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医疗、护理及养老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瑜 艾贺玲 +5 位作者 罗维 陈琦 彭德荣 陶海琦 胡敏 刘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74-237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及养老服务的利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满足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静安区14个街道中选取老式住宅较为密集的临汾路街道、彭浦新村街...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及养老服务的利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满足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静安区14个街道中选取老式住宅较为密集的临汾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彭浦镇街道为样本区;再按照1∶1∶1的比例在3个街道内随机抽取居住在老式无电梯楼房3层及以上楼层、年龄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高龄悬空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高龄悬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过去1个月内对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的利用情况。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224例高龄悬空老年人中,71.9%(161/224)的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医疗服务;使用医疗服务方式为门诊者占72.7%(117/161);使用医疗服务项目为用药、拿药服务者占98.1%(158/161);医疗服务中的困难为下楼困难者占77.6%(125/161)。60.3%(135/224)的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由家人和亲属提供者占68.1%(92/135),认为护理服务经济压力大者占40.0%(54/135)。25.4%(57/224)的老年人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养老服务。以市场化家政、送餐方式使用养老服务者占39.6%(21/53)。突发情况发生时,准备以自己本人电话方式应对者占52.3%(104/199)。结论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利用率较高,养老服务利用率较低。目前存在部分高龄悬空老年人独居居住安排不合理,护理服务经济压力大、护理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利用不足,紧急情况应对准备不足等问题。建议完善高龄悬空老年人医疗、护理、养老服务提供,建立紧急应对处置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高龄悬空老年人 医疗服务 护理服务 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预防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春琴 薄海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29-1733,共5页
背景据文献报道47%的社区脑卒中患者有超过1次的跌倒,跌倒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此,加强社区脑卒中防跌倒管理已迫在眉睫。目的探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在彭浦新村街道... 背景据文献报道47%的社区脑卒中患者有超过1次的跌倒,跌倒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此,加强社区脑卒中防跌倒管理已迫在眉睫。目的探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在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16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防跌倒干预,干预时间1年。比较首次、第6个月、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及2016年与2017年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首次、第6个月、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第6个月、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均高于首次入户时,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均高于第6个月入户随访时(P<0.05)。2017年研究对象跌倒发生率为14.9%(24/161),低于2016年的32.5%(53/163)(χ^2=13.86,P<0.01)。结论运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减少跌倒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跌倒 家庭医生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骨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童正一 王国栋 +13 位作者 许金海 叶洁 闵鸿祥 夏烨 沈琪幸 梅一南 方娅贝 王生宝 范春兰 王轶 董毅 王拥军 莫文 施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n=109)和对照组(n=75),试验组给予密骨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疗程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n=109)和对照组(n=75),试验组给予密骨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疗程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时行骨代谢、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并记录VAS与SF-36评分,观察受试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①12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腰椎BMD分别增加3.70%和4.1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BMD分别下降0.89%和17.02%,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②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PTH分别增加44.29%和72.03%,25(OH)D分别下降11.83%和9.29%,β-CTX分别下降32.25%和20.0%,PINP分别下降36.70%和58.95%,BGP分别下降22.82%和27.24%,ALP分别下降20.43%和25.9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腰痛VAS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12个月后试验组SF-36PCS及MC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密骨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降低骨转换速度,同时还可以促进成骨,提升腰部骨密度,保持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流失,降低患者躯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未出现不良反应与肝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密骨颗粒 阿仑膦酸钠维D3片 实用性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研究密骨颗粒治疗骨量减少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金海 王国栋 +13 位作者 叶洁 马传凤 夏烨 沈琪幸 闵鸿祥 梅一南 方娅贝 王生宝 范春兰 王轶 董毅 王拥军 莫文 施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36-2442,共7页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治疗骨量减少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家分中心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密骨颗粒,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疗程为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12月时行骨代谢、骨密度、血常规、肝肾...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治疗骨量减少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家分中心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密骨颗粒,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疗程为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12月时行骨代谢、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并记录VAS与SF-36评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无变化;试验组髋部BMD在治疗12月时优于对照组(P <0.05)。②两组患者骨代谢比较,PTH、β-CTX、BGP、S-C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治疗6、12月均有下降(P <0.05);PINP试验组无变化,对照组在治疗后6、12月均有下降(P <0.05);ALP两组治疗前后均无变化(P>0.05);试验组S-P在治疗后12月时升高(P <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6、9、12月腰痛VAS评分均下降(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在治疗9、12月后患者的SF-36PCS及MC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密骨颗粒可以增加髋骨骨量,减少骨量丢失,降低患者躯体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减少 健腰密骨颗粒 实用性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徐卫刚 彭德荣 +2 位作者 陈晨 孙朝珺 杜孝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516-3522,共7页
背景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患者临床照护结局和治疗效果的最佳方式,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层面冠心病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且针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了解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 背景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患者临床照护结局和治疗效果的最佳方式,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层面冠心病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且针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了解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4—6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电子健康档案内抽取冠心病患者248例。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以HPLPⅡ得分评价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HPLPⅡ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48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患者的平均HPLPⅡ得分为(110.9±19.0)分,被评价为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差21例(8.9%)、一般172例(72.9%)、良好43例(18.2%)。患者的平均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分别为(14.0±3.2)、(6.0±1.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得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是患者HPLPⅡ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处于较低水平,已婚、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少、冠心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健康促进 自我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自我效能 健康知识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7
6
作者 彭德荣 崔明 +5 位作者 孙小婷 孔斌 陈晨 傅颂华 徐卫刚 王其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03-2007,共5页
“互联网+”是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健康”是点和面的关系,互联网医院的属性是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的复诊“续药”是互联网医院的重要功能,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来说,互联网医院的... “互联网+”是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健康”是点和面的关系,互联网医院的属性是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的复诊“续药”是互联网医院的重要功能,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来说,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适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除了方便慢性病患者的复诊续药,“互联网医院”作为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及传统医疗业务的深度融合,将是大健康领域的新生态和医疗服务领域新业态。本文从顶层设计、技术架构、业务模型、线下药品的配送和电子票据等方面,介绍国内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医院 大健康 移动医疗 远程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打鼾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评估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元欣 彭德荣 +2 位作者 张琳 刘海英 谭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5,共6页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打鼾作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相关健康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特征指标,然而目前针对打鼾与ASCVD之间...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打鼾作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相关健康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特征指标,然而目前针对打鼾与ASCVD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仍需要对该因素进行识别,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打鼾频率和ASCVD 10年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于2018—2021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收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打鼾频率:每周打鼾1~2次为轻度打鼾,每周打鼾3~4次为中度打鼾,每周打鼾5~7次的为重度打鼾;按ASCVD 10年发病风险<5%、5%~<10%、≥10%分别定义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打鼾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及ASCVD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898名居民参与了本研究,剔除对个人打鼾情况不清楚的1079名,共计9819名居民被纳入研究。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组5930名,中危组1804名,高危组2085名。在总人群中,模型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打鼾相比,中度打鼾及重度打鼾均是ASCVD10年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调整了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了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学历因素,结果显示打鼾频率上升会引起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上升。进一步将总人群按照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后,与不打鼾组相比,重度打鼾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相关(P<0.05),且男性重度打鼾的风险大于女性,但轻度打鼾及中度打鼾与ASCVD风险不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打鼾与ASCVD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与不打鼾组相比,重度打鼾是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中度打鼾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轻度打鼾则与ASCVD风险因素无关。结论打鼾频率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及风险因素具有相关性,且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打鼾人群,应将轻度及中度打鼾人群作为早期干预的重点人群,促进ASCVD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打鼾 中老年人 LOGISTIC模型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的潜在影响:创伤后成长不同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十 陈晨 +4 位作者 喻梦珠 金长琴 何淦 楚翘 何亚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89-2094,共6页
背景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首位的癌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尽管现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尚待阐明。目的 探讨步行活动与乳腺癌患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 背景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首位的癌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尽管现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尚待阐明。目的 探讨步行活动与乳腺癌患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并探索创伤后成长不同维度在其中的潜在中介效应。方法 2019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在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管理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招募256例患者,其中235例完成问卷填答,应答率为91.8%。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长问卷(IPAQ-long)中文版评估步行活动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简版(PTGI-SF)评价患者创伤后成长程度;采用20条目正负情绪量表(PANAS)评估患者情绪健康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创伤后成长不同维度在步行活动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中的个人力量维度进而促进乳腺癌患者的积极情绪,间接效应值为0.07[95%CI(0.02,0.13)];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的生命欣赏维度进而降低消极情绪,效应值为-0.13[95%CI(-0.21,-0.05)]。中介作用模型结果显示,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个人力量维度(β=0.21,P<0.01)进而促进积极情绪(β=0.34,P<0.01);此外,步行活动通过促进创伤后成长的生命欣赏维度(β=0.35,P<0.01)进而降低消极情绪(β=-0.37,P<0.01)。结论 创伤后成长在步行活动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癌症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工作,在未来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中,医师应重点将步行活动作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方式之一。同时,建议将运动干预与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干预相结合,以提升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身体活动 情绪健康 创伤后成长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徐卫刚 彭德荣 +3 位作者 陈晨 孙朝珺 薄海艳 方娅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455-3460,共6页
背景在分级诊疗背景下,作为典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的防治除需要专科先进的介入干预外,社区层面的持续性规范化管理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全专联合、闭环管理的团队协同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目的构建家庭医生冠心... 背景在分级诊疗背景下,作为典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的防治除需要专科先进的介入干预外,社区层面的持续性规范化管理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全专联合、闭环管理的团队协同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目的构建家庭医生冠心病综合管理团队,评价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电子健康档案内抽取冠心病患者2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2)和研究组(n=114)。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和管理,研究组由家庭医生团队进行闭环路径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2年后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以及2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PLPⅡ、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PLPⅡ、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内,研究组的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2/114)比8.2%(10/122),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MACEs的风险约为研究组的5倍〔95%CI(1.071,23.337)〕。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通过闭环路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知识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家庭医生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 闭环管理路径 全专联合 自我管理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