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在疾病诊疗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纤云 牛灵雪 +1 位作者 见妮 管宁子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263-282,共20页
在人体的身体内部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在我们的皮肤、胃肠道和口腔等部位,微生物群失调已成为炎症性肠病、过敏、肥胖、心血管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利用微生物制剂改... 在人体的身体内部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在我们的皮肤、胃肠道和口腔等部位,微生物群失调已成为炎症性肠病、过敏、肥胖、心血管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利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健康状况、治疗疾病也在研究和临床中得到验证。近年来,活体生物药不断被开发用于预防、诊断与治疗疾病。采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在微生物中设计、构建精准可控的基因电路,获得非致病性、具有疾病微环境感知和响应能力并按需释放治疗药物的活体工程菌,实施活体微生物疗法,已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对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如预防与诊疗病原菌感染、治疗代谢疾病、靶向杀伤肿瘤、缓解炎症等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针对微生物传感器设计和推广到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利用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中设计的生物传感器能智能感知疾病微环境并可控地提供药物,在疾病的监测和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合成生物学 活体生物药 微生物细胞工厂 疾病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遗传学照进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于袁欢 周阳 +2 位作者 王欣怡 孔德强 叶海峰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1期102-140,共39页
近年来,光遗传学技术因具有非侵入性、可逆性、时空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光作为一种理想的基因表达诱导物,以前所未有的时空精度操控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随着光遗传学技术的深... 近年来,光遗传学技术因具有非侵入性、可逆性、时空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光作为一种理想的基因表达诱导物,以前所未有的时空精度操控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随着光遗传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基于光遗传学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和临床转化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了响应不同波长的光遗传学工具及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疾病等精准治疗和用于控制基因转录表达、基因编辑、基因重组以及细胞器运动等应用。同时也介绍了光遗传学技术与智能电子设备的有机结合及其在便携式生物电子药物、人工智能诊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光遗传学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生物电子医学领域。光控系统的远程可控性、可逆性和无毒性为光遗传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方法的成功将对未来实践中的精准医疗产生持久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光遗传学工具存在的问题和在未来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光遗传学 光控基因开关 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nositic value of anoikis and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related gen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Dong DENG Qing +7 位作者 PENG Yi TONG Zhaochen LI Zixin HUANG Liping ZENG Jin LI Jinsong MIAO Jinglei CHEN Shijie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74,共17页
Objective:Osteosarcoma is a highly aggressive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 commonly see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with a poor prognosis.Anchorage-dependent cell death(anoikis)has been proven to be indispensable in ... Objective:Osteosarcoma is a highly aggressive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 commonly see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with a poor prognosis.Anchorage-dependent cell death(anoikis)has been proven to be indispensable in tumor metastasis,regulating the migration and adhesion of tumor cells at the primary site.However,as a typ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anoikis is rarely studied in osteosarcoma,especially in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prognostic value of anoikis and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related gen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Methods:Anoikis-related genes(ANRGs)were obtained from GeneCards.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ANRGs expression profiles of osteosarcoma patients were sourced from the therapeutically applicable research to generate effective therapies and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databases.ANRG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were identified by the estimate package and the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algorithm.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were performed to construct long-term survival predictive strategy,each sample was divided into high-risk and low-risk subgroups,which was further verified in the GEO cohort.Finally,based on single-cell RNA-seq from the GEO database,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function of signature genes in the osteosarcoma tumor microenvironment.Results:A total of 51 hub ANRG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ere identified,from which 3 genes(MERTK,BNIP3,S100A8)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prognostic model.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mmune cell activation and immune-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high-risk and low-risk groups based 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alysis(all P<0.05).Additionally,characteristic genes within the osteosarcoma microenvironment were identified in regulation of intercellular crosstalk through the GAS6-MERTK signaling pathway.Conclusion:The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ANRG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demonstrate good predictive power and provide more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IKIS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BIOINFORMATICS PROGNOSIS OSTEOSARC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繁殖性能相关5个候选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华莉 涂尾龙 +4 位作者 曹建国 都启晶 常华 羊兆洪 谈永松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了比较ESR、NCOA1、ADAMTS1、FUT1和RBP4基因对猪繁殖性能的效应大小,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群体内5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3个猪群体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出生窝... 为了比较ESR、NCOA1、ADAMTS1、FUT1和RBP4基因对猪繁殖性能的效应大小,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群体内5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3个猪群体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出生窝重(BLW)相关性。结果表明:对猪繁殖性能影响效应最大的是NCOA1和RBP4基因,其次是FUT1和ADAMTS1基因,最小的是ESR基因。NCOA1基因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1.11和1.92头,AA型的TNB比BB型的分别高1.18头和0.53头。RBP4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AA型的TNB比BB型的高0.53—0.86,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1.1头和1.29头。FUT1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TNB比CBB型的分别高0.47和0.56),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0.76头和1.06头。ADAMTS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AB型的TNB比AA型的高0.67—0.88,AB型的NBA比AA型的高0.54—0.86。在大白群体内ESR基因的BB型的TNB、NBA比AA型的分别高0.36头和0.41头。5个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3个猪群体BLW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性状 雌激素受体(ESR)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 含凝血酶敏感蛋白模体的去解联金属蛋白酶1基因(ADAMTS1) 岩藻糖转移酶1基因(FUT1) 视黄醇结合蛋白4基因(RB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RFLP技术分析H-FABP基因在5个猪群体中的多态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华莉 涂尾龙 +4 位作者 曹建国 都启晶 常华 羊兆洪 谈永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0,共4页
【目的】肉质是猪肉的重要经济指标,肌内脂肪(IMF)含量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H-FABP基因是调控猪肉IMF含量的候选基因。【方法】本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H-FABP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该基因在5个猪群体:杜洛克(100头)、长白(80头)、大白... 【目的】肉质是猪肉的重要经济指标,肌内脂肪(IMF)含量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H-FABP基因是调控猪肉IMF含量的候选基因。【方法】本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H-FABP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该基因在5个猪群体:杜洛克(100头)、长白(80头)、大白(150头)、申农(80头)、梅山(140头)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H-FABP基因在杜洛克、大白、申农猪群体中检测出DD、Dd和dd 3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DD(0.02)、Dd(0.23)和dd(0.75);在大白猪群体中基因型频率DD∶(0.25)、Dd(0.49)和dd(0.26);在申农猪群体中基因型频率:DD(0.10)、Dd(0.30)和dd(0.60)。在长白猪群体中检测的所有样品为dd型;在梅山猪群体中检测的所有样品为DD型。【结论】H-FABP基因在5个猪群体中呈现不同基因型。在长白猪和梅山猪群体中呈现偏态现象。在杜洛克和申农猪群体中主要为dd型,在大白群体中主要为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猪异种器官移植及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新章 张梅 +2 位作者 娄颜坤 马育芳 李大力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136-144,共9页
采用不断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对猪的基因组改造不仅构建出涵盖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新陈代谢疾病、癌症、免疫缺陷等各方面的人类疾病模型,而且通过对猪进行基因编辑实现了降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敲除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采用不断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对猪的基因组改造不仅构建出涵盖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新陈代谢疾病、癌症、免疫缺陷等各方面的人类疾病模型,而且通过对猪进行基因编辑实现了降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敲除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以及生产嵌合体动物等,使猪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更前进了一步。综述梳理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技术在异种器官移植及人疾病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异种器官移植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牛煦然 尹树明 +2 位作者 陈曦 邵婷婷 李大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2-598,共17页
基因编辑是一种基于人工核酸酶的遗传操作技术,能精确地对DNA或RNA进行高效改造。基因编辑除了在基础研究、生物育种和药物筛选等方面展现了巨大前景之外,在疾病治疗(特别是基因遗传病)领域的前景与进展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在介绍基因编... 基因编辑是一种基于人工核酸酶的遗传操作技术,能精确地对DNA或RNA进行高效改造。基因编辑除了在基础研究、生物育种和药物筛选等方面展现了巨大前景之外,在疾病治疗(特别是基因遗传病)领域的前景与进展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在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不同策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单碱基编辑和表观调控等技术)在血液系统、肝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基因编辑治疗疾病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 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之“新宠”—单碱基基因组编辑系统 被引量:16
8
作者 魏瑜 张晓辉 李大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5-1121,共7页
近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核酸酶可通过引起特定位点的DNA双链断裂实现对目的片段的有效编辑。为进一步提高碱基修改的效率和精确度,2016年研究者们利用CRISPR/Cas9识别特定DNA序列的功能,结合胞嘧啶脱氨酶的生化活性发明了将胞嘧啶高效转换... 近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核酸酶可通过引起特定位点的DNA双链断裂实现对目的片段的有效编辑。为进一步提高碱基修改的效率和精确度,2016年研究者们利用CRISPR/Cas9识别特定DNA序列的功能,结合胞嘧啶脱氨酶的生化活性发明了将胞嘧啶高效转换为胸腺嘧啶(C>T)的嘧啶单碱基编辑系统(base editor)。这一系统虽然能精准实现嘧啶直接转换,大大提高精确基因编辑效率,但美中不足的是无法对嘌呤进行修改。近期,Nature报道了将细菌中的t RNA腺嘌呤脱氨酶定向进化形成具有催化DNA腺嘌呤底物的脱氨酶,将其与Cas9系统融合发明了具有高效催化腺嘌呤转换为鸟嘌呤的新工具—腺嘌呤单碱基编辑系统(ABEs,adenine base editors)。本文总结了单碱基编辑工具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ABEs的研发过程,并对单碱基编辑工具今后的应用方向和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碱基编辑技术 胞嘧啶脱氨酶 腺苷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脱氧核糖核酸酶Ⅱ蛋白的制备及其定位研究
9
作者 赵冰 阿曼古丽·斯拉依 +9 位作者 米荣升 程龙 刘旗 龚海燕 张烨华 贾海燕 韩先干 黄燕 陈兆国 赵权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9,共9页
为获得旋毛虫(T1)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 Ⅱ)蛋白,观察其在肌幼虫虫体中的分布,以旋毛虫(T1)肌幼虫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旋毛虫脱氧核糖核酸酶Ⅱ(TsDNase Ⅱ)蛋白的编码基因tsdnase Ⅱ,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转... 为获得旋毛虫(T1)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 Ⅱ)蛋白,观察其在肌幼虫虫体中的分布,以旋毛虫(T1)肌幼虫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旋毛虫脱氧核糖核酸酶Ⅱ(TsDNase Ⅱ)蛋白的编码基因tsdnase Ⅱ,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以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分析重组Ts DNaseⅡ(rTsDNase Ⅱ)蛋白的反应原性;将rTsDNase Ⅱ蛋白免疫6-8周BALB/c小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利用免疫荧光试验观察TsDNase Ⅱ蛋白在虫体中的分布。结果,成功地扩增出了长度为942 bp的旋毛虫tsdnase Ⅱ基因片段,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质粒pCold-TF-tsdnase Ⅱ;转化了重组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可溶表达了rTsDNase Ⅱ,大小为86 kDa;ELISA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rTsDNase Ⅱ蛋白能与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分析显示,TsDNase Ⅱ分布于旋毛虫肌幼虫整个虫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TsDNase Ⅱ的特性与功能、利用该蛋白研发旋毛虫病新型防控策略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T1) 脱氧核糖核酸酶Ⅱ 原核表达 ELISA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rf1对肠上皮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王芯悦 李亮 +2 位作者 段秋慧 李大力 陈金联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3,共10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类型,DNA甲基化对哺乳动物发育起着重要作用。Uhrf1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DNA合成过程中可结合半甲基化的DNA同时招募DNA甲基转移酶1参与DNA甲基化的维持,保证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前后的稳定传递。目... 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类型,DNA甲基化对哺乳动物发育起着重要作用。Uhrf1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DNA合成过程中可结合半甲基化的DNA同时招募DNA甲基转移酶1参与DNA甲基化的维持,保证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前后的稳定传递。目前关于Uhrf1介导的DNA甲基化是否影响肠上皮发育过程尚不清楚。为探索Uhrf1在肠上皮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肠上皮特异性敲除Uhrf1的小鼠模型,利用HE染色对肠上皮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敲除Uhrf1的小鼠肠上皮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绒毛变短,数量减少,隐窝萎缩;通过表型分析发现,在小鼠肠上皮中特异性敲除Uhrf1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细胞增加、细胞分化异常,同时肠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降低。进一步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发现Uhrf1缺失后DNA甲基化水平大幅下降,诱发DNA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Uhrf1介导的DNA甲基化对肠上皮的正常发育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丰富Uhrf1介导的DNA甲基化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并为进一步明确Uhrf1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Uhrf1 肠上皮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基元辅助递送 siRNA 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扬 朱方 +3 位作者 沈湾湾 范倩倩 李乙文 程义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3-638,共6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辅助低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递送siRNA的过程中表现优异,但其本身是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植物多酚基元,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没食子酸(GA)2种多酚基元.而这2种基元分子同样具有抑制癌细...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辅助低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递送siRNA的过程中表现优异,但其本身是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植物多酚基元,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没食子酸(GA)2种多酚基元.而这2种基元分子同样具有抑制癌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以及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力来结合蛋白质或核酸的能力.本文拟探究各类植物多酚基元EGCG,EGC和GA结合核酸的能力和分别在辅助低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递送siRNA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EGC辅助ε-聚赖氨酸(PLL)递送siRNA的效率仅次于EGCG,而通过增加EGC的用量可以达到与EGCG接近的递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阳离子高分子 基因递送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GLP-1过表达肠类器官构建的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之扬 陆佳微 +2 位作者 曹希雅 王芯悦 李大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4-703,共10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作为一种肠促胰岛素,主要由肠道L细胞分泌,由于其能够有效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因此GLP-1及其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优化了慢病毒感染类器官的...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作为一种肠促胰岛素,主要由肠道L细胞分泌,由于其能够有效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因此GLP-1及其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优化了慢病毒感染类器官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构建了GLP-1过表达的小鼠小肠类器官(organoids)。结果显示该类器官分泌的GLP-1能够有效地提高野生型及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因此,本研究构建的GLP-1过表达类器官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2型糖尿病 小肠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创新模型:基因编辑大鼠和小肠3D类器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远金 黄盛博 +1 位作者 刘洁 王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8期914-922,共9页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DMPK)是研究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的科学,评估药物的DMPK特征对药物的前期开发和后期临床精准用药至关重...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DMPK)是研究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的科学,评估药物的DMPK特征对药物的前期开发和后期临床精准用药至关重要。药物代谢模型的创新构建促进了药物DMPK评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基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药物代谢创新模型的最新进展与应用,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技术创新构建药物代谢酶(包括CYP2E1,CYP3A1/2,CYP2J3/10,CYP1A2)和药物转运体(包括P-gp,OATP1B2)基因敲除(knockout,KO)大鼠模型,并应用于DMPK及其生理功能相关研究;(2)创新性将小鼠和人小肠3D类器官(organoids)应用到ABC(P-gp,BCRP,MRP2)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上述药物代谢创新动物模型和类器官模型,不仅有利于评价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在DMPK中的作用,还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酶 转运体 基因编辑大鼠 3D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