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病对颈脊柱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宝兴 戴克戎 王以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本研究采用数字化X线电视分析系统,对26例颈椎病患者下颈椎各节段的活动度进行动态观察,发现颈椎病患者颈脊柱活动度明显小于正常,活动减少主要发生在退变节段。退变节段的活动障碍,可使整个颈脊柱的运动规律和幅度发生变化,导... 本研究采用数字化X线电视分析系统,对26例颈椎病患者下颈椎各节段的活动度进行动态观察,发现颈椎病患者颈脊柱活动度明显小于正常,活动减少主要发生在退变节段。退变节段的活动障碍,可使整个颈脊柱的运动规律和幅度发生变化,导致应力分布紊乱,从而进一步加重退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空间曲线长度的三维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容可 王海鹏 +5 位作者 王友 殷潇凡 杨东 陈炯 夏庆泉 谷辉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和移植物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具无病理改变的膝关节节段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精确解剖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束在股骨与胫骨附着点,然后分... 目的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和移植物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具无病理改变的膝关节节段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精确解剖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束在股骨与胫骨附着点,然后分别于膝关节在0°、30°、60°、90°、120°进行CT扫描,应用Mimics及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包含交叉韧带附着点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应用ANSYS及CATIA软件确立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附着部及功能束各平行切面的中心点,连接各中心点的长度,拟合得到以上5个角度各功能束中心点之间的曲线距离,即韧带的真实长度。结果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前内侧束(anteriormedialbundle,AMB)在0°-9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增大,到120°时距离稍有减小;其后外侧束(posteriorlateralbundle,PLB)在0°-9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减小,到120。时距离稍有增加。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的前外侧束(anteriorlateralbundle,ALB)和后内侧束(posteriormedialbundle,PMB)在0°-12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增大。交叉韧带各功能束的长度变化在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的屈曲过程中,ACL双束之间起到交互作用,而PCL双束之间起到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的有限元模型,更能真实反映交叉韧带的实际长度,为研究交叉韧带各功能束在运动中的真实长度变化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功能束 曲线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容可 李小六 +2 位作者 夏庆泉 吴旭华 陈炯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80-581,共2页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83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两个组别。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综合康复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结果:(1)综合...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83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两个组别。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综合康复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结果:(1)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肘关节活动度ROM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肘关节活动度ROM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其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疗法 上肢骨折术 肘关节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