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康复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徐海琴 陈文积 +2 位作者 仇丽雯 杨莉 韩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2期30-31,37,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3例老年COPD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护理,采用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3例老年COPD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护理,采用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生活满意指数(the life satisfactionindex A,LSI A)两个量表,对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进行测评。结果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得分明显低于康复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活满意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护理可进一步改善住院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质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边珊珊 傅奕 付小利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32期102-103,10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选取2015年3—10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有自备药的患者50例为改善前组,共调查1 780次。2015年11月—2016年6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漏服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选取2015年3—10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有自备药的患者50例为改善前组,共调查1 780次。2015年11月—2016年6月入住静安老年医院老年康复科的患者48例为改善后组,共调查1 700次。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在口服自备药中产生漏服现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有形成果,改善前组的自备口服药漏服率为5.00%,改善后组的自备口服药漏服率为1.53%,改善后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口服自备药的漏服率,且明显低于改善前组。无形成果,提升了圈员QCC手法运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口服自备药的漏服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了自备药管理流程,保证了自备药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老年住院患者 口服自备药 漏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MG能量高斯分布特性提取动作信号的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瑞辉 范志坚 +2 位作者 赵翠莲 罗林辉 王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对于采集到的连续动作肌电信号,首先要进行动作信号的分割和提取,该文针对肌电能量阈值需要反复人工试验才能设置的问题,从sEMG信号能量高斯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连续重复动作的数学模型,进而根据高斯分布的区间规律设定能量阈值,结合能... 对于采集到的连续动作肌电信号,首先要进行动作信号的分割和提取,该文针对肌电能量阈值需要反复人工试验才能设置的问题,从sEMG信号能量高斯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连续重复动作的数学模型,进而根据高斯分布的区间规律设定能量阈值,结合能量比较的方法实现了动作信号的有效分割和提取。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连续重复动作的有效分割,并且与信号手工分段的结果相比,达到了较高的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动作提取 高斯分布 能量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指导语的制订及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章惠英 陈蓄 +3 位作者 章雅青 王凯 何雯 卿阳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80-83,87,共5页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采取循证联合专家评定法制订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想象指导语,录制成普通话、沪语2种音频;将41例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21例)和B组(20例)。A组于第...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采取循证联合专家评定法制订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想象指导语,录制成普通话、沪语2种音频;将41例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21例)和B组(20例)。A组于第1阶段(1~3周)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训练,第2阶段(4~5周)休息,第3阶段(6~8周)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第1阶段行常规康复训练,第2阶段休息,第3阶段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训练。结果两组训练第3、5、8周末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时间及交互效应均P〈0.01);其中A组训练3周末MBI、FTHUE-HK评分显著高于B组,B组训练8周末FMA、FTHUE—HK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患者手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优,但效果维持时间偏短,需坚持长期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训练 指导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因素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杜井波 任蕾 李庆云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0期1796-1797,共2页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康复 病人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顺军 王帆 +3 位作者 何国霞 孙鑫昊 刘杰 王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4期41-44,共4页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局部疼痛和腕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策略。体外冲击波是近年运用于该病的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具有非入侵、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局部疼痛和腕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策略。体外冲击波是近年运用于该病的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具有非入侵、操作简便、安全廉价等诸多优势,目前正逐步运用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本文就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机制,体外冲击波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