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坩埚下降法在新材料探索及晶体生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家跃 申慧 +5 位作者 金敏 张彦 田甜 陈媛芝 周鼎 储耀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5-984,共10页
坩埚下降法是一种重要的晶体生长技术,成功用于生长闪烁晶体锗酸铋(Bi4Ge3O12)、声光晶体氧化碲(TeO2)、压电晶体四硼酸锂(Li2B4O7)以及新型弛豫铁电晶体等材料,并实现了产业化。坩埚下降法在层状结构晶体、异型晶体、高通量生长等新材... 坩埚下降法是一种重要的晶体生长技术,成功用于生长闪烁晶体锗酸铋(Bi4Ge3O12)、声光晶体氧化碲(TeO2)、压电晶体四硼酸锂(Li2B4O7)以及新型弛豫铁电晶体等材料,并实现了产业化。坩埚下降法在层状结构晶体、异型晶体、高通量生长等新材料探索中也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团队近年来在坩埚下降法生长硒化锡(SnSe)晶体、全无机铅卤基钙钛矿晶体、高温合金、硅酸铋晶体高通量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坩埚下降法 晶体生长 高温合金单晶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不锈钢/铝复合材料界面组织结构及其导热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施展鹏 王联波 +1 位作者 李崇阳 王占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7-72,共6页
采用热轧技术制备了石墨烯增强的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退火处理后的界面微观结构,并揭示了其导热增强机制。结果表明,400℃退火后的不锈钢/铝(未添加石墨烯)界面实现了冶金结合,没有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500℃退火2 h后... 采用热轧技术制备了石墨烯增强的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退火处理后的界面微观结构,并揭示了其导热增强机制。结果表明,400℃退火后的不锈钢/铝(未添加石墨烯)界面实现了冶金结合,没有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500℃退火2 h后,不锈钢/铝复合材料界面出现连续的金属间化合物,其厚度随着退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不锈钢/铝界面添加石墨烯后,500℃退火4 h后界面出现非连续金属间化合物。随着石墨烯浓度提高,不锈钢/铝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量明显减少。当400℃退火时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00℃退火时,其导热系数随退火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石墨烯阻碍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为传热提供了高速通道,添加石墨烯的样品的导热系数始终高于未添加石墨烯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热轧 热处理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铋——一种快计时重闪烁新型多功能晶体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学峰 徐家跃 +2 位作者 韦海成 张欢 张学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505-2512,共8页
硅酸铋(Bi 4Si 3O 12,BSO)晶体是一种新型的闪烁晶体,具有高辐射硬度、短衰减时间、低成本等优点,作为闪烁材料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BSO晶体短的紫外吸收边能更好地分离Cherenkov光和闪烁光,并有效收集Cherenkov光信号,使其成... 硅酸铋(Bi 4Si 3O 12,BSO)晶体是一种新型的闪烁晶体,具有高辐射硬度、短衰减时间、低成本等优点,作为闪烁材料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BSO晶体短的紫外吸收边能更好地分离Cherenkov光和闪烁光,并有效收集Cherenkov光信号,使其成为未来双读出量能器和均匀强子量能器的最佳候选材料。稀土离子掺杂BSO晶体在LED和激光等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被认为是一种不错的发光二极管和激光晶体材料。尽管BSO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指标非常优异的多功能晶体,但该晶体迄今为止还没有被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随着大尺寸BSO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以及稀土离子掺杂BSO晶体闪烁性能的提升,该晶体独特的双读出性能和极具优势的价格使其在高能物理、核医学成像等粒子探测和LED、激光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铋晶体 闪烁晶体 双读出性能 高能物理 激光应用 发光二极管(LED)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光激发类太阳光LED用Eu^(2+)激活硅酸盐黄色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
4
作者 田玉珂 吴江华 +4 位作者 覃志宇 蒋广翔 董浪平 侯京山 房永征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类太阳光LED具有光谱连续性好、高显色指数(Ra)、高色保真指数(Rf)和高色饱和度(Rg)等优点,是未来健康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稳定的荧光粉是实现类太阳光/全光谱LED的核心材料。本文基于熵增策略,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紫光激发[(Ba_(... 类太阳光LED具有光谱连续性好、高显色指数(Ra)、高色保真指数(Rf)和高色饱和度(Rg)等优点,是未来健康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稳定的荧光粉是实现类太阳光/全光谱LED的核心材料。本文基于熵增策略,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紫光激发[(Ba_(0.6)Ca_(0.7)Sr_(0.7))O_(2)-SiO_(2)]∶Eu^(2+)黄色荧光粉。该荧光粉在371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射出光谱范围涵盖420~800 nm、中心波长位于560 nm的黄光,外量子效率达75%。在400 nm紫光激发下,发光强度可以达到其最优激发波长下的88.2%,外量子效率达53.3%,可有效适配紫光芯片。最后,将[(Ba_(0.6)Ca_(0.7)Sr_(0.7))O_(2)-SiO_(2)]∶Eu^(2+)黄色荧光粉和商用蓝色、青色和红色荧光粉混合后与410 nm紫光LED芯片相结合,制备出了高显色指数(Ra=96)、高色饱和指数(Rg=100)和高色保真指数(Rf=95.1)的类太阳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增 高效 黄色荧光粉 类太阳光LED 健康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合金成分对K477合金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夏兴义 郑行 +5 位作者 张伟伟 王联波 易出山 雷四雄 祝国梁 谭庆彪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175,共9页
目的对比研究2种不同成分K477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工艺性能,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K477合金成分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合金的凝固特征温度;利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通... 目的对比研究2种不同成分K477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工艺性能,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K477合金成分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合金的凝固特征温度;利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通过拉伸实验检测了高温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断口形貌;利用螺旋形流动性模型评价了合金的充型能力。结果与低合金化K477合金相比,高合金化K477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缩小了10.20℃,且MC、M3B2和γ'相含量增加;高合金化K477合金650℃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1023MPa和823MPa,相较于低合金化K477合金,分别提高了约35%和19%;高合金化K477合金2mm薄壁件充型长度达到8.1mm,较低合金化K477合金提升了68.75%。结论K477合金的主合金成分变化显著影响了合金的凝固特征温度、微观组织特征、力学性能和铸造工艺性能。通过优化主合金元素配比,可获得兼具铸造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高温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合金成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价态离子掺杂铌酸锂晶体光折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田甜 方辰恺 +3 位作者 张杰 王维维 伍霆锋 徐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79-1096,共18页
铌酸锂(LiNbO_(3),LN)是一种集声光、电光、弹光、光折变等优越物理特性于一身的多功能晶体,不仅被誉为“光学硅”,更有学者提出人类正在进入“铌酸锂谷”时代,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基于其的各类光电器件在人工智能、光电混合集成等新兴... 铌酸锂(LiNbO_(3),LN)是一种集声光、电光、弹光、光折变等优越物理特性于一身的多功能晶体,不仅被誉为“光学硅”,更有学者提出人类正在进入“铌酸锂谷”时代,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基于其的各类光电器件在人工智能、光电混合集成等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折变效应是LN晶体非常重要的特性。随着基于LN的光电器件向微纳级尺寸迅速发展,光折变效应在微纳级尺寸也已逐渐显现。LN单晶是在非绝缘体上采用铌酸锂单晶薄膜(Lithium Niobate on Insulator,LNOI)技术制备各类器件的基材,可通过掺杂合适的杂质离子来调控光折变性能。相对于传统的低价态阳离子(化合价<铌离子+5价),近年来发现掺入高价态阳离子(化合价≥铌离子+5价)更有利于提升LN晶体的光折变性能。本文综述了已有报道的高价态阳离子掺杂LN晶体光折变性能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掺钒、钼、铀、铋等高价态离子可以显著提升LN晶体的光折变性能,尤其是能够有效缩短光折变响应时间,这有利于LN在微环谐振器、可编程光子器件、非线性光子器件等微纳器件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出未来可围绕高价态离子掺杂LN,在高质量大尺寸晶体生长技术、光折变机理、其他具有孤对电子的离子掺杂、基于高价态离子掺杂LN的光电器件这四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高价态离子 光折变性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e热电半导体晶体生长技术创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旭东 胡皓阳 +4 位作者 蒋俊 李荣斌 申慧 徐家跃 金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3-2160,共8页
SnSe晶体是一种新型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热电半导体材料,近几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获得SnSe晶体,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和垂直梯度凝固法两种技术进行生长。然而该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复杂热膨胀特征,其在晶... SnSe晶体是一种新型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热电半导体材料,近几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获得SnSe晶体,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和垂直梯度凝固法两种技术进行生长。然而该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复杂热膨胀特征,其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解理开裂,导致难以获得大尺寸晶体。为了解决高完整SnSe晶体制备难题,本团队在材料体系相图及热重分析指导下,近年来先后开发出了气相法、水平熔体法以及水平液封法等多种晶体制备技术,均成功获得了较大尺寸的SnSe晶体材料。本论文从工艺原理、技术要点、晶体生长结果等多方面对相关技术创新情况予以介绍,并将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综合评价认为水平液封法在获取高完整SnSe晶体及性能调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将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e晶体 半导体 热电 晶体生长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集装箱安检应用的Mg_(4)Ta_(2)O_(9)闪烁晶体及其掺杂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云峰 徐家跃 +1 位作者 蒋毅坚 BOURRET-COURCHESNE Edith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0-1878,共9页
钽酸镁(Mg_(4)Ta_(2)O_(9))晶体的衰减时间快于CdWO_(4)晶体,光产额及能量分辨率高于CdWO_(4)晶体,低余辉特性和CdWO_(4)类似,在0.01%/3 ms左右,又由于Mg_(4)Ta_(2)O_(9)晶体材料无毒性元素,使其成为具有替代含有毒Cd元素的CdWO_(4)晶体... 钽酸镁(Mg_(4)Ta_(2)O_(9))晶体的衰减时间快于CdWO_(4)晶体,光产额及能量分辨率高于CdWO_(4)晶体,低余辉特性和CdWO_(4)类似,在0.01%/3 ms左右,又由于Mg_(4)Ta_(2)O_(9)晶体材料无毒性元素,使其成为具有替代含有毒Cd元素的CdWO_(4)晶体,应用于集装箱安检领域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Mg_(4)Ta_(2)O_(9)晶体的结构特性、晶体生长、闪烁性能及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通过掺杂Zn或Nb能显著提高其光产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酸镁晶体 Mg_(4)Ta_(2)O_(9) 闪烁晶体 微下拉法 光学浮区法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三维残余应力测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锟 刘克家 +2 位作者 吴新猛 陈惠芬 刘琦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4-199,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测量原理是由材料加工后相对体积变化定量的测量,得到其残余应力的定量结果。由此,材料的残余应力将造成体积变化,此体积变化可以由比容的精确测量得到。基于弹性虎克定律从原理上推导... 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测量原理是由材料加工后相对体积变化定量的测量,得到其残余应力的定量结果。由此,材料的残余应力将造成体积变化,此体积变化可以由比容的精确测量得到。基于弹性虎克定律从原理上推导了体积变化得出了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新方法对一种Al-Cu合金的残余应力状态进行了定量测量及表征,结果表明:结合传统的表面应力测量方法,再由应力应变关系的弹性虎克定律,可得出材料三维残余应力。该新方法可用于材料三维残余应力的精确测量,为残余应力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确且定量的分析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比容测量 弹性力学 虎克定律 表面应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材料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发光材料也称为发光体,是能够把从外界吸收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磁辐射的一类功能材料。这种电磁辐射是一种非平衡辐射,在本质上不同于黑体辐射。发光材料通常发出可见光,也可以是紫外光和红外光。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电磁辐射 非平衡辐射 功能材料 能量转换 黑体辐射 发光体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荧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子明 邹军 +5 位作者 张灿云 杨波波 石明明 刘祎明 周贺雨 黄笑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72-80,共9页
白光LED用荧光玻璃具有物化稳定性高、散热性能好以及能保持荧光粉自身优异性能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白光LED封装中由于有机树脂裂解、黄化和荧光粉的降解而导致LED发光效率低、色坐标漂移、LED散热不佳等问题。本文概述了白光LED用... 白光LED用荧光玻璃具有物化稳定性高、散热性能好以及能保持荧光粉自身优异性能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白光LED封装中由于有机树脂裂解、黄化和荧光粉的降解而导致LED发光效率低、色坐标漂移、LED散热不佳等问题。本文概述了白光LED用荧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探讨了荧光玻璃在白光LED照明应用中的研究历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白光LED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玻璃 荧光粉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碳量子点/BiOCl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污染物降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志洁 黄海瑞 +1 位作者 程昆 郭少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为了克服单纯BiOCl光谱吸收范围窄和载流子复合几率高的缺点,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碳量子点(CQDs)/BiOCl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染料实验表明CQDs/BiOCl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远优于单纯的BiOCl,其光催化... 为了克服单纯BiOCl光谱吸收范围窄和载流子复合几率高的缺点,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碳量子点(CQDs)/BiOCl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染料实验表明CQDs/BiOCl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远优于单纯的BiOCl,其光催化性能约为后者的3.4倍。当CQDs的复合量为7.1wt%时,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佳,能够在2 min之内将罗丹明B完全脱色,而单纯的BiOCl在相同时间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仅为29.5%。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光电化学测试以及自由基捕获实验揭示了CQDs/BiOCl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提升机理,结果表明CQDs可以拓展BiOCl的可见光吸收范围,这有利于增强其光捕获能力以及促进电子–空穴对的产生。除此之外, CQDs独特的上转换发光行为,以及光诱导的电子转移能力提升了CQDs/BiOCl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CQDs/BiOCl 纳米复合材料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bBr_(3)@TiO_(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用作水稳高效可见光催化剂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翔 郭少柯 +3 位作者 丁成 张志洁 黄海瑞 徐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7-512,共6页
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在水中的不稳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本工作采用钛酸四丁酯水解结合煅烧的方法在CsPbBr_(3)表面包覆TiO_(2)保护层,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水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CsPbBr_(3)@TiO_(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在水中的不稳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本工作采用钛酸四丁酯水解结合煅烧的方法在CsPbBr_(3)表面包覆TiO_(2)保护层,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水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CsPbBr_(3)@TiO_(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所合成的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尺寸约为8 nm,包覆层为不完全结晶的TiO_(2),其厚度约为20 nm。采用在可见光下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表征了CsPbBr_(3)@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sPbBr_(3)@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远优于纯TiO_(2)和CsPbBr_(3)钙_(3)钛矿量子点。光电流测试结果表明,CsPbBr3和TiO2形成的异质结构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升CsPbBr_(3)@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更重要的是,TiO_(2)可以作为CsPbBr_(3)的保护层将CsPbBr_(3)和水分隔开来,使得CsPbBr_(3)@TiO_(2)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经过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之后,回收的CsPbBr_(3)@TiO_(2)复合材料的形貌、发光和光催化性能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_(3)@TiO_(2)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电荷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铋/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小威 王天昱 +2 位作者 聂坤亮 姜夏冰 贾润萍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8,共8页
为了提高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以Bi(NO_(3))_(3)·5H_(2)O、Fe(NO_(3))_(3)·9H_(2)O和GO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铋/石墨烯(BiFeO_(3)/r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TGA、SEM和... 为了提高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以Bi(NO_(3))_(3)·5H_(2)O、Fe(NO_(3))_(3)·9H_(2)O和GO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铋/石墨烯(BiFeO_(3)/r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TGA、SEM和TEM等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粒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分析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BiFeO_(3)/rGO纳米复合材料对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分析了BiFeO_(3)/rGO对AP热分解的催化机理及其对AP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rGO的引入有效阻止了纳米BiFeO_(3)颗粒的团聚,大大增加了比表面积;当BiFeO_(3)/rGO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为4%时,AP的高温分解峰降低最多,达167℃,表观分解热增加了1631J/g,达2518J/g,表观活化能从172.07kJ/mol降低至128.35kJ/mol,表明所制备的BiFeO_(3)/rGO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催化AP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BiFeO_(3)/rGO纳米复合材料 石墨烯 高氯酸铵 催化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锐 江国健 +6 位作者 沈晴昳 魏曹平 王友丰 涂添哲 赵前程 宋晖 刘思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以轻烧氧化镁粉、七水硫酸镁与外加剂为原料制备了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研究了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中轻烧氧化镁粉与七水硫酸镁的最佳配合比,以及外加剂对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 以轻烧氧化镁粉、七水硫酸镁与外加剂为原料制备了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研究了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中轻烧氧化镁粉与七水硫酸镁的最佳配合比,以及外加剂对硫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轻烧氧化镁粉掺量的增加有利于硫氧镁胶凝材料试件强度的提高,而硫酸镁溶液浓度的降低使得硫氧镁胶凝材料试件强度呈负增长趋势。当轻烧氧化镁粉与七水硫酸镁及拌合水的摩尔比为11∶1∶8,复合外加剂为9∶1时,硫氧镁胶凝材料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可达到118.5 MPa,软化系数0.95以上,改性后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镁胶凝材料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可见光吸收和电荷分离的碳量子点/BiPO_4纳米复合材料(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洁 徐家跃 +1 位作者 曾海波 张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2-586,共5页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具有增强可见光吸收和电荷分离的碳量子点/BiPO_4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降解罗丹明B染料表征了碳量子点/BiP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碳量子点/BiPO_4复合材料的光...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具有增强可见光吸收和电荷分离的碳量子点/BiPO_4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降解罗丹明B染料表征了碳量子点/BiP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碳量子点/BiP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均优于单纯的BiPO_4。碳量子点/BiPO_4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碳量子点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加了太阳光的利用率,以及碳量子点的电子转移和储存性质提高了材料的电荷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碳量子点 BiPO4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纳米材料的简易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双玲 张睿 +1 位作者 邵霞 金鸣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7-540,共4页
以三氯化铁FeCl_3·6H_2O、尿素CO(NH_2)_2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前驱体,经过热处理后制备出了Fe_3O_4/C纳米材料。当热处理温度为500℃时前驱体分解为Fe_3O_4/C材料,热处理温度升高到600℃时产物中有FeO和单质Fe出现... 以三氯化铁FeCl_3·6H_2O、尿素CO(NH_2)_2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前驱体,经过热处理后制备出了Fe_3O_4/C纳米材料。当热处理温度为500℃时前驱体分解为Fe_3O_4/C材料,热处理温度升高到600℃时产物中有FeO和单质Fe出现。所制备的Fe_3O_4/C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商品化纳米Fe_3O_4,600℃下热处理产物循环稳定性最好,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可逆比容量为648 mAh/g,这可能是由于原位生成的单质铁增加了电极颗粒之间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Fe3O4) 纳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容测量对材料三维残余应力及其分布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锟 刘克家 +1 位作者 刘琦 陈惠芬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137-142,共6页
目的判断比容差法是否可应用于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定量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方法通过对材料非切应变时的弹性力学进行讨论,推导体积应变,得出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应用比容差法对一种工业纯铝的残余应力... 目的判断比容差法是否可应用于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定量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方法通过对材料非切应变时的弹性力学进行讨论,推导体积应变,得出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应用比容差法对一种工业纯铝的残余应力状态进行定量测量与表征,并进行钻孔法的定量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比容差法对纯铝镦粗变形后的三维平均残余应力的分布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比容差法对纯铝镦粗变形后的体积变化测量,可精确、定量表征材料的残余应力状态,与钻孔法实验结果相比,两者的误差在20%以内;镦粗变形后,残余压应力在坯料中心处取得最大值,且对称于中心沿高度方向逐渐减小,呈对称递减分布。结论比容差法可用于材料三维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为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且精确的测试方法,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分布 比容测量 对称递减分布 弹性力学 钻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C_(3)N_(4)超薄纳米片0D/2D复合材料:增强的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
19
作者 舒孟洋 陆嘉琳 +2 位作者 张志洁 沈涛 徐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7-1222,共6页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QDs)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质,是一种潜在的光催化剂材料。但是,它的稳定性较差,并且电荷传输效率不足,阻碍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本工作将CsPbBr_(3)量子点装饰在二维超薄g-C_(3)N_(4)纳米片(UCN)上,制备了0D/2D ...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QDs)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质,是一种潜在的光催化剂材料。但是,它的稳定性较差,并且电荷传输效率不足,阻碍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本工作将CsPbBr_(3)量子点装饰在二维超薄g-C_(3)N_(4)纳米片(UCN)上,制备了0D/2D CsPbBr_(3)/UCN复合光催化剂。引入UCN不仅可以通过钝化CsPbBr_(3)量子点的表面配体来提高CsPbBr_(3)量子点的稳定性,而且两者的能带匹配还可以促进两种材料之间的电荷转移。因此,所制备的CsPbBr_(3)/UCN异质结构比单纯的CsPbBr_(3)量子点和UCN具有更优越的光催化性能,这为设计具有高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基于CsPbX3的异质结构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量子点 二维超薄纳米片 光催化 CsPbBr_(3) g-C_(3)N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江国健 肖清 +2 位作者 彭伟 徐家跃 刘高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10-412,418,共4页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本课题组提出的原位反应无压浸渗新工艺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C4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加合 网络多孔陶瓷 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 C^4材料 原位反应无压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