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度集中系统在普速铁路运用方案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强 费振豪 《中国铁路》 2020年第8期46-49,共4页
回顾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调度集中系统在我国的整体运用情况,着重分析目前我国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用现状,并针对现存不足,以“减轻调度员工作强度、集中化车站工作”为原则,在既有调度集中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中心站与区... 回顾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调度集中系统在我国的整体运用情况,着重分析目前我国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用现状,并针对现存不足,以“减轻调度员工作强度、集中化车站工作”为原则,在既有调度集中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中心站与区域集控站的概念,提出一种中心站集控方案;同时,对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集中系统 普速铁路 中心站 区域集控站 C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铁调度集中系统优化提升与智能化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靳俊 费振豪 《中国铁路》 2022年第2期32-35,共4页
针对京沪高铁调度集中(CTC)系统的实际运用,根据线路情况和用户需求,在进路自触轮询频率、接车进路自触时机、发车进路分段办理、场联进路自触、无线进路预告、车次号自动变换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了CTC系统自动排路的效率和高密度长大... 针对京沪高铁调度集中(CTC)系统的实际运用,根据线路情况和用户需求,在进路自触轮询频率、接车进路自触时机、发车进路分段办理、场联进路自触、无线进路预告、车次号自动变换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了CTC系统自动排路的效率和高密度长大线路的适应性。同时,根据铁路智能化发展需求,对京沪高铁调度集中系统在运行图智能调整、与牵引供电数据采集及监控操作(SCADA)系统/灾害监测系统间信息共享、岗位智能联动等智能化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调度集中系统 优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覃宗胜 宋唯维 +3 位作者 陈友文 周波 余攀 肖天国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新建市域(郊)铁路3种建设模式,应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从运输组织、正线数量、速度目标值、车站分布、车辆编组、既有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不同设计场景下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得出以上6个方面具体设计参数取值或应采用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后续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建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铁路 市域(郊)铁路 市域(郊)列车 建设模式 富余能力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度集中(CTC)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与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靳俊 费振豪 冯振国 《中国铁路》 2023年第10期68-75,共8页
调度集中(CTC)系统在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CTC调度仿真实训系统、CTC生产系统、CTC行车作业检索分析系统为核心,构建行车指挥的事前预防、事中防护、事后分析的全过程闭环安全保障体系,对相关系统采用的具体防护技术... 调度集中(CTC)系统在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CTC调度仿真实训系统、CTC生产系统、CTC行车作业检索分析系统为核心,构建行车指挥的事前预防、事中防护、事后分析的全过程闭环安全保障体系,对相关系统采用的具体防护技术进行阐述;提出发展CTC系统智能化技术,通过构建CTC大数据平台,扩大信息共享及融合,在安全卡控作业项点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提升CTC系统的安全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集中(CTC) 安全防护 事前预防 事中防护 事后分析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度集中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洋 冯振国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期75-79,共5页
调度集中系统对列车进行指挥管理,与其他系统通过接口交互信息,以实现全路网信号系统的协调统一工作,保障列车安全有序运行。基于该领域原有基础性研究,在当前各系统互联互通十分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分析研究调度集中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调度集中系统对列车进行指挥管理,与其他系统通过接口交互信息,以实现全路网信号系统的协调统一工作,保障列车安全有序运行。基于该领域原有基础性研究,在当前各系统互联互通十分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分析研究调度集中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各接口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设计,讨论各接口如何实现互送信息且互相协调,并研究接口间的数据流向及信息传递内容,以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我国铁路信号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集中系统(CTC) 接口 信息传递 数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接车分区控制的京沪高铁车站通过能力分析及优化
6
作者 杨伊帆 杨儒冬 +1 位作者 吕彪 费振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86-2896,共11页
京沪高铁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标杆,开通以来已经成为行车密度最大的高铁线路之一,高峰时段大型车站的通过能力已接近饱和,成为制约线路或区段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为提升京沪高铁通过能力,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京南站... 京沪高铁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标杆,开通以来已经成为行车密度最大的高铁线路之一,高峰时段大型车站的通过能力已接近饱和,成为制约线路或区段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为提升京沪高铁通过能力,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京南站京沪场不同通过类型列车到达间隔的计算分析,提出预接车分区控制思想,基于系统工程思想将接近区段与车站视为整体,通过在接近区段设置预接车信号机以压缩列车到达追踪间隔;通过改变预接车分区长度和划分关键道岔节点,建立预接车分区优化模型,比较不同预接车分区长度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和分区占用时间关系,确定瓶颈分区的所在位置;通过设计进路占用时间推算算法对进路集合中不同车次序列的组合对比它们预接车前后的接车占用总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以一接近、二接近和三接近分区进行预接车作业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到达追踪间隔,其中一接近预接车对到达追踪间隔的压缩效果最为显著,通过能力瓶颈随预接车分区距离的增加逐渐从进站信号分区向咽喉分区转移,车次序列进行预接车作业的接车占用总时间对比预接车前有较大的提升,相同时间周期内车站的通过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对拓展车站分区理论模型及改进高铁线路大型车站通过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通过能力 预接车分区控制 预接车信号机 分区优化模型 到达追踪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