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阅读对甄别人工智能生成信息真假的影响
1
作者 周琼 黄雅贤 +2 位作者 徐亚苹 易东林 傅平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6,共10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深度伪造内容增多,基于传统特征甄别虚假信息变得愈发困难。文章探究横向阅读策略在甄别人工智能生成虚假信息方面的有效性,分析横向阅读具体行为与准确甄别信息真实性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用户快速准确甄别在线信息能...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深度伪造内容增多,基于传统特征甄别虚假信息变得愈发困难。文章探究横向阅读策略在甄别人工智能生成虚假信息方面的有效性,分析横向阅读具体行为与准确甄别信息真实性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用户快速准确甄别在线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模拟现实网络信息处理场景,采用人工智能生成文本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收集用户的检索和网站访问行为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特定横向阅读行为与甄别准确性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检索结构式调整、网站类别以及在搜索引擎页面上的访问行为与甄别准确性无显著性相关,这展现了横向阅读方法在甄别中的有效性和信息交叉验证的重要性;需要基于启发式认知系统开发信息甄别培训内容,如强化验证意识、主动检索、多源验证和点击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 横向阅读 信息素养 眼动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情”与公平的抉择?恩惠对不公平规避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汪祚军 叶妍 +1 位作者 程雪岩 徐四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2-1467,I0006-I0012,共23页
互惠与公平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准则。以往研究往往分别考察互惠与公平原则对人际行为的影响,却鲜有研究考察当两者相悖时人们如何取舍。本研究5项实验分别通过故事情境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操纵受人恩惠的条件,并考察其对个体不公平规避行为... 互惠与公平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准则。以往研究往往分别考察互惠与公平原则对人际行为的影响,却鲜有研究考察当两者相悖时人们如何取舍。本研究5项实验分别通过故事情境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操纵受人恩惠的条件,并考察其对个体不公平规避行为的影响及潜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受人恩惠,无论是大恩惠还是“小恩小惠”,均显著降低了个体的不公平规避行为。研究结果还揭示了不同大小恩惠条件下中介机制的不对称性:在大恩惠条件下,亏欠情绪中介了受人恩惠对不公平规避行为的影响,而在“小恩小惠”条件下,感激情绪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公平行为的复杂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同时也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有效规避由恩惠而引发的违反公平的现象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原则 互惠原则 不公平规避 感激 亏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琼 黄雅贤 徐亚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5,共12页
研究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对了解和治理虚假信息至关重要,而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研究中有显著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中的应用,概述相关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眼动追踪... 研究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对了解和治理虚假信息至关重要,而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研究中有显著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中的应用,概述相关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晚,但成果具有跨学科性,受到较高认可;相关研究集中在信息主体和客体方面,主要使用认知心理学中双重加工理论、启发式系统、详尽可能性模型等理论框架;研究涵盖14个眼动指标,主要从时间、空间、瞳孔直径等维度总结这些指标的应用效果及其与研究变量的关系,提供关于眼脑假说、非眼脑假说和认知努力等解释眼动指标的角度,认为使用眼动研究虚假信息甄别最重要的是在问题、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之间建立起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甄别 眼动追踪 认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者-观察者视角下的养家动机 被引量:2
4
作者 孟亮 李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2-1358,共17页
养家动机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工作动机的研究进展,为洞察员工的工作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然而,已有研究强调养家动机的亲社会动机属性,对其工作动机属性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工作动机属性下的养家动机,提出养家动机兼具水平... 养家动机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工作动机的研究进展,为洞察员工的工作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然而,已有研究强调养家动机的亲社会动机属性,对其工作动机属性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工作动机属性下的养家动机,提出养家动机兼具水平和受控程度两个独立的维度,围绕养家动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后续人际影响展开探究。本研究先从行为者视角探索养家动机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再从观察者视角分别探究观察者(面试官)对养家动机的工作动机属性的整体认识以及观察者(领导者)对养家动机驱动下员工做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归因和反应。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建构,本研究增进对职场中员工养家动机的全面认识,并为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动机 养家动机 行为者−观察者视角 组织公民行为 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机视角下员工时间偷窃的产生机制及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碧芸 孟亮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50,共18页
员工时间偷窃往往被认为是负面的职场偏差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失。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其产生机制,对其影响的研究更为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偷窃尚无定论。本研究从员工视角出发,构建时间偷窃动机的理论模型,并通... 员工时间偷窃往往被认为是负面的职场偏差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失。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其产生机制,对其影响的研究更为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偷窃尚无定论。本研究从员工视角出发,构建时间偷窃动机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质性研究整合时间偷窃的具体动机并编制相应量表。在此基础上,从行为者和观察者视角探讨不同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对职场行为的影响及机制,进而探究如何有效干预消极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及其影响。本研究旨在全面理解时间偷窃动机,阐明不同动机的时间偷窃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时间偷窃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偷窃 职场偏差行为 动机 观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婷 孔祥博 王风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8-1093,共16页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消费行为 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 自我调节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