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从身体出发的技术一政治诗学——马苏米《虚拟的寓言》对当代文化研究范式的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云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84,共10页
布莱恩·马苏米的著作《虚拟的寓言:运动、情感和感知》是当代西方文化理论领域中的重要作品。马苏米以"身体"和"虚拟"为中心,对当代文化理论以符号操作为中心的主体化理解进行了批判。马苏米认为,当代资本主... 布莱恩·马苏米的著作《虚拟的寓言:运动、情感和感知》是当代西方文化理论领域中的重要作品。马苏米以"身体"和"虚拟"为中心,对当代文化理论以符号操作为中心的主体化理解进行了批判。马苏米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权力机制不再遵循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主体化逻辑,而是利用科学技术,通过对情感流动强度和方向的控制,达到对人的控制。而人却可以通过技术,在不断的客体化过程中,逃逸这种控制。因此,马苏米认为,在解释这种"控制-逃逸"逻辑的过程中,当代的文化理论,既是一种技术诗学,又成为一种政治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运动 后人类 技术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神宇宙”的可能性和限度:《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新神话”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姚云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32,共7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和票房,有论者认为,该电影开启了堪比“漫威宇宙”的“封神宇宙”。本文拟从西方文化与政治现代性与“新神话”的关系出发,论证漫威宇宙作为一种与美国帝国文化治理技术相适应的“新神话”,...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和票房,有论者认为,该电影开启了堪比“漫威宇宙”的“封神宇宙”。本文拟从西方文化与政治现代性与“新神话”的关系出发,论证漫威宇宙作为一种与美国帝国文化治理技术相适应的“新神话”,并呈现其他动画工业大国不能进行类似神话构建的文化/政治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国 政治现代性 漫威 动画电影 哪吒 政治根源 神话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在美国汉学中的运用——从埃尔金斯对其西方性的批评出发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佩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詹姆斯·埃尔金斯认为,在西方对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研究中运用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和风格研究一样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西方性和西方中心论,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充分论证。从美国汉学家的一些研究实例和他们对图像学方法诸层次的运... 詹姆斯·埃尔金斯认为,在西方对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研究中运用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和风格研究一样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西方性和西方中心论,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充分论证。从美国汉学家的一些研究实例和他们对图像学方法诸层次的运用来看,可以认为虽然无法完全避免西方元素的影响,但通过问题意识的中国本土化和情境主义方法使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图像学在美国汉学研究中的西方性问题远比埃尔金斯的观点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图像学 帕诺夫斯基 西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着讲”和“接着讲”:《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和《悲剧的诞生》关联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姚云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尼采和本雅明都认识到“悲悼剧”和“悲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戏剧门类,却对悲悼剧的特征和意义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在尼采心中,“悲悼剧”是对悲剧的失败模仿;而在本雅明看来,悲悼剧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意义。两位思想家观点的差别体现... 尼采和本雅明都认识到“悲悼剧”和“悲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戏剧门类,却对悲悼剧的特征和意义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在尼采心中,“悲悼剧”是对悲剧的失败模仿;而在本雅明看来,悲悼剧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意义。两位思想家观点的差别体现为他们对“起源”概念的不同理解。尼采将悲剧的“起源”看作一种整合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努力,本雅明则将悲悼剧的“起源”呈现为分裂完整主权者形象的努力。但在苏格拉底问题上,本雅明接续了尼采的看法,将苏格拉底看作悲剧堕落的象征和悲悼剧的开端,从而重建了悲剧和悲悼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悲悼剧 起源 苏格拉底 反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