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
朱炜
|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2
|
中美科学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基于《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2049行动计划》的思考 |
代建军
谢利民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
3
|
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教育实习的准备 |
陈建华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
4
|
重视教材改革 推进科学教育——美国布鲁纳科学教材改革及其启示 |
蔡忠平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5
|
维新运动时期的大学修身教育 |
戴胜利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1
|
|
|
6
|
从“专家说”到“科学素养说”:现代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及其启示 |
陈建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
7
|
革命根据地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 |
戴胜利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0 |
|
|
8
|
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
王晓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
9
|
由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调查透视美国数学教育改革 |
薛佳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10
|
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
胡瑞峰
王晓红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
11
|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 |
杨德广
朱炜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4 |
33
|
|
|
12
|
重庆地区大学生职业准备心理状况及成因的调查研究 |
雷开春
张敏
王振勇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6
|
|
|
13
|
俄罗斯高等教育政策评述 |
吕济峰
夏人青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
14
|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
靳海燕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52
|
|
|
15
|
大学生同一性风格问卷的编制 |
江楠楠
李晓文
顾海根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
16
|
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比较 |
丁念金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6
|
|
|
17
|
现代传媒教育功能的重新审视 |
林樟杰
何玉海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8
|
师范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学教学改革 |
卢家楣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4
|
|
|
19
|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 |
张兴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
20
|
大卫·帕金斯“真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
刘世宏
顾海根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