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
1
作者 蔡涵哲 林俊彦 +1 位作者 王治 叶霞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1,共8页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天气、进出站接驳特征差异的影响,构建基于M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结果及结论]模型标定结果表明,仅接驳距离特征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性别、出行目的等与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研究的调查数据未捕捉到出行者年龄和接驳交通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对同和站晚高峰进站客流的晴天和雨天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进行检验,准确率分别达到86.0%和77.2%,说明考虑天气因素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是优于传统模型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应用于用地属性相似的目标站点,证实了该模型在实际客流预测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客流 接驳交通方式划分 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客服务水平和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扣车方案评价
2
作者 江志彬 来佳雯 +2 位作者 赵源 王智永 金碧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扣车是城市轨道交通发生长时间初始延误条件下经常采用的列车运行方案。为了评价该方案的合理性,需构建基于乘客服务和安全的扣车方案评价模型,并对扣车方案进行评价。[方法]考虑到乘客出行规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制定了城市轨道... [目的]扣车是城市轨道交通发生长时间初始延误条件下经常采用的列车运行方案。为了评价该方案的合理性,需构建基于乘客服务和安全的扣车方案评价模型,并对扣车方案进行评价。[方法]考虑到乘客出行规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扣车方案。构建了基于最大发车间隔、列车总延误时间、列车均衡性、终到延误列车数、滞留乘客数及乘客总旅行时间的扣车方案评价模型。选取上海某条轨道交通线路的4个区间,以早高峰小时的实际OD(起讫点)客流量为例进行计算。[结果及结论]计算表明,方案6下的综合评价指标最小,为最优扣车调整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图的均衡性,减少滞留乘客的数量,降低车站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扣车方案 乘客服务水平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多专业系统耦合模型分析
3
作者 查伟 欧冬秀 +1 位作者 马小霞 宋尤虹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5期69-75,共7页
在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多专业系统间的耦合协作至关重要。为了在应急、故障等降级场景下提供有效的运营辅助决策,从多系统耦合模型的角度,创新性地对轨道交通多专业系统进行耦合关系分析及模型研究,充分考虑各... 在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多专业系统间的耦合协作至关重要。为了在应急、故障等降级场景下提供有效的运营辅助决策,从多系统耦合模型的角度,创新性地对轨道交通多专业系统进行耦合关系分析及模型研究,充分考虑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权重变化。首先,分析自动化等级最高的GoA4级下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权重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耦合判断矩阵并判断了耦合权重的合理性。其次,研究在轨道交通自动化等级降级运营情况下,采用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模型对多专业系统的耦合关系和状态转移进行分析与建模。研究发现,随着GoA自动化等级的逐步降级,轨道交通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逐步降低且权重趋于平均化,证实了GoA自动化等级越高,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越密切。这为未来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数字化平行推演神经网络等大模型预测与应急辅助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全自动 马尔可夫模型 多专业 耦合 自动化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建模中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的快速构建方法
4
作者 汤兆年 顾保南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针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模型在郊区简化的做法,为提高建模精度,提出一种在Visum软件中利用GTFS和COM快速构建相邻城市综合交通模型中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的方法。该方法基于COM接口对Visu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快速构建出交通... 针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模型在郊区简化的做法,为提高建模精度,提出一种在Visum软件中利用GTFS和COM快速构建相邻城市综合交通模型中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的方法。该方法基于COM接口对Visu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快速构建出交通小区与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之间GTFS格式的公交线路,并结合组成公交线路的路段运行时间及停站时间,按照一定的发车频率构建出公交线路的时刻表及车次;也考虑了出行小区至轨道交通车站的距离在合理步行范围之内时对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经过实例验证,采用该方法不但可以快速构建出研究区域内各个交通小区至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的接驳公交线路,增加乘客出行选择的同时提高建模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接驳公交的出行时间,提高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系统 接驳公交线网 Visu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上海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源 陈菁菁 +1 位作者 廖沈美慧 江志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共5页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迎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疫情的发展与逐步控制,相应的防控措施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根据不同时期的防控措施,对比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和典型车站客流在疫情...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迎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疫情的发展与逐步控制,相应的防控措施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根据不同时期的防控措施,对比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和典型车站客流在疫情期间与常态下的差异,分析了客流受疫情变化、防控措施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经验,对疫情期间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客流影响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志彬 唐雁 +3 位作者 来佳雯 黄星煜 徐斌 唐新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30,共5页
目的:为解决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因责任主体众多、业务接口繁杂而导致的诸多问题,同时考虑到未来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自动运行线路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车辆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梳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管... 目的:为解决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因责任主体众多、业务接口繁杂而导致的诸多问题,同时考虑到未来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自动运行线路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车辆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梳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管理现状,得出车辆基地的明显特征,并提出构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目标。结果及结论:基于管理现状和目标,针对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兼顾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典型特征(一场多线、全自动运行)的一体化管理架构及岗位设置方案。该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对各管理层级进行精细化定位,明确管理主体的岗位和职能,显著减少业务接口,提升作业安全和效率;另一方面能更好地组织协调基地内各项生产业务,辅助正线的运营,以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一体化管理 一场多线 全自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转移影响
7
作者 李洪运 江志彬 +2 位作者 谷金晶 刘伟 王炳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2,共11页
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受网络结构和运营状况变化的影响,个体出行偏好对这些变化的响应也各异。为分析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出行转移影响,本文提出考虑转移类型和转移比例的乘客出行特征刻画方法,结合时段属性生成... 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受网络结构和运营状况变化的影响,个体出行偏好对这些变化的响应也各异。为分析轨道交通远郊区段计划性停运对常乘客的出行转移影响,本文提出考虑转移类型和转移比例的乘客出行特征刻画方法,结合时段属性生成乘客特征—时序(FeatureTemporal,F-T)矩阵;通过改进的欧氏距离计算F-T矩阵间的相似性,实现F-T矩阵的相似性度量;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矩阵的K-Means聚类和层次聚类相结合的两步聚类方法(Two-step Clustering of K-Means Cluster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KMHC)划分乘客影响群体,分析影响乘客出行转移的因素;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段停运作为实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昆山段停运后,常乘客呈现出5种主要的出行转移影响群体,占常乘客总数的94.4%;各影响群体的转移距离、通勤时间和出行频率差异明显,是影响区段停运后常乘客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方法可为其他计划性停运场景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为区段停运后的网络客流变化预测,行车和客运组织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转移 KMHC聚类 区段计划性停运 F-T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新建路基对邻近既有桩筏结构路基水平变形的影响
8
作者 王长丹 散骞骞 +2 位作者 王炳龙 周伟 陈凯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并行或接轨既有线路时,往往需要在邻近既有线路新建路基。新建路基的加载会产生地基附加应力,这将导致土体发生沉降及水平位移,从而使得既有线路路基发生变形,同时可能会造成既有线路基发生后续固结变形,进而...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并行或接轨既有线路时,往往需要在邻近既有线路新建路基。新建路基的加载会产生地基附加应力,这将导致土体发生沉降及水平位移,从而使得既有线路路基发生变形,同时可能会造成既有线路基发生后续固结变形,进而危害列车运营安全。因此,需要研究邻近既有线路新建路基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桩筏结构路基水平变形的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保障轨道交通路基建设的安全。方法:以软土地区某邻近新建线路路基工程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桩筏结构路基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新建路基加载对邻近既有路基水平变形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在新建路基荷载作用下,邻近地层水平位移随地层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其最大值发生在地表以下4 m位置。新建路基与既有路基相邻坡脚间的地层水平位移同距既有路基坡脚距离呈指数关系递增。在邻近加载作用下,既有路基各排桩均向背离新建路基方向产生水平偏移,水平变形量值随着与邻近加载距离增大以及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变形差异主要位于上中段桩体。靠近加载位置桩基可以有效地阻拦邻近加载在地基中产生的水平土压力和水平位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桩筏结构路基 软土地区 邻近加载 水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仿真评价模型
9
作者 李洪运 江志彬 +1 位作者 赵源 来佳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0,39,共7页
[目的]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可靠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开行快慢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研究列车运行延误后乘客的选择列车行为,并分析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方法]对快慢车... [目的]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可靠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开行快慢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研究列车运行延误后乘客的选择列车行为,并分析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方法]对快慢车线路运行过程中乘客的留乘现象及乘客选择列车行为进行了分析,设计了符合乘客上下车规则和乘客选择列车行为的仿真算法,构建了快慢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仿真评价模型。考虑快慢车的始发时间、顺序,以及越行的车次、站点,制定了不同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对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原有的计划方案、4个延误调整方案下乘客的出行过程进行了仿真,并对4个延误调整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及结论]该仿真评价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既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评价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仿真手段,也可为乘客服务水平提升、列车运能利用率提高、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列车运行延误调整 快慢车 乘客出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分析
10
作者 王嘉 李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2,共8页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振动影响。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是确定振动评价方法、指标和限值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振动传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总结近年来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轨道交...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振动影响。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是确定振动评价方法、指标和限值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振动传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总结近年来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轨道交通环境振动范畴、振动描述与测量基本参量和振动预测与控制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现行标准中有待修正的内容,以期为治理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 振动标准 振动评价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能紧张的应对策略
11
作者 王治 陆静 +3 位作者 范雪岩 付意庄 王思韬 赵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8,共6页
对上海轨道交通网络2035年的运能与需求开展预测分析与对比分析,识别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未来运能紧张区段。基于未来运能紧张区段的站间客流(OD)预测和周边情况预测,对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未来运能紧张区段开展应对策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 对上海轨道交通网络2035年的运能与需求开展预测分析与对比分析,识别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未来运能紧张区段。基于未来运能紧张区段的站间客流(OD)预测和周边情况预测,对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未来运能紧张区段开展应对策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未来运能紧张区段的应对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 运能缺口 运能预测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轨道交通土建系统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述筌 李海锋 刘婉怡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79,共6页
为了将轨道交通土建系统设备伤损检查、沉降监测等数据纳入风险评估体系,将土建系统分为轨道、隧道、桥梁3个子结构。分析了各子结构的风险因素,确定其扣分标准,建立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轨道交通土建系统风险评价体系。该体... 为了将轨道交通土建系统设备伤损检查、沉降监测等数据纳入风险评估体系,将土建系统分为轨道、隧道、桥梁3个子结构。分析了各子结构的风险因素,确定其扣分标准,建立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轨道交通土建系统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根据专家意见计算出基于AHP的权重,以此作为该评价体系的主要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对可连续监测的部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基于熵值法的权重计算。使用综合集成赋权法,将基于AHP、熵值法计算得到的权重融合,得到各评估项目和评估指标的最终权重。以某地铁线路2013年和2016年的监测数据为案例,利用该体系分别对这两个年度的土建设施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建议。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可为轨道交通土建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土建系统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综合集成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多模车载信号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小勇 董德存 欧冬秀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66,共5页
对轨道交通领域多模车载信号系统及其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多模车载信号系统的用户需求,对现有的多模车载信号系统的功能和架构进行分类归纳。建立功能模块组合的结构模型并进行分析,给出多模车载信号系统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模车载信号系统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百万级人口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墨林 顾保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6,23,共7页
目的:用实证分析探讨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申报政策中“城区人口必须达到150万人才能申报轻轨建设规划”的合理性,以便从中得到启示。方法:对国外运营地铁和轻轨的百万级人口城市进行了轨道交通供给统计,并在线网层面对轨道交通线... 目的:用实证分析探讨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申报政策中“城区人口必须达到150万人才能申报轻轨建设规划”的合理性,以便从中得到启示。方法:对国外运营地铁和轻轨的百万级人口城市进行了轨道交通供给统计,并在线网层面对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辐射范围、线网形态结构、站间距、旅行速度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同时,采用车辆宽度分级策略,将各个城市不同标准下的车辆宽度和编组形式按照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标准作对应比较,进行线路运输能力的估算,明确其对应的国内轨道交通制式;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需求中最关注的客流效果,利用2018年或2019年的我国各城市线网总客运量数据和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1.5 km半径圈内的常住人口密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及结论:国外百万级人口城市中,已有相当数量城市运营地铁和轻轨系统,其轨道交通供给具有辐射圈半径<10 km,平均站间距较短等特征;其轨道交通客流效果比较理想,有沿线人口密度越高,则客流强度越高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百万人口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 轨道交通车辆 轨道交通客运量 轨道交通制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基础结构振动响应监测和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哲超 周宇 +1 位作者 李骏鹏 王钲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依托某轨道交通线路结构监测系统的长期数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加速度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谱密度的车致动力响应信号损伤敏感特征提取方法,并采用累积和控制图及Haar滤波... 依托某轨道交通线路结构监测系统的长期数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加速度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谱密度的车致动力响应信号损伤敏感特征提取方法,并采用累积和控制图及Haar滤波,对上述特征的长期变化情况进行度量。结果表明:对基础结构振动响应进行监测可以较好地实现其状态的长期监测和评价。在基础结构正常状态下,车致振动响应数据的时、频特征值在一日之内具有随机性,但均值较为稳定;在监测期内,以能量谱密度、累积和控制图及Haar滤波可以反映出基础结构在较长的监测时间内均处于正常的状态,其年度频率特征值和最值可以用于评价后续的基础结构状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振动加速度 频谱分析 累积和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场景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演练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智永 赖一鸣 江志彬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应急场景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演练系统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各类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方案调整优化,是提高行车调度员应急技能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演练系统建设必要性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对行车调度演练系统进... 应急场景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演练系统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各类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方案调整优化,是提高行车调度员应急技能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演练系统建设必要性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对行车调度演练系统进行设计,从运行图管理、演练场景管理、ATS操作模拟、列车运行模拟和演练结果评估5个方面分析系统功能。以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对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系统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行车调度员对常见故障及大型综合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演练需求,能有针对性地提升行车调度员的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调度 演练仿真 应急场景 行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列车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逻辑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汉 侯成滨 +1 位作者 宁正 欧冬秀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2-257,共6页
目的: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需求时空不均衡的问题,探索在既有模式下应用虚拟编组技术实现灵活编组的运营组织方式,进行虚拟编组列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流程改进。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TACS(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 目的: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需求时空不均衡的问题,探索在既有模式下应用虚拟编组技术实现灵活编组的运营组织方式,进行虚拟编组列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流程改进。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TACS(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整体构架以及兼容虚拟编组功能的列车控制系统各模块关联对象的信息交互内容;探讨了主要通过改动ATS(列车自动监控)和CC(车载控制器)实现虚拟编组新增功能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介绍了新增的虚拟联挂、正线编队运行和列车摘解功能的实现过程和信息传递过程;分析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编队集群控制逻辑的特点。结果及结论:虚拟编组列车控制系统可实现编队中各单元列车的协同运行,支持在任意线路区段进行动态联挂和解编;既可通过集中式控制逻辑,也可通过分布式控制逻辑实现列车移动授权信息传输,两者均能有效响应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命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 系统设计 控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备双系工作状态的识别与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安平 施莉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7-181,共5页
目的:针对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冗余结构中主备双系状态切换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一种新的硬件判决方式以避免该风险。方法: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多采用二乘二取二和双机热备冗余结构,由2个功能完成相同的主备双系组成。主备双系各自... 目的:针对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冗余结构中主备双系状态切换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一种新的硬件判决方式以避免该风险。方法: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多采用二乘二取二和双机热备冗余结构,由2个功能完成相同的主备双系组成。主备双系各自有主控、同步和离线等3种固定的工作状态,其不允许同时出现为主控状态。这3种工作状态的控制与转换依赖于自身和对方系的工作状态。目前,系统工作状态的判决机制主要有通信判决和硬件判决2种方式。若采用通信判决,一旦通信出现问题,则存在同时出现主备双系都为主控状态的风险。为此,提出采用设置工作继电器的硬件判决方法,即通过继电器硬件判决方式来识别和控制系统主备双系的工作状态,以避免同时出现主备双系处于主控状态的风险。主备双系各设置一个工作继电器,通过继电器的硬件接点条件来反映对应系的工作状态,并提出了设计原理、判决原则、判决实现流程及应用环境,分析了硬件判决方式比通信判决方式具有的技术优势。结果及结论:通过采集工作继电器位置反映对应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各系的工作状态,主要有以下优势:①不依赖于主备双系间通信的状态,解决了由于通信问题带来状态信息丢失的问题;②不论系统是否开机,系间是否通信正常,各系都能通过采集对方工作继电器接点条件来识别对方系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准确控制本系的工作状态;③继电器反应速度明显高于通信处理的反应速度,一旦系统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工作继电器快速动作可使主备双系及时得到相应系的工作状态信息;④继电器具有固有失效安全特性,工作继电器一旦发生故障落下,使系统尽快转到离线状态;⑤通过继电器识别和控制系统工作状态,软件处理逻辑简单,也能使维护人员直观辨识系统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双机冗余 工作状态识别 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富锦路站折返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项仲强 施莉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9-213,共5页
目的:终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决定整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既有线路终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提升其折返能力的主要限制条件,优化运营组织模式。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富锦路站为例,分析富锦... 目的:终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决定整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既有线路终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提升其折返能力的主要限制条件,优化运营组织模式。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富锦路站为例,分析富锦路站的折返模式。首先,介绍了富锦路站站场,并定义了折返运行关键点;然后,计算了各关键点间列车的运行时间;接着,分析了富锦路站站前折返、站后折返和前后交替折返3种折返模式,并计算了3种折返模式下,各列车在不同关键点所需的折返时间;最后,对前后交替折返模式进行优化,人为延长列车在站后折返线的停车时间,将所有列车的接车间隔和发车间隔调整为相同时间间隔。结果及结论:单一的站前折返效率较低,列车折返时间间隔与中间站台停站时间线性相关;相比于单一的站前折返,单一站后折返的折返效率较高,列车折返间隔与列车折返线停留时间线性相关;前后交替折返模式中,站后折返列车的运行时间较为充裕,导致站后折返列车需要在折返线上停留较长的时间;优化后的前后交替折返时间间隔为110.2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富锦路站 折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内涵及技术特征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志彬 苏马雷 +1 位作者 李洪运 徐思凡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1,共6页
基于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在物理层面和服务层面的基本特征,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发展经验。在构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架构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轨道交通在线路车站、信号、车辆、配线、供电、票务... 基于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在物理层面和服务层面的基本特征,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发展经验。在构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架构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轨道交通在线路车站、信号、车辆、配线、供电、票务等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以及一体化出行规划、一体化票务和一体化出行服务的技术特征。最后,探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条件下的交路和停站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交通一体化 运输组织模式 技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