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重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倪伟
宋冬雷
-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
文摘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动脉壁薄弱形成的突起,该部位的血管弹性层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逐渐被拉伸以致破裂.如果能将此薄弱部位隔绝于正常循环之外,动脉瘤将不再受到血流冲击而破裂出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开颅夹闭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两种主要的治疗方式.前者使用动脉瘤夹,将瘤体与载瘤动脉隔离,后者使用弹簧圈和支架等材料将动脉瘤腔填塞并与载瘤动脉隔离.载瘤动脉重塑技术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宽泛地讲,任何一种治疗动脉瘤的方法均可被视为对载瘤动脉的重塑,因为其本质就是重建正常血管.笔者从显微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两方面对载瘤动脉重塑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载瘤动脉重塑
血管吻合
血流转向
-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近端血流阻断增压技术治愈性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盖延廷
宋冬雷
沈衍超
姜扬扬
-
机构
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6-529,共4页
-
文摘
目的初步分析近端血流阻断增压技术(PCT)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4至5月,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AVM 7例,对2例采用PCT栓塞AVM(均为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使用sonic和echelon微导管并排置入AVM同一供血动脉内,通过echelon微导管在sonic微导管头端和解脱点之间形成"弹簧圈+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NBCA)塞子",防止在通过sonic微导管向畸形团内注Onyx胶时返流,达到持续、快速、高效的栓塞效果。结果 2例术后即刻均得到完全栓塞,患者症状在1个月内好转或消失,其中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4个月复查全脑DSA,提示AVM无复发。至随访时,2例患者无任何并发症或后遗症出现。结论 PCT能提高栓塞效率,适于中小型、表浅、非主要功能区、供血动脉少、畸形团流量不高的AVM。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尚需更多样本的观察。
-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近端血流阻断增压技术
-
Keywords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Pressure cooker technique
-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