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影像资源的数字记忆重建——“上海之源·文化地标”互动数字叙事设计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铁钟 夏翠娟 沈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0,共9页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虚拟现实、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虚拟现实、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可能。项目依托上海年华知识图谱和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尝试通过具身认知的交互设计手段,将不同历史时空的地标建筑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以交互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实现方法上,采用互动数字叙事,引导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参与数据挖掘与分析,最终得出基于参观者自身认知结构的叙事路径。互动数字叙事为多源异构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路径,其多维的叙事结构更适合展现复杂的数据内容。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互动叙事框架,将数据转换成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内容,最终形成可以分享的智慧内容。城市影像资源也以新形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这种对同一地标建筑多维度的文化解读与展示有助于GLAMs服务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城市影像资源 数字记忆重构 互动数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佛西与《北平晨报·剧刊》——兼谈其“戏剧大众化”实验之缘起
2
作者 杨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I0003,共7页
熊佛西所主持的《北平晨报·剧刊》是20世纪30年代持续时间最长的戏剧周刊,以它为坐标形成了促进新兴戏剧运动的公共话语空间,其中戏剧职业化又是《剧刊》同人努力的方向。因《剧刊》的编辑方针、现实旨归与熊佛西的戏剧理念与实践... 熊佛西所主持的《北平晨报·剧刊》是20世纪30年代持续时间最长的戏剧周刊,以它为坐标形成了促进新兴戏剧运动的公共话语空间,其中戏剧职业化又是《剧刊》同人努力的方向。因《剧刊》的编辑方针、现实旨归与熊佛西的戏剧理念与实践活动相勾连,故对熊佛西主持下的《剧刊》进行全面考察,不仅能探察其编辑身份背后的文化心态,也能发现其戏剧大众化思想之肇始,为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提供有益参照,这对于探讨报纸戏剧副刊与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关系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佛西 《北平晨报·剧刊》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上海市静态工作方式人群BMI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全明辉 何晓龙 +1 位作者 庄洁 陈佩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为了探讨建成环境与静态工作者BMI 的关系,从参加2010 上海国民体质测试的20~59 岁成年人群中,选取以办公室静态工作方式为主的人群作为样本(共计12 044 人;男性5 902人,女性6 142 人),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别进行男性... 为了探讨建成环境与静态工作者BMI 的关系,从参加2010 上海国民体质测试的20~59 岁成年人群中,选取以办公室静态工作方式为主的人群作为样本(共计12 044 人;男性5 902人,女性6 142 人),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别进行男性和女性的BMI 与建成环境变量的关系分析.模型中BMI 评价等级(正常=1,超重=2,肥胖=3)作为因变量,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居住小区(村)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居住地点与工作场所的距离3个建成环境变量作为自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近1 年来参加本单位(村、镇)运动会比赛次数和所在单位(村)是否有体育锻炼补贴作为控制变量进入方程.结果发现,男性中相比于居住地点离工作场所大于6 km 的受调查者,〈1 km 的受调查者BMI 评价等级降低1 级的预估系数为0.233(P=0.002);相比于居住小区(村)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受调查者,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男性受调查者BMI 评价等级升高1 级的预估系数为0.156(P=0.031).女性中,相比于工作场所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受调查者BMI 评价等级降低1 级的预估系数为0.202(P=0.005);相比于居住地点离工作场所〉6 km 的,1-3 km 的受调查者BMI 评价等级降低1级的预估系数为0.211(P=0.013).结果说明居住地点与工作场所的距离增大将增加上海市男性、女性静态工作方式人群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建成环境 静态工作 体质量指数 体育场地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步行活动水平——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全明辉 陈佩杰 +4 位作者 庄洁 王超 朱政 张文杰 何晓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65,共6页
目的:应用GT3X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上海儿童青少年步行活动水平,调查上海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369名儿童青少年(男189名,女180名;9~17岁,平均12.81±2.60岁)。以Acti Graph GT3X... 目的:应用GT3X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上海儿童青少年步行活动水平,调查上海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369名儿童青少年(男189名,女180名;9~17岁,平均12.81±2.60岁)。以Acti Graph GT3X为测量工具,步数为主要观测指标。受试者连续佩戴GT3X7天(周一~周日),每天自早晨起床后开始,直到晚上睡觉前摘除。结果:一周中步行活动量最多的是周五(9031±3148步/天),紧接着依次是周四(8199±2406步/天)、周一(8053±2561步/天)、周二(7630±2104步/天)、周三(7413±2449步/天)、周六(6187±3297步/天)和周日(5858±3169步/天)。平时日步行数显著高于周末日(t=12.31,P〈0.01,Effectsize0.86),分别为8099±1915步和6006±2869步;男生日常步行数显著多于女生(t=4.59,P〈0.01,Effectsize=0.73),分别为7948±1780步和7048±1618步。结论:上海儿童青少年日常步行数显著性低于欧关发达国家的体力活动指南推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活动 儿童青少年 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艺术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昌勇 田川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由上海戏剧学院、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协会(AIMAC)协办的“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2015年11月12至1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 由上海戏剧学院、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协会(AIMAC)协办的“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2015年11月12至1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际专家和来自全国40余所院校和文化机构的学者12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论坛与会议的召开是将我国艺术管理事业及学科建设与国际社会实现充分接轨与融合的尝试,是对艺术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是对全国各类院校艺术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拓进,将使我们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艺术管理事业获得新的提升。同时,将论坛与艺术管理年会合为一体,更使2015年的年会增添了厚重的学术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专业委员会 艺术管理 国际社会 年会综述 教学实践 艺术学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视野下“安顺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的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6
作者 曾杨 李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397,435,共7页
目的 以被誉为“布依族蜡染艺术之乡”的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石头寨的布依族蜡染为例,对当地蜡染发展的现状、特色与传承方式进行研究,为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路径,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创造条件,... 目的 以被誉为“布依族蜡染艺术之乡”的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石头寨的布依族蜡染为例,对当地蜡染发展的现状、特色与传承方式进行研究,为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路径,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创造条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方法 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的现状、特色与传承方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数字化保护进行传承路径的探究与实践。结果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年轻一代对蜡染技艺的兴趣和参与度逐渐降低,加之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严重,使得蜡染技艺的传承链出现断裂风险。结论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各界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注重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确保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困境 数字化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场”不可取代“戏剧”刍议 被引量:5
7
作者 宫宝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1,共7页
近年来,随着引进欧美当代戏剧演出的增加,各种媒体上的评论一派热闹。然而,面对打破了传统的"后现代戏剧",不少国人概念不清,轻率地往这些演出贴上"剧场艺术"的标签,而且愈演愈烈,几欲让人以为"剧场"已... 近年来,随着引进欧美当代戏剧演出的增加,各种媒体上的评论一派热闹。然而,面对打破了传统的"后现代戏剧",不少国人概念不清,轻率地往这些演出贴上"剧场艺术"的标签,而且愈演愈烈,几欲让人以为"剧场"已经取代"戏剧"成为一门新的艺术。从词源看,drama、theatre和"戏剧"表征了不同的对象。从戏剧艺术的本质角度说,空间元素不足以支撑"剧场"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必须以谨慎态度来对待"剧场"这一新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剧场 后现代 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验到主流:跨文化语境中中国实验戏剧的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惠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8,214,共4页
本文把实验戏剧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来考察,希望澄清两个相当流行的误解:一、实验戏剧一定是非写实的;二、实验戏剧在20世纪90年代沉寂了。中国跨文化语境中的实验戏剧有这样一个模式:社会及主流戏剧的裂变和外来文化的刺激往往同时发生... 本文把实验戏剧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来考察,希望澄清两个相当流行的误解:一、实验戏剧一定是非写实的;二、实验戏剧在20世纪90年代沉寂了。中国跨文化语境中的实验戏剧有这样一个模式:社会及主流戏剧的裂变和外来文化的刺激往往同时发生,于是催生出实验戏剧,随着整个社会中不同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这种实验戏剧会逐渐变成主流。在每一种实验戏剧成为主流之后,又会出现新的内在需求和外来文化因素,又产生新的实验戏剧。总的来说,实验戏剧就是在主流之外走自己的路,但在当今世界上,已经不可能有完完全全独立原创的实验,实验戏剧一般都是在本土的主流和外来的文化因素发生碰撞以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跨文化 当代中国 实验戏剧 主流戏剧 现实主义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比较视野下20世纪中国电影民族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9
作者 潘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纵观20世纪中国电影,其民族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原生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主要特点:中国电影倚重古典戏曲,从本民族“共享的历史记忆库”中调集资源,将特定文化... 纵观20世纪中国电影,其民族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原生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主要特点:中国电影倚重古典戏曲,从本民族“共享的历史记忆库”中调集资源,将特定文化事象整体搬上银幕。第二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在民族救亡及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民族主义成为主流,“左翼”电影及其余脉成为民族化内涵的主要载体。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电影民族化探索更为多元化,在“寻根”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深度探索了本民族文化基因,并在与西方文化的互文关系中,深入文化的内在机理,反思与重构了本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原生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民族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空间叙事的功能及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东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6-68,共3页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多功能融合转换的复合空间,具有保存与演绎公共记忆的实体功能、认知认同与理性反思的教育功能、超越有形的空间界限升华出恒久的精神象征功能,是落实善用“大思政课”、思...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多功能融合转换的复合空间,具有保存与演绎公共记忆的实体功能、认知认同与理性反思的教育功能、超越有形的空间界限升华出恒久的精神象征功能,是落实善用“大思政课”、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空间叙事的展开方式包括艺术地展开其传统历史空间叙事的当代言说、做好在地性资源的深度开发运用、展陈空间的多层次教育意蕴与一体化设计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空间叙事通过努力营造有温度、有密度的物理空间以保存传承共同记忆,打造有热度、有速度的心理空间以传播国家文化,创造有深度、有广度的社会空间,用社会资源增强价值引领等途径构建,以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 叙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昆曲血脉关注昆剧现状——第十届昆曲学术座谈会综述
11
作者 朱栋霖 周子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59,共6页
2024年4月29日至5月1日,文旅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期间,第十届昆曲学术座谈会在苏州大学举办,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河北大学... 2024年4月29日至5月1日,文旅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期间,第十届昆曲学术座谈会在苏州大学举办,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艺术研究院、浙江传媒学院、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昆剧院团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二十周年纪念”“新时代昆剧创作”与“昆曲音乐创作”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昆曲艺术守正创新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昆曲研究 学术座谈会 昆曲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他者的镜像——贾樟柯电影研究
12
作者 王育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4,共6页
作为本土导演的贾樟柯,在电影舞台上荣获诸多奖项。其中,电影对历史“记忆”的书写及个体生命的呈现,激发了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纪实性美学的选择和使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的想象性建构,进而导致部分研... 作为本土导演的贾樟柯,在电影舞台上荣获诸多奖项。其中,电影对历史“记忆”的书写及个体生命的呈现,激发了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纪实性美学的选择和使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的想象性建构,进而导致部分研究表现出潜在的东方主义倾向。为此,我们需厘清这些研究是否溢出了作品分析的应有范围,避免因其分析的主观性而造成理解的偏差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研究 历史记忆 个体生命 纪实性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全明辉 陈佩杰 +6 位作者 王茹 张涵彬 张佳仪 张金铭 何晓龙 赵广高 张秋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65,共10页
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的有益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首先从横向和纵向的观察性研究入手,回顾前期研究,阐述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接着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体力活动影响认知能力的特点。随后,从人体实验到动物... 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的有益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首先从横向和纵向的观察性研究入手,回顾前期研究,阐述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接着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体力活动影响认知能力的特点。随后,从人体实验到动物实验,由浅入深的探讨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特别是近来年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为探讨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最后,总结现有研究中结论较一致的研究成果,提炼其在生活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未来研究的切入点和方向,希望能为今后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认知能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及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50
14
作者 解学芳 黄昌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8,共7页
创意产业实质上是对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基于创意产业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五种模式,着力探究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工业遗产是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平台,可转化为增量资产;另一方面,工业遗... 创意产业实质上是对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基于创意产业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五种模式,着力探究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工业遗产是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平台,可转化为增量资产;另一方面,工业遗产是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此外,创意产业是工业遗产保护的活化,有利于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因而,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有价值的工业遗存,既可以提升工业遗产保护的力度和水平,又实质赋予了创意产业创新的元素与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创意产业 保护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中国国产电影表演美学述评 被引量:3
15
作者 厉震林 罗馨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2015年国产电影表演主要呈现为平民化身份和个人化叙事,较之以往具有更为强烈的"草根"情结和怀旧色彩。文艺电影表演多呈现出一种纪实感和真挚感,多处在表演精神格局的深度模式的部位;喜剧电影表演在平民化、"草根"... 2015年国产电影表演主要呈现为平民化身份和个人化叙事,较之以往具有更为强烈的"草根"情结和怀旧色彩。文艺电影表演多呈现出一种纪实感和真挚感,多处在表演精神格局的深度模式的部位;喜剧电影表演在平民化、"草根"式的整体基调上,强调想象性乃至梦幻性的形态,可以分为以空间为轴线的"异域"想象和以时间为轴线的"当代"想象两大方向;类型电影表演,以动作片表演、悬疑片表演和青春片表演最为可观。由此,形成了特属于2015年国产电影的表演和表情、性格和气质,而且,其背后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合力"意味可谓深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2015年 国产电影表演 平民化 个人化 美学意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惠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表演学源自戏剧研究,发展到涵盖所有人类的表演活动,其四种范式是: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后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强调要分析现实社会和虚拟表演之间多层次多样式的过渡关系,在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领域中... 表演学源自戏剧研究,发展到涵盖所有人类的表演活动,其四种范式是: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后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强调要分析现实社会和虚拟表演之间多层次多样式的过渡关系,在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领域中探索更多更好的改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演学 社会表演学 社会规范 摹仿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影文艺片的概念误区及其发展通道 被引量:14
17
作者 厉震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89,共7页
"文艺片"的概念范畴,关涉一大批影片的文化和市场定位及其资本投资,理论阐述意义颇为重大。文章首先辨识了文艺片、艺术片、商业片和类型片四者之间的关联,并以定义边际切割方法确立非文艺片的界线范畴,从而确立文艺片是一个... "文艺片"的概念范畴,关涉一大批影片的文化和市场定位及其资本投资,理论阐述意义颇为重大。文章首先辨识了文艺片、艺术片、商业片和类型片四者之间的关联,并以定义边际切割方法确立非文艺片的界线范畴,从而确立文艺片是一个既开放又集聚的文化概念。关于文艺片的市场"突围"发展通道,提出了四种可以作为思考的选择路径,核心思想是要逐步培育一种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情的"文艺片文化",将文艺片提升成为中国人自我表达的基本方式之一,并作为中国电影人的"力道"提供给世界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文艺片 g.-线 文化概念 发展通道 中国气派 力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国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创建,恶化了干群关系,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信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革除语言暴力,构建平和的语言环境;消除语言歧视,构建平等的语言环境;免除语言伤害,构建温馨的语言环境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语言和谐 语言暴力 语言歧视 语言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程式的表意和文化信息——以几个取材于西方剧作的戏曲演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费春放 孙惠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43,共5页
惯于西方理念的话剧人乃至现在一般的文化人常常对演员身上的微妙动作视而不见,因为戏曲动作多而话(这个"话"应该包括对话与唱词这两种含有文字的成分)少就二言以蔽之:内容单薄,形式空洞。舞台上话说得少是否必然内容也少?程... 惯于西方理念的话剧人乃至现在一般的文化人常常对演员身上的微妙动作视而不见,因为戏曲动作多而话(这个"话"应该包括对话与唱词这两种含有文字的成分)少就二言以蔽之:内容单薄,形式空洞。舞台上话说得少是否必然内容也少?程式化动作的表意功能是否必然不如说出来或者唱出来的"话"?文章拿取材于西方话剧的戏曲作品为例,对这些问题予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程式 西方剧作 舞台演出 表意 文化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间离效果”在电视节目中的存在意义及运用技巧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144,共4页
"间离效果"又称"陌生化"理论,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的戏剧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试图运用"间离效果"制造出全新的审美感受。"间离效果"的运用赋予了节目内容更多维更立体的时... "间离效果"又称"陌生化"理论,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的戏剧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试图运用"间离效果"制造出全新的审美感受。"间离效果"的运用赋予了节目内容更多维更立体的时空,使电视节目承载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 陌生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