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医生制度本土化困境与策略: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 被引量:33
1
作者 黄蛟灵 梁鸿 +5 位作者 张宜民 王欣国 张伟胜 张建敏 汪潮 陈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7-43,共7页
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模式的经验表明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需要四大基本要素,即健全的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手段、畅通的转诊渠道、居民需求服务导向。我国家庭医生本土化的过程中这四大要素仍然... 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模式的经验表明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需要四大基本要素,即健全的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手段、畅通的转诊渠道、居民需求服务导向。我国家庭医生本土化的过程中这四大要素仍然较为薄弱,如何在此现实条件下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从组织创新的角度探讨家庭医生在我国的推进策略,挖掘其价值贡献以及对我国家庭医生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本土化 推进策略 模式特征 价值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蛟灵 梁鸿 +6 位作者 张伟胜 张建敏 汪潮 陈翔 刘姗姗 何蓉蓉 张宜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691,共5页
背景家庭医生制度在新一轮基层卫生服务改革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抓手。而同时,了解民众对于家庭医生的接受程度及其签约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十分重要。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基... 背景家庭医生制度在新一轮基层卫生服务改革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抓手。而同时,了解民众对于家庭医生的接受程度及其签约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十分重要。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基层卫生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虹口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虹口区家庭医生制度评估调查》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首诊就医习惯(首诊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是否清楚家庭医生签约后优惠服务内容)。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回收率68.22%。其中家庭医生签约401例(65.31%),未签约213例(34.69%)。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年龄、上海本地户籍率、慢性病患病率、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清楚率高于未签约居民,退休率低于未签约居民(P<0.05)。家庭医生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受教育水平、月收入、首诊就医习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首诊就医习惯、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受教育水平、首诊就医习惯、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分别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邱宝华 黄蛟灵 +5 位作者 梁鸿 张宜民 张伟胜 张建敏 汪潮 陈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36,共6页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满意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损害案件中医方的行政责任追究问题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沈慧 顾玉娟 +2 位作者 陈刚 程芳 甘莺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6,共3页
自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医疗损害鉴定"逐步取代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中医方的行政责任追究基本停止。因此对于如何追究医疗损害案件中医方的行政责任,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 自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医疗损害鉴定"逐步取代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中医方的行政责任追究基本停止。因此对于如何追究医疗损害案件中医方的行政责任,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从医疗损害的概念出发,结合医疗安全行政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损害鉴定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损害 行政责任 行政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