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城区职业识别文化状况的实证研究 |
陈功焕
刘小珍
王琴
|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
|
价值澄清方法的应用及局限 |
陆伟英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3
|
论软件形成的知识生产中人-机分工与合作 |
钟晓鸣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4
|
克林顿政府的贸易外交与西半球地区主义 |
张建新
吴云翔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5
|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探析 |
杨燕华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6
|
超我:他律内化的理想类型——弗洛伊德的道德理论及其意义 |
孔文清
|
《伦理学研究》
CSSCI
|
2008 |
4
|
|
7
|
东南互保与晚清地方实力派的崛起 |
吴云翔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关于“四个现代化”概念形成时间的探讨——与韩亚光先生商榷 |
潘顺利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关于高校加强历史教育的几点思考 |
黄燕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0
|
改革新时期的思想解放 |
叶明华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中国中古社会形态就是封建社会——与黄敏兰女士商榷 |
潘顺利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2
|
对软件的生存论意义的再思考 |
钟晓鸣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3
|
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
叶明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4
|
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社会需求探析 |
李国林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5
|
虚拟财产权是一种新型财产权 |
陈维铨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6
|
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内涵 |
周美刚
李英杰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