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法云 裘江 +1 位作者 贺坤 唐思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41,共4页
新时代中国高校正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新四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态优化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展风景园林本... 新时代中国高校正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新四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态优化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展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一体、两观、三元、四个面向、五育并举”的教学改革模式,重视生态文明观和劳动价值观“协同”的价值引领,深度推进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现代产业学院开放式实践实训平台,建立校企一体化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力争培养出认知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厚实的风景园林应用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学科融合 产教融合 风景园林专业 实践创新教育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人-花感应”机制研究——以萱草花园为例
2
作者 郑丽 裘江 +2 位作者 刘滨谊 黄宇欣 陈天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建立“情绪ABC理论的花园要素拓展模型”,以此推导基于身体参与的感知递进和情感反应的花木促进健康之作用路径,其中花园为其提供了空间、能量和信息的场域。观赏与种植养护萱草的康健园艺实验结果显示,在以抑郁值、焦虑值、压力值、睡眠质量指数和孤独感为监测指标的研究体系中,对照组在整个实验前后所有指标数据无差异,而实验组在萱草主题康健园艺实验前后的所有身心变化指标均在P<0.001水平上呈现极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花园的治疗潜力及花园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并为将花园元素应用于情绪健康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萱草花园 人-花感应 情绪健康 环境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树》到“哲学树”:关联性文化景观自然原型象征意义的解读途径研究
3
作者 张鹏 韩锋 杜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3,共6页
“关联性文化景观”中“自然元素”与其“非物质要素”的结合方式因高度抽象的表达及多样的意义生成背景,其阐释途径的合理解读具有复杂性,对之进行解读是揭示“关联性文化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以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荣格《哲学... “关联性文化景观”中“自然元素”与其“非物质要素”的结合方式因高度抽象的表达及多样的意义生成背景,其阐释途径的合理解读具有复杂性,对之进行解读是揭示“关联性文化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以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荣格《哲学树》中的11幅心理绘画“树原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总结普适性的“还原性文本”,分析其叙事文本、意指作用、隐喻关系;进而揭示其蕴含的人类视野中宏大的“世界树原型象征”,通过文化升华后的“原型象征”进一步阐释人类对“自然元素”的意义加工和修饰;最终得以形成超越“自然元素”单纯本体的“哲学树”。并以此建构理解“关联性文化景观”自然原型象征意义的途径,指出人类通过意识形态下基于个人或集体的精神世界中“自然元素”印刻在“还原性文本”中的方式,具象化“非物质要素”与“自然元素”动态呈现关系在“关联性文化景观”语境下的表达方式,为解读其他“关联性文化景观”原型象征的诸多意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关联性文化景观 树原型 原型象征 还原性文本 自然与文化关联性 心理绘画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