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炳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而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则是评价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本文探究上海社区文化新发展的现状,认为做好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应当做到:加强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实...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而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则是评价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本文探究上海社区文化新发展的现状,认为做好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应当做到:加强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实现网络化、制度化;抓住社区文化特征,保证参与度与广泛性;强化社区文化的目的,促进共生性和自治性;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确保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社区文化建设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台空间观念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及拓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炳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7-199,共3页
舞台艺术和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观赏心理有着先天差异,因而二者在空间处理和舞台布局上也大相径庭。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舞台作品被搬上银幕,一方面成为视觉艺术在内容上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影像的空间表现方式... 舞台艺术和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观赏心理有着先天差异,因而二者在空间处理和舞台布局上也大相径庭。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舞台作品被搬上银幕,一方面成为视觉艺术在内容上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影像的空间表现方式提供了诸多具有开拓价值的新思路。舞台空间写意性、交叉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在戏剧作品的影视改编和原创视觉作品的空间设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空间观念 视觉艺术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舞台艺术表演中演员“心象”的创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晶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5-256,共2页
"心象"在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心象"的建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的一个渐进的过程。演员建立"心象"实际上就是要从阅读剧本、做好案头工作开始,再到生活中去观察人物和体验... "心象"在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心象"的建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的一个渐进的过程。演员建立"心象"实际上就是要从阅读剧本、做好案头工作开始,再到生活中去观察人物和体验角色的生活,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使"心象"最终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表演 艺术形象塑造 心象 剧本 观察 排练 演出 人物形象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预期责任教育略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雅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62,共2页
大学生责任养成是一种社会期待。责任是一定主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要求的担当。从责任的效果来看,责任可以分为预期责任和现实责任。预期责任是目标责任,期待责任和理想责任。现实责任是正在践行的责任。二者的关系是理想与现实关系在... 大学生责任养成是一种社会期待。责任是一定主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要求的担当。从责任的效果来看,责任可以分为预期责任和现实责任。预期责任是目标责任,期待责任和理想责任。现实责任是正在践行的责任。二者的关系是理想与现实关系在责任问题上的体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取向需要将预期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这个转变的外部动力,当代大学生自我角色意识提升是这个转变的内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 预期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体”: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晶晶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66,共3页
在大学师生之间形成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必须打破"主体-客体"的单向度,确立人本基础上师生的双主体关系,平等对话,共生共长,相互成就。在数字化大潮中,实现师生关系"主体-主体"重构,必须消除控制性迷思,坚持平等... 在大学师生之间形成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必须打破"主体-客体"的单向度,确立人本基础上师生的双主体关系,平等对话,共生共长,相互成就。在数字化大潮中,实现师生关系"主体-主体"重构,必须消除控制性迷思,坚持平等的教育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回归人本,学做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主体性 平等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老汇音乐剧舞蹈的变革与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砾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318-322,共5页
音乐剧是一种集歌、舞、戏剧为整合体的舞台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大众的需求而不断地更新观念和变换形式。同音乐剧的发展历程一样,音乐剧舞蹈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在舞蹈在音乐剧中地位... 音乐剧是一种集歌、舞、戏剧为整合体的舞台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大众的需求而不断地更新观念和变换形式。同音乐剧的发展历程一样,音乐剧舞蹈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在舞蹈在音乐剧中地位的变化,以及舞蹈创作形式和风格的变革。其中舞蹈编导的创作新观念和手法对音乐剧舞蹈的变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而对音乐剧的发展、舞蹈界以及影视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了解和认识百老汇音乐剧舞蹈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戏剧艺术 百老汇音乐剧 舞蹈艺术 变革 影响 中国音乐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海诚动画所见的日本电影散文化叙事传统 被引量:6
7
作者 周胜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32-135,共4页
日本传统的叙事艺术有着较鲜明的散文风格,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的小说,从小津安二郎到是枝裕和的电影,都是以精致的细节、细腻的生活意识流来串联作品主线,以散文化的情节构成作品的主要叙事系统。这种独特的散文叙事也影响到了日... 日本传统的叙事艺术有着较鲜明的散文风格,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的小说,从小津安二郎到是枝裕和的电影,都是以精致的细节、细腻的生活意识流来串联作品主线,以散文化的情节构成作品的主要叙事系统。这种独特的散文叙事也影响到了日本动画的发展领域。本论文将以新海诚《你的名字》为例,分叙事视角、抒情风格和主题呈现三方面展开论述,辅以该作品与其他日本电影的比较,从而探讨新海诚动画对于日本电影散文化叙事传统的继承、发展和突破,及其叙事技巧目前尚存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画 新海诚 叙事传统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雁·哭嫁·魂归——从民俗文化的视角论历代昭君剧 被引量:3
8
作者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5,共8页
文艺作品中的王昭君,是一个"箭垛式"的世代积累型形象。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其几部剧作进行研究,可发现其首先具有"孤雁"的民俗意象,"昭君出塞"系列剧蕴含有民间"哭嫁"的习俗,《昭君梦》和日本... 文艺作品中的王昭君,是一个"箭垛式"的世代积累型形象。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其几部剧作进行研究,可发现其首先具有"孤雁"的民俗意象,"昭君出塞"系列剧蕴含有民间"哭嫁"的习俗,《昭君梦》和日本能乐《王昭君》则表现了"魂归"的民间俗信。王昭君戏剧形象之所以让中国乃至东亚人民喜闻乐见,与其蕴藏的浓郁民间风情、民俗文化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剧 孤雁 哭嫁 魂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百家讲坛》表演化的讲述风格 被引量:2
9
作者 邱乙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央视十套《百家讲坛》2001年开办以来,从一档学术性极高收视率极低的节目,走向如今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改变电视讲坛类节目传统的单项的呆板的讲播方式,尝试用新的传播语态和新的表达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先活起... 央视十套《百家讲坛》2001年开办以来,从一档学术性极高收视率极低的节目,走向如今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改变电视讲坛类节目传统的单项的呆板的讲播方式,尝试用新的传播语态和新的表达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先活起来。本文探讨这一种讲述风格如何以其"表演化"的特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注意力 戏剧结构 内部情感 外部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全球化语境中的印度影片对中国电影保持民族性的借鉴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46-48,共3页
失去民族性的文化,是无根的文化。而失去了世界性的文化是没有前景的文化。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化 强势逻辑 启示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生活+人物模拟”之表演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晶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135-138,共4页
"观察生活人物模拟"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演员(学生)应养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观察人的行为方式,人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将观察的有特点的人或事记录和储存下来,以便创作角... "观察生活人物模拟"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演员(学生)应养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观察人的行为方式,人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将观察的有特点的人或事记录和储存下来,以便创作角色时灵活运用。"人物模拟"是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演员创造角色的表演技能和重要手段。培养和锻炼观察与模拟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创造人物的方法,是塑造具有鲜明性格或性格化人物形象的坚实基础。这一教学阶段应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学会塑造真实、有机、鲜活的人物形象上,这是"观察生活人物模拟"教学阶段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影视 表演 观察生活 人物模拟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5-96,共2页
年轻导演文牧野以处女作《我不是药神》给予了观众以及批评界极大的震撼。而电影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正是统摄电影社会性与艺术价值的关键点。电影既对人们面临悖论与异化的悲惨遭遇进行了客观的反映,又对此做了入木三分的主观思考... 年轻导演文牧野以处女作《我不是药神》给予了观众以及批评界极大的震撼。而电影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正是统摄电影社会性与艺术价值的关键点。电影既对人们面临悖论与异化的悲惨遭遇进行了客观的反映,又对此做了入木三分的主观思考与应对,唤醒着观众投入到对人物的认同,对社会困境的介入之中。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其浓厚深沉的悲剧意蕴,以及对观众情绪与思维的精准把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我不是药神》 悲剧意识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鱼海棠》的图腾崇拜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图腾崇拜已经逐渐退出了它曾经有着重要地位的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图腾崇拜彻底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在文化层面上,图腾崇拜依然以其他形式参与着人类的当代文明,电影中对图腾的改写便是一例。让中外观众耳目...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图腾崇拜已经逐渐退出了它曾经有着重要地位的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图腾崇拜彻底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在文化层面上,图腾崇拜依然以其他形式参与着人类的当代文明,电影中对图腾的改写便是一例。让中外观众耳目一新的《大鱼海棠》凭借其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赢得了口碑,而在其中,多元而浪漫并且具有当代传承价值的图腾崇拜在对电影的叙事、视觉等多个层面的审美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大鱼海棠》 图腾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中国电影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胜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共2页
本文以近期电影院线上映的中国内地影片为解读对象,着重分析其文化内涵,并试图总结这样的发展趋势:在经过商业与艺术博弈的转型期以后,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日渐式微。一批中小成本投资的电影以其鲜明的导演特色、亲切的叙事讲述和贴近现... 本文以近期电影院线上映的中国内地影片为解读对象,着重分析其文化内涵,并试图总结这样的发展趋势:在经过商业与艺术博弈的转型期以后,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日渐式微。一批中小成本投资的电影以其鲜明的导演特色、亲切的叙事讲述和贴近现实的故事内容重新赢得了票房的尊重。由此,一条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类型片道路渐渐形成,其特点为:回归现实主义的人文追求,注重风格多元的个人创作,描绘平凡人的生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院线片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里走出了杨贵妃——韩国唱剧《兴夫歌》里的杨贵妃与葫芦文化
15
作者 陈劲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杨贵妃是中日戏剧舞台上的一个经典形象,她与李隆基之间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是两国戏剧家们所乐于表现的。然而,在韩国唱剧《兴夫歌》中,杨贵妃更多地是以一种符号化的形象出现。本文以《兴夫歌》中"葫芦里走出了杨贵妃"的情... 杨贵妃是中日戏剧舞台上的一个经典形象,她与李隆基之间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是两国戏剧家们所乐于表现的。然而,在韩国唱剧《兴夫歌》中,杨贵妃更多地是以一种符号化的形象出现。本文以《兴夫歌》中"葫芦里走出了杨贵妃"的情节入手,从生殖文化、道教文化等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葫芦与杨贵妃之间交叉的民俗意蕴,并对中日韩三国葫芦传说的母题加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戏剧创作 唱剧 兴夫歌 杨贵妃 葫芦 民俗文化 戏曲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学史的教育目的
16
作者 连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5,共7页
文学史的意义在其起源处表现为对文学创作提供资源与经验,对文学活动的主要成就进行鉴赏与评价,以及展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历程与民族语言的发展过程。在专门的文学史家出现和学科分化后,文学史表现为对一个民族的文学活动所进行的整... 文学史的意义在其起源处表现为对文学创作提供资源与经验,对文学活动的主要成就进行鉴赏与评价,以及展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历程与民族语言的发展过程。在专门的文学史家出现和学科分化后,文学史表现为对一个民族的文学活动所进行的整体把握,但这种把握本身包含着矛盾性。文学史的创作与教学应当以提供研究的基本起点、培养阅读者的鉴赏力以及对阅读者的启蒙为基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教育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与人——新时期高校和谐管理的思考
17
作者 赵炳翔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高校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人和"是实现和谐管理的重要基础。正确定位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主客体关系,认识到其中人所体现出来的需要和特征,从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和谐管理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挖掘实现和谐管理中... 高校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人和"是实现和谐管理的重要基础。正确定位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主客体关系,认识到其中人所体现出来的需要和特征,从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和谐管理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挖掘实现和谐管理中所需要的领导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和 和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妍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4-255,共2页
戏曲音乐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是戏曲音乐存在的基本条件。对戏曲音乐接受主体早期的兴趣培养能够扩大观众群体,家庭与学校都应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戏曲音... 戏曲音乐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是戏曲音乐存在的基本条件。对戏曲音乐接受主体早期的兴趣培养能够扩大观众群体,家庭与学校都应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戏曲音乐审美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艺术审美 接受主体 审美心理 艺术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员的魅力展现与气质塑造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爱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在对表演艺术的研究中,对于演员在表演中个性放射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魅力的展现之研究至关重要。每个人的个性当中,都或隐或现地透露出一种文化的信息和因子。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是戏剧艺术在银幕与荧屏上的延伸,其演员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对表演艺术的研究中,对于演员在表演中个性放射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魅力的展现之研究至关重要。每个人的个性当中,都或隐或现地透露出一种文化的信息和因子。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是戏剧艺术在银幕与荧屏上的延伸,其演员之间的个体差异,主要地、更多地表现在其不同的艺术知觉上。演员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他们具有"特别吸引人的力量"。演员的个性和气质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步养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 影视 戏剧 演员 气质 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艺培根铸魂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雅艳 洪宸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8-30,共3页
文章尝试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引导、增强精神引领、丰富审美体验等方面阐释文艺培根铸魂的实践价值;同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优秀文艺作品在培育根基、铸育灵魂、风尚引领及美育体验等方面的功能,进而深化文艺培根铸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文艺 培根铸魂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