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速肌力测试在膝关节损伤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光柏 姚文钧 +2 位作者 陶新民 曹曼林 吴海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6-58,共3页
运用Cybex330型等速运动仪对45例膝关节外伤后患者进行双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并依据慢速测试(60°/s)结果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渐进抗阻练习。结果发现,患膝屈伸肌峰力矩值在训练后明显增加,屈肌与伸肌... 运用Cybex330型等速运动仪对45例膝关节外伤后患者进行双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并依据慢速测试(60°/s)结果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渐进抗阻练习。结果发现,患膝屈伸肌峰力矩值在训练后明显增加,屈肌与伸肌峰力矩比值接进正常。康复训练前后比较,患膝功能的差别有显著性(P<001),说明抗阻练习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康复 等速肌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状面髌骨形位参数变化对伸膝机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毓珏 冯明光 +1 位作者 徐长明 王成焘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6-809,共4页
为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部分形位参数的变化对伸膝机构性能的影响 ,建立了以交叉四连杆股胫关节模型为基础的、包含髌股关节模型的矢状面膝关节模型 .在伸膝力矩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髌骨轴线位置 ,模拟髌骨厚度和高度以及髌骨倾... 为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部分形位参数的变化对伸膝机构性能的影响 ,建立了以交叉四连杆股胫关节模型为基础的、包含髌股关节模型的矢状面膝关节模型 .在伸膝力矩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髌骨轴线位置 ,模拟髌骨厚度和高度以及髌骨倾角的变化 .计算得到髌骨形位参数变化前后与伸膝机构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包括股四头肌力、髌韧带力及髌股关节接触压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髌骨适当后倾对增强伸膝机构功能有利 .髌骨厚度处理应根据病患实际情况而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膝机构 髌骨形位参数 矢状面膝关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7
3
作者 方健 田瑞霞 +5 位作者 侯铁胜 宋恒平 楼明义 李庆国 王平均 倪凤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44-246,共3页
报告3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2例,L2-33例,L3-43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年5个月,疗效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从发病机理、解剖结构及临床特点讨论了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了术中的注意点及... 报告3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2例,L2-33例,L3-43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年5个月,疗效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从发病机理、解剖结构及临床特点讨论了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了术中的注意点及二次以上手术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X线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C7与C3~C6节段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的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晓伟 陈德玉 +3 位作者 王波 王新伟 陈宇 廖心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研究保留C7棘突、椎板及其附着颈后肌群能否减少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的发生。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开门节段为C3~C6(A组,26例)或C3~C7(B组,2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53例,记录随访时(... 目的:研究保留C7棘突、椎板及其附着颈后肌群能否减少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的发生。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开门节段为C3~C6(A组,26例)或C3~C7(B组,2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53例,记录随访时(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两组病例神经功能恢复及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痛发生的时间、初始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完全缓解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活动度改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痛的发生率为30.7%(8/26),其中轻度5例,中度3例;B组发生率为33.3%(9/27),其中轻度4例,中度4例,重度1例,两组轴性痛发生率和初始疼痛程度分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初始VAS评分平均为3.0分,B组为4.4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病例疼痛出现时间平均为术后57.3d,B组为25.4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疼痛完全缓解的时间为术后99.1d,B组为165.9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C7棘突、椎板及其后方附着颈后肌群的保留并不影响术后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可以降低初始轴性痛的VAS评分,并延迟轴性痛发生时间、减少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痛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