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元培的东文观与中国日语教育——从绍兴中西学堂到南洋公学特班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升远 唐师瑶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蔡元培由封建官僚向革命派转变的过程中,日语学习和日译西籍的阅读对其了解西学新知和革命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和文汉读法”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日语学习方法的探索甚至早于梁启超。在完成了由日语学徒向教育管理者的... 在蔡元培由封建官僚向革命派转变的过程中,日语学习和日译西籍的阅读对其了解西学新知和革命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和文汉读法”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日语学习方法的探索甚至早于梁启超。在完成了由日语学徒向教育管理者的转变后,将这种日语“速成”教学法乃至自己的东文观服从和服务于近代大学的功能定位及国家的政治战略,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对今天的日语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东文观 日语教育 绍兴中西学堂 南洋公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到中年,学在中天——就十卷本《王向远著作集》出版发行采访王向远教授
2
作者 王向远 王升远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6期3-6,共4页
做学问本身就是一种修行,需要培养长年累月甘坐冷板凳的耐力,需要将学术本身作为目的,需要有一点"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需要有一点不追名逐利的脱俗与清高,需要有一点以苦为乐的痴心与执着,否则坚持不了很久。
关键词 王向远 出版发行 中年 采访 著作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双重性格与“亚洲主义”——以大正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方面带有主张开国、追随西方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主张攘夷、对抗西方的倾向。两种性格既矛盾又统一,能够在“作为反普遍之特殊的欧化民族主义”与“作为反特殊之特殊的国粹民族主义”这一对立模式中得到集中的... 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方面带有主张开国、追随西方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主张攘夷、对抗西方的倾向。两种性格既矛盾又统一,能够在“作为反普遍之特殊的欧化民族主义”与“作为反特殊之特殊的国粹民族主义”这一对立模式中得到集中的体现。这说明它不仅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更是一种“反普遍与反特殊”“反封建与反西方”并行发展、缠绕交错的复杂集合体。在大正时期,这两种性格又进一步向“民本主义之民族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形态发生了蜕变,并带着向“亚洲”延伸、扩张的欲求与冲动与“亚洲主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扩展出了“民本主义之亚洲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亚洲主义”。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没有否认日本的特殊性与优越性,都带有将日本一国利益等同于亚洲整体利益,主张“日本=亚洲”的消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民本主义之民族主义 超国家主义之民族主义 亚洲主义 大正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并非一定以对抗欧美为根本目的,因而它与所谓的“协调主义”路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这意味着“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存在着可能性。尤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它自下而上,由日本陆... 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并非一定以对抗欧美为根本目的,因而它与所谓的“协调主义”路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这意味着“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存在着可能性。尤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它自下而上,由日本陆海军、外务省等各分支机构到最高首脑决策,经历了一个逐渐向外交国策渗透发展并最终讨论成型的复杂过程。可以说1933年斋藤内阁“五相会议”所制定的《外交方针》正是其政策化的典型表现。该方针将“协调主义”作为辅助手段,明确宣布今后日本的国策在于“实现帝国指导下日、满、华的提携共助”。这意味着“不放弃协调主义的亚洲主义政策”在当时已告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亚洲主义 “九一八”事变 斋藤内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以前日本的对华协调政策——以1876—1894年的朝鲜问题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0,103,共8页
1876年以后日本政府在新的东亚变局下开始摸索对华外交路线的转变,特别是以1882年朝鲜的“壬午兵变”为契机,多种政策构想逐渐向“对清协调”的路线统一。而这一变化又在此后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等人的协商交涉之中,在甲申政变、天津条... 1876年以后日本政府在新的东亚变局下开始摸索对华外交路线的转变,特别是以1882年朝鲜的“壬午兵变”为契机,多种政策构想逐渐向“对清协调”的路线统一。而这一变化又在此后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等人的协商交涉之中,在甲申政变、天津条约、朝俄密约、巨文岛事件等一系列时局背景的影响下得到发展,最终以联清拒俄、承认清廷主导朝鲜事务、默认清军扩大对朝支配的方式具体表现出来。但由于该路线有其背后阴谋,本身是为其对外扩张服务的工具,再加上当时中日之间的根本矛盾难以调和,结果使其政策在1894年前后迎来了重大变动并进一步引发了甲午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对华政策 清政府 李鸿章 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个体的原理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泽柳政太郎的亚洲主义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一战以后,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者在面对中国汹涌澎湃的反日浪潮时内心是极度失落的,以致于在此后开始对其思想理论展开重大调整。虽然其主流在于将国家改造运动与亚洲主义捆绑起来,但其中亦不乏别样的论调。而正是这些论调,展现出了与众... 一战以后,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者在面对中国汹涌澎湃的反日浪潮时内心是极度失落的,以致于在此后开始对其思想理论展开重大调整。虽然其主流在于将国家改造运动与亚洲主义捆绑起来,但其中亦不乏别样的论调。而正是这些论调,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殊原理性。尤其是泽柳政太郎,曾脱逸出以往“东方vs西方”的思维范式而将亚洲主义定义为足以与欧美并存共生的跨国境、超民族理念,以便将其作为通往世界主义的桥梁与当时盛行的“国联构想”进行融合。然而从其理论中所包含的日本盟主论等色彩来看,泽柳亦终究无法克服历史的局限性、无法跨越出扩张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未能将发展亚洲、世界大同作为目的,其本质仍停留在鼓吹日本利益优先的“亚洲门罗主义”层次而应予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亚洲主义 泽柳政太郎 世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以幸德秋水的精英主义思想为线索
7
作者 刘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幸德秋水是从富有儒学涵养的自由民权左派人士成长为社会主义者的,故其左翼思想在早期阶段带有浓厚的议会政策主义与精英主义特质,不仅过于强调"仁人志士"等少数社会精英的历史作用,而且超然于人民群众之上,丢失了真正的革命... 幸德秋水是从富有儒学涵养的自由民权左派人士成长为社会主义者的,故其左翼思想在早期阶段带有浓厚的议会政策主义与精英主义特质,不仅过于强调"仁人志士"等少数社会精英的历史作用,而且超然于人民群众之上,丢失了真正的革命主体。正是在此影响下,幸德的社会主义呈现出了"既反对资产阶级专政又拒绝无产阶级专政"的倾向,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主张作为社会主义的"正统信仰"而不断遭遇了挫折。在绝望彷徨之际他未能找到正确的斗争道路,转而走向了彻底否定议会、否定政府、否定一切权威的极端思想。但是这种"新变化"看似与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一致,实则相去甚远,且由于终究未能摆脱"仁人志士之精英主义"的根本影响而难以避免受挫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社会主义 幸德秋水 精英主义 无政府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