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序列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朱珍 邵肖梅 +3 位作者 帕米尔 钱镔 汤伟军 梁宗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同时进行常规MRI和SWI扫描。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统计常规MRI和SWI检测的出血部位、出血...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同时进行常规MRI和SWI扫描。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统计常规MRI和SWI检测的出血部位、出血病灶数目和出血面积的差别。结果 596例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进入分析。1常规MRI检出颅内出血117例(19.6%),早产儿组72例(61.5%);SWI检出颅内出血134例(22.5%),早产儿组81例(60.4%),包括生发基质出血40例(早产儿33例,足月儿7例),侧脑室出血68例(早产儿54例,足月儿14例),脉络丛出血30例(早产儿18例,足月儿12例),第三脑室出血6例(早产儿),中脑导水管出血3例(早产儿),第四脑室出血27例(早产儿23例,足月儿4例),大脑实质出血22例(早产儿14例,足月儿8例),小脑出血20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9例),脑干出血1例(足月儿),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6例),硬膜下出血36例(早产儿17例,足月儿19例),硬膜外出血2例(足月儿)。2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6个部位)中,除了中脑导水管出血外,其他5个部位的出血病灶检出数目SWI均大于常规MRI(P均<0.05)。SW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数目大于常规MRI(P<0.05);对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检出数目上,SWI和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WI序列81例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主要为生发基质出血(44个)、侧脑室出血(90个)和脉络丛出血(26个);53例足月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以侧脑室出血(23个)和脉络丛出血(18个)多见。498例在SWI和常规MR同时显示出血的病例,颅内出血(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大脑和小脑实质出血)面积(cm2)SWI均大于常规MRI的T2WI序列,(0.69±0.63)vs(0.49±0.48),P<0.001。结论 SWI较常规MRI在检出新生儿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率、病灶数目和出血面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常规MRI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脑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钟俊远 刘晓玉 +1 位作者 彭吉东 梁宗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08例经X线和CT证实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累及颈髓任一平面,而以C4、C5椎体对应平面最多见(63.3%),其中广泛水肿...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08例经X线和CT证实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累及颈髓任一平面,而以C4、C5椎体对应平面最多见(63.3%),其中广泛水肿型51例,出血水肿型19例,局限型38例。此外,24例共计38个椎体骨挫伤;85例183个椎间盘髓核突出,相应平面硬膜囊及脊髓受压,以C4/5、C5/6椎间盘突出多见(85.2%);17例可见前纵韧带增厚及水肿信号;32例可见颈后部软组织水肿信号。结论:MRI不但能够早期发现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并且能够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同时能够发现韧带及肌肉损伤,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和MDCT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珍 梁宗辉 +4 位作者 窦娅芳 周仲文 郝思介 金忱 冯晓源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实性部分在CT上呈渐进性强化,而囊性成分无强化。囊性部分间可有分隔,且分隔有强化。16例瘤内可见斑片样钙化,具有一定特征性。3例SPTP伴有胰管扩张,4例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巨大肿瘤推压周围结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SPTP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DCT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建华 朱珍 梁宗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研究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搜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肿瘤,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35例,脉络丛癌4例。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龄1~60岁,平均19.5岁。所有病例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CT和MRI表现... 目的:研究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搜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肿瘤,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35例,脉络丛癌4例。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龄1~60岁,平均19.5岁。所有病例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CT和MRI表现。结果:脉络丛肿瘤发生于侧脑室26例,9例位于第四脑室,3例位于桥小脑角,1例同时累及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小儿21例,其中2例为脉络丛癌;成人18例,其中2例为脉络丛癌。脉络膜乳头状瘤为良性、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常见肿瘤血管,可见钙化,出血、囊变很少。实质部分CT呈现等或(和)略高密度;MRI T_1WI呈现等或(和)略高或略低信号,T_2WI等或高信号,FLAIR多为高信号,D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实质部分常均匀明显增强。无或有极轻微瘤周水肿,一般无脑组织浸润。可致阻塞或(和)交通性脑积水。脉络丛癌可见脑组织浸润或囊变、出血等改变。结论:脉络丛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结合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脉络丛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肿瘤的定位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叶涛 郝戈斌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维重建的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两次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对肝肾间占位病灶CT定位和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征象。结果: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肾上腺腺瘤7例、肾上腺腺癌2例、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肾细胞肾癌2例、后腹膜来源的间质瘤1例,肿瘤直径在5~15cm不等。使用横断位图像定位诊断正确17例(68%),包括肝脏源性6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5例(60%)。使用横断位结合二维重建图像诊断正确21例(84%),包括肝脏源性8例、肾上腺源性11例、肾脏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8例(72%),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提高。在所有有利于CT定位的征象中,"杯口征"是最直接、最可靠,也是价值最大的定位征象。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薄层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能很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辨别肝肾间占位的来源,明显提高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二维重建 肝肾间占位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QE评价数字X线探测器的成像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厚德 杨燕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1-473,共3页
随着平板型DR成为数字化X线摄影的主流技术以来,量子检测效率(DQE)作为其成像质量的综合表征参数被普遍采用。临床影像专业人员熟悉该参数的技术内涵,有助于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X线摄影 数字化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影像诊断误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涛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MRI与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术前第一诊断误诊的35例脑膜瘤相关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1例同时行CT扫描,MRI与CT表现与... 目的:探讨颅内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MRI与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术前第一诊断误诊的35例脑膜瘤相关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1例同时行CT扫描,MRI与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脑膜瘤误诊为其他肿瘤27例;其他病例误诊为脑膜瘤8例。结论:因组织学结构复杂及一些特殊部位构成了对脑膜瘤误诊的不可避免性;而注重典型MRI特征结合CT征象、仔细阅片及结合病史等,是提高诊断符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对比成像原理的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 被引量:16
8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相位对比成像是伦琴发现X线以来,人们对X线的成像特征、成像过程认识的拓展与深化。本文介绍相位对比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的成像原理、研发简史、成像系统的构成及成像质量等相关技术问题。
关键词 乳腺 X线摄影 相位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述要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厚德 赵泽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76-384,共9页
乳腺X线摄影至今仍为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技术方法。本文以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质控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就乳腺X线摄影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以期在相关工作开展时有所借鉴。由于乳腺X线摄影的精度要求较人体其他部位更... 乳腺X线摄影至今仍为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技术方法。本文以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质控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就乳腺X线摄影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以期在相关工作开展时有所借鉴。由于乳腺X线摄影的精度要求较人体其他部位更高,所以其中部分内容可作一般X线摄影质量管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X线摄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阅读”及专业显示器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59-363,共5页
随着数字化成像设备及PACS的普及,“软阅读”逐渐成为影像诊断的主要技术方式。诊断用专业显示器作为影像诊断作业链的最后环节,其显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软阅读”的相关技术问题及专业显示器的性能、相关技术标... 随着数字化成像设备及PACS的普及,“软阅读”逐渐成为影像诊断的主要技术方式。诊断用专业显示器作为影像诊断作业链的最后环节,其显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软阅读”的相关技术问题及专业显示器的性能、相关技术标准、配置选择、临床应用及日常使用中的维护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在选购、应用、维护时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阅读 专业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级PACS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16-320,共5页
企业级PAC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整个医疗企业范围的影像信息共享,直接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PACS不但能够将影像检查及相关信息发送至临床,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不同临床科室的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影像分析、处理... 企业级PAC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整个医疗企业范围的影像信息共享,直接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PACS不但能够将影像检查及相关信息发送至临床,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不同临床科室的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影像分析、处理、操作和记录工具。本文根据国外企业级PACS建设的发展趋势,介绍了Web影像信息发布系统、心脏科PACS解决方案,以及骨科PACS解决方案等三大成熟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级PACS Web影像信息发布系统 心脏科解决方案 骨科解决方案 全院P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及结肠癌术后的动脉介入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伟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通过腹部动脉介入化疗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探讨预防胃及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腹腔内脏器转移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对2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结肠癌进行了术后的胃肠道动脉化疗和腹腔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 目的: 通过腹部动脉介入化疗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探讨预防胃及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腹腔内脏器转移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对2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结肠癌进行了术后的胃肠道动脉化疗和腹腔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部分病人肝内转移灶缩小或消失; 部分伴腹部淋巴结转移者,CT 复检转移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本法明显提高了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的杀死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尤其是对肝内的转移灶,通过对靶血管的栓塞,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对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腹膜面和切口区域的肿瘤细胞,可直接作用并杀死。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伤害小。能够有效防止腹腔内的复发和腹内脏器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疗法 腹腔化疗 胃癌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MRI技术及成像设备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0-492,共3页
本文就儿科MRI技术及成像设备的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供医学影像学界人士了解相关情况,以有助于拓展临床应用及设备潜在功能的开发。
关键词 儿科 磁共振成像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病变的CT诊断(附37例分析)
14
作者 郝戈斌 杨明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7-547,共1页
前列腺病变的CT诊断(附37例分析)郝戈斌①杨明英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7例,年龄20至86岁,平均64岁,其中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肉瘤1例,良性前列腺肥大24例。检查前2、3天进少渣食物,当天空腹,检查前1.5h至... 前列腺病变的CT诊断(附37例分析)郝戈斌①杨明英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7例,年龄20至86岁,平均64岁,其中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肉瘤1例,良性前列腺肥大24例。检查前2、3天进少渣食物,当天空腹,检查前1.5h至2h口服1%~2%泛影葡胺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变 CT 诊断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出血量估算方法的探讨
15
作者 张葆华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61-61,共1页
急性脑出血出血量估算方法的探讨张葆华,曹厚德急性脑出血可由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引起。临床上起病突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如能早期正确地估算出血量,则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本组资料来源于本院... 急性脑出血出血量估算方法的探讨张葆华,曹厚德急性脑出血可由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引起。临床上起病突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如能早期正确地估算出血量,则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本组资料来源于本院1992年10月~1994年5月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出血量 预后 CT检查 蛛网膜下腔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影象设备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6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大型影象设备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曹厚德现代化医院中,由于CT、MRI、DSA、UFCT(超快速CT)及大容量X线机等的应用,对医院供配电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大型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转,供配电系统正确设计及实施至关重... 大型影象设备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曹厚德现代化医院中,由于CT、MRI、DSA、UFCT(超快速CT)及大容量X线机等的应用,对医院供配电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大型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转,供配电系统正确设计及实施至关重要。一、电源的设计现代化医院一般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影象设备 供电系统 配电系统 医院 电源 缺相保护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成像系统”的成像特性及临床应用主要技术方式
17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电子束成像系统”的成像特性及临床应用主要技术方式曹厚德“电子束成像系统”(EBIS)又名“超快速CT”(UFCT)或“电子束分层摄影”(EBT)。Bovd氏在1983年完成其基本设计后,近年来又进行较大的改进,是目... “电子束成像系统”的成像特性及临床应用主要技术方式曹厚德“电子束成像系统”(EBIS)又名“超快速CT”(UFCT)或“电子束分层摄影”(EBT)。Bovd氏在1983年完成其基本设计后,近年来又进行较大的改进,是目前医学影象诊断装置中成象速度最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成像系统” 成像特性 临床应用 技术方式 医学影象诊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美华 窦娅芳 +1 位作者 梁宗辉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28例,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手术病理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常见,临床上...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28例,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手术病理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常见,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多见,其次是视力障碍和意识丧失。肿瘤体积较大,多见于脑外或髓外、脑内或髓内邻近表面。肿瘤为实质性肿块,大小不一,瘤内成分复杂,常见出血、坏死、囊变等。CT和MRI表现根据肿瘤的成分不同而异,典型者为CT高密度类似出血,MRI呈现T_1WI高信号、T_2WI低信号,FLAIR和DWI亦呈低信号。实质部分常有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囊变/坏死或出血无强化。有轻度至中度瘤周水肿,有时伴有脑组织浸润。MRS呈现肿瘤波谱,但并不典型。结论:颅内黑色素瘤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结合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