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底层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涛 庄平 +7 位作者 章龙珍 侯俊利 王云龙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罗民波 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7-1694,共8页
根据2004年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2007年8月、11月和2008年2月和5月(Ⅲ年度)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5个站位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和空间变... 根据2004年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2007年8月、11月和2008年2月和5月(Ⅲ年度)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5个站位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捕获底层鱼类42种,隶属于13目24科39属。底层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15个站位聚合成两大类群,类群A位于南支北港和北港北沙近东滩水域,共出现20种底层鱼类,主要以淡水性和河口性鱼类为主;类群B位于北支和北港北沙近外海水域,共出现鱼类39种,主要以河口性和海洋性鱼类为主。ANOSIM和SIMPER分析表明底层鱼类群落结构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凤鲚(Coilia mystus)的繁殖和索饵洄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国宝中华鲟 促进长江大保护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专注中华鲟保护13年
2
《中国水产》 2016年第12期21-22,共2页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级(CR)保护物种。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华鲟自然种群逐...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级(CR)保护物种。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华鲟自然种群逐渐衰退,自然繁殖出现不连续趋势,已到达难以维系的境况,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中华鲟物种将很快走向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 长江口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保护物种 上海 国际贸易公约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与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及食物竞争 被引量:28
3
作者 庄平 罗刚 +4 位作者 张涛 章龙珍 刘健 冯广朋 侯俊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44-5554,共11页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为底栖生物食性;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游泳生物食性;刀鲚(Coilia ectene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浮游动物食性;鲻(Mygil cephalus)和鮻(Liza haematochiela)为腐屑(有机碎屑)食性。中华鲟幼鱼及6种主要经济鱼类食性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大小排列:中华鲟(IRI):鱼类>端足类>多毛类>蟹类;窄体舌鳎(IRI):虾类>瓣鳃类>鱼类;中国花鲈(IRI):鱼类>虾类>等足类>蟹类;刀鲚(IRI):糠虾类>虾类>桡足类>鱼类;凤鲚(IRI):糠虾类>桡足类>虾类>鱼类;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长江口崇明东滩中华鲟与6种经济鱼类饵料重叠系数显示,中华鲟与窄体舌鳎的饵料重叠系数达到了0.4,而与其余5种鱼类的饵料重叠系数均小于0.12。这表明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鱼类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崇明东滩 中华鲟 经济鱼类 食物组成 食物竞争 饵料重叠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庄平 章龙珍 +3 位作者 罗刚 张涛 冯广朋 刘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481,共7页
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在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 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在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保护措施和人工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63尾实验鱼于2006年5—6月采集于长江口水域,实验鱼在试验开始前暂养适应2周,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期水温为24.5—27.0℃。实验结果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和电感觉器官后幼鱼的摄食量与正常幼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嗅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34.76%。封闭触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73.80%。同一时间封闭嗅觉和触觉后,幼鱼的摄食量仅为正常幼鱼的17.01%。因此,可以推断嗅觉和触觉在中华鲟幼鱼觅食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触觉 嗅觉 视觉 侧线感觉 电感觉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毛翠凤 庄平 +2 位作者 刘健 张涛 章龙珍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到8月份入海时的31.90±7.77cm和236.77±176.64g,体长增长1.91倍,体重增加8.25倍.中华鲟幼鱼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其幂指数b值在5月和8月小于3,此时表现出异速生长.b值在6月和7月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6月和7月的肥满度也高于5月和8月.表明6月和7月的生长情况要好于5月和8月.这一现象可能是中华鲟幼鱼在5月和8月有2次生活环境改变和食性变化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保护区 异速生长 等速生长 肥满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幼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红 丁骏 +4 位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吴建辉 陈健 刘成秀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5-679,共5页
对影响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其栖息选择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温度和盐度4个关键指标,确定了其阈值和最适范围,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法(HS)I进行定量评价。以2004-2010年长江口崇明东滩插网监测的中华鲟... 对影响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其栖息选择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温度和盐度4个关键指标,确定了其阈值和最适范围,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法(HS)I进行定量评价。以2004-2010年长江口崇明东滩插网监测的中华鲟幼鱼数据、水质、生物数据进行了适宜性指数法模型的验证,最后结合2006年夏季上海市近岸水体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对适宜性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宜栖息地(0.75≤HSI<1)面积为142 km2,占评价范围的2.2%;适宜(0.5≤HSI<0.75)面积为1 322 km2,占20.5%;一般适宜(0.25≤HSI<0.5)面积为2 098 km2,占32.5%;不适宜(0≤HSI<0.25)面积为2 884 km2,占44.8%。为中华鲟物种保护空缺(GAP)寻找和保护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栖息地评价 适宜性指数法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长江口3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吕昊泽 刘健 +2 位作者 陈锦辉 沈和定 吴杨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7,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缢蛏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光滑河蓝蛤组设6个盐度梯...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缢蛏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光滑河蓝蛤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河蚬组设6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并测定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增加,当上升到一定盐度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20时,缢蛏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57L/h、5.38mg POM/h和0.72%。盐度10时,光滑河蓝蛤滤水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46L/h和0.53%,摄食率在盐度15时达到峰值3.80mg POM/h。盐度5时河蚬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峰值,分别为0.39 L/h和2.48 mg POM/h,同化率在盐度0时已达到峰值0.51%,并随盐度上升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盐度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3个摄食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滤水率 摄食率 同化率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3种贝类碳、氮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昊泽 刘健 +2 位作者 陈锦辉 沈和定 吴杨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2,共6页
以春季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兰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3种双壳贝类的碳、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3种... 以春季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兰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3种双壳贝类的碳、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3种双壳贝类从滤食藻类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缢蛏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碳)=20.17F(粪便碳)+50.05R(呼吸碳)+9.86U(排泄碳)+19.92P(生长碳),河蚬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31.29F+37.40R+5.05U+26.26P,光滑河兰蛤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4.13F+33.08R+11.05U+11.74P。(2)由于贝类在呼吸代谢中没有氮排放,故3种贝类的生长氮占总摄食氮的比例较碳大。因此,缢蛏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氮)=28.22F(粪便氮)+49.38U(排泄氮)+22.40G(生长氮),河蚬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5.05F+23.99U+30.96G,光滑河兰蛤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6.97F+32.95U+20.0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氮收支 生长率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金成 高健 刘健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鲟鱼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的白垩纪,鲟鱼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它在鱼类进化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鲟鱼不但个体大,肉质鲜美,而且其卵子可做成名贵的鱼籽酱,... 鲟鱼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的白垩纪,鲟鱼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它在鱼类进化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鲟鱼不但个体大,肉质鲜美,而且其卵子可做成名贵的鱼籽酱,售价昂贵.因此,鲟鱼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养殖前景十分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探讨 资源现状 中华鲟 保护 脊椎动物 研究价值 经济价值 养殖前景 鲟鱼 白垩纪 进化史 活化石 地球 繁衍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模型的长江口鱼类空间共现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建辉 王家启 +4 位作者 戴小杰 田思泉 刘健 陈锦辉 王学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根据2012—2014年长江口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概率模型、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空间共现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鱼类群落模式主要为物种的随机共现,群落构建中以中性元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环境变化... 根据2012—2014年长江口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概率模型、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空间共现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鱼类群落模式主要为物种的随机共现,群落构建中以中性元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环境变化驱动的随机因素对种间共现的影响大于种间相互作用;种间共现模式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这种季节差异主要与海洋洄游型鱼类和河口定居型鱼类的季节更替有关;高物种权度和中间中心性种类的季节性更替影响种间共现模式的随机性;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对群落内信息交换的控制能力较强,在长江口鱼类群落中处于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种间共现 成对概率分析 网络分析方法 群落构建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中华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章龙珍 王妤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冯广朋 刘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低,但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最高,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最高,LDH与全光照组和全避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LP与全光照组和全黑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光照周期下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Na+、K+、Cl-、Ca2+、P3+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血浆蛋白 血脂 血糖 血浆酶 无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食不同饵料对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庄平 宋超 +2 位作者 章龙珍 刘健 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4,共7页
关键词 野生 中华鲟幼鱼 营养成分 饵料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细菌性烂鳃病和胃充气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连德 刘健 +5 位作者 陈锦辉 徐嘉楠 杨吉平 吴铠 陈弟伟 洪经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8-260,共3页
在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抢救、暂养、养殖和放流工作中,采用水产动物医学的临床诊治技术和方法,对中华鲟的健康和疾病进行跟踪检验、诊断、预防和控制,以保障中华鲟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结几年来对中华鲟病害防治临... 在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抢救、暂养、养殖和放流工作中,采用水产动物医学的临床诊治技术和方法,对中华鲟的健康和疾病进行跟踪检验、诊断、预防和控制,以保障中华鲟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结几年来对中华鲟病害防治临床实践的经验,发现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和胃充气并发症是常发性疾病,一旦发生且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细菌性烂鳃和胃充气并发症是一种未见报道的鲟鱼常见病,不同规格的中华鲟都有发病,诊断时要注意与临床症状相似的鳔充气、肠充气加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细菌性烂鳃 胃充气 并发症 诊断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养模式下中华鲟养殖池透明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磊 刘健 +7 位作者 周升 吕昊泽 陈锦辉 吴建辉 徐嘉楠 郑跃平 张饮江 沈和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7-312,共6页
中华鲟与背角无齿蚌和鲢鳙混养的池水透明度(SD)对比试验表明,1#池(对照)、2#池(挂养背角无齿蚌)、3#池(混养鲢鳙)透明度平均值分别为11.92、16.45、17.45 cm,分别较试验本底值依次提高26.69%、56.67%、66.19%.2#、3#池的透明度显著大... 中华鲟与背角无齿蚌和鲢鳙混养的池水透明度(SD)对比试验表明,1#池(对照)、2#池(挂养背角无齿蚌)、3#池(混养鲢鳙)透明度平均值分别为11.92、16.45、17.45 cm,分别较试验本底值依次提高26.69%、56.67%、66.19%.2#、3#池的透明度显著大于1#池,最高可达1倍.3个池透明度与各水质指标关系的Panel Data模型分别为:SD1=-0.0072 TSS+0.8353 NH 4+-N-2.1711 TN+0.6195 TP-0.0405 COD+16.7815,SD2=0.0030 TSS+3.8864 NH 4+-N+0.1893 TN-12.4585 TP***-0.0104 COD+24.5306,SD3=0.0381 TSS*+3.7821 NH 4+-N+0.6003 TN-15.0444TP***-0.4078 COD**+34.2992(*、**、***分别表示显著、较显著、极显著相关).TP是影响中华鲟养殖池透明度的主要指标,NH 4+-N、TN、COD是影响透明度的间接指标,而TSS是影响透明度的直接指标.在悬浮物浓度较高、水体浑浊的中华鲟养殖池水体中,鲢鳙的放养对透明度的提高效果显著优于背角无齿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背角无齿蚌 鲢鳙 透明度 影响因素 PANEL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养殖池背角无齿蚌和鲢鳙鱼生态修复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磊 刘健 +7 位作者 陈锦辉 吴建辉 徐嘉楠 郑跃平 陈诚 郑培 张饮江 沈和定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分别用背角无齿蚌和鲢鳙鱼对中华鲟养殖池水体进行的生态修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维持在0.50mg-L^(-1)左右,受背角无齿蚌、鲢鳙鱼影响不明显。背角无齿蚌对总磷消除较明显,但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显著。混养鲢鳙鱼的3号中华鲟养殖... 分别用背角无齿蚌和鲢鳙鱼对中华鲟养殖池水体进行的生态修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维持在0.50mg-L^(-1)左右,受背角无齿蚌、鲢鳙鱼影响不明显。背角无齿蚌对总磷消除较明显,但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显著。混养鲢鳙鱼的3号中华鲟养殖池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大于挂养背角无齿蚌的2号中华鲟养殖池。不同处理中华鲟养殖池总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浓度的相关分析显示:悬浮物在氮的净化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磷的净化与悬浮物无明显相关。在总悬浮物浓度较高的中华鲟养殖池中放养鲢鳙鱼的生态修复效果优于背角无齿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背角无齿蚌 鲢鳙鱼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卵黄脂磷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平 丁建文 +5 位作者 侯俊利 章龙珍 刘鉴毅 刘健 张涛 田美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1,共6页
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和DEA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法分离纯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对每个峰进行SDS-PAGE电泳及油红O、甲基绿和Schiff试剂特异染色,峰Ⅱ蛋白均呈阳性,表明峰Ⅱ蛋白... 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和DEA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法分离纯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对每个峰进行SDS-PAGE电泳及油红O、甲基绿和Schiff试剂特异染色,峰Ⅱ蛋白均呈阳性,表明峰Ⅱ蛋白为中华鲟卵中的一种卵黄脂磷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由一种分子质量为43.5 ku的亚基构成。对中华鲟Lv氨基酸组成进行研究,证明其是一种含有相对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卵黄脂磷蛋白 凝胶过滤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放流4龄中华鲟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吉平 陈立侨 +4 位作者 刘健 李二超 郑跃平 崔超 陈锦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研究人工放流4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对长江口盐度的可能适应性,以淡水为对照,测定了在盐度为5、10急性胁迫下,鱼体在6、12、24、48、96 h时各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5的水中后,6 h时... 为研究人工放流4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对长江口盐度的可能适应性,以淡水为对照,测定了在盐度为5、10急性胁迫下,鱼体在6、12、24、48、96 h时各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5的水中后,6 h时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h时,血清中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尿素(URE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GLU、HDL-C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10的水中后,6 h时鱼血清中总蛋白(TP)、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h时,血清中TP、GLU、甘油三酯(TG)、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血清中胆固醇(CHOL)、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TP、GLU、TG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8、96 h时,血清中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CHOL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本研究表明,在4龄中华鲟盐度适应过程中,蛋白质可能优先于其他物质被动员而发挥调节作用,糖和脂肪则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盐度胁迫 血清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环境下中华鲟野生幼鲟的生长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建辉 刘健 陈锦辉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6期31-34,共4页
暂养2006年5月渔民在崇明东滩误捕受伤的中华鲟野生幼鲟,分析研究了其6—8月的生长特点。结果显示,抢救存活的中华鲟幼鲟在人工环境下,体长和体重分别从(15.40±0.64)cm和(26.00±1.34)g增加到(29.20±0.75)cm和(108.00... 暂养2006年5月渔民在崇明东滩误捕受伤的中华鲟野生幼鲟,分析研究了其6—8月的生长特点。结果显示,抢救存活的中华鲟幼鲟在人工环境下,体长和体重分别从(15.40±0.64)cm和(26.00±1.34)g增加到(29.20±0.75)cm和(108.00±3.87)g,日均增长1.54 mm,日平均增重0.90 g。拟合中华鲟幼鲟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121 5 L2.031 3(R2=0.945 7),其中b小于3,为异速生长,说明其体长增长快于体重增长。与同期野生环境下的中华鲟幼鲟比较,幂指数系数b人工=2.0313<b野生=2.3474,肥满度C人工=0.59<C野生=0.72,说明幼鲟在野生环境下的长势较在人工环境下要好。这一现象可能是野生幼鲟误捕受伤,以及在人工环境下环境不适和饵料不适口所导致的。通过中华鲟野生幼鲟的生物学研究,养殖环境和抢救技术的改进,中华鲟野生幼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救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中华鲟 人工养殖环境 崇明东滩 异速生长 肥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氨氮水平对幼鲟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9
作者 范厚勇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1期71-72,共2页
鲟鱼作为一类大型而又古老的鱼类,多数品种和杂交种是重要的经济物种,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另外,鲟鱼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华鲟是现存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价值。采用经济种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可为中华鲟的研究提供重... 鲟鱼作为一类大型而又古老的鱼类,多数品种和杂交种是重要的经济物种,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另外,鲟鱼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华鲟是现存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价值。采用经济种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可为中华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最大限度保障中华鲟实验群体的安全。氨氮是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暂养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其对鲟鱼幼体的毒性,可为中华鲟相关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物种 中华鲟 急性毒性实验 鲟鱼 杂交种 暂养 控制指标 最大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举办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活动
20
《中国水产》 2014年第1期29-29,共1页
本刊讯 2013年12月8日.上海市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举行。
关键词 增殖放流活动 珍稀濒危物种 上海市 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