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伦理思想的世界意义——施韦泽的中国伦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8,共7页
施韦泽不仅是20世纪西方世界一个在文化和道德意义上的伟大人物,而且基于其实现西方文化再生的目标,对中国思想、特别是中国伦理也进行了独特和系统的研究:提炼了欧洲接触中国思想的进程,给予中国伦理以最高的评价,对中国文化的复兴充... 施韦泽不仅是20世纪西方世界一个在文化和道德意义上的伟大人物,而且基于其实现西方文化再生的目标,对中国思想、特别是中国伦理也进行了独特和系统的研究:提炼了欧洲接触中国思想的进程,给予中国伦理以最高的评价,对中国文化的复兴充满了期待。在21世纪初中华文化呈现复兴曙光的关键时刻,充分了解和深入探讨施韦泽关于"中国思想的世界意义"的观念,对于中国学界提高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性,将提供有益的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韦泽 中国伦理 世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蔡元培政治思想简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志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3,253-257,共15页
蔡元培的一生历经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社会思潮,而这些社会思潮可以囊括在进化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下加以讨论。民族主义构成了蔡元培的思想底色,它又与进化论、民权主义、中和主义、世界主义相连。蔡元培在义务重于权... 蔡元培的一生历经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社会思潮,而这些社会思潮可以囊括在进化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下加以讨论。民族主义构成了蔡元培的思想底色,它又与进化论、民权主义、中和主义、世界主义相连。蔡元培在义务重于权利的格局下讨论民权(自由权),以一种中和主义的方式建构自由,在高扬个性主义的同时又处处不忘群体的自由,凸现了与民族主义的联系,使得其自由主义思想处于某种紧张之中。同时,蔡元培对共产主义的平等内涵十分倾心,但是,共产主义可能颠覆民族主义的倾向触犯了蔡元培民族主义的神经,从一个重要的角度促成了他1927年列名"清党"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进化论 自由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国运”思想初探
3
作者 陈泽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2,共7页
所谓"国运",一般指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国运论"则指研究"国运"的思想和理论。梁启超的"中国国运论"主要包括关于国运所以衰落之原因、国运必将振兴之根... 所谓"国运",一般指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国运论"则指研究"国运"的思想和理论。梁启超的"中国国运论"主要包括关于国运所以衰落之原因、国运必将振兴之根据、如何振兴国运之构想三个方面的论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目标,我们有必要自觉地从这一思想遗产中吸取有助于我国未来国运日益昌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 国运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君子论理论内涵的两重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8,共8页
儒学留下的人格历史遗产,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与孔子君子论理论内涵的两重性有着密切关系。文章从君子与小人、圣人的关系、仁对君子人格内在要素的统摄、礼对君子人格外在表现的规定等三方面,考察了孔子君子论理论内涵的两重性。
关键词 孔子 君子 两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家自由主义”三相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志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3,153,共7页
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道家自由主义"之出现,意在用传统道家作为接榫自由主义的文化土壤,由此形成了三种主要论述:第一种是政治自由主义,从道家"无为论"中分析出统治者一方面要缩减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尊重民众的... 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道家自由主义"之出现,意在用传统道家作为接榫自由主义的文化土壤,由此形成了三种主要论述:第一种是政治自由主义,从道家"无为论"中分析出统治者一方面要缩减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尊重民众的政治主体性的结论;第二种将道家的"天道"等同于西方的自然法,从中阐释出自由主义来,此可谓"天道自由主义"。第三种则从道家(主要是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角度试图开出整全性自由主义来。这种论证思路弥补了自由主义退缩为政治自由主义之后在精神世界建设问题上的疲敝。这些论述之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洞见和盲点,关系到"道家自由主义"是否成立的问题,因而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自由主义 政治主体性 天道 整全性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衰落和重建——施韦泽论现代文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泽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施韦泽认为,相对于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时代,19和20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化处于衰落之中,究其原因在于其物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精神发展,即文化的伦理本质丧失了。因此,为在20世纪复兴或重建西方文化,就必须确立能够体现文化的伦理的理性理想... 施韦泽认为,相对于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时代,19和20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化处于衰落之中,究其原因在于其物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精神发展,即文化的伦理本质丧失了。因此,为在20世纪复兴或重建西方文化,就必须确立能够体现文化的伦理的理性理想的世界观,即敬畏生命的世界观。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思考合理的文化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在此,我们也可以从施韦泽的文化理论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伦理 启蒙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梁启超后期人生观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泽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6,共7页
梁启超晚年在对青年学生所作的多次讲演中,发挥了一种"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的人生观,阐发了其综合中西文化精华的人生思想,展现了其"责任心"和"趣味"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的杰出人... 梁启超晚年在对青年学生所作的多次讲演中,发挥了一种"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的人生观,阐发了其综合中西文化精华的人生思想,展现了其"责任心"和"趣味"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的杰出人格,而且也为当时以及后来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确立合理的人生观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不可而为 为而不有 无所为而为 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生主义:章太炎的真如心乌托邦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志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通常认为章太炎的无生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甚至未必正确。章氏的无生主义其实是现代乌托邦的一种表现形态。由于一元论时间观的渗入以及旨在解决现代中国的处境问题,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现代性的色彩。此真... 通常认为章太炎的无生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甚至未必正确。章氏的无生主义其实是现代乌托邦的一种表现形态。由于一元论时间观的渗入以及旨在解决现代中国的处境问题,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现代性的色彩。此真如心乌托邦在章氏独创的真如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它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同时,章氏认为经过民族主义的阶段以及采取心灵修养的方式能够达到此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生主义 乌托邦 章太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