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心房优先起搏功能用于减轻远期房颤负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许剑峰
陈跃光
宿燕岗
张大东
-
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
-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3-856,共4页
-
文摘
目的评价心房优先起搏功能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根据置入起搏器类型分为两组,一组置入带心房优先起搏功能(APP)的双腔起搏器(APP组),另一组置入普通的双腔起搏器(对照组);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脏房室结构、心房自动模式转换(AMS)情况以及房颤总负荷。结果术前APP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基本可比。术后6个月两组间P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115.0±10.1)ms和(122.0±11.0)ms,P>0.05);Pd在对照组明显增大,较APP组显著(32.7±4.2)ms和(20.1±5.3)ms,(P<0.05)。术后6个月,两组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相比右房(RA)、左房(LA)有轻度扩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V)、收缩末内径(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APP组较对照组AMS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45±37)次和(327±13)次,(P<0.05),AMS持续时间缩短,分别为(73±15)h和(139±28)h,(P<0.05);房颤总负荷减轻[(13±5)%和(28±6)%,P<0.05]。结论心房优先起搏功能可以改善双心房除极的各向异性,减少远期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而降低房颤总负荷。
-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优先起搏
心房颤动
-
Keywords
cardiology
atrial preference pacing
atrial fibrillation
-
分类号
R541.7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陈诚军
许剑峰
陈跃光
董健
归冬梅
张大东
-
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5-628,共4页
-
文摘
目的比较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差别,为个体化选择切口缝合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292例,随机分为传统缝合法(传统组,139例)和皮内缝合法(皮内组,153例)两组,比较术中两种方法切口缝合时间、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囊袋血肿和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皮内组手术切口较传统组美观,但传统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皮内组[(5.6±2.3)min比(11.8±3.5)min,P<0.05]。术后2周,皮内组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16.3%比7.2%,P<0.05);对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亚组进行分析发现,皮内组的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22.9%比8.8%,P<0.05)。两组间术后住院时间、囊袋感染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传统缝合法和皮内缝合法各有利弊,虽然后者美观,但显著延长缝合时间、增加术后囊袋血肿等,需要个体化选择。
-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心脏起搏
皮肤缝合
并发症
-
Keywords
cardiac disease
cardiac pacing
skin suture
complication
-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