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功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海鹏 王友 +1 位作者 容可 钟砚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内侧副韧带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膝关节韧带用金属丝标记,止点采用钻孔标记,行CT扫描,应用Mimics、Geomagic和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5个不同的... 目的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内侧副韧带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膝关节韧带用金属丝标记,止点采用钻孔标记,行CT扫描,应用Mimics、Geomagic和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5个不同的屈曲角度下模拟膝关节的前后平移、外翻和内外旋运动。结果膝关节在屈曲0°、30°6、0°、90°和120°时,MCL的应力为4.84、3.55、2.17、1.26和0 MPa;膝关节在5个角度下向前平移时,MCL的应力为7.22、5.78、4.07、2.84和1.4 MPa;向后平移时,应力为8.14、6.454、.19、2.92和1.6 MPa;内旋时,应力为6.815、.233、.292、.25和0.97 MPa;外旋时,应力为6.285、.003、.342、.21和0.82 MPa;外翻时,应力为11.00、9.55、7.25、5.94和3.11 MPa。结论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前后移、外翻和内外旋各动作,可以有效地分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 有限元分析 CT扫描 应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高浓度氢气促进小鼠脊髓钳夹损伤功能恢复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峥嵘 陈晓 +6 位作者 张荣佳 曹烈虎 张军 周启荣 翁蔚宗 纪方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研究呼吸高浓度氢气对小鼠脊髓钳夹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氢气治疗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组和氢气治疗组建立脊髓钳夹伤小鼠模型,氢气治疗组加以呼吸66.7%氢气持续3d... 目的研究呼吸高浓度氢气对小鼠脊髓钳夹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氢气治疗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组和氢气治疗组建立脊髓钳夹伤小鼠模型,氢气治疗组加以呼吸66.7%氢气持续3d、每天4次的方案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采用BMS评分、BBB评分及足迹分析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期为1周。于损伤后第7天麻醉小鼠并取脊髓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病理切片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果与脊髓损伤组相比,氢气治疗组小鼠脊髓钳夹伤后的BMS评分、BBB评分均升高(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小鼠足迹分析结果和脊髓损伤区的组织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呼吸高浓度氢气能够促进小鼠脊髓钳夹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及脊髓再生功能的恢复,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的辅助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抗氧化剂 足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6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少丹 徐菁 +6 位作者 颜家骅 顾峥嵘 王海鹏 李伟 徐洪亮 黄骏 罗金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3-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65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201例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另452例患者在前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6个月...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65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201例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另452例患者在前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月、6月、1年门诊摄片随访影像学情况。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治疗1年后出现内固定物松动8例,内固定物切割5例,假体松动6例,再骨折3例。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未出现以上病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在手术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同时,术后配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 髋部骨折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904例
4
作者 刘云吉 包祖良 蒋米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6-477,共2页
目的评估“V”型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方法回顾 1 96 0~ 1 996年应用“V”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 90 4例总结。 结果术中无死亡 ,无伤口感染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6例(0 .6 2 % ) ,死亡原因主要为心... 目的评估“V”型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方法回顾 1 96 0~ 1 996年应用“V”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 90 4例总结。 结果术中无死亡 ,无伤口感染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6例(0 .6 2 % ) ,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患。随访 6 0 8例 ,平均随访时间 1 6 .3年 ,疗效满意。 结论“V”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V髓内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空间曲线长度的三维动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容可 王海鹏 +5 位作者 王友 殷潇凡 杨东 陈炯 夏庆泉 谷辉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和移植物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具无病理改变的膝关节节段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精确解剖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束在股骨与胫骨附着点,然后分... 目的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和移植物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具无病理改变的膝关节节段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精确解剖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束在股骨与胫骨附着点,然后分别于膝关节在0°、30°、60°、90°、120°进行CT扫描,应用Mimics及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包含交叉韧带附着点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应用ANSYS及CATIA软件确立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附着部及功能束各平行切面的中心点,连接各中心点的长度,拟合得到以上5个角度各功能束中心点之间的曲线距离,即韧带的真实长度。结果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前内侧束(anteriormedialbundle,AMB)在0°-9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增大,到120°时距离稍有减小;其后外侧束(posteriorlateralbundle,PLB)在0°-9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减小,到120。时距离稍有增加。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的前外侧束(anteriorlateralbundle,ALB)和后内侧束(posteriormedialbundle,PMB)在0°-12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增大。交叉韧带各功能束的长度变化在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的屈曲过程中,ACL双束之间起到交互作用,而PCL双束之间起到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的有限元模型,更能真实反映交叉韧带的实际长度,为研究交叉韧带各功能束在运动中的真实长度变化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功能束 曲线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