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WI高信号与患者手术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凤宁 陈智 +3 位作者 张帆 李全 沈洪兴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常伴有脊髓损害。Takahashi等首先描述了CSM患者MRI上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s,T2WI)可出现脊髓高信号的现象,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META分析 MRI 高信号 手术预后 T2WI 患者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志明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袁建东 马辉 李忠海 金根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结合培养原代大鼠雪旺细胞 被引量:13
3
作者 连小峰 侯铁胜 +3 位作者 傅强 袁健东 金根洋 陈元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03-706,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培养大鼠原代雪旺细胞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增殖规律。方法:取10只新生2~3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1mm3大小的碎块,用0.03%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按1∶2对神经碎块消化12min,加入... 目的:探讨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培养大鼠原代雪旺细胞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增殖规律。方法:取10只新生2~3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1mm3大小的碎块,用0.03%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按1∶2对神经碎块消化12min,加入少量含10%胎牛血清的DMED培养基小心吹打细胞及组织块,再植于培养皿中培养。用S-100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结合Hoechst3342染色计算其纯度,在显微镜下确定细胞数量。结果:在植块培养24h后即有大量细胞迁出,2~6d细胞生长迅速,10d以后生长较为缓慢,其倍增时间为2.3d。经S-100染色证实所培养细胞为雪旺细胞,结合Hoechst3342染色可得其培养8d时纯度为95.1%,传代后纯度可达96.3%。10只新生鼠培养12d后可得细胞数约为4.8×106个。结论: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迅速获得大量高纯度的雪旺细胞,其增殖速度在前6d最快,倍增时间为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细胞培养 消化法 植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毛宁方 赵颖川 +6 位作者 陈自强 王传锋 倪海健 吴云刚 朱晓东 李明 石志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58岁...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39岁。结核病灶共累及32个椎体,其中累及2个椎体13例(4例C3~C4、3例C4~C5、5例C5~C6、1例C6~C7),3个椎体2例(1例C3~C5、1例C4~C6)。术前颈部疼痛VAS评分6~10分,平均8分;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7例,E级2例;颈椎后凸Cobb角15°~50°,平均28.0°。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总疗程为10~15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1例术后第2天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随访61~88个月,平均72个月。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后1周为1~5分,平均3.5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0~1分,平均0.4分,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0~4分,平均2分,较术后1年时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13例术前有神经症状患者中9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4例改善2级。颈椎后凸Cobb角术后1周为-8°~2°,平均为-2.4°,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为-7°~2°,平均-2.1°,与术后1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5个月。3例术后出现取髂骨处疼痛,末次随访仍有1例诉髂骨供区不适。末次随访时,6例出现相邻节段椎体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3例植骨块下沉(下沉均小于2mm),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病复发。结论:对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矫形手术,5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下颈椎 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非融合与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4
5
作者 毛宁方 赵颖川 +6 位作者 倪海健 李明 王传锋 吴云刚 白玉树 朱晓东 石志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联合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目的:评价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联合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28例颈椎病患者,手术涉及二个椎间隙19例,涉及三个椎间隙9例,置换和融合为相邻间隙24例,非相邻间隙4例。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按Odom标准评定治疗效果。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85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步好转。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经过14~39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内置入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8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运动功能良好。术前JOA评分为10.3分,末次随访时为13.8分,平均改善率为52.2%;术前NDI评分为38.5分,末次随访时为22.3分,较术前显明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按Odom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4例,良8例,尚可5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可综合两种技术的优点,在彻底减压的同时,减可少固定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 融合 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椎的选择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明 朱泽章 +2 位作者 李超 李利 史亚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尤其是非对称性的退变,是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的起始因素,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最后导致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特殊的畸形构造...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尤其是非对称性的退变,是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的起始因素,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最后导致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特殊的畸形构造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少及凹侧神经根的受压、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症状。退变性侧凸是否需要手术、应选择怎样的手术方式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远端 病理生理过程 手术方式 椎间小关节 脊柱结构 骨骼发育 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春阳 李明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脊柱侧凸手术矫正器械不断涌现,治疗效果日益提高。脊柱侧凸的支具疗法是否必要、有效,其地位如何等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下面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支具治疗的历史及现状支具治疗脊柱侧凸...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脊柱侧凸手术矫正器械不断涌现,治疗效果日益提高。脊柱侧凸的支具疗法是否必要、有效,其地位如何等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下面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支具治疗的历史及现状支具治疗脊柱侧凸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飞 陈智 +1 位作者 魏显招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现今临床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SCI修复的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药物治疗、细胞移植治疗、组织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
关键词 移植治疗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基因治疗 医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脊髓监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倪春鸿 侯铁胜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 脊髓监测 阵挛试验 体感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刘碧峰 赵杰 +2 位作者 康一凡 马辉 张丽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6-195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CCS)患者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估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年龄将分期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36例(年龄:5079岁,平均56.9岁)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根据二期手术椎板减压的范围...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CCS)患者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估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年龄将分期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36例(年龄:5079岁,平均56.9岁)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根据二期手术椎板减压的范围分为:1组〈4个椎板(A1,B1)和2组≥4个椎板(A2,B2)。一期手术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密切随访1年后根据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情况,有必要手术者选择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4个椎板或≥4个椎板),必要时加后路内固定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运动功能评分(AMS)系统评分,比较手术前、一期手术后1年、二期手术后末次随访脊髓功能。结果 36例二期术后随访632月,平均18.4月。一期手术后AMS评分:A组:75.8±14.6;B组:73.2±13.1;A1组:78.5±10.2;A2组:76.8±9.5;B1组:72.2±12.6;B2组:77.4±18.3。二期手术后AMS评分:A组:90.7±10.5;B组:89.5±12.4;A1组:91.3±13.2;A2组:90.7±14.8;B1组:88.5±11.2;B2组:92.4±13.6。A组和B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1和B1与A2和B2组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一期手术后AMS为75.8±14.6,二期手术后AMS为90.7±10.5;B组一期手术后AMS为73.2±13.1,二期手术后AMS为89.5±12.4;比较A组和B组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后AM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明显改善患者的AMS,分期手术是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很好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年龄和椎板减压范围没有显著联系,手术减压彻底后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中央综合征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