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鼻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在鸡肉香精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怀香 肖作兵 +1 位作者 徐霞 秦蓝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5,共5页
研究中使用食品原料在达到相同风味效果的情况下取代化学的香味物质,运用电子鼻采集鸡汤与添加不同物质的鸡肉香精的香气轮廓,得到传感器的响应值,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为... 研究中使用食品原料在达到相同风味效果的情况下取代化学的香味物质,运用电子鼻采集鸡汤与添加不同物质的鸡肉香精的香气轮廓,得到传感器的响应值,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为:基本配方中添加小麦蛋白和大蒜粉的鸡肉香精风味与原始鸡汤最为接近。研究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香精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鸡肉香精 多元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香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金华 马春燕 +2 位作者 奚旦立 李琼 娄云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6,共4页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对香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TN、NH3-N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CWO法处理香料废水有良好的效果,出水COD得到明显的去除。在过氧比为2,反应压力27 MPa...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对香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TN、NH3-N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CWO法处理香料废水有良好的效果,出水COD得到明显的去除。在过氧比为2,反应压力27 MPa、温度500℃、时间60 s的条件下,该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香料废水 影响因素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纹图谱技术在果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方玲玲 肖作兵 +1 位作者 牛云蔚 于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5-417,422,共4页
综述了指纹图谱技术在果酒检测中的应用。指纹图谱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快速、安全测定果酒的香气和非挥发性物质。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对果酒的分析,同时简单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和超高液相两种最新检测技术。指纹图... 综述了指纹图谱技术在果酒检测中的应用。指纹图谱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快速、安全测定果酒的香气和非挥发性物质。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对果酒的分析,同时简单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和超高液相两种最新检测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对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评价果酒质量、防伪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技术 果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香精调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云蔚 肖作兵 +1 位作者 朱建才 顾永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49,共3页
主要考察如烯醛类、吡嗪类、呋喃类、含硫类、酸类等不同种类香精原料对牛肉香精香气影响,确定它们在配方中最佳用量,通过香精调配技术制备具特征香气明显牛肉香精;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牛肉香精耐热性能进行表征研究。
关键词 牛肉香精 香料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在食用植物香料中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伟 蔡云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93,共4页
综述了利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在38种香料植物中精油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细胞 组织培养技术 香料植物 精油 生物合成 食用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精包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伟峰 冯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9,共4页
香精包埋是指采用一种保护性壁材以不同过程包覆香精,从而赋予香精在食品中具一定程度抗蒸发,抗反应和抗逸散性质;喷雾干燥、喷雾冷冻或喷雾冷却、挤压、冷冻干燥、凝聚和分子包合都是常用包埋香精方法,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包埋则取决于产... 香精包埋是指采用一种保护性壁材以不同过程包覆香精,从而赋予香精在食品中具一定程度抗蒸发,抗反应和抗逸散性质;喷雾干燥、喷雾冷冻或喷雾冷却、挤压、冷冻干燥、凝聚和分子包合都是常用包埋香精方法,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包埋则取决于产品终端用途和在生产中加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 微胶囊 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GC-O技术分析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34
7
作者 肖作兵 陈合兴 +3 位作者 牛云蔚 吴旻玲 舒畅 朱建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720,共7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特征香气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联用技术研究野松茸干品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3
8
作者 谷镇 杨焱 +1 位作者 冯涛 朱建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3-1066,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野松茸干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鉴定出48种风味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44%,其中酸类9种、酯类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11种、醇类3种、醛类5种、酮类10种、其他类4种。野松茸...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野松茸干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鉴定出48种风味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44%,其中酸类9种、酯类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11种、醇类3种、醛类5种、酮类10种、其他类4种。野松茸干品中主要的芳香成分是桂酸甲酯(42.99%)、3-甲基丁酸(8.56%)、2,6-二甲基吡嗪(8.36%)、2,5-二甲基吡嗪(2.46%)和1-辛烯-3-醇(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松茸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提取金华火腿中挥发性风味组分 被引量:13
9
作者 田怀香 王璋 许时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2,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提取金华火腿中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SPME-GC-MS鉴定萃取物的风味组分。采用样品均方差评价萃取物香气协调性变化。经正交实验优化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35MPa,萃取釜温度65℃,萃取时间3h,高压泵频率(控制流量)24H...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提取金华火腿中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SPME-GC-MS鉴定萃取物的风味组分。采用样品均方差评价萃取物香气协调性变化。经正交实验优化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35MPa,萃取釜温度65℃,萃取时间3h,高压泵频率(控制流量)24Hz。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萃取出近85%的原料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优化条件下的超临界CO2萃取物风味轮廓感官上与金华火腿原始风味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金华火腿 挥发性风味组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在金华火腿香精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0
作者 田怀香 孙宗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64,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用电子鼻鉴别香精相似程度的新方法。利用电子鼻采集金华火腿原料与调配的金华火腿香精的香气成分,并得到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法(SMIC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得... 文章提出了一种用电子鼻鉴别香精相似程度的新方法。利用电子鼻采集金华火腿原料与调配的金华火腿香精的香气成分,并得到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法(SMIC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经加香调配的金华火腿香精的风味轮廓与金华火腿原始风味有一定差别,表明电子鼻可以成功的应用于样品的香气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电子鼻 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液晶结构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婉萍 陈雪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6-439,468,共5页
以烷基糖苷乳化体系,采用相转变温度法(PIT转相法)制备了含液晶结构的固体脂质微粒。分别研究了乳化工艺及配方组成对固体脂质微粒中液晶结构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IT转相乳化法更有利于固体脂质微粒中液晶结构的形成;C22烷基... 以烷基糖苷乳化体系,采用相转变温度法(PIT转相法)制备了含液晶结构的固体脂质微粒。分别研究了乳化工艺及配方组成对固体脂质微粒中液晶结构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IT转相乳化法更有利于固体脂质微粒中液晶结构的形成;C22烷基糖苷与C16~18醇配伍可以形成液晶结构规整的固体脂质微粒;异丙醇的加入有利于形成粒径较小且分布均一的含液晶结构的固体脂质微粒。同时通过研究C22烷基糖苷/C16~18醇/水+异丙醇体系拟三元相图,初步确定了形成含液晶结构固体脂质微粒的原料配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微粒 液晶结构 烷基糖苷 相转变温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水纳米乳液的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婉萍 朱海洋 费一弘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以聚二甲基硅油为油相物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采用相转变温度(PIT)法制备了硅油/水纳米乳液。通过研究硅油/乳化剂/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乳液的原料配比,并对优化配方体系制得的硅油/水纳米乳液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聚二甲基硅油为油相物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采用相转变温度(PIT)法制备了硅油/水纳米乳液。通过研究硅油/乳化剂/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乳液的原料配比,并对优化配方体系制得的硅油/水纳米乳液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配方组成(w/%)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乳化剂5,聚二甲基硅油5,余量为水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液的乳化粒子粒径在165 nm左右,其Zeta电位为-0.95 mV,乳化粒子呈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 水纳米乳液 相转变温度法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低乳糖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小理 郑健钧 +2 位作者 王锦文 王菊侠 曹俊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16,共2页
以新鲜牛奶为原料,利用酶技术对低乳糖奶制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了研制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在水解温度6℃,pH6.6~6.8,反应时间19h条件下,乳糖酶添加量3000U/L,水解率达到62%~64%。
关键词 风味奶 开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脆片护色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炎炎 程朝辉 +1 位作者 何艳 马霞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4期120-123,共4页
果蔬在贮藏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褐变,直接影响果蔬品质、食用价值及商业价值。因此控制褐变对保持果蔬品质是十分必要的。以胡萝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褐变的原理及相应的抑制褐变方法,期望对研究胡萝卜的护色及脆片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萝卜 脆片 褐变 护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的合成技术改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超 毛海舫 +1 位作者 欧文华 潘仙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普通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为初始原料,N-溴代丁二酰亚胺作为溴代试剂,三乙胺为脱溴试剂,制得脱氢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以Pd/C作催化剂,环己烷作溶剂,在温度为20℃,氢气压力为0.4 MPa下,脱氢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经催化氢化合成顺式二氢茉莉酮酸甲... 以普通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为初始原料,N-溴代丁二酰亚胺作为溴代试剂,三乙胺为脱溴试剂,制得脱氢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以Pd/C作催化剂,环己烷作溶剂,在温度为20℃,氢气压力为0.4 MPa下,脱氢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经催化氢化合成顺式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经精馏得到的最终产品中顺式产品质量分数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香料 顺式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脱氢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催化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薰衣草精油改善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应用品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赟彬 王景文 +3 位作者 李月霞 王一非 姜萍萍 刘笑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2,共7页
为改善现有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该文使用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了添加薰衣草精油的壳聚糖基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膜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对膜的厚度、机械性质、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接... 为改善现有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该文使用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了添加薰衣草精油的壳聚糖基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膜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对膜的厚度、机械性质、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接触角、水溶性、溶胀性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成分占据了壳聚糖骨架中的部分官能团的位置,降低了壳聚糖分子中共价键的振动强度,同时膜中可以与水形成亲水键的自由H基团减少,膜的含水量降低。薰衣草精油的添加,增大了膜中壳聚糖乙酸盐的含量。膜的厚度和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并不成线性关系,所得膜的厚度范围为(20.60±0.34)^(23.35±0.65)μm。随着薰衣草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8%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3.44±0.33)MPa和3.74%±0.02%。与壳聚糖膜相比,薰衣草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的可挥发物质量分数较低,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2%时,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最低,为8.98%±0.05%。薰衣草精油的添加,增大了膜的溶解性,但膜在水中的溶解度均不大于(1.21±0.04)mg/100 g,属于难溶物质范畴。膜的接触角和溶胀指数都随薰衣草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即当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10%时,膜的接触角和溶胀指数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73°±0.32°和0.62±0.01。薰衣草精油的加入改善了由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的CS基复合膜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研究结果为薰衣草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性质 机械性质 壳聚糖 薰衣草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张赟彬 郭媛 +1 位作者 江娟 胡刘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3,共6页
实验通过测定菌液中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将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各主要单体成分(大茴香醛、柠檬烯、反式茴香脑)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抑菌成分中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机理的... 实验通过测定菌液中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将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各主要单体成分(大茴香醛、柠檬烯、反式茴香脑)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抑菌成分中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机理的实验表明,浓度为100mg/mL的各抑菌成分对检测项影响最大的是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它们可使菌液中还原糖含量高达0.89g/100g和0.87g/100g;二者作用64h后,菌液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5%和13.7%;二者作用5min,菌液的电导率分别为182.4μs/cm和184.3μs/cm。由此可见,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佳的成分为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精油 抑菌机理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饮料酒分析中的应用近况 被引量:25
18
作者 戴鑫 于海燕 肖作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18,共5页
电子鼻和电子舌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嗅觉、味觉传感器技术产品,具有客观、可靠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文中介绍了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综述了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饮料酒感官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静 肖作兵 +4 位作者 王明熙 马双双 周如隽 李臻 戴水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225-228,共4页
在乳液体系下采用离子聚合法制备了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热失重(TGA)和电子鼻对该纳米香精胶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香精胶囊中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与... 在乳液体系下采用离子聚合法制备了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热失重(TGA)和电子鼻对该纳米香精胶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香精胶囊中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与香精有一定氢键作用。纳米香精胶囊的粒径约50~60nm,分布均匀且为圆球状。纳米香精胶囊和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均有两段热失重,在第一段热失重中纳米香精胶囊的质量损失率较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增加了17.45%。上述结果证明香精已被引入纳米胶囊内部。在对纳米香精胶囊和普通香精热处理后发现,纳米香精胶囊的香气强度无明显变化,高于普通玫瑰香精,证明纳米香精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乳液 纳米胶囊 玫瑰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固体脂质体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晓慧 李琼 +1 位作者 陈良红 张婉萍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3,共5页
介绍了纳米固体脂质体的类型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比了高压匀质法、乳化-溶剂蒸发法、微乳液法、多重乳液法等制备方法。概括了纳米固体脂质体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颗粒尺寸、Zeta电位、形态、结晶度和晶型。从纳米... 介绍了纳米固体脂质体的类型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比了高压匀质法、乳化-溶剂蒸发法、微乳液法、多重乳液法等制备方法。概括了纳米固体脂质体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颗粒尺寸、Zeta电位、形态、结晶度和晶型。从纳米固体脂质体作为赋形剂、包覆载体和防晒体系3方面介绍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同时对纳米固体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固体脂质体 制备 表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