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毫米波传输的光纤无线融合架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燕 葛晓光 +2 位作者 李迎春 朱军 房卫东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5,共4页
通过对毫米波生成技术的研究以及光纤/无线融合方案主流架构的分析,提出基于毫米波传输的光纤/无线融合架构设计。相比以往的网络融合方案,它可以实现一种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在水平方向覆... 通过对毫米波生成技术的研究以及光纤/无线融合方案主流架构的分析,提出基于毫米波传输的光纤/无线融合架构设计。相比以往的网络融合方案,它可以实现一种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在水平方向覆盖核心网和接入网乃至用户驻地网的新型网络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光纤/无线融合 外部调制 光载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小卫星突发数据通信系统中载波恢复环路的误捕获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荔 陈寅健 +1 位作者 梁旭文 杨根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9-842,共4页
本文对LEO小卫星突发数据通信系统中载波恢复环路的误捕获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并根据分析与仿真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抗误捕获设计方法 .本文的分析结果在实际系统测量中得到了验证 ,对于类似系统的抗误捕获设计与分析有一... 本文对LEO小卫星突发数据通信系统中载波恢复环路的误捕获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并根据分析与仿真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抗误捕获设计方法 .本文的分析结果在实际系统测量中得到了验证 ,对于类似系统的抗误捕获设计与分析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 载波恢复环路 突发数据通信系统 低轨道 小卫星通信系统 误捕获 COSTAS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阻挡杂质带太赫兹探测器及其成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兵兵 王晓东 +4 位作者 陈雨璐 张传胜 臧元章 潘鸣 曹俊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67-1872,共6页
太赫兹探测及成像技术是推动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实现高灵敏太赫兹探测及成像,设计了一种台面型硅基阻挡杂质带太赫兹探测器,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及探测机理,描述了其制备工艺流程,并搭建了黑体响应测试系统.结果表明,4.2... 太赫兹探测及成像技术是推动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实现高灵敏太赫兹探测及成像,设计了一种台面型硅基阻挡杂质带太赫兹探测器,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及探测机理,描述了其制备工艺流程,并搭建了黑体响应测试系统.结果表明,4.2K温度条件下,3.8V工作偏压时,探测器峰值响应率可达55A/W,响应频段覆盖6.7~60THz.此外,搭建了一套两维扫描成像系统,实现了高分辨率被动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可达400μm、温度分辨率约为7.5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挡杂质带 太赫兹探测器 峰值响应率 扫描成像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通孔共面波导到微带的转换效应
4
作者 李凌云 孙晓玮 毛军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分析了无通孔接地板对共面波导(CPW)至微带转换过渡的影响.计算和实验结果显示,如果在缩短其长度的同时加宽其宽度,可以有效地增加转换的带宽.通过等效电路做出了一定的解释,同时提供了简单的无通孔CPW至微带转换设计指导方法.
关键词 微带 共面波导 通孔 CPW 带宽 等效电路 接地 转换设计 显示 加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定时间分析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敏华 李江夏 +2 位作者 时翔 杨明辉 孙晓玮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采用二阶无源滤波器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锁定时间的估算公式,并通过仿真软件及实测结果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基于该估算公式,设计了一种具有快速锁定功能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实验结果表明该锁相环频率合成器锁定时间... 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采用二阶无源滤波器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锁定时间的估算公式,并通过仿真软件及实测结果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基于该估算公式,设计了一种具有快速锁定功能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实验结果表明该锁相环频率合成器锁定时间小于7μs,具有快速锁定的功能。同时该锁相环还具有良好的相位噪声性能,对于32GHz输出信号相位噪声为-72dBc/Hz@1kHz以及-90dBc/Hz@1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全息成像 频率合成器 锁相环 锁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卫星软件遥测方案及模块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2-395,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某型号卫星的软件遥测方案,与传统的硬件遥测方式相比,软件遥测不仅能够正确获知卫星的各种工作状态参数,而且具有软件町复用、可以减小体积和减少重量、降低卫星的整体功耗、降低卫星系统的结构复杂度、缩短卫星硬...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某型号卫星的软件遥测方案,与传统的硬件遥测方式相比,软件遥测不仅能够正确获知卫星的各种工作状态参数,而且具有软件町复用、可以减小体积和减少重量、降低卫星的整体功耗、降低卫星系统的结构复杂度、缩短卫星硬件开发周期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卫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遥测 软件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割集的无线带状传感网分布式寿命预测算法
7
作者 吴明娟 张宝贤 +2 位作者 黄河清 王海林 刘海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99-2605,共7页
无线带状传感网是一种典型传感网应用模式,现有的网络生存时间模型大多面向特定的布设模型和工作模式,不能直接应用于带状传感网寿命预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点割集的带状网分布式寿命预测算法。该算法仅利用邻居节点的位置和剩余生存时... 无线带状传感网是一种典型传感网应用模式,现有的网络生存时间模型大多面向特定的布设模型和工作模式,不能直接应用于带状传感网寿命预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点割集的带状网分布式寿命预测算法。该算法仅利用邻居节点的位置和剩余生存时间等局部信息求解点割集及局部网络生存时间,通过相邻节点间交互包含局部网络生存时间的信令,估计整个网络的剩余生存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梯度的网络生命估计算法相比,该文算法能准确且实时地估计网络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带状传感网 生存时间 点割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波段反馈式MMIC中功率放大器
8
作者 王闯 钱蓉 孙晓玮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2,263,共5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功率PHEMT工艺技术设计加工的K波段反馈式MMIC宽带功率放大器。在21~29GHz的工作频段内,当漏极电压为6V、栅电压为-0.25V、电流为111mA时,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大于21dBm,小信号增益在13±1.5dB,输入驻波比小于3,输出... 给出了一种基于功率PHEMT工艺技术设计加工的K波段反馈式MMIC宽带功率放大器。在21~29GHz的工作频段内,当漏极电压为6V、栅电压为-0.25V、电流为111mA时,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大于21dBm,小信号增益在13±1.5dB,输入驻波比小于3,输出驻波比均小于1.7。芯片尺寸:1mm×2.5mm×0.1mm。同时给出了一种芯片级电磁场仿真验证方法,用该方法仿真的结果和测试结果非常一致,保证了电路设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 芯片级电磁场仿真 低频振荡消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金属膜波导在G波段和4.3THz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学文 谭智勇 +6 位作者 陈可旺 李维轩 赵泽巧 俞舒元 朱晓松 曹俊诚 石艺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制作了具有不同介质膜厚度的大口径柔性介质金属膜波导,测试了金属膜波导和介质金属膜波导在G波段、4. 3 THz和中远红外等频段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波导的传输损耗在G波段随介质膜厚的增加而增加,孔径2. 6mm的金属膜波导在160 GHz传输... 制作了具有不同介质膜厚度的大口径柔性介质金属膜波导,测试了金属膜波导和介质金属膜波导在G波段、4. 3 THz和中远红外等频段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波导的传输损耗在G波段随介质膜厚的增加而增加,孔径2. 6mm的金属膜波导在160 GHz传输损耗为2. 1 d B/m且在G波段波导的传输损耗对弯曲不敏感.在4. 3 THZ频点波导的传输损耗随介质膜厚的增加而减小,镀制介质膜可以大幅减小波导的传输损耗以及弯曲附加损耗,孔径3. 6mm介质膜厚为1. 2μm的介质金属膜波导的传输损耗为2. 84 d B/m.光斑能量则随介质膜厚的增加更加集中于低阶传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介质金属膜波导 G波段 太赫兹 传输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定位精度的毫米波全息图像三维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怀乾 杨明辉 吴亮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0-877,共8页
投影角度不同导致目标的形状及尺寸变化限制了基于主动式毫米波(AMMW)全息图像投影视图的隐匿物品二维检测方法对小目标检测性能的提升,为此,提出了基于点云的隐匿物品三维检测方法。通过阈值化处理将AMMW全息图像转换为点云输入经空洞... 投影角度不同导致目标的形状及尺寸变化限制了基于主动式毫米波(AMMW)全息图像投影视图的隐匿物品二维检测方法对小目标检测性能的提升,为此,提出了基于点云的隐匿物品三维检测方法。通过阈值化处理将AMMW全息图像转换为点云输入经空洞卷积及多分支结构改进的SECOND三维目标检测器,提取对目标的三维几何理解及其多尺度上下文信息以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较基于投影的二维检测方法,该方法平均召回率(AR)提升了3.33%,有效提升了定位精度;在交并比(IOU)阈值为0.5时的检出率提升了8.75%,虚警率降低了1.78%,平均精度(AP)提升了7.11%,不同IOU阈值下的平均AP提升了4.30%,有效提升了检测精度;检测速度为17.3 FPS,达实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三维目标检测 空洞卷积 小目标 主动式毫米波全息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