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运行区域某建筑物施工前后楼地面振动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钟才敏 傅晋申 +1 位作者 汪凯 吉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8-744,共7页
以某新建建筑为例,对既有地铁运行区域新建建筑施工之前的自由场地以及建筑物建成后楼地面的振动加速度进行实测。分别从加速度有效值和加速度级等方面对地铁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傅里叶谱以及1/3倍频程谱来分析振... 以某新建建筑为例,对既有地铁运行区域新建建筑施工之前的自由场地以及建筑物建成后楼地面的振动加速度进行实测。分别从加速度有效值和加速度级等方面对地铁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傅里叶谱以及1/3倍频程谱来分析振动的频率特性。结果表明:自由场地的振动在衰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局部回升区域;建筑施工前的自由场地振动强度略高于建筑完成后的一层楼面,将自由场地的测试结果作为激励输入新建建筑基底,用以预测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响应是可行的;开挖后基坑底的振动要远小于自由场地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现场测试 加速度有效值 加速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空间内盾构施工对土体位移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健 刘国彬 +2 位作者 黄沛 徐磊 黄忠凯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 研究软土地区有限空间区域内盾构施工对临近土体位移场的影响。方法 针对上海地区某新建隧道长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地下结构工程,分别建立隧道处于三面围合有限空间及半无限空间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数值模型,并将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 目的 研究软土地区有限空间区域内盾构施工对临近土体位移场的影响。方法 针对上海地区某新建隧道长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地下结构工程,分别建立隧道处于三面围合有限空间及半无限空间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数值模型,并将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新建隧道于有限空间内施工时不能引起整个有限空间内的土体变形,仅隧道四周的土体会受到较为显著的扰动影响;隧道处于半无限空间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场影响范围约为有限空间条件下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场范围的3~5倍。相较于半无限空间中隧道施工的计算结果,新建隧道于有限空间内施工时大约可减小60%的最大地表沉降值和50%地表沉降范围,但两种条件下地表沉降分布形式基本保持相同。结论 三面围合有限空间对由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场有极强的约束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可针对该屏蔽效应实施有限空间内的土体加固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有限空间 土体变形 数值模拟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刚 高玲 +1 位作者 张煜坤 郑七振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为满足结构在震中安全且震后可修复使用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该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节点,将柱脚锚栓的一部分作为节点的阻尼器,阻尼器为柱脚提供抗弯能力和可抬升能力,在地震时柱脚节点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阻尼器上,... 为满足结构在震中安全且震后可修复使用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该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节点,将柱脚锚栓的一部分作为节点的阻尼器,阻尼器为柱脚提供抗弯能力和可抬升能力,在地震时柱脚节点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阻尼器上,震后通过更换阻尼器即可完成柱脚节点的修复。为此,设计一组普通外露式柱脚节点和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进行对比试验,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它们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特性、抗弯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同时研究柱脚节点在更换阻尼器前后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普通外露式柱脚节点,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试件的损伤基本集中在可更换的阻尼器上,耗能模式和损伤机制较为合理。在进行修复后,除初期转动刚度略低于修复前试件外,整体抗震性能基本可恢复至震前水平。另外,该新型柱脚的阻尼器拆卸和更换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可抬升柱脚 可更换构件 锚栓屈服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在化学溶蚀和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有亮 王朋 +1 位作者 张学伟 杜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2235,共10页
通过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化学溶液(水、Na OH溶液和HNO3溶液)中浸泡并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分析了花岗岩在不同化学溶液中溶蚀及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微观力学和化学机理出发,探讨了化学溶... 通过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化学溶液(水、Na OH溶液和HNO3溶液)中浸泡并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分析了花岗岩在不同化学溶液中溶蚀及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微观力学和化学机理出发,探讨了化学溶蚀和冻融循环对花岗岩的损伤机理;通过定义损伤变量,定量分析了花岗岩的损伤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水、Na OH和HNO3溶液中,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花岗岩的相对杨氏模量呈指数函数减小,峰值应力损失率呈幂函数增加;轴向峰值应变按Guass函数变化。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HNO3溶液中的花岗岩初期损伤劣化较大,后期损伤劣化较小,而Na OH溶液中的花岗岩初期损伤劣化较小,后期损伤劣化较大。岩石冻融损伤的过程本质上是温度产生的应力,使岩石损伤劣化的过程;同时化学溶蚀对岩石产生化学损伤作用,与冻融损伤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岩石的损伤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化学溶蚀 冻融循环 力学性能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管隧道多尺度方法与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禹海涛 宋毅 +2 位作者 李亚东 张劭华 徐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7-815,共9页
针对目前沉管隧道多质点-弹簧抗震简化分析模型的不足,如无法合理模拟沉管接头的细部构造及力学特征,提出了一种同时表征沉管隧道宏观整体响应和细观接头构造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多质点-弹簧-梁耦合模型用于描述沉管隧道结构与地... 针对目前沉管隧道多质点-弹簧抗震简化分析模型的不足,如无法合理模拟沉管接头的细部构造及力学特征,提出了一种同时表征沉管隧道宏观整体响应和细观接头构造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多质点-弹簧-梁耦合模型用于描述沉管隧道结构与地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宏观整体地震响应特征,细观精细化模型用于捕捉沉管接头的张合量、剪力键受力等动态演化规律。以广州某沉管隧道为应用实例,建立了相应的地震响应多尺度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地震动输入方向、运营期环境温度变化等工况组合,研究了沉管隧道管节受力、接头变形、剪力键受力等地震响应特性以及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动输入方向随着与隧道轴向夹角的增加,结构剪力及弯矩明显增大,而轴力及接头变形随之减小,90°输入时峰值轴力的降幅超过了85%,而接头最大张合量仅为0°输入时的17%;环境温度变化对沉管隧道轴向受力及接头变形影响显著,降温导致接头最大张开量增加了约30%,并使隧道出现了接近峰值轴力60%的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沉管隧道 多尺度方法 地震响应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带撑条形基坑排桩围护结构变形 被引量:3
6
作者 柏挺 李镜培 +2 位作者 杨旭 朱毅敏 黄玉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4,219,共7页
目的推导顶部带撑条形基坑排桩围护体系的桩顶位移表达式.方法以条形基坑常用的带顶部支撑排桩支护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以及冠梁的影响,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支护桩变形的简化公式,并对影响变形的支护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推导顶部带撑条形基坑排桩围护体系的桩顶位移表达式.方法以条形基坑常用的带顶部支撑排桩支护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以及冠梁的影响,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支护桩变形的简化公式,并对影响变形的支护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桩顶最大位移δmax随着悬臂开挖深度增加线性增加,且在相同开挖深度下,悬臂开挖深度所引起的桩顶位移要明显大于撑后开挖深度所引起的桩顶位移;桩顶位移随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m值增大而迅速减小;桩顶位移随地面荷载q线性增长,但增速缓慢.结论悬臂开挖对桩顶位移影响较大,尽快加撑有利于控制基坑变形;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m对桩顶位移影响较大;桩顶位移随地面荷载q增长而线性缓慢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梁 顶部支撑 施工过程 桩顶最大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22
7
作者 胡贵生 章超 +1 位作者 钱晨阳 文建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33-238,共6页
文章简述了钼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我国钼尾矿品位低、伴生有益组分多的特点,综合评述了钼尾矿中有价成分回收的研究现状,包括长石、白云石等有价脉石矿物和钨、钼、铁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并介绍了钼尾矿... 文章简述了钼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我国钼尾矿品位低、伴生有益组分多的特点,综合评述了钼尾矿中有价成分回收的研究现状,包括长石、白云石等有价脉石矿物和钨、钼、铁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并介绍了钼尾矿在混凝土、陶瓷、免烧砖、水泥、保温材料、光催化自清洁材料和硅肥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钼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满足制备工艺经济和高效条件下,实现综合回收尾矿中的有价成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进一步研究中性浮选技术;对钼尾矿采取整体利用与分离利用并举或全组分分离利用;加大钼尾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为选矿行业实现循环经济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开发适合钼尾矿综合利用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的药剂制度,减少选矿中的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综合利用 有价成分 材料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管理的整体钢平台变形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沈阳 徐磊 王少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3,共8页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整体钢平台装备易发生失稳破坏,为解决其安全风险预警难题,采用最不利条件下结构变形作为评估整体钢平台安全风险特性的核心指标,提出变形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首先,基于整体钢平台装备构成的系统分析,针对正常状...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整体钢平台装备易发生失稳破坏,为解决其安全风险预警难题,采用最不利条件下结构变形作为评估整体钢平台安全风险特性的核心指标,提出变形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首先,基于整体钢平台装备构成的系统分析,针对正常状态和极限状态分析装备失效模式,提出失效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然后,结合整体钢平台结构变形发展特性,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四级变形预警指标确定方法;最后,选择整体钢平台实际工程开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确定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值,可获取钢平台装备模型建立条件,进而确定变形预警指标。该方法可在分析失效路径与失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四级变形预警指标值,该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整体钢平台 变形预警指标 超高层建筑 装备结构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险因素耦合的超高层施工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阳 徐磊 +2 位作者 郑冠雨 章超 匡志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4,110,共8页
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预警问题,按一般状态与极限状态对系统的失效可能性进行研究,以整体钢平台装备的承力构件为关键风险环节,提出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方法。首先,基于风险因素耦合的事故演变路径分析... 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预警问题,按一般状态与极限状态对系统的失效可能性进行研究,以整体钢平台装备的承力构件为关键风险环节,提出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方法。首先,基于风险因素耦合的事故演变路径分析和失效模式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条件,提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然后,提出一种包括人员指标、环境指标、装备指标和熔断指标在内的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的分级确定准则,采用指标折减的方法分析多因素耦合对预警指标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方法;最后,选择超高层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人员、环境风险因素的耦合影响考虑为对装备指标的折减,可以作为项目风险状态判定的有效依据,建立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耦合影响,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指标预警值与折减系数参考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施工风险 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 耦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预测数字孪生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亦宁 艾青 +1 位作者 王少纯 徐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37,共5页
目的:以地铁隧道邻近基坑开挖为典型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预测数字孪生方法。方法:构建了邻近基坑开挖引发地铁隧道变形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筛选13个关键参数作为模型输入,以隧道上5个不同位置的横向位移与竖向... 目的:以地铁隧道邻近基坑开挖为典型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预测数字孪生方法。方法:构建了邻近基坑开挖引发地铁隧道变形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筛选13个关键参数作为模型输入,以隧道上5个不同位置的横向位移与竖向位移作为模型输出;通过均匀设计生成有限元算例样本,基于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代理模型,以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及结论:隧道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预测精度大于91.38%,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大于80.00%,计算时间为毫秒级;以上海浦东地区某地块基坑工程案例进行验证,代理模型预测值与工程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5 mm,表明代理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邻近基坑开挖引发的地铁隧道变形;该方法准确率和实时性初步达到了隧道运维数字孪生应用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基坑开挖 参数化有限元模型 代理模型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