、设计风格、设计导向,探究其设计特点。研究表明,近代都市女性马甲的设计要素包括款式设计、色彩设计、材料设计;马甲的设计风格偏向中西结合,装饰简单、体量短小;设计导向与社会发展、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聚焦近代都市女性马甲的设计研究,不仅是近代服饰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也为当代新中式服装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甲设计 时装插图 近代都市女性 文明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内府杂剧服装色彩刍议——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为研究中心
17
作者 邵旻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附有搬演穿关记录,是研究明代内府杂剧服装色彩的重要文献。在从曲本撰写到舞台演出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剧目所涉脚色的服装色彩,并未完全照搬现实中的色彩制度,而是以正色—间色—杂色的色彩等级为内核,在舞台...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附有搬演穿关记录,是研究明代内府杂剧服装色彩的重要文献。在从曲本撰写到舞台演出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剧目所涉脚色的服装色彩,并未完全照搬现实中的色彩制度,而是以正色—间色—杂色的色彩等级为内核,在舞台呈现和演出调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独立的舞台服装色彩体系。在趋吉避凶的主旨之下,曲本中的白色与紫色在演出中分别被替换为玉色与红色;并在固化人物服色规范的脚色构建中,产生了玉色袍杨景与红袍关羽、青衣俫儿与茶褐直身老儿等典型的舞台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府杂剧 服装色彩 穿关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重塑:探索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的营造方略
18
作者 张晔 梁怡迪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8,共7页
现今凡戏曲新编历史剧,无论什么题材,在装扮营造方面均存在旧有程式与现代创新之间的权衡问题。如何守正创新一直是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尝试以解构与重塑理论来开拓创作的思维空间,以多元视角探索戏曲装扮在当代的... 现今凡戏曲新编历史剧,无论什么题材,在装扮营造方面均存在旧有程式与现代创新之间的权衡问题。如何守正创新一直是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尝试以解构与重塑理论来开拓创作的思维空间,以多元视角探索戏曲装扮在当代的营造方略。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营造以解构为理论支撑,以重塑为观念更新,以整合为实施路径。文章在解构理论的支撑下,通过遵、寻、融的营造理念重塑,取、移、借的实施路径整合,探索当下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守正创新的营造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重塑 整合 戏曲新编历史剧 装扮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学中的“青绿”“金碧”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从绘画的古代称谓"丹青"出发,层层深入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绘画中常为人们忽略的画学概念"青绿"和"金碧"。首先,从"丹青"的矿物材质乃至颜料出发,考证了"丹"与"青"究竟为... 本文从绘画的古代称谓"丹青"出发,层层深入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绘画中常为人们忽略的画学概念"青绿"和"金碧"。首先,从"丹青"的矿物材质乃至颜料出发,考证了"丹"与"青"究竟为何;其次,从"青绿"山水的涵义考证了"青"和"绿"的材质涵义,以及"青绿山水"作为整体概念的文献出典,阐述了多年来为人们忽略的文献事实:"青绿山水"至明代才作为画学概念出现;最后,本文辨析了"金碧山水"的文献源头,以及"金碧山水"和"青绿山水"的关系,并作了明确的结论,"金碧山水"是为"青绿山水"范畴之内,两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青 青绿 金碧 烟江叠嶂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臂饰文化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臂饰文化进行考证和归纳。其一是名考,考证了古代臂饰的十余个名字,其中尤以"环"、"钏"和"镯"最为常见。其二是总结了臂饰的五大分类,分别为单环式、螺旋式、五色缕、串珠类和...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臂饰文化进行考证和归纳。其一是名考,考证了古代臂饰的十余个名字,其中尤以"环"、"钏"和"镯"最为常见。其二是总结了臂饰的五大分类,分别为单环式、螺旋式、五色缕、串珠类和大臂饰,并分别对每一门类的典型形制和其在各朝代的流行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三是分析了臂饰的五大功能,分别是:装饰及彰显身份、压袖、作为婚嫁的聘礼、作为财富及馈赠的礼品和驱邪消灾,并对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饰 跳脱 随求 五色缕 系臂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