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
赵炳翔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2
|
舞台空间观念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及拓展 |
赵炳翔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3
|
民族传统与现代幽默的艺术创新——试论中国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的声音设计 |
赵娴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4
|
论舞台艺术表演中演员“心象”的创建 |
王晶晶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民间歌舞萌发·成熟剧种哺育·都市文化熏陶——近现代以来中国淮剧艺术的发生发展之路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当代大学生预期责任教育略论 |
孙雅艳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7
|
论表演艺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作用 |
张捷诚
|
《电影评介》
|
2010 |
7
|
|
8
|
论潜在舆论和潜在舆论场及其引导 |
童兵
王宇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9
|
新西兰中小学教育戏剧研究及其启示——以Dilworth School年度戏剧为例 |
高祥荣
张天虹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0
|
论《海洋之歌》中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
倪莉
陈劲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1
|
“双主体”: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 |
王晶晶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9
|
|
12
|
百老汇音乐剧舞蹈的变革与影响 |
王砾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3
|
新媒体时代的“微”时尚传播 |
王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试论新海诚动画所见的日本电影散文化叙事传统 |
周胜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5
|
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应对效能评价及考核制度的探索 |
王宇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6
|
孤雁·哭嫁·魂归——从民俗文化的视角论历代昭君剧 |
翁敏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7
|
“五更”曲考论 |
朱恒夫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8
|
论《百家讲坛》表演化的讲述风格 |
邱乙哲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9
|
浅析全球化语境中的印度影片对中国电影保持民族性的借鉴 |
涂晓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20
|
我国戏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失平议 |
朱恒夫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
201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