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手术患者预康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天祎 吴玮 +2 位作者 施宏 刘鹤楠 吕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18,共5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常伴随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包括心肺功能下降、肺部并发症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预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术前基线功能、减...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常伴随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包括心肺功能下降、肺部并发症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预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术前基线功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对预康复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手术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康复 肺癌 手术 术后恢复质量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继 段若望 +2 位作者 施宏 徐欢 吕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23,共2页
患者,男,53岁,160 cm,60 kg,ASAⅡ级,因“呼吸困难半年余,气促加重”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后出现气管狭窄,曾行气管切开术。3个月前在外院行颈部瘢痕松解术。患者可平卧,RR 18次/分,HR 85次/分,BP 132/88 mmHg。头颈... 患者,男,53岁,160 cm,60 kg,ASAⅡ级,因“呼吸困难半年余,气促加重”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后出现气管狭窄,曾行气管切开术。3个月前在外院行颈部瘢痕松解术。患者可平卧,RR 18次/分,HR 85次/分,BP 132/88 mmHg。头颈部、上肢、胸背部烧伤后植皮状态,头颈活动度良好,MallampatiⅡ级。术前胸部CT示:气管上段狭窄,管壁不均匀增厚(图1)。支气管检查发现:声门下4 cm见气管狭窄,范围约2 cm。术前诊断为“气管狭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正中劈开气管节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火焰烧伤 端端吻合术 胸部CT 术前诊断 麻醉处理 呼吸困难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卢剑华 吕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9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8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8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应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逐渐升高。麻醉后2小时、术后第1天及第3天,观察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CD4^+和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皮质醇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麻醉后2小时、术后第1天和第3天,观察组患者皮质醇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有效对抗手术应激产生的免疫抑制,减轻手术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宫颈癌根治术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气管内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4
作者 刘建明 李明星 李杰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 气管内植入术 麻醉处理 气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硬质支气管镜呼吸道微创手术的麻醉和通气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明 李明星 +1 位作者 陈昶 段若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硬质支气管镜呼吸道微创手术的麻醉方式和通气管理。方法 27例气道手术患者,ASAⅡ~Ⅳ级,全麻诱导后插入带自制套囊的硬质支气管镜,手控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前(T1)、置镜时(T2)、手术开始后15min(T3)、30min(T4)、60min(T5)... 目的探讨硬质支气管镜呼吸道微创手术的麻醉方式和通气管理。方法 27例气道手术患者,ASAⅡ~Ⅳ级,全麻诱导后插入带自制套囊的硬质支气管镜,手控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前(T1)、置镜时(T2)、手术开始后15min(T3)、30min(T4)、60min(T5)以及拔管后30min(T6)的HR、MAP、PaO2和PaCO2;记录术者置镜满意率。记录ASAⅡ和ASAⅢ或Ⅳ级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4例(89%)患者置镜满意,3例(11%)患者调整后置镜成功,平均置镜时间(37±9)s。与T1时比较,T3~T5时患者的HR减慢,T2、T6时MAP升高,T4时降低,T2~T6时PaO2均升高,T5时PaCO2升高(P<0.05或P<0.01)。ASAⅢ或Ⅳ级患者术中严重低氧血症、高血压或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SAⅡ级患者(P<0.05),ASAⅡ级患者和ASAⅢ或Ⅳ级患者的术后咽喉痛及烧灼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全麻下,使用硬质支气管镜外套充气套囊控制呼吸,可安全应用于呼吸道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硬质支气管镜 套囊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叶晟 徐峰 +2 位作者 李洪海 吕欣 杨甲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血前分别针刺非经络穴位和足三里穴,强度均为4mA、2/100Hz的电刺激,持续45min。B、C、D组以3cm血管阻断夹阻断左横叶及中叶的入肝血流,保留右叶及尾叶血供,造成70%的肝组织缺血,90min后恢复血供,再灌注后8h从下腔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处死大鼠,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B、C、D组与A组比较,ALT、TNF-α和IL-10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ALT和TNF-α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B和C组(P<0.05);而B、C、D组间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7
作者 宋炯 李明星 段若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8-809,共2页
关键词 纤支镜检查 舒芬太尼 临床观察 无痛 心血管系统功能 纤维支气管镜 组胺释放 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对术中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玉萍 李明星 +1 位作者 刘继 程云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4-1005,共2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导管位置 导管选择 右侧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叶切除手术 肺隔离术 决策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痰管通畅法”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位置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明星 刘继 周玉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吸痰管通畅法 双腔支气管导管 导管前端位置 麻醉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肺癌根治术静脉自控镇痛 被引量:10
10
作者 温宗梅 李明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肺癌根治术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复合 术后镇痛效果 非甾体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实验性哮喘豚鼠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星 高文 +2 位作者 李惠萍 邹学超 粟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36-737,共2页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实验性哮喘豚鼠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8只 :正常组 (C组 )、哮喘组 (A组 )、地塞米松治疗组 (D组 )和利多卡因治疗组 (L组 )。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活制成豚鼠哮喘模...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实验性哮喘豚鼠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8只 :正常组 (C组 )、哮喘组 (A组 )、地塞米松治疗组 (D组 )和利多卡因治疗组 (L组 )。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活制成豚鼠哮喘模型 ,观察各组的诱喘时间及血清和肺灌洗液中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诱喘时间均比哮喘组长。A组血清NO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 ;与A组相比 ,D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L组无明显差异。肺泡灌洗液中NO值A组较C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A组比较 ,D组和L组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实验性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哮喘 豚鼠 药物实验 地塞米松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2
12
作者 段若望 宋炯 李玉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三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超声下纤支镜淋巴结活检、气管、支气管扩张与冷冻治疗)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罗库溴铵组(R组)...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三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超声下纤支镜淋巴结活检、气管、支气管扩张与冷冻治疗)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罗库溴铵组(R组)、维库溴铵组(V组)、顺式阿曲库铵组(CIS组)及生理盐水组(N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采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三组肌松药组均单次5s内静脉注射1倍ED95剂量的肌松药,待T1达到最大抑制时,置入三通喉罩,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三种肌松药起效时间、恢复指数、TOFR 0.9恢复时间。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意识消失时(T1)、喉罩置入即刻(T2)、纤支镜检查即刻(T3)、检查完毕清醒即刻(T4)的MAP、HR,喉罩置入条件分级以及纤支镜操作时间。结果与N组比较,R、V和CIS组喉罩置入条件与分级均呈现明显优势。与N组比较,T0、T1时R、V和CIS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R、V和CIS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N组(P〈0.05)。与CIS组比较,R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恢复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库溴铵较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更有利于短时纤支镜检查的全麻诱导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细胞对犬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兴安 姜格宁 +3 位作者 徐志飞 丁嘉安 郑卉 杨路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在移植肺早期再灌注损伤中供肺巨噬细胞和受者循环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方法:20对身长、体质量匹配的本地成年杂犬随机平均分配到4组:对照组(C组)、去白细胞再灌注组(D组)、巨噬细胞抑制组(M组)和去白+巨噬... 目的:探讨在移植肺早期再灌注损伤中供肺巨噬细胞和受者循环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方法:20对身长、体质量匹配的本地成年杂犬随机平均分配到4组:对照组(C组)、去白细胞再灌注组(D组)、巨噬细胞抑制组(M组)和去白+巨噬细胞抑制组(DM组),由同一外科医生连续施行20次左肺移植手术。M和DM组供者在术前24h静注巨噬细胞抑制剂三氯化钆14mg/kg,D和DM组受者用采自供者下腔静脉的去白细胞血完成前10min再灌注,此外所有实验过程相同。所有移植肺经历2h的再灌注。结果:与C、D组相比,抑制巨噬细胞使M、DM组再灌注30min后的PO_2/FiO_2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持续改善,再灌注120min的丙二醛、湿/干比等肺再灌注损伤指标也显著改善(P<0.05)。尽管起始去白再灌注显著减轻了再灌注120min的白细胞滞留(髓过氧化酶),但对移植肺再灌注损伤无显著影响。去白细胞和抑制巨噬细胞在移植肺氧合、mPAP、湿/干比、丙二醛及髓过氧化酶活性方面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再灌注2h内能使移植肺再灌注损伤加剧的炎症细胞是供者肺泡巨噬细胞而非受者循环中性粒细胞,且未发现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肺移植 肺泡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明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66-867,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肺灌洗术 双腔管 导管选择 UNIVENT管 单腔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肺隔离术 气管插管操作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继 李杰胜 +1 位作者 赵如明 邹学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486-487,共2页
目的 :观察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后 ,由双肺通气 (TLV)改为单肺通气 (OLV)时气道压力变化 ,并探讨其在判断DLT位置的意义。方法 :选择纤支镜检查阴性、痰量较少、肺功能正常的肺手术病人 35例 ,依次行TLV和OLV(非手术侧 ) ,并记录... 目的 :观察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后 ,由双肺通气 (TLV)改为单肺通气 (OLV)时气道压力变化 ,并探讨其在判断DLT位置的意义。方法 :选择纤支镜检查阴性、痰量较少、肺功能正常的肺手术病人 35例 ,依次行TLV和OLV(非手术侧 ) ,并记录气道峰压、平台压 ,再行纤支镜检查。结果 :(1)由TLV改为OLV后 ,DLT位置异常 (10例 )和正常时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分别增加 74%、6 7%和 5 2 %、45 % ;(2 )参照Griner的方法 ,以 3 4、3 9、4 4kPa作为OLV时气道峰压的上限值时 ,分别可诊断 6 7%、39%、14%的DLT位置异常 ,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83 %、80 %、75 %。结论 :气道压力的变化在判定DLT位置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选择 3 4kPa作为OLV气道峰压的上限值时 ,其诊断位置异常的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气道阻力 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喉罩用于全麻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气道管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炯 段若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用于全麻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全麻下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患者38例,ASAⅠ或Ⅱ级,男9例,女29例,年龄16~65岁,体重38~74kg。根据狭窄的部位将所有病例分为气管狭窄组(A组,包括气管、支...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用于全麻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全麻下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患者38例,ASAⅠ或Ⅱ级,男9例,女29例,年龄16~65岁,体重38~74kg。根据狭窄的部位将所有病例分为气管狭窄组(A组,包括气管、支气管复合狭窄患者)13例,气管以下部位狭窄组(B组)25例。入室后快速诱导,置入三通喉罩,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三通喉罩操作孔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置入喉罩即刻(T1),扩张开始前(T2),扩张时(T3),扩张结束后(T4),术毕(T5)时HR,SBP,DBP和SpO2;记录T1~T5时VT、气道峰压(Ppeak)和PETCO2,并于T0、T2~T5时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与T0时比较,除A组T3时外,所有患者各时点SpO2均明显升高(P<0.01),T2~T5时两组患者的PaCO2明显降低,PaO2、SaO2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pH值、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3时B组VT、PETCO2明显降低(P<0.01),而A组暂停控制呼吸;T4、T5时两组VT、RR、Ppeak和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通喉罩用于全麻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通气管理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为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狭窄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亲和体随机组合噬菌体文库的构建和体外分子进化
17
作者 温宗梅 曹洁 +3 位作者 陈秋莉 贾建安 蒋少华 潘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IgA亲和体随机组合文库并进行体外分子进化,研究IgA亲和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基因合成两个IgA亲和体片段。3′端引入3个随机连接肽序列随机连接,克隆于噬菌粒展示载体pCANTAB5S,构建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分子文库。以人Ig... 目的构建IgA亲和体随机组合文库并进行体外分子进化,研究IgA亲和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基因合成两个IgA亲和体片段。3′端引入3个随机连接肽序列随机连接,克隆于噬菌粒展示载体pCANTAB5S,构建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分子文库。以人IgA为靶分子对该文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制备阳性筛选克隆的单克隆噬菌体,用ELISA鉴定IgA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噬菌体展示IgA亲和体随机组合分子文库,库容量为3.4×107,滴度为1.6×1012TU/L,阳性克隆占79%以上,序列分析IgA亲和体随机连接,随机连接肽序列呈随机分布。在人IgA分子诱导的分子进化过程中,展示多个IgA亲和体串联体的噬菌体比例明显增加,获得3种新型IgA亲和体组合分子结构形式:IgA亲和体二联体、三联体和四联体。ELISA结合实验表明IgA亲和体三联体和四联体的IgA结合能力远大于单体和二联体。结论通过构建IgA亲和体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文库和体外分子进化的方法,获得多种新型组合分子,其中IgA亲和体三联体和四联体的IgA结合能力明显增加,提示通过有效的分子进化成功地获得了高亲和力的IgA结合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库 免疫球蛋白A亲和体 串联重复序列 亲和力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94
18
作者 曹家刚 李胜华 +2 位作者 冯迪 陈原丽 吕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及致热因子的影响。方法适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孕37~41周,年龄20~35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0.075%罗哌卡因组(A组)、0.1%罗...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及致热因子的影响。方法适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孕37~41周,年龄20~35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0.075%罗哌卡因组(A组)、0.1%罗哌卡因组(B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40例。宫口扩张至3 cm时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A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B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C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记录镇痛后1、2、3、4和5 h、胎儿娩出即刻、分娩后2 h产妇鼓膜温度;分别在镇痛前、胎儿娩出即刻及分娩后2 h采集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记录产程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三组产妇在镇痛后1 h及胎儿娩出即刻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5 h及胎儿娩出即刻三组鼓膜温度明显升高,C组发热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与镇痛前比较,胎儿娩出即刻三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B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三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率低,产妇分娩期间发热与致热因子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致热因子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靖 陈健 +4 位作者 陈志刚 吴亮 杨晨路 蒋雷 姜格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连续收治的19例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8例、右侧1例,统计分析手术患者的...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连续收治的19例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8例、右侧1例,统计分析手术患者的各项术前、术中和术后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62.3±6.6)岁,平均手术时间为(258.0±66.6)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210.0±157.8)mL,平均支气管吻合时间为(26.0±5.8)min,平均血管吻合时间为(47.7±7.2)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4.5)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1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TNM分期Ⅲa期11例,Ⅲb期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包括术后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漏气2例;无支气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血管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6.4±6.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该手术在腔镜技术成熟的中心是安全、可行的,其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和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支气管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惠民 冯迪 吕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保障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技术。但OLV期间约有9%~27%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1],给手术顺利进行带来风险。低氧血症会增加患者在围术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房颤、肾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风险[2...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保障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技术。但OLV期间约有9%~27%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1],给手术顺利进行带来风险。低氧血症会增加患者在围术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房颤、肾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风险[2]。因此,在进行OLV时低氧血症的预防和处理是术中麻醉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近年来OLV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单肺通气 胸科手术 术中麻醉 防治策略 肺动脉高压 肾衰竭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