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一代风险评估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廷英 崔艳芳 +2 位作者 闫振飞 叶璟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替代毒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动物实验禁令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推广,传统风险评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下一代风险评估(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NGRA)应运而生。NGRA是一种替代动物实验的新型风险评估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替代毒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动物实验禁令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推广,传统风险评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下一代风险评估(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NGRA)应运而生。NGRA是一种替代动物实验的新型风险评估方法,它依赖于通过体外测试、体外-体内外推(in vitro to in vivo extrapolation,IVIVE)、计算毒理学、交叉参照等新路线方法(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NAMs)生成的数据,这些方法使用基于人类的模型,准确地反映了人类生物学,增加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本文系统整理了NGRA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简要介绍了NGRA的框架,主要围绕NGRA采用的NAMs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分享多种暴露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并对NGRA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提供更好的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风险评估 体外测试 体外-体内外推 计算毒理学 交叉参照 新路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表面增强拉曼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学剑 杨圆圆 +1 位作者 李冰冰 李原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02-2711,共10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灵敏度高,能提供分析物的"指纹"光谱.而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拥有高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容量,已经在环境污染物的吸附与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MIP和SERS技...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灵敏度高,能提供分析物的"指纹"光谱.而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拥有高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容量,已经在环境污染物的吸附与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MIP和SERS技术的结合将在环境分析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常见的MIP-SERS传感器的结构和性能,综述了近五年来基于MIP技术的SERS传感器的构建策略以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合成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 快速检测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磺酸聚合物限域空间乳液聚合及全氟离子膜应用研究
3
作者 徐康伟 张安旸 +7 位作者 薛帅 王丽 陈越 邹业成 魏刚 裴素朋 刘烽 张永明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
全氟磺酸(PFSA)聚合物在燃料电池和氯碱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传统合成方法在分子量和磺酸基团调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空间单活性中心自由基聚合”的新方法,通过设计合成全氟聚醚羧酸铵(PFPE-NH4)作为乳化剂进行... 全氟磺酸(PFSA)聚合物在燃料电池和氯碱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传统合成方法在分子量和磺酸基团调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空间单活性中心自由基聚合”的新方法,通过设计合成全氟聚醚羧酸铵(PFPE-NH4)作为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实现了四氟乙烯(TFE)和全氟乙烯基醚磺酰氟(PSVE)单体的高效可控聚合。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表征方法对聚合分散状态及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新制备方法显著提高了PFSA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M_(n)=272000,M_(w)/M_(n)=1.65),并且离子交换容量可通过单体组成比例进行调控。此外,大分子聚合物显著增强了材料的拉伸强度(34.6 MPa)。进一步,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和氯碱电解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包括高功率密度(1.59 W/cm^(2))、低开路电压(OCV)衰减率(0.16 mV/h)以及低电解槽电压增长率(0.91 mV/月)。本研究为高品质PFSA聚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质子交换膜 全氟磺酸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 氯碱电解池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水环境中含氟药物的污染及生态风险
4
作者 岳凝 李雅轩 +5 位作者 李丹 严欣 王丁丁 叶璟 侯梅芳 吴范宏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8,共13页
含氟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药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在上市药物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态影响研究仍不足。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Meta)、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 含氟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药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在上市药物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态影响研究仍不足。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Meta)、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和风险商(hazardous quotient,HQ)评价,系统评估了含氟药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通过荟萃分析整合了377个样本的52种含氟药物污染数据,结果表明医院废水的污染最为严重,心血管和抗感染类药物的浓度逐年上升。中国水体中含氟药物种类达到30种,而在南非水体中污染最为严重,含氟药物的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SSD分析结果显示,藻类对多数含氟药物毒性最为敏感。利培酮、阿托伐他汀和比卡鲁胺等药物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长期风险,可能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危害。本研究为含氟药物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应进一步研究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药物 水环境 生态风险评估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重建模式及维持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强 刘静 胡永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3,共8页
【目的】城市高架桥下低光照、高污染、强干旱的特殊生境,严重影响了植物健康生长。构建高架桥“植物筛选—生境营造—可持续运维”的立体绿化体系,重建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高架桥下生境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物多... 【目的】城市高架桥下低光照、高污染、强干旱的特殊生境,严重影响了植物健康生长。构建高架桥“植物筛选—生境营造—可持续运维”的立体绿化体系,重建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高架桥下生境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法】基于生境相似性原理,运用适应性、观赏性、功能性3层过滤模式筛选适生植物;制定“建筑-设施-介质”一体化策略;提出实现高架桥下立体绿化自维持运营的创新模式。【结果】筛选出了27种适宜种植于高架桥下特殊生境的抗性强的适生植物,丰富了高架桥下特殊生境的植物多样性,使植物单次更换周期延长至5年以上;研发出集适生植物、轻型栽培介质、叠垒式种植容器、浇灌系统、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于一体的新型立体绿化模块,支撑植物长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污染源头控制和城市雨水消纳等多重目标;在景观形式上,将平面绿化拓展到立体绿化,复合利用大量已建成的城市灰色空间来增绿、填绿,预期可为上海市增加0.3 m^(2)的人均绿化面积;创新性地提出以“绿”促“商”、以“商”养“管”的运维模式,建立了上海虹梅高架桥下立体绿化新模式示范段。【结论】通过研发城市典型的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了新型立体绿化模块,将覆盖面广、连通性强的城市狭长污染线——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转型为生命景观线、生物多样性廊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修复 特殊生境 立体绿化 土壤改良 植物筛选 雨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硫磷复配体系的土壤化学固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修显 陈东辉 +2 位作者 曹卫宇 罗勇 徐静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5,共6页
以硫脲和羟基磷酸钙复配体系为固定剂,结合SEM表征手段,研究其在水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Pb2+、Cd2+、Hg2+、Cu2+和Zn2+)的去除反应及其固定过程。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硫脲水解释放的硫离子与重金属离子... 以硫脲和羟基磷酸钙复配体系为固定剂,结合SEM表征手段,研究其在水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Pb2+、Cd2+、Hg2+、Cu2+和Zn2+)的去除反应及其固定过程。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硫脲水解释放的硫离子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硫化物。应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探究了硫脲用量、羟基磷酸钙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土壤含水率及固定周期等因素对土壤中重金属固定效果的影响,并结合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确定了最优固定条件:硫脲、羟基磷酸钙和氢氧化钠的使用量与重金属总量摩尔比分别为5∶1,3.044 2∶1和1.340 1∶1,土壤含水率33.26%,固定时间0.25 d。在该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固定率:铅99.57%、镉91.41%、汞93.01%、铜93.26%、锌91.37%。统计学分析表明该最大值可靠,该条件可以作为固定剂使用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重金属 硫脲 羟基磷酸钙 硫磷复配体系 均匀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新宇 萧汉敏 +1 位作者 康诗钊 张海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07-3112,共6页
综述了Langmuir-Blodgett(LB)膜及膜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表征方法和具有可控堆积密度的成膜特性。分别介绍了LB膜技术在检测传感器、界面纳米结构、化学催化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其气体传感器、仿生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 综述了Langmuir-Blodgett(LB)膜及膜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表征方法和具有可控堆积密度的成膜特性。分别介绍了LB膜技术在检测传感器、界面纳米结构、化学催化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其气体传感器、仿生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总结了LB膜技术的缺陷,并对膜制备材料与功能性溶剂毒性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LB)膜 检测传感器 界面纳米结构 化学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精油提取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胡静 徐若夷 邓维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213,220,共6页
食品风味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空前关注,天然食品香料香精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风味物质,添加到终端消费产品中,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对纯天然产品的心理需求。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挥发性油状物,具有特征香... 食品风味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空前关注,天然食品香料香精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风味物质,添加到终端消费产品中,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对纯天然产品的心理需求。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挥发性油状物,具有特征香气和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有效利用我国芳香植物资源,合理选择食用精油的提取方法,文章系统地梳理了蒸馏和萃取两大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食用精油提取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新型食用植物精油提取技术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能耗并保持了风味物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精油 提取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污染物氯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叶璟 王照洋 +5 位作者 田富箱 孙丽娟 刘超男 陶建伟 许文武 吕亚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4-3246,共13页
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 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其中氯代消毒副产物(chlori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l-DBPs)是检出率和浓度水平最高的一类.Cl-DBPs可引发内分泌紊乱及“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然而造成这些不良影响的毒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因此,全面了解Cl-DBPs的毒性效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Cl-DBPs的种类和来源,探讨了Cl-DBPs及其混合物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人体健康的毒性效应,为评价Cl-DBPs的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消毒 氯代消毒副产物 生态环境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镀锡层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键 万传云 申熏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镀后处理是防止功能性镀锡层氧化变色、可焊性下降的有效手段。镀后热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镀层的微观结构,而锡层表面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可以有效保持镀层功能性,提高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物理和化学两个角度对镀锡层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总... 镀后处理是防止功能性镀锡层氧化变色、可焊性下降的有效手段。镀后热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镀层的微观结构,而锡层表面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可以有效保持镀层功能性,提高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物理和化学两个角度对镀锡层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 镀锡 可靠性 热处理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n的轻量级遥感图像军用飞机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瑞君 张浩 叶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针对现有的轻量级目标检测算法在应用于遥感图像军用飞机目标检测任务所面临的模型参数大、检测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的轻量级遥感图像军用飞机目标检测算法:LeYOLO-MARs。采用了优化后的倒置瓶颈模块替换原始主干网络中的... 针对现有的轻量级目标检测算法在应用于遥感图像军用飞机目标检测任务所面临的模型参数大、检测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的轻量级遥感图像军用飞机目标检测算法:LeYOLO-MARs。采用了优化后的倒置瓶颈模块替换原始主干网络中的经典瓶颈模块,更换高效的骨干网络特征提取模式,在保持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计算需求并提升了计算速度;颈部网络中引入了快速金字塔架构网络,减少了卷积层数并提高了语义信息共享的效率,减少了锁定和等待时间,同时考虑了有限的并行化机会和架构的复杂性;使用轻量级解耦网络头,通过逐点卷积简化检测头结构;使用Inner-SIoU作为新的定位回归损失函数,提升对小目标样本的学习能力并加快回归边界框的收敛;加入了轻量级金字塔压缩注意力机制模块,有效整合局部注意力和全局注意力,以建立long-range通道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同时取得了95.7%的检测精度,比基线模型高0.4%,模型参数缩小43%,计算量减少63%,较主流算法在检测效果上有一定的提升,能够对军用飞机目标进行高质量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军用飞机 YOLOv8 倒置瓶颈 注意力模块 特征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失效的建模研究——以茅洲河流域为例
12
作者 戈心雨 樊冬丽 +3 位作者 田展 刘乔丹 吕嘉杰 王燕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7,共11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洪涝灾害日益频发,城市化加剧了关键基础设施间的耦合依赖,其在极端洪涝事件中将面临更高的服务中断风险。文章构建了从洪涝灾害风险传导到社会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包括洪涝过程模拟、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建模与社会脆...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洪涝灾害日益频发,城市化加剧了关键基础设施间的耦合依赖,其在极端洪涝事件中将面临更高的服务中断风险。文章构建了从洪涝灾害风险传导到社会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包括洪涝过程模拟、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建模与社会脆弱性评估。以深圳茅洲河流域为案例,基于网络方法构建基础设施系统网络模型,通过Delft3D模型构建多情景淹没,分析基础设施服务中断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及服务稳定性,研究发现:1)变电站是洪涝引发级联故障的关键节点,模型模拟的电力中断区域与历史验证数据的吻合率达62%,具有较高可信度;2)考虑级联效应后,消防站和派出所受影响数量分别增加了10和6个,通讯和医疗服务中断对城市居民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3)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对基础设施系统的扰动显著加剧,整体受影响基础设施数量平均提升38%;4)得益于相对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施的抗洪能力,茅洲河流域的电力系统、应急响应(涵盖警务和消防)和避难服务表现出一定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气候变化 级联失效 极端洪涝 关键基础设施 社会脆弱性 茅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磁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对2种除草剂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付彦榕 郑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90,共11页
文章以天然膨润土材料为基础,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负载γ-Fe_(2)O_(3)的磁性膨润土(MB),利用有机硅季铵盐(TPODAC)对其加以改性,得到有机磁性复合改性膨润土(TPMB)。同时对水中的2种除草剂草甘膦(GLP)和丙草胺(PC)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开... 文章以天然膨润土材料为基础,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负载γ-Fe_(2)O_(3)的磁性膨润土(MB),利用有机硅季铵盐(TPODAC)对其加以改性,得到有机磁性复合改性膨润土(TPMB)。同时对水中的2种除草剂草甘膦(GLP)和丙草胺(PC)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开展了批量吸附试验,探讨了动力学过程、不同p H和腐殖酸浓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PMB对GLP和PC的吸附量随有机改性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50-TPMB(改性剂TPODAC的摩尔量为MB阳离子交换量的150%)吸附效果最好,在投加量为1.0 g/L、GLP和PC浓度为100 mg/L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26 mg/g(GLP)和52.16 mg/g(PC)。对比天然膨润土的饱和吸附量(<10 mg/g),TPMB显示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GLP和PC在TPMB上的吸附过程均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在6 h内达到吸附平衡。p H在2~12范围内,TPMB对GLP和PC均能有效吸附,p H对GLP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对PC的吸附影响较弱,去除效率在42.62%~47.83%范围内波动。探究不同浓度腐殖酸对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一污染时的吸附效果相比,在腐殖酸浓度较高(100 mg/L)的条件下,GLP和PC的去除效率分别仅降低10.25和9.56个百分点,体现了较高的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有机-无机复合改性 吸附性能 草甘膦 丙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MFC去除制药废水中的苯酚及产电性能评估
14
作者 朱勇强 沈倩 +1 位作者 许婷婷 林鑫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以厌氧污泥为阳极室底物,模拟苯酚制药废水为阳极室基质,将产电菌S.oneidensis MR-1以游离态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两种形式加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构建同步处理苯酚制药废水的游离态细胞双室MFC(MFC2)与固定化细胞双室MFC(MFC3),以不... 以厌氧污泥为阳极室底物,模拟苯酚制药废水为阳极室基质,将产电菌S.oneidensis MR-1以游离态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两种形式加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构建同步处理苯酚制药废水的游离态细胞双室MFC(MFC2)与固定化细胞双室MFC(MFC3),以不添加产电菌的双室MFC(MFC1)为对照组,探讨产电菌S.oneidensis MR-1投加形式对双室MFC产电过程的影响,并分析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3周期的连续运行下,MFC3系统的产电性能与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最大输出电压为633 mV,最大功率密度为582.7 mW/m^(2),开路电压为835.9 mV,内阻为398.8Ω,平均COD去除率为82.5%,平均NH_(4)^(+)-N去除率为74.1%,平均苯酚去除率为82.0%,平均库仑效率为26.6%。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MFC3的阳极生物膜产电菌丰度增加,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固定化细胞技术对双室MFC起到了生物强化作用,为污废水中能源转化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强化 制药废水 产电性能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复杂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15
作者 杨瑞君 李悦东 叶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88-198,共11页
为解决复杂施工场景中安全帽佩戴检测因人员密集、遮挡和目标体积小,导致模型出现漏检和误检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首先,引入基于大核深度可分离卷积的CMUNeXtBlock模块,通过将深度可分离卷积和反... 为解决复杂施工场景中安全帽佩戴检测因人员密集、遮挡和目标体积小,导致模型出现漏检和误检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首先,引入基于大核深度可分离卷积的CMUNeXtBlock模块,通过将深度可分离卷积和反向瓶颈技术相结合,提高网络的全局感知能力;其次,设计C2FICB模块替换主干网络中的C2f,融合不同通道和空间位置之间的语义特征,强化网络对多尺度的泛化性,并在颈部网络设计P2微尺度目标检测层,提高网络捕捉局部特征的能力;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注意力卷积的RFAConv head(RFAHead)检测头,优化空间特征的表达,进一步强化模型对全局特征的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Safety helmet上,改进后的模型比基线模型mAP@0.5的值提升了5.2%,mAP@0.5-0.95的值提升了3.9%,有效提高安全帽佩戴检测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8 复杂场景 注意力机制 安全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设计和构建及其在电容去离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雷 于飞 马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38-1353,共16页
电容去离子(CDI)是一种通过静电力作用将离子从水中去除的技术,电极是整个装置中为最为核心的部件,石墨烯因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等优势成为当前CDI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于CDI石墨烯电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墨烯... 电容去离子(CDI)是一种通过静电力作用将离子从水中去除的技术,电极是整个装置中为最为核心的部件,石墨烯因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等优势成为当前CDI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于CDI石墨烯电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墨烯电极的合成,然而有关CDI性能与石墨烯电极制作工艺及电极材料自身结构之间的关系,缺少相关综述。本文系统介绍了CDI的基本原理与性能指标,综述了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电极制作工艺,重点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石墨烯材料的特性(孔隙结构、导电性、亲疏水性)对CDI性能的影响,最后对CDI中石墨烯电极材料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容去离子 电极 设计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剂浓度对大庆油田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红运 孙灵辉 +3 位作者 刘卫东 萧汉敏 丛苏男 康诗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1-2064,共4页
使用全能红外稳定分析仪、生物荧光显微镜、瓶试法,从宏观和介观角度监测乳状液体积浓度、粒径、析水率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化学剂浓度对大庆油田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增加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提升乳状液稳定性最... 使用全能红外稳定分析仪、生物荧光显微镜、瓶试法,从宏观和介观角度监测乳状液体积浓度、粒径、析水率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化学剂浓度对大庆油田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增加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提升乳状液稳定性最佳聚合物浓度为2 000 mg/L。乳状液的稳定性系数、平均粒径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近似线性变化,浓度增加可以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碱浓度应当适宜,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乳状液稳定,提升乳状液稳定性最佳碱浓度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乳状液 化学剂浓度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成显 于飞 马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11-2426,共1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生物催化剂将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因其功率密度和能量转化效率低,电极制作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电极的催化性能并降低电极制作成本成为MFC的研究重点方向。由...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生物催化剂将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因其功率密度和能量转化效率低,电极制作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电极的催化性能并降低电极制作成本成为MFC的研究重点方向。由于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催化特性,因此石墨烯基杂化材料成为在MFC电极应用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石墨烯基杂化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改性石墨烯电极、金属及非金属/石墨烯杂化电极、金属氧化物/石墨烯杂化电极、聚合物/石墨烯杂化电极和石墨烯凝胶电极的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着重分析了石墨烯基阳极和阴极杂化材料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在MFC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杂化材料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电极 阳极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飞 孙怡然 +3 位作者 王成显 马垚 王雷 马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题也不断加重,开发高效、低耗能的水处理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认为是水处理技术的理想材料,其在吸附、膜...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题也不断加重,开发高效、低耗能的水处理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认为是水处理技术的理想材料,其在吸附、膜过滤等水处理领域的潜能也被不断开发。综述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独特结构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呈现的优异性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石墨烯材料以宏观维度进行分类,总结概括了石墨烯粉末、一维石墨烯纤维、二维石墨烯薄膜、三维石墨烯凝胶的制备方法,并对多维度石墨烯材料在吸附、电容去离子、膜过滤、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最后,总结了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水处理 吸附 电容去离子 膜过滤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挥发油与蒲公英提取物复配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颖 刘晴 +3 位作者 唐文 王佳其 王双旦 侯芙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2-568,共7页
分别测试了丹参挥发油、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美白、抑菌、细胞毒性和体外皮肤渗透性,考察丹参挥发油与蒲公英提取物复配后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复配物的抗氧化活性比二者单独作用效果更强,略高于阳性对照V_(C)... 分别测试了丹参挥发油、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美白、抑菌、细胞毒性和体外皮肤渗透性,考察丹参挥发油与蒲公英提取物复配后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复配物的抗氧化活性比二者单独作用效果更强,略高于阳性对照V_(C);丹参挥发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熊果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_(1))为0.0049 mg/L,丹参挥发油与蒲公英提取物两者之间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无拮抗作用;复配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好于单一成分,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效果相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丹参挥发油与蒲公英复配后,蒲公英提取物的皮肤累计渗透量比单独作用时增大,丹参挥发油可促进蒲公英提取物的透皮吸收,复配物具有协同抗氧化和抑菌功效,无明显细胞毒性,皮肤渗透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挥发油 蒲公英 协同增效 抗氧化活性 美白 抑菌活性 细胞毒性 皮肤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