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财权分配与地方治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纯艳 陈菡旖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86,共5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古今一律,如何通过调整财政体制,更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是历朝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下,财政制度设计实现目标,一是财政中央集权;二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但不同时期实现财政中央集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古今一律,如何通过调整财政体制,更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是历朝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下,财政制度设计实现目标,一是财政中央集权;二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但不同时期实现财政中央集权、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方式不尽一致。北宋前期实行总量分成的财权分配体制,王安石变法逐步实行税权分配的财权分配体制,南宋实行财权分配的基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权分配 财政体制 北宋前期 中央集权制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王安石变法 履行职能 税权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整体性”的确认与呈现——读《清水江研究丛书》第一辑及其他
2
作者 钱杭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1-20,153,共21页
《清水江研究丛书》第一辑专著5种,从区域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两个方面,对黔东南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区域社会、运作机制、经济类型和现当代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为了探索论证和准确呈现... 《清水江研究丛书》第一辑专著5种,从区域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两个方面,对黔东南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区域社会、运作机制、经济类型和现当代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为了探索论证和准确呈现丛书主编张应强教授关于清水江“整体性及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预设”,有必要结合各位作者的学术初衷和走过的道路,思考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在方法和目标上与历史学存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研究 整体性确认 历史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所见荫补拟官文书类型再考释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4,共9页
本文重新考察了《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第49页《政和八年张动等奏状》的文书类型。从文书性质和文书格式两方面来看,这件文书的类型不是过去学界判定的奏状,而应该是尚书省下发给赵德诚的奏授告身的抄件(残页)。以此研究为基础,本文还... 本文重新考察了《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第49页《政和八年张动等奏状》的文书类型。从文书性质和文书格式两方面来看,这件文书的类型不是过去学界判定的奏状,而应该是尚书省下发给赵德诚的奏授告身的抄件(残页)。以此研究为基础,本文还考察了北宋元丰改制后中央行政机构中奏抄公文行用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 奏抄 奏授告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礼制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汤勤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6,共14页
礼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际交往的规范与准则。礼制则是由权力机构颁布的各种交往的有关规范与准则。中华传统礼制发展有自己独特规律,它与王朝兴衰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按照中国古代史的断代史方式来对中华传统礼制进... 礼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际交往的规范与准则。礼制则是由权力机构颁布的各种交往的有关规范与准则。中华传统礼制发展有自己独特规律,它与王朝兴衰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按照中国古代史的断代史方式来对中华传统礼制进行分期,不符合中华传统礼制的发展规律。中华传统礼制变迁受到经济发展、疆域盈缩、民族关系等客观因素的重要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仍是政治因素,即统治集团主观意愿--尽管它受到客观因素制约--决定着礼制是否需要变革,当然礼学理论也对礼制变迁有着相当的影响。中华传统礼制在先秦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海岱龙山、红山、良渚诸种文化类型之前为前礼制时期;海岱龙山、红山、良渚诸种文化类型为代表的王国礼制时期;夏王朝到秦统一之前则属于王权礼制时期;各时期又有若干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礼制 分期 前礼制时期 王国礼制时期 王权礼制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江南的八旗驻防与地方应对——以杭州满营建设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清军入主中原后,在重要城镇圈建满营,作为王朝统治的武力基石。驻防八旗希望占据繁华地带,尽可能扩大满营面积,官绅百姓则希望减少圈占民房,降低满营建设对地方社会的损害。在杭州,驻防八旗全面占据上风,将繁华的城西圈为满营,又有筑墙... 清军入主中原后,在重要城镇圈建满营,作为王朝统治的武力基石。驻防八旗希望占据繁华地带,尽可能扩大满营面积,官绅百姓则希望减少圈占民房,降低满营建设对地方社会的损害。在杭州,驻防八旗全面占据上风,将繁华的城西圈为满营,又有筑墙、扩建等工程,其间大量圈占民房、驱赶百姓,严重损害了地方利益。地方官与士绅百姓都试图限制满营的建设与扩建,但八旗官兵颇为强势,且得到朝廷的支持,官绅百姓难以与之对抗,被迫寻求妥协办法。由地方官府主导、士绅执行、百姓参与的捐资建房,成为杭州应对满营扩建,保护地方利益的最现实方法。苏州、镇江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官方主导、绅民出资,以金钱换空间,是清初江南地方社会应对驻防八旗索求营房的普遍选择,尽管只是止损之举,但这种方法保障了地方秩序的稳定,渡过了军民关系紧张的鼎革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防八旗 圈房 满营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一无二:唐代嫡子仅指嫡长子
6
作者 刘永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48,共1页
《旧唐书·房玄龄传》载房玄龄谓隋文帝“混诸嫡庶,使相倾夺”,《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起兵誓词谓隋文帝“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贞观政要·杜谗佞》中唐太宗有“隋文既混淆嫡庶”之语,皆指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为“混淆... 《旧唐书·房玄龄传》载房玄龄谓隋文帝“混诸嫡庶,使相倾夺”,《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起兵誓词谓隋文帝“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贞观政要·杜谗佞》中唐太宗有“隋文既混淆嫡庶”之语,皆指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为“混淆嫡庶”。杨勇、杨广皆为独孤皇后所生。可见在时人的观念中嫡妻所生其他之子,相对于嫡长子亦称庶。此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子 唐代 隋文帝 贞观政要 人的观念 房玄龄 嫡庶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