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慧交互技术的上海中心城区口袋公园健身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1
作者 张紫瀛 李小双 《园林》 2025年第5期114-121,共8页
智慧交互技术在公共体育设施量化研究中的应用,为口袋公园健身空间活力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口袋公园健身空间进行活力评价,评价步骤分为模型搭建、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和关联分析4个阶段,选取上海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 智慧交互技术在公共体育设施量化研究中的应用,为口袋公园健身空间活力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口袋公园健身空间进行活力评价,评价步骤分为模型搭建、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和关联分析4个阶段,选取上海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口袋公园健身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智慧交互与传统调研方法的所得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在6项活力影响因素当中,各因子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设施使用强度、空间活力的持续性、设施使用时间变化、其他活动人群情况、健身空间环境特征和健身空间出入口便捷性;(2)在10个口袋公园健身空间的活力评价中,4个优秀、3个良好、2个一般、1个及格;(3)后期的口袋公园健身空间建设中,应着重聚焦于扩展体育健身设施的种类和功能,加强健身空间环境建设。同时运用智慧交互技术优化设施管理,提升口袋公园中的健身空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公园 智慧交互技术 设施活力 量化方法 健身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遗产保护与风景区规划”课程思政实施探索
2
作者 杜爽 杨正吉 于威宇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3期184-187,共4页
以“小课堂、大世界”为思政教学理念,围绕设计师批判思维和基础能力塑造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视野和格局为引领,为学生建构风景遗产领域宽广的中外比较视野,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叙事、国际... 以“小课堂、大世界”为思政教学理念,围绕设计师批判思维和基础能力塑造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视野和格局为引领,为学生建构风景遗产领域宽广的中外比较视野,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叙事、国际表达的遗产融通话语体系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传播中国风景遗产智慧的思想自觉。系统梳理风景园林专业核心素养与“遗产保护与风景区规划”授课知识点互融矩阵。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前沿理论与虚拟仿真实验应用案例,探索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门类显性知识与隐性思政协同的教学实践路径。旨在为相似门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教学参考案例及方法体系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区规划原理 遗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改革 探索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改革研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贺坤 曹扬 +1 位作者 赵杨 王铖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7期200-202,共3页
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培养是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存在“重物”“轻人”“少魂”,教学过程脱离实践应用情境等问题,学校园林植物应用课程始终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 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培养是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存在“重物”“轻人”“少魂”,教学过程脱离实践应用情境等问题,学校园林植物应用课程始终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以课程融合建设和创新实践为重点,持续深化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打造目标导向一体化的园林植物应用类课程链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横向三育融通、纵向三境贯通的教学模式,建设了虚实互补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劳动教育始终贯穿学生植物应用能力培养的全过程。课程改革后,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和担当意识,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园林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林植物应用 劳动教育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木视觉评估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大客流区树木安全风险检测研究
4
作者 蔡开梁 周午祖轩 +1 位作者 贺坤 王本耀 《园林》 2025年第11期117-124,共8页
城市大客流区的树木因高密度人流和车流而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传统树木风险评估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识别潜在风险。整合视觉树木评估(VTA)和无损检测技术(NDT),以上海外滩和南京东路为研究对象,在视觉评估的基础上,采用PICUS-3声波断... 城市大客流区的树木因高密度人流和车流而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传统树木风险评估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识别潜在风险。整合视觉树木评估(VTA)和无损检测技术(NDT),以上海外滩和南京东路为研究对象,在视觉评估的基础上,采用PICUS-3声波断层扫描和TRU雷达技术检测树干空腐和根系状况,并构建树木风险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树木树干空腐情况轻微或未出现,且空腐程度总体呈现出树从上下逐渐加重的趋势,表明树干空腐存在相互感染现象。根系方面,大部分树木的粗根分布密度较为均匀,但部分树木存在根系缺失问题。此外,树干空腐和根系密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两个大客流区超过80%的树木风险等级处于可接受或可忽略范围,但约1/3树木根系风险较高,存在安全隐患。树木风险因子以根系缺失出现频率最高,树干空腐和蛀干类害虫等问题次之。为城市树木安全管理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持,对提升大客流区域树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客流区 树木安全风险 视觉树木评估 无损检测 探地雷达 树干空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雨水径流多环芳烃污染现状及其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鹏武 王玮 +1 位作者 李法云 王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3,共5页
我国部分道路污染水平与国外污染水平相差较小。但华南、华东区域与华北、华中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以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污染最为严重,这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等相关。目前水体多环芳烃污染降解研究热点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 我国部分道路污染水平与国外污染水平相差较小。但华南、华东区域与华北、华中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以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污染最为严重,这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等相关。目前水体多环芳烃污染降解研究热点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技术。最新研究多集中于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其中以筛选微生物菌株和微生物刺激研究为主。微生物修复效果与适用性远超植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但未来研究热点更倾向于微生物联合植物、微生物联合微生物、微生物联合物理材料等方向。通过收集国内外道路多环芳烃污染相关研究数据,梳理了部分城市道路多环芳烃污染负荷、来源、特征及其分布情况,总结了目前水体多环芳烃治理技术与雨水径流治理设施适用性,旨在为今后我国道路多环芳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交通道路 多环芳烃 污染水平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点评的上海黄浦江滨水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杰 单依雲 +2 位作者 裘江 徐羽菲 刘漪宙 《园林》 2024年第3期88-94,共7页
滨水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等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如何通过网络点评数据识别滨水绿地的文化服务仍然是难点。以上海市黄浦江核心段22处滨江绿地为例,通过建立文化服务词典识别其类... 滨水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等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如何通过网络点评数据识别滨水绿地的文化服务仍然是难点。以上海市黄浦江核心段22处滨江绿地为例,通过建立文化服务词典识别其类型,使用情感分析模型定量满意度,应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构建感知评价模型。结果显示:(1)康体健身和休闲游憩是滨水绿地感知词频最高的文化服务类型,而科普教育的词频最低。按照文化服务词频占比可将滨水绿地分为艺术灵感主导型、遗迹地方感主导型、综合型三种类型。(2)22处滨水绿地整体满意度为93.47%,涉及各类文化服务的评论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美学欣赏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7.90%。(3)未来黄浦江滨水绿地的改善需要注重休闲游憩、社交互动、康体健身、艺术和灵感服务。研究可为滨水绿地景观评价与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景观感知词典 社交媒体数据 重要性—绩效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管护-环境”协同视角下的上海市行道树健康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文婷 梁晶 +4 位作者 杨瑞卿 黄一萌 冷婧 秦祯研 贺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7,共13页
【目的】旨在分析上海市行道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特大城市行道树健康管理和未来的行道树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16个行政区110条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行道树健康评价模型,并进行健康等级判定,... 【目的】旨在分析上海市行道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特大城市行道树健康管理和未来的行道树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16个行政区110条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行道树健康评价模型,并进行健康等级判定,同时引入行道树健康指数,从生长因子、管护措施和环境因素的协同视角,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树高、胸径、树池类型、距建筑距离、行道树株距等不同因素对行道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上海市行道树可划分为优质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濒死五大类,占比依次为6.36%、32.73%、30.91%、24.55%和5.45%,行道树健康指数为0.894;生长因子中的胸径和冠幅,管护措施中的树体异物与枝条修剪,以及环境因子中的道路板式、道路走向、距建筑距离、架空线情况8个影响因素与行道树健康呈显著相关,影响因素对行道树健康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距建筑距离、胸径、道路走向、架空线情况、树体异物、枝条修剪、道路板式和冠幅。【结论】上海市行道树整体健康状况呈现中等偏上水平,仅有5.45%的行道树存在较严重的健康问题,需采取针对性管护措施,从“生长-管护-环境”协同视角下分析,距建筑距离、道路走向等环境因素和胸径等生长因子对行道树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科学修剪保持与建筑合理的距离,并减少架空线和树体异物的影响,可以提升行道树健康生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行道树 树木健康管理 协同视角 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河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8
作者 韦梦琳 李法云 +3 位作者 洪天宇 吴海鹏 刘天依 赵坤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9-445,共17页
滨海湿地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为探究滨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在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城市河道共设置14个采样点分4个季节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7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 滨海湿地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为探究滨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在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城市河道共设置14个采样点分4个季节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7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最为丰富。鹦鹉洲湿地与外围河道共有种有61种(占总种类的62.9%),湿地特有种19种、外围河道特有种17种。种类数的季节差异显著,表现为夏季(89种)>冬季(68种)>秋季(49种)>春季(42种),四季共有种23种,夏季特有种12种,其他季节特有种仅2~3种。从生物量来看,鹦鹉洲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类型比外围河道表现出更多样的季节演替:湿地从春季到冬季表现为硅藻-蓝|裸|甲藻-隐藻-裸|绿藻的演替规律,而外围河道则表现为隐|硅藻-蓝藻-隐|硅藻-隐|硅藻的季节演替规律。鹦鹉洲湿地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外围河道主要优势种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细小隐球藻、歪头颤藻(Oscillatoria curviceps)以及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水温、溶解氧、透明度、盐度及营养盐是影响上海鹦鹉洲湿地及外围河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中盐度是区分湿地与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因子,水温与氨氮是区分四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显示,环境因子对功能离散度(FDiv)的解释率(18.8%)显著高于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的解释率(10%),表明环境对物种生态位的筛选强于对物种个体的筛选。受环境影响不显著的功能均匀度(FEve)却受时间因子的显著影响,可能与季节更替过程中气象条件、水体生态系统营养级结构的变化、浮游生物群落季节性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等因素有关。功能丰富度(FRic)表明秋季是四季中浮游植物群落抗干扰能力最弱的季节,且湿地的抗干扰能力显著强于河道。环境因子对FRic的解释量(41.2%)显著高于对物种丰富度的解释量(16%),表明FRic的环境敏感性比物种丰富度高。本研究将对滨海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类型 功能多样性 分类回归树 变差分解 鹦鹉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资源基质在屋顶绿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邹维娜 秦秉铎 +1 位作者 袁琳 宋丽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屋顶绿化基质不仅支持植物的存活和生长,还对屋顶绿化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屋顶绿化基质中使用再生资源替代矿物和天然材料(珍珠岩、蛭石、泥炭等)是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并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通过... 屋顶绿化基质不仅支持植物的存活和生长,还对屋顶绿化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屋顶绿化基质中使用再生资源替代矿物和天然材料(珍珠岩、蛭石、泥炭等)是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并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再生资源基质应用于屋顶绿化的相关研究,对主要再生资源基质的类型与性能、屋顶绿化植物生长发育对再生资源基质的响应状况、再生资源基质对屋顶绿化生态功能的影响(包括雨水滞蓄与净化、热调节、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提出展望,包括再生资源基质的生态效益、潜在风险、原材料种类开发、最适配比等方向。该文可为再生资源基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再生资源 屋顶绿化 性能 植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生态廊道节点引鸟效果及其生境功能提升策略——以建成5年后的鹦鹉洲湿地为例
10
作者 吴威 陈阳 陈雪初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鹦鹉洲湿地是杭州湾北岸陆海生态廊道上兼顾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生态节点,自建成以来已逾5年,湿地内鸟类多样性显著提高,吸引大量游客进行亲自然游憩活动。本研究采用样线法调查湿地内的鸟类资源和植物生境,结合湿地内各生... 鹦鹉洲湿地是杭州湾北岸陆海生态廊道上兼顾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生态节点,自建成以来已逾5年,湿地内鸟类多样性显著提高,吸引大量游客进行亲自然游憩活动。本研究采用样线法调查湿地内的鸟类资源和植物生境,结合湿地内各生境的鸟类分布情况分析鸟类对植物生境的偏好,并通过分析湿地内游客可达面积与鸟类惊飞范围之间的关系,探讨人为干扰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2023年各季节共4次观测结果表明:观测到的鸟类共33种720只,归属于9目22科,其中雀形目种类居多,非雀形目中水鸟占比较高;各季节湿地内鸟类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植物生境的鸟类多样性指数不同,表明其引鸟效果存在差异;将湿地内游客可达面积与鸟类惊飞范围进行叠加分析发现,分区控制游客可达范围,可降低人为活动对鸟类栖息活动干扰的概率和程度。最后总结湿地的引鸟效果,对兼顾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陆海生态节点设计提出以下策略建议:基于场地的本底资源调查、基于“鸟类选择”的植物设计、核心引鸟区的分期管控策略以及低人为干扰的道路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生态节点 引鸟效果 湿地可达性 鸟类惊飞范围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龄代际共享的口袋公园更新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美君 刘静怡 《园林》 2025年第2期77-85,共9页
城市存量更新下口袋公园迅速发展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绿色空间。探究在高密度城市生活中口袋公园全龄代际共享的模式,选择上海市区的口袋公园进行调研,基于各代人群不同来园时间的游憩行为归纳口袋公园时间共享规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 城市存量更新下口袋公园迅速发展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绿色空间。探究在高密度城市生活中口袋公园全龄代际共享的模式,选择上海市区的口袋公园进行调研,基于各代人群不同来园时间的游憩行为归纳口袋公园时间共享规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问卷对全龄人群使用下的口袋公园空间共享指标进行重要性和满意度调研,获取数据并分析,总结口袋公园空间共享指标IPA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共享规律上,全龄共享时间段为上午8点和下午3点左右,这与各代的生活习惯相关;口袋公园在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的要素方面存在不足,与其娱乐活动空间存在局限性有关;大量到访者显示出对通行、休闲和娱乐活动的需求,同时口袋公园在提供多样化活动方面有潜在不足。(2)在空间共享规律上,整合数据表明其重点改善要素为特殊空间与普通空间的隔离防护安全、各代活动设施设备的防护安全、夜间照明安全、休憩设施充足、场地空间复合性、感官的多样性。根据全龄时间共享规律和全龄空间共享规律,提出口袋公园全龄代际共享更新策略:(1)以共时共享,促全龄共享;以分时共享,促场地共享。(2)构建全龄复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代际共享 口袋公园 时间共享 空间共享 满意度 核密度分析 IP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野生动物小型栖息地建设成效探析——以吴淞江鸟类栖息地为例
12
作者 乔云路 汪嘉怡 +2 位作者 王宏伟 于威宇 袁逸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探析上海市野生动物小型栖息地建设成效,以改造建成后的上海市吴淞江鸟类栖息地为例,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吴淞江鸟类栖息地鸟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等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分析.共记录到鸟类10目29科54种,其中水鸟11种,雀形目鸟类38种... 为探析上海市野生动物小型栖息地建设成效,以改造建成后的上海市吴淞江鸟类栖息地为例,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吴淞江鸟类栖息地鸟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等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分析.共记录到鸟类10目29科54种,其中水鸟11种,雀形目鸟类3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种.在鸟类各居留型中,留鸟28种,占51.9%;冬候鸟15种,占27.8%;夏候鸟6种,占11.1%;旅鸟5种,占9.3%.在鸟类各区系中,古北界种23种,占42.6%;东洋界种17种,占31.5%;广布种14种,占25.9%.鸟类优势种以乌鸫(Turdus mandari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丝光椋鸟(Spodiopsar sericeu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和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为主.夏候鸟和旅鸟在栖息地内数量偏少.就季节动态而言,鸟类多样性指数从秋季迁徙期、冬季越冬期、春季迁徙期到夏季繁殖期依次降低;而均匀度指数则从秋季迁徙期、春季迁徙期、冬季越冬期到夏季繁殖期依次降低.通过研究,明确了上海市野生动物小型栖息地建设成效,并对野生动物小型栖息地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栖息地 小型 建设成效 吴淞江鸟类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红+生态绿”模式下的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以上海某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暑期实践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裘江 陈天宇 +2 位作者 丁天辰 由晗雪 陆蕴曦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以2021年—2023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对河南省兰考县、福建省闽清县、江西万载县和上海市崇明区的考察为例,通过深入以上地区对其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提出“党建红+生态绿”的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课程模式,指... 以2021年—2023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对河南省兰考县、福建省闽清县、江西万载县和上海市崇明区的考察为例,通过深入以上地区对其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提出“党建红+生态绿”的高校乡村振兴实践课程模式,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前沿设计方法对村落进行景观设计改造,并通过走访比较提出研究不同乡村的多种指标。在“党建红+生态绿”模式下,探讨高校参与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能性及可实施性,可为乡村繁荣发展提供校村联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红+生态绿”模式 风景园林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水环境中含氟药物的污染及生态风险
14
作者 岳凝 李雅轩 +5 位作者 李丹 严欣 王丁丁 叶璟 侯梅芳 吴范宏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8,共13页
含氟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药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在上市药物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态影响研究仍不足。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Meta)、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 含氟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药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在上市药物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态影响研究仍不足。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Meta)、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和风险商(hazardous quotient,HQ)评价,系统评估了含氟药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通过荟萃分析整合了377个样本的52种含氟药物污染数据,结果表明医院废水的污染最为严重,心血管和抗感染类药物的浓度逐年上升。中国水体中含氟药物种类达到30种,而在南非水体中污染最为严重,含氟药物的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SSD分析结果显示,藻类对多数含氟药物毒性最为敏感。利培酮、阿托伐他汀和比卡鲁胺等药物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长期风险,可能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危害。本研究为含氟药物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应进一步研究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药物 水环境 生态风险评估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背景下附属绿地开放对城市绿地供需关系的影响及开放策略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为例
15
作者 赵逸卓 郑思俊 +1 位作者 贺坤 张嫣 《园林》 2025年第4期27-35,共9页
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为附属绿地,其开放共享性是构建公园城市的核心策略之一。选取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作为研究案例,聚焦区域公共绿地的供需关系,筛选出案例范围内供给不足的区域,并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出供给不足区域内具备一定开... 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为附属绿地,其开放共享性是构建公园城市的核心策略之一。选取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作为研究案例,聚焦区域公共绿地的供需关系,筛选出案例范围内供给不足的区域,并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出供给不足区域内具备一定开放可能性的附属绿地。通过景观功能、空间布局两个维度,筛选出评价附属绿地开放潜力的关键指标,并对莘庄镇低供给区域的36处附属绿地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讨论高开放适宜性附属绿地对区域的绿地供需情况的增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附属绿地的开放对于部分区域的绿地供需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部分未得到改善的区域可以通过对附属绿地的精细化开放管理、分类别规划设计、多元参与的维护模式进一步提升附属绿地的开放潜力和价值,为高密度城区的附属绿地开放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绿地供需平衡 附属绿地 开放适宜性 潜力评价 管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网络分析与分异指数的上海口袋公园可达性与服务覆盖研究
16
作者 李向茂 于威宇 奉树成 《园林》 2025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基于上海建成的476座口袋公园点位、OpenStreetMap开源道路数据与WorldPop人口栅格数据,通过GIS网络分析方法和分异指数综合量化评估口袋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覆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口袋公园5 min、10 min、15 min和30 min服... 基于上海建成的476座口袋公园点位、OpenStreetMap开源道路数据与WorldPop人口栅格数据,通过GIS网络分析方法和分异指数综合量化评估口袋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覆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口袋公园5 min、10 min、15 min和30 min服务圈的全市服务总面积分别约为7809.55 hm^(2)(占全市面积1.12%)、27393.22 hm^(2)(3.94%)、52156.16 hm^(2)(7.50%)和132811.53 hm^(2)(19.10%)。结合人口来看,中心城区口袋公园服务人口比相对较高,但全市整体人口的人均口袋公园服务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5 min、10 min、15 min和30 min服务圈服务人口的人均公园面积分别在0.43~9.57(1.80±2.21)m^(2)、0.11~0.18(0.56±0.75)m^(2)、0.05~1.76(0.32±0.41)m^(2)和0.03~0.75(0.15±0.18)m^(2)之间。口袋公园服务人口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短服务半径(5~10 min)的分异程度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增的格局,而长服务半径(30 min)则呈现相反的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科学布局与服务公平性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口袋公园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分析 可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江波 王晗 苟爱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7,共10页
论文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方面构建生态韧性评估模型,对200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200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总体城市生态韧性水平总体是波... 论文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方面构建生态韧性评估模型,对200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200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总体城市生态韧性水平总体是波动上升的状态,其中,抵抗力处于波动下降状态,而适应力与恢复力处于提升状态。(2)生态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对生态韧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3)不同城市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韧性的作用强度和原因各不相同,大湾区中部地区城市适应力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生态恢复力水平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态韧性发展规律以及城市未来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GTWR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温室黄瓜椰糠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荣光 姜玉萍 +6 位作者 丁小涛 杨少军 李鹏 王莹蓥 何立中 周强 余纪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现代温室是设施农业中的高级类型,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合理调节环境因子,不受外界自然气候的影响,从而实现农业的工厂化生产。以黄瓜为例,总结了现代温室黄瓜椰糠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包括育苗、定植、生长期管... 现代温室是设施农业中的高级类型,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合理调节环境因子,不受外界自然气候的影响,从而实现农业的工厂化生产。以黄瓜为例,总结了现代温室黄瓜椰糠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包括育苗、定植、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可实现1年3茬生产,产量约50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黄瓜 日光温室 病虫害防治 现代温室 工厂化生产 作物生长发育 椰糠栽培 生长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评估——以鹦鹉洲湿地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吴威 李彩霞 陈雪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8,共11页
鹦鹉洲湿地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人工海岸线修复试点项目已运行接近3年,现阶段了解工程修复成效对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选取植物供给、水质净化、固碳、气候调节、抗风消浪、生物多样性维持、休闲娱乐... 鹦鹉洲湿地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人工海岸线修复试点项目已运行接近3年,现阶段了解工程修复成效对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选取植物供给、水质净化、固碳、气候调节、抗风消浪、生物多样性维持、休闲娱乐和科研教育8项关键性评价指标,开展工程成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鹦鹉洲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37.6万元·a^-1,单位面积价值为18.9万元·hm^-2·a^-1,其中文化服务(45.6%)>调节服务(41.9%)>支持服务(12.4%)>供给服务(0.1%);实施生态修复后鹦鹉洲岸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高,其服务类型以文化、生态为核心,服务区域具有本地化特点,对金山岸线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本次研究成果直观显示了鹦鹉洲的修复成效,研究方法可为类似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洲湿地 海岸带 服务价值 工程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对鸟类多样性及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贺坤 张紫菀 +3 位作者 宋桉楠 沈启帆 汪嘉怡 陈雪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6,共9页
鹦鹉洲湿地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人工恢复盐沼湿地,通过综合的海岸带生态工程恢复原有的受损滨海生态系统.为评估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以及不同湿地生境类型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2018年起在鹦鹉洲湿地内采用样线法开展鸟类... 鹦鹉洲湿地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人工恢复盐沼湿地,通过综合的海岸带生态工程恢复原有的受损滨海生态系统.为评估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以及不同湿地生境类型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2018年起在鹦鹉洲湿地内采用样线法开展鸟类调查和研究,分析鸟类多样性、群落动态特征以及不同生境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内共记录鸟类14目32科67种,以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有18科42种.居留型主要以留鸟最多,共35种,冬候鸟24种,夏候鸟10种,旅鸟8种.有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小䴙䴘(Tachybaptus ruficollis)、灰椋鸟(Spodiopsar cineraceus)、家燕(Hirundo rustica)及麻雀(Passer montanus)等为优势种.湿地鸟类物种数逐年增加,鸟类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鸟类物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鸟类个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和春季,鸟类香农-维纳指数趋势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不同生境区域鸟类群落组成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自然湿地复合区的鸟类物种和个体数量最高,不同生境香农-维纳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自然湿地复合区、盐沼湿地恢复区、清水涵养区、草坪活动区和湿地净化展示区.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后,湿地鸟类多样性日益丰富,其中斑块类型丰富、镶嵌度高的湿地生境对鸟类多样性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和海岸带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鹦鹉洲湿地 生境 季节 生态修复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