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费燕 陆国才 +3 位作者 范国荣 亓云鹏 吴会灵 吴玉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09-2614,共6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温度条件下,西那沙星(Sinafloxa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西那沙星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荧光猝灭...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温度条件下,西那沙星(Sinafloxa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西那沙星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KD,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3.64 nm、能量转移效率E=0.163,表明两者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时采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技术考察了西那沙星对BSA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共存Cu2+,Fe3+,Zn2+,Mg2+对西那沙星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为探讨西那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那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法 能量转移 共存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西兰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俐俊 闻俊 +2 位作者 周婷婷 汪硕闻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kg)单剂量(64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kg)单剂量(64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M ODS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水(95:5)作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226nm,发射波长300nm,柱温30℃,测定NP-9经时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P-9在0.05~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低、中、高3种浓度(0.10、0.50、2.00μg/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67±8.12)%、(100.84±5.42)%、(100.29±3.81)%。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75±0.87)h,tmax(3.2±0.4)h,Cmax(2.75±0.32)μg/ml,AUC0~12(12.72±2.14)μg.h.ml-1,AUC0~∞(15.05±2.84)μg.h.ml-1,平均滞留时间(6.85±1.13)h。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苯醇醚-9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墨止血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云云 范国荣 叶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801,共4页
目的:通过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制定海墨止血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理化反应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海墨止血片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元素的含量... 目的:通过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制定海墨止血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理化反应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海墨止血片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贼墨黑色素可溶于2mol/L氢氧化钠溶液,并在2mol/L盐酸溶液中有黑色飘浮状物析出;4种氨基酸和铁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RSD均小于5%(n=6)。结论:该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来控制海墨止血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墨止血片 墨鱼汁氨基酸 铁元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贼墨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姜云云 叶光明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建立乌贼墨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黑色素溶于碱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有黑色物质析出的性质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乌贼墨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采用... 目的:建立乌贼墨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黑色素溶于碱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有黑色物质析出的性质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乌贼墨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删定乌贼墨中微量铁元素的含量。结果:在鉴别反应中,乌贼墨黑色素可溶于2mol/L氢氧化钠溶液,并在2mol/L盐酸溶液中有黑色飘浮状物析出。4种氨基酸和铁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RSD均小于5%(n=6)。3批乌贼墨样品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铁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7、11.23、12.05、7.32和0.206mg·g^-1。结论:乌贼墨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贼墨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贼墨 氨基酸类 铁元素 高压液相色谱法 原子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基)-3-[(4-取代)-哌嗪-1-基]-2-丙醇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光明 孙青 +4 位作者 姜云云 黄晓瑾 赵庆杰 胡宏岗 吴秋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哌嗪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了11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选择8种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紧密着色真菌及薰烟曲霉菌)为实验...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哌嗪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了11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选择8种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紧密着色真菌及薰烟曲霉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有7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MIC80值≤0.125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4倍以上,与伊曲康唑活性相当。结论:脂水分配系数和立体化学因素的改变对该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类 哌嗪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守红 范国荣 +1 位作者 吴志明 郑梁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 :研究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6条成年健康家犬 (体质量 10 .5~ 11.5 kg,雌雄各半 )单剂量 (6 5 0 m g/只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 目的 :研究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6条成年健康家犬 (体质量 10 .5~ 11.5 kg,雌雄各半 )单剂量 (6 5 0 m g/只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 (受试制剂 )和对乙酰氨基酚控释片 (泰诺林 ) (参比制剂 )后不同时间点 (给药前及给药后 0 .2 5、0 .5、1.0、1.5、2 .0、3.0、4 .0、5 .0、6 .0、8.0、10 .0、15 .0和 2 4 .0 h)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 ,绘制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本所建立的方法不受血浆中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线性范围 0 .10~ 2 0 .0 0μg/ m l (r=0 .9999) ,日内、日间精密度RSD<7.0 % ,3种浓度 (0 .5 0、5 .0 0、2 0 .0 0μg/ 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10 4 .2 1± 6 .5 7) %、(97.2 3± 4 .2 1) %、(99.5 7±1.19)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 tmax分别为 (2 .1± 0 .5 )和 (3.0± 0 .6 ) h;cmax分别为(9.0 9± 3.5 8)和 (8.77± 3.4 0 ) μg/ ml;用梯形法计算 AUC0~ 2 4 h分别为 (34.31± 13.5 4 )和 (33.2 8± 12 .16 ) μg· h· ml- 1 ,AUC0~∞ 分别为 (34.96± 13.4 6 )和 (33.88± 12 .18)μg· h·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缓释干混悬剂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仲向平 陈怡 +1 位作者 高守红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时有无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将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条,分别按试验周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对照药物(给药...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时有无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将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条,分别按试验周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为250mg)和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复方试验药物(给药剂量为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250mg)。采用HPLC—ESI—MS/MS和HPLC-荧光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63±38.49)ng/ml,AUC0-∞为(5648.71±871.68)ng·h/ml,联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43±37.97)ng/ml,AUC0-∞。为(5751.60±924.49)ng·h/ml;单用厄贝沙坦cmax为(2623.56±198.65)ng/ml,AUC0-∞。为(10327.5.3±1522.58)ng·h/ml,联用厄贝沙坦cmax为(2345.61±42.32)ng/ml,AUG0-∞。为(10217.12±1239.13)ng·h/ml。故与两种药物分别使用的情况相比,联用时的cmax、AUC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不存在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药物疗法 联合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