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洋 段文锋 赵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2-276,279,共6页
本文介绍我国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现状,从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行业协会、标准建设等方面深度剖析我国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加强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坚果炒货食品 食品安全 管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峰 林毅侃 +3 位作者 马跃龙 赵琴 孙颖宜 巢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29-431,共3页
对目前食品中水杨酸的测定方法的前处理及检测手段进行了介绍与总结,重点对HPLC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的HPLC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及今后在水杨酸的检测方法上的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展望,以便准确、及时地反映产品中水杨酸的添加情... 对目前食品中水杨酸的测定方法的前处理及检测手段进行了介绍与总结,重点对HPLC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的HPLC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及今后在水杨酸的检测方法上的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展望,以便准确、及时地反映产品中水杨酸的添加情况,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食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级杆碰撞反应池-ICP-MS法测定维生素中铅、总砷、总汞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煜辰 陈贵宇 周泽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研究建立了四级杆碰撞反应池-ICP-MS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维生素及其预混料中铅、总砷和总汞的检测方法。样品加入硝酸,经微波消解后定容至100 m L,待测液采用四级杆碰撞反应池-ICP-MS法进行测... 研究建立了四级杆碰撞反应池-ICP-MS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维生素及其预混料中铅、总砷和总汞的检测方法。样品加入硝酸,经微波消解后定容至100 m L,待测液采用四级杆碰撞反应池-ICP-MS法进行测定。由于汞易挥发,实验中优化了消解的温度。维生素B_(12)样品中存在钴元素的干扰,以^(75)砷(As)和内标元素^(73)锗(Ge)的信号强度比值与砷元素的浓度成正比,采用碰撞反应池技术、氦气动能歧视(Kinetic energy discrimination,KED)模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为样品中As和Co-O结合物的总含量;再以^(59)钴(Co)和内标元素^(45)钪(Sc)的信号强度比值与钴元素的浓度成正比,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钴的含量。最后通过计算两者之差得出样品中砷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铅、总砷和钴在1.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在不同加标水平下,3种元素的回收率范围在88.3%~104.3%之间,汞在0.1~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在不同加标水平下,汞元素的回收率范围在88.3%~10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维生素及其预混料中铅、总砷、总汞元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动能歧视 总砷 总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最严的标准引领食品安全——多聚果糖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浦雁 李妍 聂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1,共3页
多聚果糖是以菊苣或菊芋根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或其他方式,使用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尚无关于多聚果糖的标准,致使其生产难以规范、质量难以保证。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学习和借鉴,实现多聚果糖的标准化,提高了... 多聚果糖是以菊苣或菊芋根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或其他方式,使用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尚无关于多聚果糖的标准,致使其生产难以规范、质量难以保证。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学习和借鉴,实现多聚果糖的标准化,提高了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统一了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规范了市场,对产品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控制 生产过程 果糖 多聚 食品安全 质量安全意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克罗诺杆菌属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亮 张懿翔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36,共4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和依赖解旋酶扩增技术作为常用的4种等温扩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中。通过分析不同技术的原理并以近5年的具体应用为例,从增菌时间、检出限、鉴定时间、...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和依赖解旋酶扩增技术作为常用的4种等温扩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中。通过分析不同技术的原理并以近5年的具体应用为例,从增菌时间、检出限、鉴定时间、目标菌群、目的基因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希望能对企业和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提供相关理论支持。最后提出缩短目标菌富集时间,结果直观易读,多重技术融合将是未来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属 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双歧杆菌的分子鉴定及标签相符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段文锋 刘洋 +4 位作者 陈雯雯 张清平 俞漪 曲勤凤 赵渝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0,共5页
完成了对我国市场常见益生菌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情况的调查;利用16Sr RNA技术建立了基于双歧杆菌基因组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市场常见的19例益生菌乳粉中分离得到的28株双歧杆菌进行菌株分子鉴定和标签相符性分析,为该类产品的安... 完成了对我国市场常见益生菌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情况的调查;利用16Sr RNA技术建立了基于双歧杆菌基因组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市场常见的19例益生菌乳粉中分离得到的28株双歧杆菌进行菌株分子鉴定和标签相符性分析,为该类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 RNA 双歧杆菌 分子鉴定 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分子分型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洋 张清平 段文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综述了双歧杆菌属的分类学进展和16S rDNA、MLST、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双歧杆菌分型鉴定中的应用新进展,并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原理、步骤和优缺点,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分型 鉴定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焙烤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8
8
作者 段文锋 彭亚锋 林毅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11-317,共7页
本文介绍我国焙烤食品安全现状,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标准建设、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深度剖析我国焙烤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加强焙烤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焙烤食品 食品安全 管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与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和标准化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浥 刘洋 李兆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38,共4页
由乳与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滥用现象出发,进而对β-内酰胺酶的概念、分类、来源、使用情况、危害、标准化现状、检测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如何应对这一非法添加行为的措施。旨在为加强我国乳与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 由乳与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滥用现象出发,进而对β-内酰胺酶的概念、分类、来源、使用情况、危害、标准化现状、检测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如何应对这一非法添加行为的措施。旨在为加强我国乳与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与乳制品 Β-内酰胺酶 检测方法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米酵菌酸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鹏 张雯 +1 位作者 欧杰 李柏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6,共8页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1对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方法测定菌体对米酵菌酸吸附率。实验考察了时间、温度...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1对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方法测定菌体对米酵菌酸吸附率。实验考察了时间、温度、pH、菌体浓度、米酵菌酸浓度及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对米酵菌酸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菌株吸附米酵菌酸短时高效,1 h后达到饱和;温度、菌体浓度与米酵菌酸浓度升高均促进吸附进行且吸附后不易解吸。温度37℃、菌体浓度6 g·L^(-1)与米酵菌酸浓度10 mg·L^(-1)为最佳吸附条件,其吸附率分别为52.70%、54.12%与48.53%;酸性环境有利于米酵菌酸的吸附,pH为3时,吸附率与单位吸附量最高;在模拟胃液与肠液环境中吸附效果减弱。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为单分子层吸附。综合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可得,吸附为自发、放热的过程,并且同时存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因此,植物乳杆菌X1作为米酵菌酸吸附剂有潜在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米酵菌酸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食品中的苯乳酸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雯 林毅侃 +3 位作者 黄雨晴 谢佳雨 欧杰 李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3-249,共7页
苯乳酸是一种能够存在于食品中的新型抑菌物质,为了避免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苯乳酸时出现灵敏度低和色谱峰相连的问题,建立了一种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2D-HPLC)检测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方法,测定了酸奶、甜米酒、东北酸菜、酱黄... 苯乳酸是一种能够存在于食品中的新型抑菌物质,为了避免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苯乳酸时出现灵敏度低和色谱峰相连的问题,建立了一种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2D-HPLC)检测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方法,测定了酸奶、甜米酒、东北酸菜、酱黄瓜和广式腊肠5种常见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含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验证了样品中存在苯乳酸。2D-HPLC方法:第一维色谱柱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和甲醇;第二维色谱柱为C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和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4~10.0 mg/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出限0.16 mg/L,定量限0.52 mg/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60%和0.94%,5种发酵食品的加标回收率91.79%~107.37%,RSD<7.5%;UPLC-MS/MS验证样品中含有苯乳酸。利用2D-HPLC法测定食品中的苯乳酸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为2D-HPLC法检测发酵食品中组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乳酸 发酵食品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香辛料中铅砷镉铬铜锰锌和镍 被引量:29
12
作者 解楠 葛宇 +1 位作者 徐红斌 曹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7,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部分香辛料中铅、砷、镉、铬、铜、锰、锌和镍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各元素线性范围均为0~500ng/mL,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各元素检出限在0.009~0.42ng/mL之间,相对标... 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部分香辛料中铅、砷、镉、铬、铜、锰、锌和镍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各元素线性范围均为0~500ng/mL,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各元素检出限在0.009~0.42ng/m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低、中、高质量浓度标准溶液加标回收率在88%~109%之间,选择的3种标准物质GBW08521、GBW(E)080684和GBW07605(GSV-4)的各元素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之内,由此说明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灵敏、准确测定香辛料中重金属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辛料 重金属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水产品中汞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曹程明 冷桃花 +2 位作者 解楠 宁啸骏 周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93-197,共5页
建立贝类水产品中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分离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对贝类水产品中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进行分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建立贝类水产品中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分离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对贝类水产品中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进行分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汞元素进行检测,并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贝类水产品中各形态的汞含量。本研究优化色谱分离条件,以甲醇-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通过梯度洗脱,4种汞形态在15min内得到了有效地分离。本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检出限低,适用于贝类水产品中有机汞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汞 甲基汞 乙基汞 苯基汞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宇翔 葛宇 +4 位作者 印杰 虞成华 陆志芸 刘孟鲲 马晓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建立了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样品用水提取,经聚酰胺粉末吸附-洗脱后,以Eclipse XDB C18柱分析(250 mm×4.6 mm,5μm),采用0.02 mol/L乙酸铵-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选取450、520和620 n... 建立了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样品用水提取,经聚酰胺粉末吸附-洗脱后,以Eclipse XDB C18柱分析(250 mm×4.6 mm,5μm),采用0.02 mol/L乙酸铵-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选取450、520和620 nm。该方法线性范围2.00~50.0μg/mL,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1%~7.8%,回收率71.4%~109.2%,检出限0.03~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HPLC 饮料 糖果 色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稻米中钼元素含量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翌 林毅侃 李清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稻米样品经硝酸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稻米中钼的含量。选择波长为202.03 nm的谱线作为测定钼的分析线。钼元素的质量浓度在10.0~8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 稻米样品经硝酸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稻米中钼的含量。选择波长为202.03 nm的谱线作为测定钼的分析线。钼元素的质量浓度在10.0~8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为0.05 mg·kg^(-1)。应用此法测定大米粉标准物质中钼元素的含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8%,与认定值一致。在3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3.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的饮料中嗜酸乳杆菌定量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洋 张娜娜 +6 位作者 窦同海 俞漪 徐琼 曲勤凤 赵渝 杨捷琳 朱春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1,56,共6页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建立饮料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ains)的检测方法。以嗜酸乳杆菌NCFM的SPIDR区域的重复序列设计并合成的引物,对其进行条件优化、特异性...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建立饮料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ains)的检测方法。以嗜酸乳杆菌NCFM的SPIDR区域的重复序列设计并合成的引物,对其进行条件优化、特异性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并对体系的灵敏度、重复性、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最后对市售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很好;方法的灵敏度达到了0.25 pg/μL;重复性的标准偏差在2.34%~6.1%之间;在抗干扰检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一致性好,提示该方法抗干扰能力较好;对市售的11批次样品进行检测,标记含有嗜酸乳杆菌的样品中均检出嗜酸乳杆菌且含量为1.6×10^3~2.3×10^6copies/g。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可用于饮料中的嗜酸乳杆菌的快速和精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CR 嗜酸乳杆菌 定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奶粉中阪崎肠杆菌增菌培养对PCR快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清平 张懿翔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2,共4页
通过人工染菌方法,比较添加不同奶粉基质、不同初始菌量、不同增菌培养时间及添加不同干扰菌的情况下,阪崎肠杆菌的生长增殖变化,研究适合阪崎肠杆菌快速检测的最佳增菌时间。随着初始菌量的降低,阪崎肠杆菌生长延滞期延长,当初始菌量为... 通过人工染菌方法,比较添加不同奶粉基质、不同初始菌量、不同增菌培养时间及添加不同干扰菌的情况下,阪崎肠杆菌的生长增殖变化,研究适合阪崎肠杆菌快速检测的最佳增菌时间。随着初始菌量的降低,阪崎肠杆菌生长延滞期延长,当初始菌量为1~9CFU/1 000 mL,阪崎肠杆菌增殖到10^(3)CFU/mL约需要10 h;含有奶粉基质的增菌液中目标菌增殖速度低于未添加奶粉的增菌液中的增殖速度;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添加干扰菌后的阪崎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含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菌液在培养10 h可以检出阪崎肠杆菌,而添加阴沟肠杆菌的BPW增菌液需培养12 h能检出阪崎肠杆菌。因此,对幼儿乳粉增菌培养12 h后,对其增菌液进行PCR检测,即可快速且有效地检出阪崎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快速检测 增菌培养 初始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及其残留量对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添加不同铁营养强化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米粉中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煜辰 陈贵宇 +1 位作者 李清清 宋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8-961,共4页
我国婴幼儿由于缺铁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41%左右([1]),处于较高水平,而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米粉又是婴幼儿获取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生产企业在其产品中添加适量的铁强化剂以保证婴幼儿人群每日摄入足量的铁就显... 我国婴幼儿由于缺铁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41%左右([1]),处于较高水平,而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米粉又是婴幼儿获取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生产企业在其产品中添加适量的铁强化剂以保证婴幼儿人群每日摄入足量的铁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经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卫生部公布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中的含铁添加剂有硫酸亚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 铁强化剂 焦磷酸铁 缺铁性 使用标准 贫血发生率 仪器工作条件 生物利用率 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钼含量测定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丁林 李清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58,共4页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钼含量的进行技术关键点探讨和方法适用性比较。分别用两种检测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钼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微波消解条件、升温条件、基体改进剂等对原子吸收光谱...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钼含量的进行技术关键点探讨和方法适用性比较。分别用两种检测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钼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微波消解条件、升温条件、基体改进剂等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影响,以及微波消解条件、质谱条件选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影响,分析讨论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钼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复配矿物质及碘化钾、碘酸钾单体中碘的含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煜辰 杨丹 徐红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国家标准GB 5009.267-2020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食品,但需要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提取3~4h,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复配矿物质和碘化物单体(如碘化钾、碘酸钾)样品分析,因此提出了题示研究。0.2g复配矿物... 国家标准GB 5009.267-2020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食品,但需要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提取3~4h,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复配矿物质和碘化物单体(如碘化钾、碘酸钾)样品分析,因此提出了题示研究。0.2g复配矿物质样品经10mL 4%(体积分数)硝酸溶液超声溶解5~10min并稀释至50mL,分取2.5mL,加入5mL 10%(体积分数,下同)TMAH溶液,用水定容至50mL。0.2g碘化钾、碘酸钾单体样品直接用10%TMAH溶液溶解后用水定容至50mL,测定1.05%(质量分数)碘化钾单体样品和1.3%(质量分数)碘酸钾单体样品时用1%(体积分数,下同)TMAH溶液稀释500倍,测定10%(质量分数)碘化钾单体样品时用1%TMAH溶液稀释5000倍。上述溶液采用ICP-MS测定其中碘的含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提取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碘的质量浓度在10.0~50.0μg·L^(-1)内与碘和内标碲的信号强度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2μg·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4.0%~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方法用于实际复配矿物质及碘化钾、碘酸钾单体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声称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复配矿物质 碘化钾 碘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