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
赵炳翔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2
|
舞台空间观念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及拓展 |
赵炳翔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3
|
论舞台艺术表演中演员“心象”的创建 |
王晶晶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当代大学生预期责任教育略论 |
孙雅艳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5
|
“双主体”: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 |
王晶晶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9
|
|
6
|
百老汇音乐剧舞蹈的变革与影响 |
王砾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试论新海诚动画所见的日本电影散文化叙事传统 |
周胜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8
|
孤雁·哭嫁·魂归——从民俗文化的视角论历代昭君剧 |
翁敏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9
|
论《百家讲坛》表演化的讲述风格 |
邱乙哲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浅析全球化语境中的印度影片对中国电影保持民族性的借鉴 |
涂晓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1
|
“观察生活+人物模拟”之表演教学方法探讨 |
王晶晶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18 |
2
|
|
12
|
《我不是药神》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
倪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3
|
《大鱼海棠》的图腾崇拜 |
倪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4
|
近期中国电影文化解读 |
周胜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5
|
葫芦里走出了杨贵妃——韩国唱剧《兴夫歌》里的杨贵妃与葫芦文化 |
陈劲松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6
|
试论文学史的教育目的 |
连颖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管理与人——新时期高校和谐管理的思考 |
赵炳翔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8
|
戏曲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探究 |
董妍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演员的魅力展现与气质塑造 |
康爱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
孙雅艳
洪宸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