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丽君 鲍勇 +4 位作者 戴红勤 冯晋 孙炜 沈婉婉 王泽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346名(85.9%)听说过中医"治未病",352名(87.3%)能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概念,276名(68.5%)认为实施中医"治未病"有必要,136名(33.7%)对实施中医"治未病"有信心,169名(41.9%)对中医"治未病"实施现状满意。不同职称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及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实施信心、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实施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概念正确理解率及必要性认识均较高,但信心持有率和满意度较低,不同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中医"治未病"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工治未病 医务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 认知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丽君 鲍勇 +4 位作者 戴红勤 冯晋 孙炜 沈婉婉 王泽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3-856,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一般...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和职业价值感评价等,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03份。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03名医务人员中,对职业价值感评价为有、无所谓、无的分别占44.2%(178/403)、24.1%(97/403)、31.7%(128/403)。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及职称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户籍、岗位及专业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及职称对社区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现状较差,年龄、户籍及职称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务人员 职业价值感 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质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丽君 鲍勇 +3 位作者 刘夏 聂欢欢 孙炜 戴红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的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质量。方法利用2014年上海市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质量。定性资料用比例进行描述,定量资料运用均数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别。结果流动人口需住院而... 目的分析上海市的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质量。方法利用2014年上海市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质量。定性资料用比例进行描述,定量资料运用均数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别。结果流动人口需住院而未住院率为14.4%,主要的原因为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占41.5%)与经济困难(占30.2%)。流动人口年住院率为3.9%,主要原因是分娩(66.1%)与疾病(22.0%)。住院者中有142人(占45.2%)没有报销住院费用,主要原因是没有参加保险(44.4%)、需要回老家不方便(16.2%)及政策不允许(14.8%)。61.1%的流动人口在县/区级医院住院。流动人口住院医疗总支出为10 392.0元,其中,自己支付总费用5 764.1元(占55.5%),报销总费用为4 627.9元(占44.5%)。结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不足且利用质量不高。政府卫生部门应统筹发展医疗保障制度,缩小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在制度上尽力保证流动人口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报销结算。建立诚信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参保率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基本医疗服务利用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7
4
作者 朱凡 黄千浪 +3 位作者 高卫益 孙彧 胡翊群 杨伟国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9期21-23,共3页
在回顾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现状,结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发展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在双向转诊、分层就诊方面,都碰到了难以逾... 在回顾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现状,结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发展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在双向转诊、分层就诊方面,都碰到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联合体 医疗资源 纵向整合 分层就医 双向转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丽君 鲍勇 +2 位作者 孙炜 刘夏 戴红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政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发展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政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发展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430名进行调查,具体内容包括"治未病"应开展的服务项目、"治未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影响居民不去"治未病"的因素、定价是否合理、"治未病"机制与内容是否合适、"治未病"服务对象、"治未病"服务范围等。结果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03份,有效回收率为93.7%。社区医务人员认为中医"治未病"应重点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健身/养生/滋补(62.3%,251/403)、健康危险因素干预(55.8%,225/403)及病后康复期的保养(52.1%,210/403)等;认为"治未病"工作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于经济方面(64.0%,258/403)、政策方面(54.3%,219/403)、业务技术方面(52.6%,212/403)等;认为影响居民不去中医"治未病"的因素有服务内容(54.3%,219/403)、技术水平(51.1%,206/403)、设备条件(45.7%,184/403)、支付方式(38.2%,154/403)等;在支付方式上,认为定价合理的占8.4%(13/154);认为"治未病"机制合适的占61.8%(249/403);认为"治未病"内容合适的占60.3%(243/403);认为"治未病"服务对象有健康人(70.0%,282/403)、亚健康人(89.8%,362/403)、亚临床人(66.3%,267/403)、患者(48.4%,195/484);认为"治未病"服务范围有预防(87.8%,354/403)、保健养生(76.7%,309/403)、康复(61.0%,246/403)、医疗(60.8%,245/403);认为中医"治未病"信息化现状与居民需求脱节的占65.8%(265/403);认为被调查单位在拓展服务人群方面采取的措施得力的占73.9%(298/403);认为"治未病"项目应该纳入医保的占50.2%(202/403);认为实施上下联动时机成熟的占45.9%(185/403);认为与社会资本结合开展"治未病"服务有必要的占79.9%(322/403)。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政策的认知度较高,并认为国家需要在经济和政策两方面大力扶持中医"治未病"工程发展,"治未病"工作重点应是开发出群众需要的项目、完善实施流程、健全项目实施保障体系,并要加强岗位培训、完善设备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与互联网及移动网络优势,进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拓展市场覆盖面,降低医疗费用,提供满意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治未病” 政府政策 医务人员 认知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现况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鲍勇 郭丽君 +2 位作者 刘夏 孙炜 戴红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了解社区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现况,并探讨其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430名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03份,有效回收率为93.7%。... 目的了解社区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现况,并探讨其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430名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03份,有效回收率为93.7%。社区医务人员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21/282),中西医岗位医生比为1∶3.8(78/296),月收入2 000-7 999元占95.6%(385/403)。不同年龄、学历的社区医务人员性别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年龄段女性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不同性别、职称、职业的社区医务人员年龄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公共卫生(29.5%,18/61)、中医全科(18.2%,12/66)及中西医结合(16.7%,2/12)人员中20-岁所占比例较高,西医全科(51.0%,98/192)和中医全科(45.4%,30/66)人员中30-岁所占比例位居前两位,中西医结合(33.3%,4/12)及公共卫生(24.6%,15/61)人员中40-岁所占比例较高,中西医结合(41.7%,5/12)及西医其他(40.7%,22/54)人员中50-岁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岗位的社区医务人员学历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西医岗位人员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较高(66.6%,197/296),中医岗位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高(16.7%,13/78)。不同年龄、学历、岗位、职称、月收入的社区医务人员婚姻状况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月收入2 000-元人员中未婚(21.8%,12/55)、离异及其他(5.5%,3/55)所占比例较高,6 000-元人员中初婚所占比例最高(91.0%,81/89)。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的社区医务人员月收入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职业类别、婚姻状况的社区医务人员岗位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中西医岗位所占比例最高(88.2%,15/17),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中中医岗位所占比例最高(68.4%,13/19)。不同年龄、岗位的社区医务人员职称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岁人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84.8%,39/46),40-岁(17.0%,15/88)、50-岁(11.2%,10/89)人员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性别的社区医务人员工作年限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人员中工作年限1-5年所占比例较高(52.2%,36/69),而男性人员中工作年限≥6年所比例较高(82.1%,23/28)。不同年龄、职业类别、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治未病"人才是否称职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医全科人员中认为称职所占比例最高(68.2%,45/66),中西医结合人员中认为不称职所占比例最高(58.3%,7/12)。结论各类别人力资源配备比例还没有达到理想状况,需进行结构和层次的调整。在开展社区中医药岗位培训时,男性、中年人员、专科学历者、中西医结合人员及西医人员是主要培训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方式、手段,切实提高社区"治未病"人才队伍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治未病” 人才结构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35
7
作者 沈婉婉 鲍勇 +2 位作者 郭丽君 戴红勤 聂欢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500名社区...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5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55.5%(256/461)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14.8%(68/461)听说过但不了解,29.7%(137/461)没听说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主要有广播或电视(45.7%,148/324)、社区宣传(31.2%,101/324)、中医院(27.2%,88/324)。社区居民认为最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8%,271/461)和中医医院(44.9%,207/461),影响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34.5%,159/461)和服务内容(26.5%,122/461)。64.7%(29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同时95.0%(43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2%(342/46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将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推进"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加大政府投入,推进"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治未病” 社区居民 认知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全科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昱东 李文昌 +2 位作者 陈玲 龚幼龙 邵红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37-1840,共4页
目的建立糖尿病全科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评估使用效果。方法基于专家组论证的全科病历书写规范,结合糖尿病防治指南,建立糖尿病全科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选择2012年1月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10... 目的建立糖尿病全科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评估使用效果。方法基于专家组论证的全科病历书写规范,结合糖尿病防治指南,建立糖尿病全科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选择2012年1月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门诊病历组104例,全科医生沿用手工书写传统病历;全科电子病历组106例,全科医师使用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书写电子病历。观察基线及12个月后病史质量指标、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血糖控制指标、满意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病史质量指标、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血糖控制指标、满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全科电子病历组与传统门诊病历组比较,病史质量指标(完整病史率、合格病史率)、医疗服务质量指标(患者人均接诊时间、医生对病情和药物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率、及时就诊率、血糖监测及时率、处方合格率、健康宣教率)、血糖控制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医院管理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全科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有助于提高全科医生门诊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这一慢性病的良好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案系统 计算机化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