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化发展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林萌 于伟宣 +3 位作者 罗可雨 董赛云 张中浩 肖锐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同步性整体上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上海-杭州湾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上网数据的体育设施规模测算——以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燚 李涛 +2 位作者 李振耀 周锐 王新军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是推动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条件。以上海市徐家汇体育公园为例,基于居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利用手机上网数据,通过提取内容关键词来定位居民体育偏好,并定位用...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是推动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条件。以上海市徐家汇体育公园为例,基于居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利用手机上网数据,通过提取内容关键词来定位居民体育偏好,并定位用户上网的空间位置,对用户进行空间加权后的偏好分析,从而得到居民对各项体育运动的需求指数。旨在量化体育设施规模和种类,为徐家汇体育公园城市设计的科学布局提供定量支撑。以期为体育设施规模测算提供一种全新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同时基于需求的偏好分析有助于更科学地规划体育设施及优化用地布局,并逐步落实到各类各级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上网数据 体育设施 体育偏好 体育需求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庄汝龙 张盼盼 宓科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33-136,共4页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借助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挖掘耦合协调背后的滞后因子。研究发现...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借助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挖掘耦合协调背后的滞后因子。研究发现:①时序特征方面,受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等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支出水平是影响社会保障的主要因素;②空间格局方面,经济发展市际变动明显,大致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格局特征。社会保障首位特征明显,总体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③市际耦合方面,上海属于优质协调类型;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类型;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贵州省属于初级协调类型,而云南属于轻度失调类型;④滞后因子方面,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而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则属于社会保障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质公园声景构成与游客感知研究——以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薛艳 席宇斌 +1 位作者 孙雪飞 高峻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 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好地反映景区整体声景环境;云台山整体声景构成中自然界声源与景区资源特色一致性高,但缺少与其人文资源特色相应的声音元素;游客对景区声级的主观感知和忍受阈值与之在城市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入口与景区维护中高强度人声与器械声对游客体验产生负面影响,风声、水声等与景区自然环境协调度高的声音,纵然声级超过日常噪声等级却依旧被认为是舒适的,偶尔出现的鸟鸣、猴叫等生物啼吠声能在噪杂环境中被有效感知。最后,探讨了游客声景感知机制和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构成 游客感知 国家地质公园 云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土壤中PAHs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代朝猛 朱晏立 +3 位作者 段艳平 李彦 涂耀仁 万耀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从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限制因素入手,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BS)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代表性成果,解释BS对生物降解过程强化作用机理,包括增溶作用、增加细胞吸附PAHs、促进微生物摄取PAHs等;讨论了B... 从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限制因素入手,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BS)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代表性成果,解释BS对生物降解过程强化作用机理,包括增溶作用、增加细胞吸附PAHs、促进微生物摄取PAHs等;讨论了BS的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和吸附性对降解过程的抑制效果。分析出强化效果受多污染物相互作用、环境因子、BS体系、土壤构成等因素影响。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学研究大多只在实验室规模上进行,应用到场地修复之前仍需要许多改进。场地修复时使用合理复配体系可提高去除效率,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体系资本支配和资本服务城市的演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涛 唐子来 +1 位作者 张伊娜 周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9,共11页
以福布斯2000强中国企业和GaWC175高端生产者服务业跨国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指令和控制指数以及网络互锁模型,分析和比较中国城市体系中资本支配城市和资本服务城市在2006-2014年的演化情况,然后通过残差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主要城... 以福布斯2000强中国企业和GaWC175高端生产者服务业跨国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指令和控制指数以及网络互锁模型,分析和比较中国城市体系中资本支配城市和资本服务城市在2006-2014年的演化情况,然后通过残差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主要城市的职能差异和类型划分。研究发现,中国主要城市的资本支配能力和资本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尽管两个维度城市体系的多中心度有所提升,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主要城市可以聚类为四种类型,不同城市在两个维度上的能力存在差异。上海、深圳、广州的资本支配能力有明显提升,成都、天津、杭州、南京的资本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关联网络 资本支配 资本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代朝猛 沈晖 +1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236-242,248,共8页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最终其不可避免进入地下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简称)中,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需要研究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在收集查阅有关于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研究的基础上,对...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最终其不可避免进入地下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简称)中,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需要研究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在收集查阅有关于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研究的基础上,对纳米材料的分类、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机理、数学模拟方法以及影响迁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过程、机理以及模型等尚需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环境 纳米材料 迁移规律 数学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腾讯街景的林地郁闭度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余付蓉 高峻 付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4,共6页
从腾讯街景中提取全景图像集,通过图像拼接技术将圆柱形全景图转换成方位角鱼眼图像,结合图像增强、图像二值化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提取上海市植物园林地的郁闭度,把提取结果与通过非监督分类法计算得出的郁闭度以及实地勘测的郁闭度... 从腾讯街景中提取全景图像集,通过图像拼接技术将圆柱形全景图转换成方位角鱼眼图像,结合图像增强、图像二值化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提取上海市植物园林地的郁闭度,把提取结果与通过非监督分类法计算得出的郁闭度以及实地勘测的郁闭度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腾讯街景法的绝对误差平均值(0.027)和标准差(0.031)均小于非监督分类法的,说明腾讯街景法的绝对误差离散程度小、相对稳定。腾讯街景法的R2为0.977,RMSE为0.054,为较优的估测方法。腾讯街景法的拟合线斜率为0.952,表明腾讯街景法的整体估测值偏小;而非监督分类法的拟合线斜率为1.013,则表明非监督分类法的整体估测值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郁闭度 腾讯街景法 全景图 鱼眼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参数的长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时空动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闻熠 高峻 +1 位作者 姚扬 林章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33-141,共9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家公顷对生态足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然后对研究区域26个城市2006—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选取3个典型城市(上海市、苏州市和马鞍山市)从环境、经济等方面对生态足...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家公顷对生态足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然后对研究区域26个城市2006—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选取3个典型城市(上海市、苏州市和马鞍山市)从环境、经济等方面对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6—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在时间序列上均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总体上呈周边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人均GDP、城市化率、人口数量是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时空动态 长三角城市群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参数的长三角城市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闻熠 高峻 +1 位作者 徐迪 林章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2-318,327,共8页
首先基于“国家公顷”对生态足迹模型参数进行本土化探索,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4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合肥)2006—201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等参数,并融合多种指数对研究区的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6—... 首先基于“国家公顷”对生态足迹模型参数进行本土化探索,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4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合肥)2006—201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等参数,并融合多种指数对研究区的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6年这4个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压力在增大;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在下降,说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提高;4个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指数均在0.2以下,属于强不可持续状态。通过研究可知近些年来这4个城市人类活动对资源存在过度消耗行为,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乐观,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使之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顷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达性视角下中心城市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庄汝龙 宓科娜 梁龙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6,共7页
综合交通网络演进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对于中心城市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通过城市综合影响力指数和场强、场能模型对2005,2014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进行测度研究,并对腹地... 综合交通网络演进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对于中心城市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通过城市综合影响力指数和场强、场能模型对2005,2014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进行测度研究,并对腹地划分、扩展趋势及偏移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浙江省总体空间场能不断提高,但中心高于外围、干线高于周边以及北部高于南部等区域差异现象明显;(2)以杭州为枢纽的高铁网络成为场能集聚新高地,空间场能呈现以"X"型高铁线为骨架的新型分布格局;(3)杭州、宁波以及金华等地市具有较高腹地偏移度,其腹地超出自身市域并延伸袭夺周边相邻乃至非相邻地市腹地范围;(4)大部分地市腹地与政区范围吻合度较差,少数地市"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腹地与政区匹配关系的研究可为浙江省重构城市经济功能区划和指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辐射场 腹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Zn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方面的应用: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8
12
作者 蒲雅丽 涂耀仁 +2 位作者 游镇烽 段艳平 曹双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识别其污染源,采用Pb、Zn同位素的双金属源解析手段是对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的最佳手段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Pb、Zn同位素的示踪机理、分析方法以及Pb、Zn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识别其污染源,采用Pb、Zn同位素的双金属源解析手段是对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的最佳手段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Pb、Zn同位素的示踪机理、分析方法以及Pb、Zn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以此分析双金属同位素源解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具体运用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可行性,并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同位素源解析的研究趋势与未来展望,对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源解析 重金属污染 PB同位素 Zn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磁体纳米颗粒去除水体中新型污染物双氯芬酸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双双 段艳平 +1 位作者 涂耀仁 蒲雅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68,共8页
本研究采用5种商用铁氧磁体纳米颗粒ZnFe_2O_4、NiFe_2O_4、CoFe_2O_4、MnFe_2O_4、CuFe_2O_4去除水体中的新型污染物双氯芬酸(DFC).研究结果表明,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DFC.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水体中共... 本研究采用5种商用铁氧磁体纳米颗粒ZnFe_2O_4、NiFe_2O_4、CoFe_2O_4、MnFe_2O_4、CuFe_2O_4去除水体中的新型污染物双氯芬酸(DFC).研究结果表明,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DFC.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水体中共存阴离子、天然有机质等因素对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2—10)对此2种纳米颗粒去除水体中DFC的效果几乎无影响,而水体中共存阴离子(10mmol·L^(-1))和天然有机质(2—20mg·L^(-1))则使DFC的去除效果均有所降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很好地描述NiFe_2O_4纳米颗粒对水体中DFC的吸附过程,而MnFe_2O_4纳米颗粒对水体中DFC的吸附过程则由准二级动力学描述更优.等温吸附研究表明,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够描述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对DFC的吸附过程,且随着DFC平衡浓度的增加,2种铁氧磁体对DFC的饱和吸附量均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磁体纳米颗粒 新型污染物 双氯芬酸 去除 磁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观测向量的高光谱影像稀疏表达分类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伟伟 刘春 李巍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61,共8页
针对传统的高光谱影像稀疏表达分类模型忽略像元间的内部结构关系且运算效率较低,提出多观测向量的稀疏表达模型来研究高光谱影像分类.该模型引入平衡参数来控制各权重系数向量的稀疏度,通过最小化L2范数约束的重构误差来求解所有测试... 针对传统的高光谱影像稀疏表达分类模型忽略像元间的内部结构关系且运算效率较低,提出多观测向量的稀疏表达模型来研究高光谱影像分类.该模型引入平衡参数来控制各权重系数向量的稀疏度,通过最小化L2范数约束的重构误差来求解所有测试像元的稀疏系数向量.基于两个高光谱数据集,对比5种常规分类器的分类结果来验证提出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多观测向量的稀疏表达分类模型在计算效率第二的同时能够得到最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观测向量 稀疏表达 高光谱影像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核空间对称稀疏表达用于高光谱波段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伟伟 马俊 +1 位作者 杨刚 李巍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693,718,共8页
提出改进核空间对称稀疏表达(IKSSR)降维方法来解决高光谱影像(HSI)的波段选择问题.该方法利用核函数方法和稀疏系数的二值约束条件改进对称稀疏表达模型,在映射得到的核空间构建包含所有波段向量对应的数据点的凸包,通过寻找最小凸包... 提出改进核空间对称稀疏表达(IKSSR)降维方法来解决高光谱影像(HSI)的波段选择问题.该方法利用核函数方法和稀疏系数的二值约束条件改进对称稀疏表达模型,在映射得到的核空间构建包含所有波段向量对应的数据点的凸包,通过寻找最小凸包的原型点实现波段子集的优化选择.改进核空间对称稀疏表达方法采用矢量量化策略初始化波段子集,利用块坐标下降方法将非凸问题转换为凸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实现目标波段子集选取.基于两个公开高光谱数据集,对该方法和4种主流的波段选择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核空间的对称稀疏表达方法得到的总体分类精度优于对称稀疏表达模型和其他3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影像 稀疏表达 改进核空间对称稀疏表达 波段选择 矢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及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付晶 高峻 +4 位作者 李杰 张中浩 李巍岳 鲍燕妮 马施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1-911,共11页
珠穆朗玛峰保护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和享誉世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展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无形价值收益。通过近10年的实地调查,结合网络大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珠峰南北坡6个保护地的... 珠穆朗玛峰保护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和享誉世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展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无形价值收益。通过近10年的实地调查,结合网络大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珠峰南北坡6个保护地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POI数据库,合计116处18个类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制图、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区文化服务POI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及评价。研究表明:(1)珠峰北坡保护地的文化服务POI共76处,定日县占总数的73.68%,珠峰南坡保护地的文化服务POI共40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占总数的67.5%,珠峰自然保护区定日县境内和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是珠峰南北坡保护地文化服务POI的集中区域,文化服务POI在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占57.75%,珠峰南北坡保护地的核心区域也是文化服务价值最高的区域;(2)文化服务价值排序为美学价值(280分)>经济价值(213分)>信仰价值(200分)>治疗价值(188分)>游憩价值(169分),为游客提供精神享受的美学价值是该区域提供的最重要的文化服务价值类型;(3)通过高程、NDVI和坡度3个环境因子与116个文化服务POI进行皮尔森显著性检验,高程与文化服务总价值呈现高相关性(P=0.004)。通过回归关系计算,高程与美学价值、生命可持续价值、生计价值等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文化服务价值及其各个方面受高程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促进中国-尼泊尔在珠峰南北坡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第三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 空间分布 评价 保护地 珠穆朗玛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生态区类型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峻 李杰 +4 位作者 付晶 鲍燕妮 马施彤 李巍岳 郭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2-923,共12页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是泛第三极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等6国交界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生态区和保护地分布开展研究。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总面积902843.76 km^(...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是泛第三极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等6国交界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生态区和保护地分布开展研究。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总面积902843.76 km^(2),跨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全球重要的生物地理区域,分布有14个生态区,其中有55处保护地。保护地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组成,主要分布在东喜马拉雅亚高山针叶林、喜马拉雅亚热带阔叶林和东喜马拉雅阔叶林3个生态区内,面积为159063.30 km^(2),占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总面积的17.62%。保护地中有41处国家公园,占保护地总数的74.5%;有25处为多国毗邻,占总数的45.45%。保护地的地理集中指数都大于完全平均分布值(37.796),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其中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不均衡度高于国家公园,分布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三国境内。核密度分析显示中尼边境与中印边境区域的保护地分布集中度高。20世纪3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国建立保护地,目前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保护地集群带。对于进一步推进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国家公园跨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保护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空间格局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新兴污染物双氯芬酸 被引量:7
18
作者 智伟迪 涂耀仁 +3 位作者 段艳平 唐钰 刘靳 张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5-1234,共10页
双氯芬酸(DFC)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兴污染物,进入环境中难以被生物降解和转化,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研究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改性的蒙脱石(Mt)负载自制的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 双氯芬酸(DFC)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兴污染物,进入环境中难以被生物降解和转化,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研究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改性的蒙脱石(Mt)负载自制的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H-Mt+nZVI)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DFC.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XRD图谱中2θ=44.6°附近出现了对应于Fe0的衍射峰,证明nZVI被成功负载于Mt上;在0.5 CEC、1 CEC、2 CEC改性的Mt比表面积由49.40 m2·g-1下降到20.86、21.27、26.06 m2·g-1,且Mt的孔径由8.01 nm增大到10.93、11.60、12.40 nm,主要由于nZVI负载到Mt表面或层间,扩充了部分吸附孔洞.同时,采用批次吸附实验比较了Mt、nZVI和H-Mt+nZVI复合材料对DFC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Mt和nZVI对DFC的去除率均低于20%,复合材料对DFC的去除率明显增大,可达90%以上.复合材料对DFC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更满足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采用1倍阳离子交换量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1 CEC Mt+nZVI)吸附DFC时,饱和吸附量可达1922.78 mg·kg-1,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说明H-Mt+nZVI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水体新兴污染物DFC的快速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蒙脱石 表面活性剂 纳米零价铁 新兴污染物 双氯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的影响机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钰 段艳平 +6 位作者 涂耀仁 智伟迪 刘靳 张浩 张智博 罗鹏程 林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简称(PPCPs)是一类具有潜在累积效果的环境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水体与土壤环境中.在土壤/沉积物中,PPCPs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其中吸附是PPCPs在土壤/沉积物中极为关键的环境行为,将影响PPCPs在环境中...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简称(PPCPs)是一类具有潜在累积效果的环境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水体与土壤环境中.在土壤/沉积物中,PPCPs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其中吸附是PPCPs在土壤/沉积物中极为关键的环境行为,将影响PPCP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重金属作为一类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它们的存在会影响PPCPs在土壤/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对土壤/沉积物吸附PPCPs的吸附效果造成不同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重金属存在时,PPCPs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附机理,综合探讨了PPCPs官能团组成、重金属离子类型、pH、离子强度和有机质等因素对PPCPs吸附的影响,并针对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土壤/沉积物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同步辐射X射线解析Sb(Ⅲ)及Sb(V)在铁氧磁体尖晶石的吸附行为
20
作者 涂耀仁 蒲雅丽 +2 位作者 詹丁山 洪郁翔 段艳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03-2612,共10页
Sb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有必要发现一些新型材料,能够快速且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Sb并将高毒性的Sb(Ⅲ)有效的氧化成较低毒性的Sb(V).本研究选取数种尖晶石型铁氧磁体,分别对Sb(Ⅲ)和Sb(V)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除进行关键影响参数... Sb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有必要发现一些新型材料,能够快速且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Sb并将高毒性的Sb(Ⅲ)有效的氧化成较低毒性的Sb(V).本研究选取数种尖晶石型铁氧磁体,分别对Sb(Ⅲ)和Sb(V)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除进行关键影响参数的研究外,更以X射线近边缘结构(XANES)解析Sb(Ⅲ)和Sb(V)吸附在铁氧磁体上的氧化状态及电子结构,以探求Sb在尖晶石型铁氧磁体的关键去除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铁氧磁体可快速、高效地去除溶液中的Sb(Ⅲ)和Sb(V),相较于Fe3O4,ZnFe_2O_4具较佳的去除效果,且Sb(Ⅲ)吸附性能普遍优于Sb(V).与Sb(Ⅲ)、Sb(V)标准样品进行比对后发现,ZnFe_2O_4在吸附Sb(Ⅲ)后,将Sb(Ⅲ)氧化成的Sb(V).氧的K边近边缘结构图谱显示,Fe3O4(Sb(Ⅲ))与ZnFe_2O_4(Sb(Ⅲ))在531.7eV有明显的Sb(Ⅲ)—O特征峰,且ZnFe_2O_4(Sb(Ⅲ))存在较弱的Sb(Ⅲ)—O特征峰强度,表明ZnFe_2O_4在吸附了Sb(Ⅲ)之后,成功地将部分的Sb(Ⅲ)氧化成Sb(V),故Sb(Ⅲ)—O特征峰强度有明显被减弱的趋势,此结果与锑的K-edge近边缘结构图谱结论是一致的,直接证明了ZnFe_2O_4不仅具备吸附Sb(Ⅲ)和Sb(V)的能力,也具备将Sb(Ⅲ)氧化成Sb(V)之特性.此外,比较Sb、Fe、Zn的EXAFS图谱发现,无论是k-space或R-space均不相似,证明Sb并没有取代Zn或Fe的任何位置,表明在铁氧磁体吸附Sb的过程中,仅发生单纯的物理性吸附,此与动力学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磁体 锑吸附 锑的K-edge近边缘结构 氧的K—edge近边缘结构 延伸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