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集落形成实验和成瘤实验初步研究新基因的成瘤作用
1
作者 韩力薇 覃文新 +2 位作者 王晨 万大方 顾健人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6,33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基因尤其是肝癌相关新基因的功能。方法 利用集落形成实验和成瘤实验初步分析HC90和HC3898基因的功能。结果 ①HC90基因的转染能增加SMMC 772 1肝癌细胞形成的集落数量 ;②注射转染了HC90基因的SMMC 772 1细胞形成的肿瘤... 目的 探讨新基因尤其是肝癌相关新基因的功能。方法 利用集落形成实验和成瘤实验初步分析HC90和HC3898基因的功能。结果 ①HC90基因的转染能增加SMMC 772 1肝癌细胞形成的集落数量 ;②注射转染了HC90基因的SMMC 772 1细胞形成的肿瘤平均瘤重大于注射SMMC 772 1细胞的自身对照组 ;③HC3898全长cDNA转染SMMC 772 1细胞能显著抑制集落的形成 ;④注射转染HC3898基因的SMMC 772 1细胞组平均瘤重小于注射SMMC 772 1细胞的自身对照组的瘤重 ,抑瘤率为 5 0 % ;⑤HC3898实验组瘤块切片检查可见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 ,瘤块的组织DNA经 1.5 %琼脂糖电泳分析 ,可发现典型的凋亡“阶梯状DNA条带”。结论 HC90可能是与肝癌恶性表型相关的新基因 ,转染SMMC 772 1肝癌细胞后能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HC3898基因可能诱导凋亡并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实验和成瘤实验是对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形成 成瘤 凋亡 新基因 HCC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AP1基因对Raji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牧启田 吴向华 +5 位作者 王嵘 杜均祥 郭列平 张海伟 万大方 顾建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外源HCAP1基因产物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 2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把外源HCAP1基因转染到Raji细胞中 ,用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 332 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用Wester... 目的 :研究外源HCAP1基因产物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 2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把外源HCAP1基因转染到Raji细胞中 ,用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 332 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用Westernblot检测外源HCAP1基因对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 2蛋白表达的调节。结果 :外源HCAP1基因导入Raji细胞 2 4、4 8和 96h后 ,细胞凋亡率增加。Westernblot显示Bax/Bcl- 2蛋白表达比值明显增高。结论 :转染外源性HCAP1基因可诱导Raji细胞凋亡 ,使Bax/Bcl- 2蛋白表达比例上调可能是HCAP1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AP1基因 RAJI细胞 细胞凋亡 Bax/Be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山 周宗安 +5 位作者 高健 刁振宇 邓小昭 赵新泰 李锦军 罗函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VP2基因cDNA序列 ,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 ,用RT_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 98% ,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VP2基因cDNA序列 ,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 ,用RT_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 98% ,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株、IBDV经典株及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 92 %~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 97% ,与上述其它病毒的同源性在 91 %~ 97%之间 ;七肽区的氨基酸序列 ,在强毒株完全相同 ,而在弱毒株有一个丝氨酸突变成了其它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毒 VP2基因高变区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染色体17p13.3位点新克隆基因HC56,HC71和HC90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嵘 波西雁 +5 位作者 万大方 郁志 杜均祥 牧启田 张洹 顾建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19-422,共4页
为研究人类染色体 1 7p1 3 .3位点新克隆的基因HC56 ,HC71和HC90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以 βM 2基因作为内参的半定量RT PCR法 ,检测 35例急性白血病和 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HC56 ,HC70和HC90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急... 为研究人类染色体 1 7p1 3 .3位点新克隆的基因HC56 ,HC71和HC90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以 βM 2基因作为内参的半定量RT PCR法 ,检测 35例急性白血病和 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HC56 ,HC70和HC90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急性淋巴系白血病病人的HC90基因和T淋巴系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HC90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HC7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HC56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在人类白血病有HC70和HC90的基因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染色体17p13.3位点 白血病细胞 基因表达 HC56 HC71 HC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urkat细胞转染外源HCAP1基因后的增殖抑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向华 王嵘 +5 位作者 杜均样 牧启田 郭列平 郑佩娥 万大方 顾建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4-457,共4页
HCAP1基因系人类染色体 17p13 .3区带克隆的新肝癌相关基因。已发现人类多种肿瘤存在此区带的杂合性缺失。本研究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CAP1基因转染T淋巴瘤Jurkat细胞系 ,经G4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外源HCAP1基因的细胞。用台盼蓝拒染试... HCAP1基因系人类染色体 17p13 .3区带克隆的新肝癌相关基因。已发现人类多种肿瘤存在此区带的杂合性缺失。本研究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CAP1基因转染T淋巴瘤Jurkat细胞系 ,经G4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外源HCAP1基因的细胞。用台盼蓝拒染试验计数活细胞 ,绘制生长曲线 ,进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 :与转染空载体质粒 pBK/CMV的细胞比较 ,转染外源HCAP1基因的Jurkat细胞增殖速率明显减慢 ,细胞倍增时间延长 ,在软琼脂上的集落形成能力下降 (P <0 .0 1)。结论 :外源HCAP1基因产物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AP1基因 基因转染 Jurkat细胞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外源HCAP1基因对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
6
作者 郭列平 王嵘 +5 位作者 吴向华 杜均祥 牧启田 孙奋勇 万大方 顾建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HCAP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3,此区域在多种肿瘤组织呈杂合性缺失,本研究旨在探 讨HCAP1外源基因产物对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CAP1基因转染Raji 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外源HC... 目的:HCAP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3,此区域在多种肿瘤组织呈杂合性缺失,本研究旨在探 讨HCAP1外源基因产物对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CAP1基因转染Raji 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外源HCAP1基因的细胞,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培养及 BrdU(5溴-2’脱氧尿嘧啶)标记法,观察HCAP1基因产物对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 比较,稳定表达外源HCAP1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BrdU掺 人细胞比例降低。结论:外源HCAP1基因产物的过表达对Raji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HCAP1 淋巴瘤 RAJ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方法直接从噬菌体原液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7
作者 徐砺新 王凡 +2 位作者 刘彦仿 万大方 顾健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0-40,52,共2页
应用PCR方法直接从噬菌体原液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徐砺新,王凡,刘彦仿(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京医院眼科,西安710032)万大方,顾健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当前,... 应用PCR方法直接从噬菌体原液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徐砺新,王凡,刘彦仿(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京医院眼科,西安710032)万大方,顾健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当前,基因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基因 扩增 片段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肿瘤动物模型VEGF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钧敏 陆洪芬 +2 位作者 田培坤 姚明 顾健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flt 1与flk 1 KDR(VEGF的两个高亲和受体 )在人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动物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取荷瘤裸鼠皮下接种瘤块 ,漂洗、固定、石蜡连续切片 ,进行两种受体相应免疫组化...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flt 1与flk 1 KDR(VEGF的两个高亲和受体 )在人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动物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取荷瘤裸鼠皮下接种瘤块 ,漂洗、固定、石蜡连续切片 ,进行两种受体相应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大部分为强阳性或中阳性 ,而只有在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为弱阳性 ,在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表达为阴性。相比较而言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KDR的阳性率大部分为中阳性或弱阳性 ,并且在荷人肝癌SMMC 772 1裸鼠 ,荷人胃腺癌SPC A1裸鼠 ,荷人高转移肝癌移植瘤裸鼠 ,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荷人宫颈癌移植瘤裸鼠和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KDR表达为阴性。结论 VEGF受体共同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 ,提示了VEGF与VEGF受体结合作用在肿瘤演化中的重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VEGF受体 表达 裸鼠 肿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钧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长的最主要调节者.VEGF通过与VEGF受体的结合,介导其生物学功能.flt-1与flk-1/KDR是VEGF的两个高亲和的受体,不同的受体可介导VEGF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长的最主要调节者.VEGF通过与VEGF受体的结合,介导其生物学功能.flt-1与flk-1/KDR是VEGF的两个高亲和的受体,不同的受体可介导VEGF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VEGF受体的结构与特性,VEGF受体在肿瘤标本、肿瘤细胞系、内皮细胞与裸鼠皮下接种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以及VEGF受体表达的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受体 肿瘤 表达 血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 被引量:81
10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性肿瘤防控学组 丁惠国 屠红 曲春枫 曹广文 庄辉 赵平 徐小元 杨永平 卢实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 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的肝癌风险人群辨识特征。在医院和社区人群中筛查伴肝癌风险的患者,并科学地进行分层监测。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指南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指南部分推荐意见的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慢性 筛查 监测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爱花 刘锦 +2 位作者 陈岩青 张岩 于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1-598,共8页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AA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和鼠源N9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用Transwell检测甲酰肽受体2(FPR2)拮抗剂和TLR2中和抗体对SAA诱导N9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实...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AA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和鼠源N9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用Transwell检测甲酰肽受体2(FPR2)拮抗剂和TLR2中和抗体对SAA诱导N9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A作用N9小胶质细胞后,FPR2和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AA对N9小胶质细胞下游信号通路激酶表达的影响。用Transwell检测信号通路抑制剂对SAA诱导的N9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SA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原代小胶质细胞和N9小胶质细胞迁移。FPR2拮抗剂和TLR2中和抗体抑制了SAA诱导的N9小胶质细胞迁移。SAA促进了N9小胶质细胞内FPR2和TLR2受体的mRNA转录水平增加。SAA刺激N9小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表现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增加,IĸBα表达水平降低。p38、JNK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了SAA诱导的N9小胶质细胞迁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SAA通过作用FPR2和TLR2受体,激活下游p38、JN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小胶质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小胶质细胞 迁移 受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能否长期生存?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颖 郑幸玲 覃文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9-50,共2页
为了探讨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从美国癌症研究现状出发,简述了在癌症防诊治技术的支持下,癌症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自20世纪70年代起有所改善,并于近几年显著提高.这表明随着癌症研究和医疗方法的进步,癌症有望脱离高死亡率疾病范畴,... 为了探讨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从美国癌症研究现状出发,简述了在癌症防诊治技术的支持下,癌症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自20世纪70年代起有所改善,并于近几年显著提高.这表明随着癌症研究和医疗方法的进步,癌症有望脱离高死亡率疾病范畴,癌症患者有望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5年生存率 免疫治疗 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化学新冠病毒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瑶 尤勋海 +2 位作者 赵冰 罗晓莹 陈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2,共11页
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威胁,病毒的快速、准确诊断对新冠疫情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分子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S... 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威胁,病毒的快速、准确诊断对新冠疫情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分子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结构特征及常规检测方法,总结了电化学生物检测相关传感特点和机制。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金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等为基础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新冠病毒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基于电化学传感技术在未来生物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快速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阳离子对非病毒载体转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钧敏 田培坤 +1 位作者 蒋惠秋 顾健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鱼精蛋白应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V1,GV2靶向性非病毒载体来比较多聚赖氨酸与鱼精蛋白对靶向性基因转移复合体携带DNA的能力及体外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在A... 目的:了解鱼精蛋白应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V1,GV2靶向性非病毒载体来比较多聚赖氨酸与鱼精蛋白对靶向性基因转移复合体携带DNA的能力及体外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在A375细胞中,鱼精蛋白与多聚赖氨酸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基因导入率都为50%左右。在ABAE细胞中,鱼精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基因导入率只有20%左右,而多聚赖氨酸可达70%左右。鱼精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导入引起的基因表达在转染后第6天达到高峰,传代培养不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多聚赖氨酸在转染后第7天达到高峰,传代培养使基因的导入率明显下降。结论:鱼精蛋白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鱼精蛋白 肿瘤 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AP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列平 牧启田 +2 位作者 王嵘 万大方 顾建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了解HCAP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18个正常个体外周血白细胞和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分析HCAP1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受检的正常入外周血自细胞... 目的:了解HCAP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18个正常个体外周血白细胞和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分析HCAP1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受检的正常入外周血自细胞和白血病患者原始细胞均表达HCAP1蛋白;在正常人外周血成熟白细胞,HCAP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原始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分布;急性白血病患者原始细胞HCAP1蛋白的相对表达值(HCAP1/actin的灰度比值)为(0.37±0.23),正常入外周血白细胞的HCAP1蛋白相对表达值为(0.31±0.19,P>0.05)。结论: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和白血病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均表达HCAP1蛋白,两者之间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AP1蛋白 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 原始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AC和BAC克隆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力薇 覃文新 +4 位作者 赵新泰 黄弋 张萍萍 万大方 顾健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 建立噬菌体P1衍生的人工染色体 (PAC)和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筛选人正常肝cDNA文库的方法 ,并期望分离到与肝癌相关的新基因。方法 用位于 17p13.3肝癌杂合性缺失区内的PAC5 79和BAC15 2 9克隆为探针 ,以噬菌斑杂交筛选法筛选人... 目的 建立噬菌体P1衍生的人工染色体 (PAC)和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筛选人正常肝cDNA文库的方法 ,并期望分离到与肝癌相关的新基因。方法 用位于 17p13.3肝癌杂合性缺失区内的PAC5 79和BAC15 2 9克隆为探针 ,以噬菌斑杂交筛选法筛选人正常肝cDNA文库 ,并对分离出的cDNA阳性克隆进行部分测序和计算机序列比较及Southern杂交分析 ,进一步确定可能与肝癌相关的新基因。结果 以PAC5 79为探针 ,筛选出78个阳性克隆 ,经初步分析 ,其中 18个为可能的肝癌相关新基因。以BAC15 2 9为探针 ,筛选出 8个阳性克隆 ,经初步分析 ,其中 5个为可能的肝癌相关新基因。结论 以PAC和BAC克隆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序列分离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杂交筛选 克隆 肝癌 PAC B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纯化噬菌体DNA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励新 王凡 +2 位作者 刘彦仿 万大方 顾健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8-59,共2页
两种纯化噬菌体DNA方法的比较徐励新王凡*刘彦仿(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京医院眼科,西安710032)万大方顾健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1材料和方法噬菌体λgt11... 两种纯化噬菌体DNA方法的比较徐励新王凡*刘彦仿(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京医院眼科,西安710032)万大方顾健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1材料和方法噬菌体λgt11贮存液以合适的滴度铺平板成单一噬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DNA 纯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纳米材料及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妍妍 彭宇思 +5 位作者 林成龙 罗晓莹 滕峥 张曦 黄政仁 杨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1,共2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大流行引起全球对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过多次突变,出现传染速度加快、免疫逃逸、隐匿性传播等特性,令防控形势至今仍异常严峻。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大流行引起全球对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过多次突变,出现传染速度加快、免疫逃逸、隐匿性传播等特性,令防控形势至今仍异常严峻。对患者的早发现、早隔离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迫切需要快速、高灵敏的检测手段来甄别此病毒,以便及早识别感染者。本文简要介绍了SARS-CoV-2的一般特征,并针对核酸、抗体、抗原及病原体作为检测靶标的不同检测手段及最新进展进行分类概述;对一些光学、电学、磁学以及可视化的新型纳米传感器在SARS-CoV-2检测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鉴于纳米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上具有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型纳米传感器在SARS-CoV-2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增强拉曼基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磁纳米生物传感器以及比色生物传感器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新型生物传感器构建中的作用和挑战,为纳米材料研究人员开发各种类型的冠状病毒传感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检测方法 核酸 抗体 抗原 纳米材料 生物传感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GRP7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慧萍 俞菁 +4 位作者 余君铭 孔洁 张翠珍 王华茂 龚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原核表达GRP78并制备抗GRP78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鉴定相应mAb的特性。方法:从肺癌患者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获得grp78全长基因,并通过原核重组表达GRP78蛋白;以纯化的GRP78蛋白免疫BALB/c小鼠,成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 目的:原核表达GRP78并制备抗GRP78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鉴定相应mAb的特性。方法:从肺癌患者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获得grp78全长基因,并通过原核重组表达GRP78蛋白;以纯化的GRP78蛋白免疫BALB/c小鼠,成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筛选得到分泌特异性抗GRP78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初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rp78并由大肠杆菌表达获得GRP78蛋白,被该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GRP7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A1、4B8和4A12。采用其中1株4A12 mAb对3个肺癌患者组织样本进行Western blot检测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均显示4A12 mAb能够特异识别肺癌组织表达的GRP78。结论:成功制备了抗GRP78的mAb,并能够特异识别肺癌组织表达的GRP78,为进一步研究GRP78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P78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