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洋 段文锋 赵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2-276,279,共6页
本文介绍我国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现状,从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行业协会、标准建设等方面深度剖析我国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加强坚果炒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坚果炒货食品 食品安全 管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峰 林毅侃 +3 位作者 马跃龙 赵琴 孙颖宜 巢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29-431,共3页
对目前食品中水杨酸的测定方法的前处理及检测手段进行了介绍与总结,重点对HPLC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的HPLC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及今后在水杨酸的检测方法上的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展望,以便准确、及时地反映产品中水杨酸的添加情... 对目前食品中水杨酸的测定方法的前处理及检测手段进行了介绍与总结,重点对HPLC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的HPLC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及今后在水杨酸的检测方法上的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展望,以便准确、及时地反映产品中水杨酸的添加情况,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食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最严的标准引领食品安全——多聚果糖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浦雁 李妍 聂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1,共3页
多聚果糖是以菊苣或菊芋根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或其他方式,使用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尚无关于多聚果糖的标准,致使其生产难以规范、质量难以保证。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学习和借鉴,实现多聚果糖的标准化,提高了... 多聚果糖是以菊苣或菊芋根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或其他方式,使用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尚无关于多聚果糖的标准,致使其生产难以规范、质量难以保证。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学习和借鉴,实现多聚果糖的标准化,提高了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统一了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规范了市场,对产品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控制 生产过程 果糖 多聚 食品安全 质量安全意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跃龙 薛峰 雷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5,120,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检测方法,对比研究QB/T 2845-2007和SB/T 10371-2003中I+G含量检测方法,以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调味品中I+G的含量检测以采用SB/T 10371中I+G检测方法为宜。
关键词 呈味核苷酸二钠 调味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米酵菌酸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鹏 张雯 +1 位作者 欧杰 李柏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6,共8页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1对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方法测定菌体对米酵菌酸吸附率。实验考察了时间、温度...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1对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方法测定菌体对米酵菌酸吸附率。实验考察了时间、温度、pH、菌体浓度、米酵菌酸浓度及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对米酵菌酸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菌株吸附米酵菌酸短时高效,1 h后达到饱和;温度、菌体浓度与米酵菌酸浓度升高均促进吸附进行且吸附后不易解吸。温度37℃、菌体浓度6 g·L^(-1)与米酵菌酸浓度10 mg·L^(-1)为最佳吸附条件,其吸附率分别为52.70%、54.12%与48.53%;酸性环境有利于米酵菌酸的吸附,pH为3时,吸附率与单位吸附量最高;在模拟胃液与肠液环境中吸附效果减弱。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为单分子层吸附。综合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可得,吸附为自发、放热的过程,并且同时存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因此,植物乳杆菌X1作为米酵菌酸吸附剂有潜在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米酵菌酸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食品中的苯乳酸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雯 林毅侃 +3 位作者 黄雨晴 谢佳雨 欧杰 李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3-249,共7页
苯乳酸是一种能够存在于食品中的新型抑菌物质,为了避免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苯乳酸时出现灵敏度低和色谱峰相连的问题,建立了一种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2D-HPLC)检测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方法,测定了酸奶、甜米酒、东北酸菜、酱黄... 苯乳酸是一种能够存在于食品中的新型抑菌物质,为了避免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苯乳酸时出现灵敏度低和色谱峰相连的问题,建立了一种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2D-HPLC)检测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方法,测定了酸奶、甜米酒、东北酸菜、酱黄瓜和广式腊肠5种常见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含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验证了样品中存在苯乳酸。2D-HPLC方法:第一维色谱柱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和甲醇;第二维色谱柱为C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和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4~10.0 mg/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出限0.16 mg/L,定量限0.52 mg/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60%和0.94%,5种发酵食品的加标回收率91.79%~107.37%,RSD<7.5%;UPLC-MS/MS验证样品中含有苯乳酸。利用2D-HPLC法测定食品中的苯乳酸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为2D-HPLC法检测发酵食品中组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乳酸 发酵食品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 被引量:7
7
作者 顾宇翔 葛宇 +4 位作者 印杰 虞成华 陆志芸 刘孟鲲 马晓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建立了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样品用水提取,经聚酰胺粉末吸附-洗脱后,以Eclipse XDB C18柱分析(250 mm×4.6 mm,5μm),采用0.02 mol/L乙酸铵-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选取450、520和620 n... 建立了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样品用水提取,经聚酰胺粉末吸附-洗脱后,以Eclipse XDB C18柱分析(250 mm×4.6 mm,5μm),采用0.02 mol/L乙酸铵-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选取450、520和620 nm。该方法线性范围2.00~50.0μg/mL,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1%~7.8%,回收率71.4%~109.2%,检出限0.03~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HPLC 饮料 糖果 色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消解-流动注射测定牛奶中总磷
8
作者 薛峰 杨晋青 +3 位作者 马跃龙 戴玉婷 陈文庭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42,共3页
建立测定牛奶中总磷的在线消解-流动注射的方法。采用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对牛奶中的总磷进行测定,在最佳条件下,方法在0.1-1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r=0.9994),方法的检出限为0.1mg/L,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 建立测定牛奶中总磷的在线消解-流动注射的方法。采用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对牛奶中的总磷进行测定,在最佳条件下,方法在0.1-1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r=0.9994),方法的检出限为0.1mg/L,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3%1.99%,平均回收率为94.0%-101.1%,与国标方法中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实现了自动的在线消解代替了传统较为繁琐的消化方式,检测过程容易实现自动化,提高了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消解-流动注射 总磷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苯乳酸的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雯 林毅侃 +2 位作者 谢佳雨 欧杰 李柏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29-235,共7页
为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检测乳酸菌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的方法,系统考察了3种固定相、2种流动相有机相、5种水相及其比例对苯乳酸RP-HPLC检测的影响并对方法进行... 为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检测乳酸菌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的方法,系统考察了3种固定相、2种流动相有机相、5种水相及其比例对苯乳酸RP-HPLC检测的影响并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以双封端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0.05%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乙腈,体积比75∶25,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在0.2~5.0 mg/L内线性良好,r=0.9998,回收率99.88%~101.08%,检出限0.1400 mg/L,定量限0.4600 mg/L,1 d精密度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30%和0.64%,30 d精密度和重复性RSD为0.59%和0.79%,30 d内苯乳酸标准储备液稳定性RSD为2.45%,乳酸菌发酵液中苯乳酸合成量为0.1400 mg/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46,95%的置信区间,包含因子k=2。选用短乳杆菌P3(Lactobacillus brevi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TCC8014发酵液为检测对象,培养120 h苯乳酸合成量分别为77.58和62.60 mg/L。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下苯乳酸能够稳定出峰,检测效率高,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合检测大批量样品,可为苯乳酸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 乳酸菌发酵液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