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增强碳纤维织物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任毅 景鹏展 +4 位作者 孙宝忠 周剑锋 朱姝 胡益男 余木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偶联剂对碳纤维织物(CF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CFF与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APP含量的CFF/PP复合材料层合板。扫描电镜观察断裂形貌发现,随着MAPP...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偶联剂对碳纤维织物(CF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CFF与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APP含量的CFF/PP复合材料层合板。扫描电镜观察断裂形貌发现,随着MAPP的加入,断口拔出的CFF中PP基体覆盖较多,CFF/PP界面脱黏较少。随着MAPP添加量的增加,界面黏结力得到改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冲击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显著提高2~10倍。当MAPP质量分数超过10%~15%后,力学性能趋于平稳然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织物 力学性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型聚芳醚酮与硅烷偶联剂协同改性CF/PPS复合材料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乐 陈正国 +5 位作者 杨青 刁春霞 陆承志 王少飞 刘勇 张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8,共8页
本文使用不同浓度的KH570溶液和0.5wt%的PEK-C溶液依次对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并通过模压成型制备了CF/PPS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表征改性后的CF/PPS复合... 本文使用不同浓度的KH570溶液和0.5wt%的PEK-C溶液依次对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并通过模压成型制备了CF/PPS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表征改性后的CF/PPS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使用2wt%的KH570溶液和0.5wt%的PEK-C溶液依次处理碳纤维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弯曲性能大幅提升,相较于未经改性处理的CF/PPS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由709 MPa提高至953 MPa,提升约34.4%,ILSS则由23.8 MPa提高至53.3 MPa,提升约1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K-C KH570 界面性能 CF/PPS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酰胺水性上浆剂改善CF/PA6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3
作者 王少飞 薛康昊 +6 位作者 范琳 杨青 吕玥蒽 丁小马 赵乐 张辉 刘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2,29,共7页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聚酰胺6(CF/PA6)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共聚酰胺水性上浆剂作为表面改性剂,通过真空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出CF/PA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万能试验机等表征CF及CF/PA6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元素变化以...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聚酰胺6(CF/PA6)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共聚酰胺水性上浆剂作为表面改性剂,通过真空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出CF/PA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万能试验机等表征CF及CF/PA6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元素变化以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上浆处理使共聚酰胺成功接入了碳纤维表面,提高了碳纤维与PA6之间的结合能力。当共聚酰胺水性上浆剂浓度为0.5%时,CF/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044.5 MPa与70.6 MPa,与未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了64.4%与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酰胺6 碳纤维上浆剂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复合纺丝孔道内流动组分的界面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壑 王建宁 +3 位作者 张东剑 甘学辉 张玉梅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并列复合双组分纤维的界面变形与偏移导致纤维性能不稳定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6(PA6)聚合物熔体在双组分纺丝孔道内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不同条件下并列复合流动熔体的界面变... 针对并列复合双组分纤维的界面变形与偏移导致纤维性能不稳定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6(PA6)聚合物熔体在双组分纺丝孔道内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不同条件下并列复合流动熔体的界面变化,并分析了熔体黏度、入口流量和流动长度对界面位置与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并列复合纤维的界面变形及偏移在孔道内就已发生,低黏度组分趋向于包裹高黏度组分,熔体沿流动方向的界面变化在较短距离内趋于稳定;熔体黏度比增大,界面向低黏度组分偏移且界面曲率增大;入口流量的不同会引起熔体界面的偏移,偏移量随流量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复合纺丝 熔体界面分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酰胺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条件对掺杂短绒剪切增稠胶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吴风帆 马颜雪 +2 位作者 谭宇豪 李毓陵 崔运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40-344,共5页
剪切增稠胶(STG)是新型的柔性功能材料,在外界应力作用下自身能够增稠变韧,展现出抗低速冲击的防护潜力。掺杂短绒是提升STG动态力学性能的一项有效手段。为了深度提升该掺杂短绒STG的动态力学性能,重点探究STG制备过程中搅拌转速和混... 剪切增稠胶(STG)是新型的柔性功能材料,在外界应力作用下自身能够增稠变韧,展现出抗低速冲击的防护潜力。掺杂短绒是提升STG动态力学性能的一项有效手段。为了深度提升该掺杂短绒STG的动态力学性能,重点探究STG制备过程中搅拌转速和混合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测试所制备的STG样品在不同剪切频率下的动态模量,发现搅拌转速更影响掺杂短绒STG的动态力学性能,试验范围内提高搅拌转速更能增强动态力学性能。此外,发现搅拌转速为825r/min、混合温度为60℃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STG损耗因子最小,说明其动态力学性能最优。通过优选掺杂短绒STG的制备工艺条件,提升了STG的动态力学性能,以促进其在柔性防护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胶 短绒 搅拌转速 混合温度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去噪的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处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谈渊 甘学辉 +2 位作者 张东剑 刘香玉 廖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为了降低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中噪声产生的影响,采用基于改进小波去噪算法的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处理方法,将尺度引入阈值函数,确立新的评价指标用于选择最优分解层数,从而来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并利用改进的算法处理振动信号,进行了仿... 为了降低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中噪声产生的影响,采用基于改进小波去噪算法的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处理方法,将尺度引入阈值函数,确立新的评价指标用于选择最优分解层数,从而来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并利用改进的算法处理振动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处理前后的振动数据。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处理仿真信号的信噪比比原有算法提升19.4%;实验测得音叉振动频率为515Hz,与实际音叉频率基本吻合。这一结果对降低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中噪声的影响、获取振动状态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信号处理 小波阈值去噪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