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未婚男女的恋爱年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楼超华 涂晓雯 高尔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0-352,共3页
关键词 未婚 青年 恋爱年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徐汇区性病病人服务需求的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澄敏 钱汉竹 陈文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0-281,共2页
目的 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了解徐汇区性病病人求医行为和他们的服务需求。方法 由 2名医生经培训后按预先制定的问卷对 2 1个门诊的 15 0名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建立EpiInfor数据库 ,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性病病人有多个性伴 ;75 ... 目的 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了解徐汇区性病病人求医行为和他们的服务需求。方法 由 2名医生经培训后按预先制定的问卷对 2 1个门诊的 15 0名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建立EpiInfor数据库 ,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性病病人有多个性伴 ;75 9%的男性病人的感染源是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 ,79 1%女性病人是其配偶或固定性伴 ;74 0 %的病人是因为有症状后求医 ;5 9 4%的病人来门诊就医时担心被熟人看见 ;6 4 7%的病人初诊地点是国营性病专科门诊 ;78 0 %的病人表示将带自己的性伴来就医 ;70 7%的病人对访谈门诊的质量很相信 ;95 3%的病人接受了医生的咨询。结论 近年来性病门诊服务质量有很大改善 ,病人对服务普遍持满意态度。应进一步扩大匿名就医的宣传力度 ,减少病人求医的心理障碍 ,推广病征处理 ,降低门诊费用 ;推广男性避孕套的使用以降低性病在社区和家庭传播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求医行为 服务质量 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九省区妇女生育水平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元起 楼超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运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关于生育的连续调查数据,探讨中国九省区妇女生育水平变动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生育史资料,按照出生年代队列、居住地城乡、所在区域东中西部等分类描述不同特征人群生育水平,并对曾生... 目的运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关于生育的连续调查数据,探讨中国九省区妇女生育水平变动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生育史资料,按照出生年代队列、居住地城乡、所在区域东中西部等分类描述不同特征人群生育水平,并对曾生孩子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有生育史的5877名对象,平均曾生育孩子数量为1.78±1.0个。按五年间隔的出生队列,曾生孩子数分别比相邻前一队列下降0.56、0.38、0.24、0.19、0.19和0.25;居住在县城、郊区、农村的女性分别比城市的多生0.40、0.58和0.94个孩子;中部、西部分别比东部女性多生0.45和0.59个孩子。结论中国不同地区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充分考虑区域存在的显著差异,统筹考虑调整生育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水平 影响因素 中国营养健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焰 邱小燕 +6 位作者 吴建辉 赵志芳 何桂林 刘桂明 蒋秀蓉 孙祖越 曹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于临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的动物子宫肌瘤模型。方法取性成熟豚鼠,双侧摘除卵巢,以不同频率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E2)诱导,使之形成子宫肌瘤,并于不同时间卒死动物,观察子宫形态的变化,计算成瘤率,并与人子宫肌瘤病理组... 目的建立适合于临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的动物子宫肌瘤模型。方法取性成熟豚鼠,双侧摘除卵巢,以不同频率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E2)诱导,使之形成子宫肌瘤,并于不同时间卒死动物,观察子宫形态的变化,计算成瘤率,并与人子宫肌瘤病理组织学特征相比较,确定E2诱导子宫肌瘤形成的最佳剂量、给药频率和实验周期。同时测定血清中雌(E2)、孕激素(P)浓度及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皮下注射E2100μg/只,2次/wk,连续12 wk后,豚鼠子宫明显变形,肌层增生,肉眼可见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瘤形成,并伴有继发性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肌瘤细胞呈长梭形,编织状或栅状排列,细胞核呈短棒状或卵圆形,显示明显的子宫肌瘤特征,与人子宫肌瘤病理组织学特征相似。血清E2浓度升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双侧摘除卵巢的豚鼠皮下注射E2100μg/只,2次/wk,连续12 wk后可建立与人类相似的动物子宫肌瘤模型,适合用于临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动物模型 豚鼠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涂晓雯 程艳 +1 位作者 楼超华 高尔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考察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与看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为改善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3年9月~2003年11月对上海市区2所高中和4所初中全部一年级学生的家长1 312名进行了匿名自填... 目的考察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与看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为改善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3年9月~2003年11月对上海市区2所高中和4所初中全部一年级学生的家长1 312名进行了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对自身所担负的性教育责任认识不足.虽然8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展家庭性教育.但只有约60%的家长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且内容集中于青春期发育或异性交往.家长们表示教育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与孩子沟通的技巧(73%)和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4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其教育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家庭性教育 影响因素 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 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内两次精液质量的比较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朱虔兮 高尔生 +3 位作者 李德昆 苗茂华 孟炜 袁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批对象短期内两次精液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7年1月分别在岳阳、宁波、无锡和昆山4城市的几家工厂选取男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两次精液进行... 目的探讨同一批对象短期内两次精液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7年1月分别在岳阳、宁波、无锡和昆山4城市的几家工厂选取男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两次精液进行检测。结果两次精液样本的体积、密度、前向运动率和存活率达到WHO参考值范围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各指标两次的均数无统计学差异。模型选择及验证结果显示,应用第一批数据选择的模型适用于第二批数据,MSPR与MSE都较为接近。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精液质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禁欲时间和采样时间会影响精液量和精子密度;a级精子率因近期曾发热或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禁欲时间较短者精子存活率偏低。结论地区、采精季节、禁欲时间、采精时间以及个体状况等都可能影响精液质量,但各指标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质量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 模型选择和验证 重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前体检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尔生 赵双玲 涂晓雯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女性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未婚性行为。方法对上海市2580名参加婚前体检的女青年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问卷完整2568份),用单因素描述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赞同婚... 目的了解女性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未婚性行为。方法对上海市2580名参加婚前体检的女青年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问卷完整2568份),用单因素描述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赞同婚前性行为者有1558人(60.69%)、理解者有861人(33.54%)、反对者有148人(5.77%)。对象的态度与其主要生活目标、恋爱次数、是否有性行为、父亲家庭管教、母亲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周围同辈人有无性行为有关。以事业有成为主要生活目标、父亲管教较严及母亲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对象态度比较保守,而恋爱次数较多、已有性行为及周围同辈人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对象态度较为开放。结论改变婚前性行为态度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对低年龄组、文化程度较低及在商业服务性行业工作的对象更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前性行为 态度 婚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诺美孕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焰 孙祖越 曹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15-1217,共3页
醋酸诺美孕酮 (nomegestrolacetate )为 19 去甲 孕酮衍生物。近年研究发现 ,诺美孕酮不仅可用于口服避孕或与雌二醇联合应用于激素替代疗法 ,而且还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酶调节剂 ,可抑制硫脂酶、17β 羟基甾醇水解酶 ,增强磺基转移酶活... 醋酸诺美孕酮 (nomegestrolacetate )为 19 去甲 孕酮衍生物。近年研究发现 ,诺美孕酮不仅可用于口服避孕或与雌二醇联合应用于激素替代疗法 ,而且还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酶调节剂 ,可抑制硫脂酶、17β 羟基甾醇水解酶 ,增强磺基转移酶活性 ,减少雌二醇的生成 ;有效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体外实验显示 ,诺美孕酮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本文就诺美孕酮的药理作用及近年来在抗乳腺癌及抗子宫内膜增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美孕酮 乳腺癌 选择性雌激素酶调节剂 多药耐药性 子宫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HIV高发农村地区高级中学开展安全套教育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艳 楼超华 +3 位作者 涂晓雯 杨建华 赵双玲 高尔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生殖健康教育 农村地区 高中学生 HIV 安全套 生殖健康状况 行为意识 城市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片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鹏晖 袁和亮 +2 位作者 张晓东 王建平 程凤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研究了5-单硝酸异山梨醣控释片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不同处方进行了体外溶出试验,证实体外释药可维持10 h以上。体外释药速率与HPMC的粘度及其在处方中的比例有关,与溶出介质的pH值无关,体外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经稳定性实... 研究了5-单硝酸异山梨醣控释片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不同处方进行了体外溶出试验,证实体外释药可维持10 h以上。体外释药速率与HPMC的粘度及其在处方中的比例有关,与溶出介质的pH值无关,体外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经稳定性实验考察,证实本制剂在37℃、RH 75%的条件下保存三个月后,其含量、溶出度、外观、硬度、脆碎度均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单硝酸 异山梨酸 控释片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江南地区男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虔兮 沈月平 +5 位作者 苗茂华 高尔生 李德昆 沈维雄 梁敏红 袁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XbaⅠ和Codon3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78名江南男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江浙城市和湖南岳阳。结果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XbaⅠ和Codon3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78名江南男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江浙城市和湖南岳阳。结果江浙、岳阳两组各位点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vuⅡ和Codon32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12和0.011。Arlequin分析结果显示PvuⅡ和XbaⅠ两位点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江浙:D′=0.908,岳阳:D′=0.974),但PvuⅡ或XbaⅠ与Codon325位点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存在地区差异;PvuⅡ和XbaⅠ两位点在江南男性中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分子信标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皮下埋植剂终止原因分析
12
作者 田受平 陈素芳 +4 位作者 黄秀君 李晓麟 王征 方可娟 韩耀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38-239,共2页
国产皮下埋植剂终止原因分析田受平,陈素芳,黄秀君,李晓麟王征,方可娟,韩耀玲皮下埋植剂作为一种新技术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一旦植人皮下,立即缓慢持续地释放孕激素进人循环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我国于“七五”期间成功研究国产... 国产皮下埋植剂终止原因分析田受平,陈素芳,黄秀君,李晓麟王征,方可娟,韩耀玲皮下埋植剂作为一种新技术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一旦植人皮下,立即缓慢持续地释放孕激素进人循环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我国于“七五”期间成功研究国产皮下埋植剂,为了评价国产皮下埋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皮下埋植剂 原因分析 月经紊乱 计划生育学 临床研究 可接受性研究 避孕法 副反应发生率 十八甲基炔诺酮 皮埋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的自身修复
13
作者 汪兴无 钟卫平 《生物学教学》 1983年第3期5-5,共1页
亚硝酸胺在人体内会致癌几乎已众所周知。当我们摄入含有硝基及亚硝基的物质后,口腔内的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胃后,与那里的胺类反应生成亚硝酸胺。然后,这些亚硝酸胺便离开肠胃道直接进入肝脏。在肝脏,它们又经过... 亚硝酸胺在人体内会致癌几乎已众所周知。当我们摄入含有硝基及亚硝基的物质后,口腔内的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胃后,与那里的胺类反应生成亚硝酸胺。然后,这些亚硝酸胺便离开肠胃道直接进入肝脏。在肝脏,它们又经过化学结构的变化成为一种能修正DNA分子的化合物。经修改了的DNA在转录时便发生了误录,从而导制了异常细胞——癌细胞的产生。然而,人体内还存在着逆转上述谬误的生理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胺 亚硝基 硝酸盐还原 生理生化过程 化学结构 DNA 修复酶 突变细胞 疗疮 修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