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倩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2,共6页
本世纪初,中国的教育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在这场变革中,教材改革成为焦点。目前,我国实施“一标多本”(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多套教材)的政策,已经出版多套英语教材。这是一次重大突破,然而,与此同时,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百... 本世纪初,中国的教育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在这场变革中,教材改革成为焦点。目前,我国实施“一标多本”(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多套教材)的政策,已经出版多套英语教材。这是一次重大突破,然而,与此同时,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百花争艳,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教材 创造性 教材改革 英语教材 教育领域 课程标准 焦点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课堂演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倩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6,30,共9页
演示法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教育家荀况主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强调教学要以“闻”、“见”为基础。1026年,宋代针灸学家王惟德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年后又设计并... 演示法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教育家荀况主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强调教学要以“闻”、“见”为基础。1026年,宋代针灸学家王惟德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年后又设计并主持铸造两具铜人模型,上面的体表刻着针灸穴位名,用于教学和考试。1537年,比利时学者维萨利乌斯在帕多瓦讲学,向学生演示了人体解剖。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用皮制人体模型进行教学演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则曾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算数箱。(王凯旋,1997)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演示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演示方法Ft益多样化,演示内容愈加丰富,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同一个知识点,通过演示法传授给学生,比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更有效。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演示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演示 英语 教学演示 人体模型 演示法 教育家 针灸学 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