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生物传感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被引量:1
1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1-511,共1页
生物传感技术在生命分析、食品分析以及环境分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左小磊研究组致力于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近期,应权威综述杂志Chemical Reviews邀请... 生物传感技术在生命分析、食品分析以及环境分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左小磊研究组致力于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近期,应权威综述杂志Chemical Reviews邀请撰写了综述论文(Chem.Rev.,2014,114(15),7631-7677),并被选为当期的封面文章。基于三明治夹心法(Sandwich assay)的生物传感技术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生物检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探针技术的发展,三明治夹心法也融入了新的概念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技术 物理研究所 应用 上海 REVIEWS 中国科学院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纤维在大米保鲜中的应用
2
作者 缪夏然 边风刚 肖体乔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7,共7页
采用TEMPO(四甲基哌啶氧化物)氧化法,通过调整氧化剂的用量制备不同形貌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探索不同形貌和浓度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在蒸煮大米保鲜过程中的表现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CNF5(5 g NaClO)纤维较粗,易形成... 采用TEMPO(四甲基哌啶氧化物)氧化法,通过调整氧化剂的用量制备不同形貌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探索不同形貌和浓度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在蒸煮大米保鲜过程中的表现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CNF5(5 g NaClO)纤维较粗,易形成大尺寸网络通道,气体阻隔性较差,保鲜效果不理想;CNF10(10 g NaClO)纤维尺寸均匀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紧密堆叠形成致密薄膜,其较高的表面官能团密度增强了气体吸附能力,显著提升了阻隔性能,表现出最佳的保鲜效果;CNF40(40 g NaClO)则因其刚性棒状纤维在堆积时难以紧密结合,容易形成贯通通道,增加了水蒸气和氧气的穿透性,保鲜效果略逊于CNF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维 大米 保鲜 TEMPO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光源的微束X射线荧光成像系统研制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文星 陶芬 +1 位作者 刘一 邓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066,共6页
微束X射线荧光成像(μ-XRFI)是无损获取样品内部元素微区分布信息的重要方法,主要应用于微米量级区域内的元素分辨成像。同步辐射是μ-XRFI的理想光源,由于其装置庞大、造价高昂,用户机时紧张,并不适宜于常规应用。基于实验室X射线光管... 微束X射线荧光成像(μ-XRFI)是无损获取样品内部元素微区分布信息的重要方法,主要应用于微米量级区域内的元素分辨成像。同步辐射是μ-XRFI的理想光源,由于其装置庞大、造价高昂,用户机时紧张,并不适宜于常规应用。基于实验室X射线光管、多毛细管聚焦镜、高精度样品台及硅漂移探测器,研制了一套具有元素分辨的μ-XRFI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测量分析元素含量为0.001%量级的溶液样品和优于20μm的空间分辨能力。基于该μ-XRFI系统开展了应用研究,获得了小鼠脑、芯片及古代陶瓷样品中的多种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满足μ-XRFI的需求,可为生物医学、电子元件检测、瓷器色彩成分鉴定等领域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X射线光管 多毛细管聚焦镜 荧光成像 元素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粉体及纳米片合成方法及应用
4
作者 黄宇灿 沈佳杰 +1 位作者 关成志 龙德武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六方氮化硼因其独特的六方片状结构而展现出了众多优异性能,应用领域十分丰富,如储氢材料、耐高温材料、固体润滑材料、催化载体材料、光电材料、导热材料等。目前六方氮化硼的制备方法很多,但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性,基于此,综... 六方氮化硼因其独特的六方片状结构而展现出了众多优异性能,应用领域十分丰富,如储氢材料、耐高温材料、固体润滑材料、催化载体材料、光电材料、导热材料等。目前六方氮化硼的制备方法很多,但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性,基于此,综述了六方氮化硼粉体以及纳米片的各种制备方法,并且对六方氮化硼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纳米片 制备方法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反应共烧保护层/接触层双层结构在SOFC阴极侧的应用
5
作者 陈帮富 陈云霞 +5 位作者 余喻天 吴博 林囿辰 刘青 关成志 王建强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铁素体不锈钢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中常用的连接体材料,但是不锈钢合金在SOFC的工作温度(600℃~850℃)下仍存在表面高温氧化、Cr元素“毒化”阴极以及连接体与阴极接触面积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本... 铁素体不锈钢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中常用的连接体材料,但是不锈钢合金在SOFC的工作温度(600℃~850℃)下仍存在表面高温氧化、Cr元素“毒化”阴极以及连接体与阴极接触面积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本研究选用MnCoNiFeCu合金粉末作为致密保护层和多孔接触层的前驱材料,合成浆料后丝网印刷至SUS 430表面上并在900℃空气烧结2 h,分别研究了保护层和接触层在烧结之后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演变。在模拟的SUS 430连接体/保护层/接触层/电池阴极/阴极支撑测试样品中,通过反应共烧制备了高熵尖晶石基保护层和接触层的双层结构。在1000 h恒温面电阻(Area-Specific Resistance,ASR)测试中,样品ASR值稳定保持在22.04 mΩ·cm^(2)~22.71 mΩ·cm^(2),而热循环测试导致样品ASR急剧增加。通过对测试样品横截面的分析,研究了高熵尖晶石基双层结构与相邻组件的相容性以及热稳定性。此外,还评估了高熵尖晶石基双层结构抑制Cr_(2)O_(3)膜的生长和阻止Cr从连接体向阴极迁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高熵尖晶石 反应共烧 尖晶石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IS和DRT的SOEC电解池阻抗贡献研究
6
作者 邵晴 王皓申 +2 位作者 罗凌虹 关成志 王建强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6,共11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作为高效的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电化学性能取决于各个组件对总阻抗的贡献。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弛豫时间分布(DRT)技术,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中各组件的阻抗贡献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不同气体组成和温度...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作为高效的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电化学性能取决于各个组件对总阻抗的贡献。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弛豫时间分布(DRT)技术,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中各组件的阻抗贡献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不同气体组成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解析,识别了燃料电极和氧电极的电化学过程及其阻抗特征。DRT分析揭示了各个动力学过程相关的特征峰,P1峰(1×10^(3)Hz~1×10^(4)Hz)对应燃料电极中的氧离子传输,P2峰(1×10^(2)Hz~1×10^(3)Hz)与燃料电极的电荷转移有关,P3峰(50Hz~100 Hz)反映了氧电极中的电荷转移与离子传输,P4峰(1Hz~10Hz)反映气体扩散,P5峰(0.1 Hz~1.0 Hz)则与氧电极中的气体扩散相关。基于此,构建了适合的等效电路模型(ECM),以精确描述SOEC各部分的电化学行为。该研究为理解SOEC内部的电化学过程、提升其稳定性和减小极化阻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阻抗差异分析 DRT E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共电解CO_(2)/H_(2)O阴极研究进展与挑战
7
作者 韩超 王越 +5 位作者 冯开宇 高娜 张礼格 崔天成 李涛 肖国萍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10,共13页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发展历史、基本机理和关键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在共电解过程中,SOEC阴极在控制电池运行稳定性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最常用的Ni-YSZ金属陶瓷材料由于Ni的粗化、团聚等原因,导致其...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发展历史、基本机理和关键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在共电解过程中,SOEC阴极在控制电池运行稳定性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最常用的Ni-YSZ金属陶瓷材料由于Ni的粗化、团聚等原因,导致其稳定性不佳,研究者在探索提高金属陶瓷电极稳定性方法的同时,也在尝试寻找SOEC共电解中可替代金属陶瓷电极的阴极材料,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混合导电性、抗积炭性、杂质耐受性、氧化还原稳定性被研究者所关注,但其相对较低的催化活性是大多数钙钛矿相关氧化物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者发现通过浸渍、掺杂、脱溶等技术可以增加材料表面氧空位和活性三相界面,这些氧空位可以作为宿主位点在高温下容纳CO_(2)分子,从而降低电极极化电阻,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且浸渍法具有易于操作、效率高、制备温度低等优点,掺杂法具有掺杂过程简单、无污染和低成本等优点,原位溶出法具有稳定性高、效率高、性能好等优点,均易于后期推广。因此本文结合金属陶瓷和钙钛矿等阴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归纳了采用浸渍、掺杂、脱溶等技术提升阴极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进展,为SOEC的商业化提供技术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CO_(2)/H_(2)O共电解 金属陶瓷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化核设计软件包PCM物理模型程序对比验证
8
作者 兰兵 潘昕怿 +1 位作者 马云帆 于世和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压水堆核设计软件作为我国自主化核电软件的基础软件之一,在工程应用前需进行充分的验证。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基准题,综合运用分离验证和整体验证策略,通过程序对比的方式开展自主化核设计软件包PCM组件和堆芯计算物理模型验证。验证结... 压水堆核设计软件作为我国自主化核电软件的基础软件之一,在工程应用前需进行充分的验证。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基准题,综合运用分离验证和整体验证策略,通过程序对比的方式开展自主化核设计软件包PCM组件和堆芯计算物理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PCM组件计算和堆芯计算结果(如,有效增殖系数、组件功率分布、功率峰值)与对比验证程序吻合较好,分离物理模型和组合物理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正确,可用于支撑PCM软件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化 核设计软件 物理模型 基准题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柔性管流致振动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师圣煜 任浩杰 +5 位作者 张鹏 胡滕艳 任浩 张萌萌 程顺钊 李航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漂浮式柔性管作为海洋工程领域常见的结构物,受自由表面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流致振动力学特性十分复杂。为揭示其流致振动响应特征,开展了系列漂浮式半浸没柔性管拖曳水池模型试验。基于分布式光纤光栅测量技术,获取了柔性管多点动态应... 漂浮式柔性管作为海洋工程领域常见的结构物,受自由表面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流致振动力学特性十分复杂。为揭示其流致振动响应特征,开展了系列漂浮式半浸没柔性管拖曳水池模型试验。基于分布式光纤光栅测量技术,获取了柔性管多点动态应变响应,采用模态分析法重构获取了柔性管流致振动位移响应,系统观测了漂浮式柔性管流致振动的幅值特性、主导频率、时频特性。结果表明:漂浮式柔性管满溢状态可分为非满溢、间歇性满溢和连续性满溢3种,三者之间临界傅汝德数为0.91和1.92;间歇性满溢区流致振动响应较为稳定显著,横流向平均向下位移响应较大,最大平均位移达0.87D;顺流向流致振动较为剧烈,最大响应幅值达0.55D;在间歇性满溢和连续性满溢状态时,漂浮式柔性管在两方向主导频率呈一倍频关系。本研究揭示了漂浮式柔性管的流致振动响应特性,为未来漂浮式柔性管的设计及运维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柔性管 水池模型试验 满溢状态 傅汝德数 流致振动 位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灵芝近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10
作者 谭方萍 鲁同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8-1978,共11页
灵芝是一种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名贵真菌,因其种类繁多且生长环境各异,使得灵芝的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面临挑战。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市场上不同生长环境的灵芝进行鉴定分析。采集分析五种灵芝的近红外图谱,利用光谱预处... 灵芝是一种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名贵真菌,因其种类繁多且生长环境各异,使得灵芝的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面临挑战。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市场上不同生长环境的灵芝进行鉴定分析。采集分析五种灵芝的近红外图谱,利用光谱预处理方法(一阶导数、二阶导数、连续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基线校正,以及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进行散射校正)消除背景、散射、噪声等干扰因素,使得光谱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灵芝的特性,深入研究基团特征吸收峰和含氢基团在近红外波段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灵芝菌柄与菌盖近红外光谱有明显的差异,分别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吸收峰及含氢基团分布。这些特征吸收峰与灵芝中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产地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会影响灵芝的生长周期和代谢活动,进而影响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和栽培条件(如不同的栽培原料木屑、麦麸、石膏等,对灵芝的生长速度、菌丝长势以及单体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灵芝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这些活性成分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鉴别灵芝真伪的有效方法。显著提升了灵芝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灵芝的品质以及市场上劣质灵芝的淘汰,确保消费者能够选择到合适的灵芝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近红外光谱法 光谱预处理 特征吸收峰 生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应物所在DNA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1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94-2694,共1页
DNA纳米技术利用核酸分子的强大识别能力来设计和构造功能纳米结构,这种新型纳米生物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樊春海和黄庆课题组应邀在权威化学综述杂志Accounts of Ch... DNA纳米技术利用核酸分子的强大识别能力来设计和构造功能纳米结构,这种新型纳米生物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樊春海和黄庆课题组应邀在权威化学综述杂志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以"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Insights on DNA Structures in Artificial and Living Systems"为题撰写了DNA纳米结构生物应用的综述论文(Acc.Chem.Res.,2014,47,1720—1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纳米结构材料 纳米技术 纳米生物技术 核酸分子 综述论文 生物应用 应用研究 黄庆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μm波段Er^(3+)∶ZBLAN激光光源的CO_(2)系统检测研究
12
作者 刘永岩 王坤阳 +1 位作者 田颖 蔡恩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3-1149,共7页
基于中红外光源的吸收光谱技术是CO_(2)气体检测与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环境科学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2.8μm波段CO_(2)的检测所使用的光源大都为商用的二极管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单一且光束质量较差,激光输出... 基于中红外光源的吸收光谱技术是CO_(2)气体检测与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环境科学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2.8μm波段CO_(2)的检测所使用的光源大都为商用的二极管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单一且光束质量较差,激光输出功率较小,在气体测试过程中易受环境波动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中红外光纤激光光源的CO_(2)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以980nm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光源,采用1.9m的Er^(3+):ZBLAN光纤作增益介质,实现了2.8μm处高质量中红外激光输出,分析了该结构下光源的输出特性,当最大泵浦功率为6W时,激光输出光谱的中心波长为2783.09nm,谱宽为5.69nm,平均输出功率为1.21W,转换效率为20.3%,激光器在30min内输出功率波动小于4.5%,输出能量较为集中,拟合后的束腰半径Dx和Dy分别为0.035和0.038mm,光束质量因子Mx2和My2分别为1.096和1.224,输出光束质量与稳定性较好,大大降低了气体检测时环境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直接吸收光谱技术获得了CO_(2)通入前后的信号光谱,实验测得CO_(2)在2778.5~2784nm波段的吸收峰中心波长为2779.36、2780.70、2782.13和2783.55nm,与HITRAN标准库吸收峰中心波长差距小于0.05nm。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反演得到的CO_(2)吸收谱线,在中心波长2780.7nm处吸收谱的峰值和半高宽值分别为5.33cm·mol^(-1)和0.18nm,同条件下HITRAN标准库对应的吸收谱峰值和半高宽值分别为5.38cm·mol^(-1)和0.12nm,差值仅为0.05cm·mol^(-1)和0.06nm,测试结果准确性较高,证明了该检测系统可用于CO_(2)气体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检测 中红外波段 2.8μm激光 二氧化碳 直接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PIXE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元勋 王荫淞 +5 位作者 李德禄 李燕 张桂林 张元茂 郑叶飞 山祖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上海冬季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化学特征,2001年12月~2002年1月使用TEOM1400型和2100型空气采样器,采集了市区和郊区19个有代表性采样点的PM2.5和PM10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HIXE)测定颗粒物中近20种元素.结果... 为了研究上海冬季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化学特征,2001年12月~2002年1月使用TEOM1400型和2100型空气采样器,采集了市区和郊区19个有代表性采样点的PM2.5和PM10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HIXE)测定颗粒物中近20种元素.结果发现。除了Ti和P等元素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浓度是市区高于郊区.不同采样点的PM2.5/PM10范围为0.32-0.85,平均值为0.60±0.16.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元素来源可以分为地壳元素和人为污染元素2类,S、As、Pb、Ni、Mn、Se等污染元素更趋于富集在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大气颗粒物 元素浓度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研究四川九老洞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羽 金婵 +4 位作者 汪丽华 王建强 姜政 王彦飞 普洁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同时发育晶间孔和生物孔,孔径主体100~500 nm;2有机孔受控于热成熟度或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径范围数十纳米至数微米;3微裂缝包括成岩收缩裂缝、高压碎裂缝、构造裂缝和人为裂缝,缝宽数微米,缝长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研究表明无机孔和微裂缝是九老洞组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氩离子抛光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四川盆地 九老洞组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法研究单个大气PM_(2.5)颗粒物的源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晓林 岳伟生 +6 位作者 刘江峰 万天敏 张桂林 李燕 黄宇营 何伟 华魏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将高灵敏度的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用于上海市大气PM2.5单颗粒物的源识别。分析了污染排放源的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污染排放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能谱特征。同时分析了环境空气监... 将高灵敏度的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用于上海市大气PM2.5单颗粒物的源识别。分析了污染排放源的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污染排放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能谱特征。同时分析了环境空气监测样品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在上海市中心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而在吴淞工业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钢铁工业尘和燃煤烟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模式识别 PM2.5 大气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晓峰 周保昌 +6 位作者 沈飞 李景烨 卞晓锴 刘忠英 施柳青 侯铮迟 邓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分别采用小试规模(50 L/d)外置错流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中试规模(20 t/d)浸没式厌氧旋转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食品厂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超滤膜单元提高了厌氧系统的总有机物去除率及甲烷产量,使系统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外... 分别采用小试规模(50 L/d)外置错流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中试规模(20 t/d)浸没式厌氧旋转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食品厂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超滤膜单元提高了厌氧系统的总有机物去除率及甲烷产量,使系统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外置错流式超滤膜随运行时间的延长通量明显下降,而旋转式超滤膜可通过膜片旋转速度提高和保持膜通量;浸没式旋转膜组件的运行能耗较外置管式膜组件至少降低30%;但不同形式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氨氮和总磷去除能力有限,需进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管式膜 旋转膜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z时域光谱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晓菁 赵红卫 +1 位作者 代斌 葛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37-2242,共6页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是基于飞秒超快激光技术的远红外波段光谱测量新技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医学制药、安全检测等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迅速。文章结合THz-TDS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分子光谱学研究中的物理基础,介绍了近年来利...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是基于飞秒超快激光技术的远红外波段光谱测量新技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医学制药、安全检测等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迅速。文章结合THz-TDS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分子光谱学研究中的物理基础,介绍了近年来利用THz-TDS技术研究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构象、动力学及无标记检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总结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氨基酸、同种氨基酸异构体及肽在THz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并对不同实验室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阐述了THz-TDS技术研究干的、含水的蛋白质粉末以及蛋白质溶液的构象及动力学;介绍了THz-TDS技术在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无标记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并初步探讨了该技术在生物分子领域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时域光谱 氨基酸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独立分析方法在加速器逐束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宁 杨勇 +3 位作者 冷用斌 陈之初 阎映炳 赖龙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加速器束流诊断中,为了对获取到的逐束团位置数据降噪处理,以获得测量精度更高的数据用于进一步研究,上海光源束测组在束流注入阶段位置数据分析中引入并扩展了模式独立分析方法。将此方法中的数据处理对象由多个束流位置探头获取到... 在加速器束流诊断中,为了对获取到的逐束团位置数据降噪处理,以获得测量精度更高的数据用于进一步研究,上海光源束测组在束流注入阶段位置数据分析中引入并扩展了模式独立分析方法。将此方法中的数据处理对象由多个束流位置探头获取到的逐圈位置数据矩阵更改为单探头逐束团多圈位置矩阵,通过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其主要运动模式。此方法有效地将随机噪声与具有物理意义的真实信号分离开来,提取出加速器物理学家真正关注的束流运动模式,便于后续的束流不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独立分析方法 逐束团 束流不稳定性 模式提取 束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新型物理水凝胶结构的AFM和SEM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艺强 明伟华 +4 位作者 胡建华 府寿宽 李民乾 陈圣福 熊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84-986,共3页
凝胶材料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物质,在生物模拟、仿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最近凝胶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1,2],高分子凝胶体系的研究也得到深入开展[3,4].在智能水凝胶、凝胶特性基础研究和医用凝胶材料等领域已取得了... 凝胶材料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物质,在生物模拟、仿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最近凝胶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1,2],高分子凝胶体系的研究也得到深入开展[3,4].在智能水凝胶、凝胶特性基础研究和医用凝胶材料等领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高分子凝胶就是由液体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物理水凝胶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镜 聚合物 PMMA PEMA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剑 刘卫 +4 位作者 王广华 曾友石 黄豫 刘邃庆 袁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1,共6页
观测了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上海市嘉定区的大气能见度,得到了能见度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市嘉定区大气能见度的年平均值呈现2011年>2010年>2009年的趋势;日变化均表现为6:00—8:00能见度最差,14... 观测了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上海市嘉定区的大气能见度,得到了能见度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市嘉定区大气能见度的年平均值呈现2011年>2010年>2009年的趋势;日变化均表现为6:00—8:00能见度最差,14:00—15:00能见度最好。而2010年能见度的季节变化则不同于2009年和2011年,这有可能是受到了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影响。同时,采集了2010年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浓度及组分对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粒径在0.40~1.00μm的颗粒物浓度对上海市嘉定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世博期间,粒径小于0.9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消光系数的影响最大;SO24-、NO3-、NH4+、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5种化学组分对消光系数有明显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世博会 细颗粒物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