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增设新罪的适度性分析——以危险驾驶、恶意欠薪入罪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宜俊 《东方法学》 2010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亦即刑法的介入度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我国学者针对我国刑法沿着犯罪化及重刑化趋势作单轨运行的状况,主张刑法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不应过度,否则就是刑法... 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亦即刑法的介入度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我国学者针对我国刑法沿着犯罪化及重刑化趋势作单轨运行的状况,主张刑法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不应过度,否则就是刑法的滥用,不仅造成刑法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订 欠薪 适度性 我国刑法 社会生活 犯罪化 入罪 刑法立法 社会危害性 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调查令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90,共5页
本文在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其他地区立法基础上,结合上海法院实施调查令制度的实践,对调查令制度的含义、特征及其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调查令制度的基本构想,以及在实施调查令制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 本文在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其他地区立法基础上,结合上海法院实施调查令制度的实践,对调查令制度的含义、特征及其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调查令制度的基本构想,以及在实施调查令制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配套措施等进行阐述。旨在建立当事人取证保障规则,为民事诉讼证据立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 法院 立法基础 取证 当事人 两大法系 保障 法律地位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游戏外挂行为刑法评价的正本清源 被引量:32
3
作者 俞小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51,共11页
通过对外挂行为司法判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外挂行为之司法认定存在较大差异,判决说理也较为缺乏。理论上关于外挂行为存在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和同时触犯不同罪名之争议。外挂行为主要包括制售外挂、单纯销售外挂、利用外... 通过对外挂行为司法判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外挂行为之司法认定存在较大差异,判决说理也较为缺乏。理论上关于外挂行为存在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和同时触犯不同罪名之争议。外挂行为主要包括制售外挂、单纯销售外挂、利用外挂从事有偿代理升级、通过外挂获取游戏数据四种。外挂行为的刑法评价应当在外挂行为类型化并准确把握不同行为阶段所涉及的具体样态的基础上进行。制作并销售外挂,是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编制而成的外挂系侵权复制品,明知是外挂而予以销售,应分别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不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利用外挂从事有偿代理升级和通过外挂获取游戏数据,在具备鉴定意见和达到"后果严重"或"情节严重"之前提下,应分别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同时,如果通过外挂获取的游戏数据具有财产性,则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与侵犯财产罪的牵连关系,从一重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挂 制售外挂 著作权犯罪 牵连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合法性及相对人配合义务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5-160,F0003,共7页
妨害公务罪以合法公务为前提,法律、法规是判断公务合法性的唯一标准。没有公务权力来源、超越法定职权、缺少执法依据、违反公务程序等,都将影响公务的合法性,从而影响妨害公务犯罪的成立。在公务执行的现场,要将当场可以判断的合法性... 妨害公务罪以合法公务为前提,法律、法规是判断公务合法性的唯一标准。没有公务权力来源、超越法定职权、缺少执法依据、违反公务程序等,都将影响公务的合法性,从而影响妨害公务犯罪的成立。在公务执行的现场,要将当场可以判断的合法性问题和事后通过救济途径解决的合法性问题区分开来,才能既维护执法秩序,又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拒绝权。只有在法定可拒绝条件下或者严重明显违法且需要及时救济的情况下,行政相对人才能行使有限度的拒绝权,并不以犯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公务 合法性 拒绝权 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翔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销售者 抗辩事由 生产者 产品责任法 起诉 相辅相成 证据 诉讼 消费者合法权益 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犯罪中被害人承诺效力的扩大化与财产损失的实质化——以“酒托”诈骗案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俞小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53,共12页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刑法理论的更新与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类型案件的刑法适用,既是检验刑法能否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标尺,也是刑法实现社会管理机能的重要体现。"酒托"类案件就是其中一例。通过对财产犯罪中被害人承诺效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刑法理论的更新与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类型案件的刑法适用,既是检验刑法能否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标尺,也是刑法实现社会管理机能的重要体现。"酒托"类案件就是其中一例。通过对财产犯罪中被害人承诺效力判断标准的扩大化与财产损失界定的实质化,可以为"酒托"类案件的司法定性提供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更深层次的刑事政策考量则是"酒托"诈骗行为具有以预防为目的的处罚必要性。同时,为了应对因财产犯罪实质化解释立场所可能带来的"酒托"诈骗案处罚范围的扩大,在"酒托"诈骗案的主从犯认定上应作出精确化的、合理化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财产损失 “酒托”诈骗 量刑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邮寄送达制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因送达规定不够明确、送达方式不够灵活和送达程序不够透明且过于严格以及户籍管理和工商登记制度尚有漏洞等种种因素,客观上造成诉讼文书送达困难。如今,曾与"告状难"、"执行难"并列为我国诉讼三大顽症之一的"... 因送达规定不够明确、送达方式不够灵活和送达程序不够透明且过于严格以及户籍管理和工商登记制度尚有漏洞等种种因素,客观上造成诉讼文书送达困难。如今,曾与"告状难"、"执行难"并列为我国诉讼三大顽症之一的"送达难"已经成为额外加重法官办案负荷,严重影响法院办案效率,时时制约民事审判工作的瓶颈。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送达程序深入研究较少,其中邮寄送达甚至没有作系统而专题的思考,故实践梳理和理论指导十分欠缺。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其他地区立法经验,联系我国司法实践现状,重点结合对有关法条的详细剖解,将邮寄送达制度置于司法透明制度保障的背景下进行理论和实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规则 邮寄送达 签收送达 推定送达 视为送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刑后民”不是绝对的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诉讼程序 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 民事案件 当事人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储蓄合同存款兑付效力和违约责任确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6,73,共9页
储户因未到期存单丧失被他人以储户名义提前支取或者存单并未丧失直接被他人用身份证挂失,或者因他人无法准确输入储户设置的密码而申请密码挂失等导致存款被冒领从而引发状告储蓄机构赔偿纠纷案件频频出现。司法实务中,如何确定存款兑... 储户因未到期存单丧失被他人以储户名义提前支取或者存单并未丧失直接被他人用身份证挂失,或者因他人无法准确输入储户设置的密码而申请密码挂失等导致存款被冒领从而引发状告储蓄机构赔偿纠纷案件频频出现。司法实务中,如何确定存款兑付效力及存款被冒领后储户和储蓄机构的违约责任等引起的争议问题较多。本文从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的角度,运用民法理论中对债权之准占有人给付效力的理论,从诸方面对存款兑付效力及存款被冒领后储户和储蓄机构的违约责任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为填补《合同法》立法空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合同 违约责任 存款兑付 法律效力 冒领存款行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邮寄送达至收发室是否有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邮寄送达 委托送达 直接送达 留置送达 转交送达 民事诉讼法 给据邮件 挂号邮件 邮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责任法中产品概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4-57,共4页
比较了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我国法律中关于“产品”概念的规定 ,力求阐明法律学上产品概念的科学定义。提出了我国立法中产品概念应予以修改和明确界定 ,以及我国产品责任法的有待完善。
关键词 产品责任法 法律学 国法 欧洲共同体 立法 中国 修改 产品概念 美国 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定国有单位转制过程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长坤 沈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国有单位 体制改革 中国 国家工作人员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民事再审新证据的整体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敏 王俊 孙海峰 《东方法学》 2011年第2期33-39,共7页
民事再审新证据,不管是在以二审终审为主体、以再审程序为补充的审级制度体系内,还是以在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失权为主体,以新证据规则为例外的证据制度体系内,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应当立足整体化思维对民事再审新证据进行综合解读... 民事再审新证据,不管是在以二审终审为主体、以再审程序为补充的审级制度体系内,还是以在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失权为主体,以新证据规则为例外的证据制度体系内,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应当立足整体化思维对民事再审新证据进行综合解读。就证据概念本身而言,再审新证据也是反映案件事实的事实材料或证据材料,应当具有普通的证据属性,即应当具备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就再审新证据的本身特有属性而言,结合现有相关规定,则可从崭新性、不可归责性、显著性三个方面来探讨再审新证据的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 再审新证据 举证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买假索赔”案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14
作者 王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57,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法律一直追随大陆法系的立法原则,尤其是在民事责任方面,主张“恢复原状”或“损失多少赔偿多少”,往往是以补偿为主,故在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中没有惩罚性条款方面的规定。1993年10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法律一直追随大陆法系的立法原则,尤其是在民事责任方面,主张“恢复原状”或“损失多少赔偿多少”,往往是以补偿为主,故在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中没有惩罚性条款方面的规定。1993年10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买假索赔 欺诈行为 经营者 加倍赔偿 知假买假 欺诈消费者行为 生活消费 疑难问题 消费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