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机制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红旗村为例
1
作者 陈杰 王祯 +2 位作者 宋代军 卢为民 潘浩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中的SFIC(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模型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协同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2010年以来的最大城中村...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中的SFIC(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模型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协同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2010年以来的最大城中村改造案例——普陀区红旗村的改造过程和机理机制。研究发现:(1)空间协同生产的顺利实现,需要扎实稳固的协同基础、良好运行的协同过程和多方共赢的协同结果,有为政府在其中不可或缺;(2)在协同基础中,政府、企业在城中村更新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和制度设计方面都具有关键性作用;(3)良好运作的协同过程不仅要有共识达成、阶段成果、持续沟通和互信建立的螺旋式循环,还需要空间转型重构和空间资本积累的螺旋式递增;(4)多方共赢的协同结果是空间经济价值、社会福祉、生态环境的融合提升。文章提供了基于有为政府引领、政企社良性互动、遵循公共价值合作生产导向的城市空间协同生产实践案例,旨在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更新 空间生产 协同治理 超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管理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文秀 赵勇 丛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96-201,211,共7页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公众逐渐提出获得知情权和参与风险决策权的要求,这使得风险交流的意义更加凸显。风险交流作为一种事前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政府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有...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公众逐渐提出获得知情权和参与风险决策权的要求,这使得风险交流的意义更加凸显。风险交流作为一种事前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政府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有力保证。本文基于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理论,通过分析四个阶段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开展的现状,提出每个阶段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侧重点及交流目标,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有效的风险交流,提升公众风险信息理解能力和重建信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交流 应急管理 食品安全 重建信任 社会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性实践理论视角下的成人学习设计策略——以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宏卓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1,共6页
反思性实践作为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发展理论,强调"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引导成人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环境观指向实践取向,为正规学习场景中的专业学习打开了新视角。基于这一理论指导,笔... 反思性实践作为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发展理论,强调"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引导成人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环境观指向实践取向,为正规学习场景中的专业学习打开了新视角。基于这一理论指导,笔者以家政服务专业为个案,深入探讨了成人学习任务、知能呈现、学习支持、专项操练、学习评估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有效弥合成人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工作场所实践之间的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学习 反思性实践 综合学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成碑 张一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8期884-889,共6页
通过回顾上海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总结医务社会工作在上海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从基本路径、关键保障、重要助推、社会形象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开展跨学科合作,深耕患者服务,构建和谐医... 通过回顾上海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总结医务社会工作在上海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从基本路径、关键保障、重要助推、社会形象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开展跨学科合作,深耕患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开展继续教育,满足不同需求,提升现代化服务能级;重视品牌建设,开展合作共建,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本土化实践 患者服务 和谐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社会信任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开春 王晓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3,共10页
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信任—信息—合作模型等,构建“社会信任—环境风险感知—环境关心—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 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信任—信息—合作模型等,构建“社会信任—环境风险感知—环境关心—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信任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分析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关心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可以直接激发绿色生活方式意愿,从而间接促进绿色生活方式行为;(2)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环境风险感知,间接抑制绿色生活方式行为;(3)社会信任会通过降低环境风险感知而减少环境关心,再同时间接抑制绿色生活方式意愿和行为。社会信任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双重作用机制表明,社会信任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社会信任虽然能直接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但是也可能通过降低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关心,抑制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和行为。因此,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可直接聚焦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关心,激发居民保护环境的内在情感和动力,以有效促进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社会信任 环境风险感知 环境关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差异化意愿与行动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晓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95-3505,共11页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A-B-C理论,结合强政策背景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实际,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测量量表,改进并区分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A-B-C理论,结合强政策背景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实际,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测量量表,改进并区分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县的2555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强政策背景下居民环境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分别对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环境态度分别通过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并没有通过两类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垃圾分类的政策效能感在目标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效应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虽然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可以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的形成,但仅有环境态度可以通过激发公众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进而形塑居民垃圾分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政策效能感 路径 行为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晓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6,共10页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体现出中介效应;环境价值观不仅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并通过环境行为控制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节约环保习惯,可以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增强阶层认同感,提升对环境满意度,为培育公众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价值观 阶层认同 垃圾分类行为 感知行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长营养素养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文秀 杨万龄 赵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了解家长的营养素养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家园开展食育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的19所幼儿园中班学生共2027名儿童家长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家长营养... 目的了解家长的营养素养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家园开展食育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的19所幼儿园中班学生共2027名儿童家长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家长营养素养现状以及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心城区和郊区家长的营养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0,P=0.002)。不同层次学历的家长营养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营养认知高(OR=1.533,95%CI:1.175~2.001)、具有配餐知识(OR=1.481,95%CI:1.045~2.099)、无明显挑食行为(OR=1.591,95%CI:1.265~2.000)、与幼儿一起进食早餐频率高(OR=1.790,95%CI:1.439~2.227),引导孩子参与垃圾分类活动(OR=19.870,95%CI:11.065~35.679)、引导孩子参与种植活动(OR=2.501,95%CI:1.797~3.482),孩子的饮食行为更加健康。结论提升家长的营养素养及鼓励幼儿与食物互动有助于学龄前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幼儿园及儿童保健相关工作者等在未来需要针对家长开展更多饮食健康的教育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素养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多层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晓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5,共9页
近几年,环境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研究者较多关注公众个体日常环境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往往忽视了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基于CGSS2013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构建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嵌套模型,对中国公众环... 近几年,环境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研究者较多关注公众个体日常环境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往往忽视了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基于CGSS2013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构建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嵌套模型,对中国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微观个体层面上,居住在农村的居民环境治理参与行为较多,教育水平较高的公众实施较多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媒体使用、环境污染感知、政治参与及政府信任对公众环境治理参与行为有促进作用。在宏观省级层面,经济发展、产业比重合理调整可以激发地区公众平均环境参与行为,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垃圾清运量的增加和PM2.5浓度升高,会促进地区公众平均环境治理参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行为 环境治理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雾霾风险感知与公众应对行为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晓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7,共13页
社会资本是否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产生影响,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是否可以通过风险感知的"放大"或"缩小"进而影响应对行为?为回答这些问题,针对雾霾问题,基于已有文献提出社会资本的四个核心要素(系统信任、... 社会资本是否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产生影响,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是否可以通过风险感知的"放大"或"缩小"进而影响应对行为?为回答这些问题,针对雾霾问题,基于已有文献提出社会资本的四个核心要素(系统信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互惠规范)及雾霾风险感知维度,构建社会资本对雾霾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的影响机制假设模型。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差异化系统信任、差序化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互惠规范对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众对政府信任程度提升、社会网络规模和互惠规范增强不仅对应对行为产生直接正向作用,而且通过风险感知对应对行为产生间接效应;(2)组织信任程度提升不仅对应对行为产生直接负向作用,而且通过风险感知对应对行为产生间接效应;(3)专家信任完全通过雾霾风险感知对应对行为产生间接负向效应;(4)亲近人信任程度增强对雾霾风险感知产生显著正向效应。由此,应通过完善政府信任机制、信息机制、监督机制和风险沟通机制,构筑风险应对的非正式制度"安全阀",引导公众理性的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社会资本 系统信任 社会网络 应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彦龙 王旻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公众诉求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地区环境治理,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在公众诉求影响环境治理的理论机制解析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区经济... 公众诉求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地区环境治理,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在公众诉求影响环境治理的理论机制解析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轨迹呈现出"V"型单一门槛特征。并且,公众诉求的环境治理效应仅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则不显著。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格局,除了重视公众诉求对地区环境治理的推动作用,还应根据环境质量改善对公众诉求的异质性反应来制订差异化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诉求 环境治理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理论与实证解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彦龙 王旻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0,共12页
文章拓展了内生增长模型并将异质性社会资本引入理论模型框架中,由此解析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提示了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品生产部门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 文章拓展了内生增长模型并将异质性社会资本引入理论模型框架中,由此解析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提示了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品生产部门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存在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基于省级面板计量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实证检验发现: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和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外部社会资本对研究机构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高等院校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品生产部门的物质资本投入存在挤出效应,而对劳动力投入则不存在。提升地区创新绩效,除了在总体上调整内、外部社会资本投入,还需根据各地区创新绩效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反应来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社会资本 地区创新绩效 内生增长模型 挤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中抵押权的顺位制度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娇 李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8-163,共6页
抵押权顺位制度是《物权法》中抵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抵押权的顺序为抵押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抵押权在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的重要表现,反映了立法者对抵押权制度的理解和设计,以及希望该制度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和金融交易发挥怎样的功能。... 抵押权顺位制度是《物权法》中抵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抵押权的顺序为抵押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抵押权在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的重要表现,反映了立法者对抵押权制度的理解和设计,以及希望该制度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和金融交易发挥怎样的功能。文章分析了抵押权顺位相关法律问题,包括抵押权顺位的实现、顺位固定主义和升进主义的区分,以及顺位抛弃、变更和转让等,通过对德国等相关制度的阐述和分析,就我国的抵押权顺位制度设计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抵押权顺位 顺位固定 顺位升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影响力对雾霾风险感知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晓楠 周林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9,共9页
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通过已有文献构建新媒体影响力和雾霾风险感知指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并探索新媒体影响力对雾霾风险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新媒体影响力,能有效降低雾霾... 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通过已有文献构建新媒体影响力和雾霾风险感知指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并探索新媒体影响力对雾霾风险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新媒体影响力,能有效降低雾霾风险感知,而政府环保评价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的作用;并且新媒体影响力可划分为官方媒体影响力和非官方媒体影响力;官方媒体影响力不仅直接影响雾霾风险感知,而且通过政府环保评价间接对其产生影响;而非官方媒体影响力仅通过政府环保评价对雾霾风险感知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媒体融合时代下,提升公众对官方媒体使用频率,拓宽官方媒体信息发布喋道,完善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同时加强对非官方媒体的信息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完善政府风险沟通机制,对现阶段中国环境风险的源头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影响力 政府环保评价 雾霾风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对话视阈下的中国居民环境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C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晓楠 瞿小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70,共9页
环境关心、环境行为一直以来是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重点,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深入,环境行为意愿被验证与环境行为显著相关,成为架起环境关心与环境行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而目前在实证研究中,将环境行为意愿作为独立因变量... 环境关心、环境行为一直以来是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重点,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深入,环境行为意愿被验证与环境行为显著相关,成为架起环境关心与环境行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而目前在实证研究中,将环境行为意愿作为独立因变量的研究颇少。本文基于2013年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依据"生态对话"理论框架,从物质、观念、实践三个层面,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环境行为意愿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个体差异性较大。在物质层面上,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环境信息获得越多,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行为意愿越强;在观念层面上,居民对当地环境状况认知越差,环境风险感知越强,环境信念越强,社会信任感越高;在实践层面上,居民的政治参与越多,环境行为意愿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居民 环境行为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环境风险感知跨学科研究的知识谱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晓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3,107,共12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感知 知识谱系 社会网络分析 共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的理论视野:中国关系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锐 孙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2,共10页
当前,多位学者倡导让关系重返社会工作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然而,现有的关系为本社会工作较为微观,难以从宏观上回应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中国关系研究中寻找新的可能性,以扩展关系为本... 当前,多位学者倡导让关系重返社会工作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然而,现有的关系为本社会工作较为微观,难以从宏观上回应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中国关系研究中寻找新的可能性,以扩展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的理论视野,认为推动关系为本社会工作与儒家关系研究、关系实践研究的对话和对接,是发展与建构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理论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为本 社会工作理论 儒家关系 关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彦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50-153,共4页
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联系。本文从直接影响效应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机制两个层面解析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机制,并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 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联系。本文从直接影响效应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机制两个层面解析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机制,并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同时也会对相邻或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相邻或邻近地区间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性形态。提升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除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流通业发展策略,更要建立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共同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结构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彦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188,共5页
基于2004—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污染的边际影响及其门槛特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污染排放强度的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V"型单一门槛特征,对应的经济... 基于2004—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污染的边际影响及其门槛特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污染排放强度的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V"型单一门槛特征,对应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门槛值分别为603.96万元/平方千米和201人/平方千米。也即,在低经济密度或低人口密度地区,偏向于生产性支出的财政支出结构更有利于促进污染减排效应的发挥;在高经济密度或高人口密度地区,以非生产性支出为主导的财政支出结构则更有利于提升地区污染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污染减排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环境影响了地区污染减排吗?——基于空间视角下的解答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彦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7-201,236,共6页
在探析法制环境影响污染减排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从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检验地区污染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最终构建SLM和SEM模型进一步考察法制环境影响地区污染排放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 在探析法制环境影响污染减排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从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检验地区污染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最终构建SLM和SEM模型进一步考察法制环境影响地区污染排放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污染减排效应的发挥不仅与所在地的法制环境有关,而且也会受到相邻或邻近地区污染减排行为的影响,即地区法制环境越好则越有利于促进污染减排,相邻或邻近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越明显则越有利于强化本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因此,破解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困局,除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集聚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从法制政策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环境 污染减排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